《社會》食品全穀是噱頭?逾1成全無穀
2010-10-28 09:0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衛生署預訂明年底實施《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董氏基金會日前抽查四六五件市售相關產品,其中一一三件包裝標示「全穀」或「全麥(麥是穀物的一種)」者,竟有十三件完全不含全穀成分。另乖乖、桂格、義美等知名大廠部分穀物產品,也有不含全穀,或全穀比例不足且高油的問題。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長許惠玉表示,衛生署公布之《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還要一年才上路,因此這些產品目前並無違法問題。但歐美研究證明,每天攝取五十克全穀(例如大半碗糙米飯),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的發生,「民眾有權利知道吃下肚的究竟是什麼?」
據董氏日前抽查市售全穀相關製品,發現「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相當普遍。部分業者大剌剌地在產品包裝上標示「全麥麵」、「全麥饅頭」…,但其中竟完全沒有果皮、胚芽及胚乳等完整的全穀成分。
有業者私下坦承,他們製做「全麥」麵包的方式,其實是以精製的白麵粉發酵成麵糰,再灑上麩皮及焦糖,這樣做出來的麵包不但外觀及顏色近似全麥麵包,有健康的「感覺」,口感又跟白麵包一樣鬆軟,賣得超好。
董氏也調查發現,知名大廠生產的麥片、餅乾等穀物產品,例如乖乖孔雀蜂蜜燕麥餅乾、桂格三合一麥片、義美多穀物蘇打餅乾等,雖未自稱「全穀」,但其產品名稱仍有使消費者易生誤解之嫌。其中餅乾產品還有高油(每一百公克製品脂肪含量大於九克),吃多了會發胖的問題。
衛生署建議,國人每天三分之一主食,應來自全穀。許惠玉強調,全穀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E,以及礦物質鐵、鋅、鎂等各種營養素。以一碗熱量相近的糙米飯與白米飯相較,前者營養價值平均就比後者高出三.五倍以上。
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國榮說,全穀產品不但營養價值高,製做成本也比須去殼、去胚芽的精製麵粉低,但因國內市場仍以精製食品為大宗,以致於全穀產品因物以稀為貴,市場價格反而高於精製產品。
張國榮說,他支持政府比照先進國家明訂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但建議改採如實標示,相關產品含多少全穀成分就標示多少,讓供需兩端自行區隔及選擇,消費者才不致於有受騙的感受。(新聞來源: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全穀食品沒穀 麵粉混充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10.10.28 02:26 am
愈來愈多人吃全穀養生,董氏基金會卻發現,市售一百一十三件標榜「全穀」、「全麥」等產品,竟有十三件用的是一般麵粉,完全不含全穀成分,只有十五件全穀成分超過百分之五十一。
董氏基金會調查四百六十五件麵包、餅乾糕餅、饅頭、餅品、包子、麵條、即時沖泡品等相關製品,其中一百一十三件標榜全穀或全麥產品,十三件完全不含全穀成分,幾乎只剩下穀物中的胚乳。這些產品,不乏從大賣場買來的鳳梨酥、包裝餅乾、饅頭及麵條,還有麵包店及超商麵包等。
基金會還發現許多產品「膨風」,全穀成分不足,或標示不清或混淆的產品。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穀物精製後,顏色多近棕色,有些食品標榜「未漂白」、把麵粉稱為小麥粉,或「回加」麩皮,讓消費者感覺有顆粒狀,都是常見的混淆手法,消費者難以分辨,只要標上五穀、十穀或天然有機,就變為全穀食品。
許惠玉說,近來許多國家對「全穀」已有明確定義,根據衛生署剛訂定的「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全穀是指含有「胚乳、胚芽、麩皮」的完整穀粒,如「糙米」就是全穀,去除麩皮的「胚芽米」就不算。
【2010/10/28 聯合報】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號稱全穀食品 含量不到一半
號稱全穀食品 含量需過半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0.27 02:19 am
市售標榜「全穀」食品,不乏業者「膨風」,實際含量低,或拿麥麩混充全麥,抬高身價。衛生署規定,產品所含全穀成分,需占總重量百分之五十一以上,才能稱「全穀」。新制預估一年後上路。
市面上不少即食沖泡食品、餅乾、麵條,或吐司、麵包標榜「全穀」、「全麥」,頗受消費者青睞,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劉芳銘表示,某些產品檢驗後發現實際含量不到百分之五,明顯欺騙消費者。
為此,衛生署最近邀集學者訂定「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並定義「全穀」,是指整顆穀粒(如小麥、蕎麥、紫米)加以磨碎,內容物應包括穀物的麩皮、糠層、胚芽和胚乳等,如果額外添加別種產品,稀釋原來的成分,全穀成分不到總重量一半,就不能以「全穀」為名。
劉芳銘表示,全穀成分若不到總重量一半,就只能稱「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原料製作」,或「本產品含全穀粉」,否則就算違法。相關標示原則經衛生署公告後,會給業者一年輔導期,以後若仍標示不實,將處罰四到廿萬元。
台大醫院營養室組長陳佩蓉指出,穀類食物在精製過程裡,多會去除胚芽和麩皮,因此,符合衛生署標準的全穀食品,營養成分會更高,包括有較多的維他命B、E、礦物質和纖維素。但她提醒,並非人人都適合吃全穀食物,像腎功能不佳需要限制磷攝取量者,以及腸胃功能不好需要低渣飲食者,食用前都應詢問醫師、營養師。
【2010/10/27 聯合報】
全穀食品 需內含全穀逾總重量逾51%
【Upaper╱記者黃玉芳】 2010.10.27 09:56 am
養生風潮下,號稱「全穀」的麵包饅頭、沖泡飲品、麵條等產品大行其道,不過卻可能名不符實,衛生署最近訂出新規範,必須產品中所含全穀成分,佔配方總重量51%以上,才能以全穀命名或標示,衛生署將正式公告,要求業者遵行。
市售不少以全穀、全麥為名的包裝、烘焙產品,不過有些業者僅在配方添加一些穀類成分,就宣稱是全穀產品。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吳希文表示,為避免民眾混淆,參考國際間作法,最近訂出「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
吳希文說,全穀指的是包括果皮的糠層、麩皮,以及胚芽、胚乳的穀物,而且全穀成分必須佔產品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以上,才能叫做全穀產品,或是以使用的穀物名稱命名,如全麥、全蕎麥等。
如果製作配方中未達比例,僅能以「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製作」,或「本產品含全穀粉、全麥麵粉」等方式宣稱。
另外,規範中也定義穀物的種類,如大麥、蕎麥、稻米、燕麥等,以及國人習慣食用的紫米、薏仁。但豆類以及杏仁、腰果等油脂堅果類則不列在內。
【2010/10/27 Upaper】
全麥標示別膨風 含量須過半
CNA 2010/10/26 20:49:31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6日電)市售的全麥麵包餅乾,常常是白麵粉加入麥麩,就混充價格高一截的全麥食品。衛生署將規定,連皮帶心整粒或碾碎,佔總重量超過一半,才能標示為全穀食品,否則將以標示不實論處。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科長劉芳銘今天指出,專家定義的全穀應包含果皮 (糠層、麩皮)、胚芽、及胚乳等整粒穀物,包括麵粉、糙米、蕎麥、燕麥、大麥、高粱、小米、玉米、野米、紫米、黑麥等,其重量佔總重量 51%以上,才可標示為全麥、全糙米等全穀食品。
如果全穀佔總重量不到一半,僅能以「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 (例如:全麥)原料製作」,或「本產品含全穀粉 (例如:全麥麵粉)」等方式宣稱。
劉芳銘指出,胚芽和胚乳的營養豐富,但不易保存,麥麩和米糠則可乾燥保存。有些食品商家為了控制成本及便於保存,常常在白麵粉中加麥麩皮,打著全麥麵包、全麥餅乾的名稱,消費者花比較多的錢購買食用,卻沒有吃到全穀精華。
這項「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預計明年公告,明年中正式施行,屆時包裝食品應如實標示,不純卻宣稱全穀食品者,將依標示不實論處。散裝零散的饅頭、麵包等,業者如有書面告示立牌,亦應比照採用包裝全穀食品的標示規定。991026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0.27 02:19 am
市售標榜「全穀」食品,不乏業者「膨風」,實際含量低,或拿麥麩混充全麥,抬高身價。衛生署規定,產品所含全穀成分,需占總重量百分之五十一以上,才能稱「全穀」。新制預估一年後上路。
市面上不少即食沖泡食品、餅乾、麵條,或吐司、麵包標榜「全穀」、「全麥」,頗受消費者青睞,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劉芳銘表示,某些產品檢驗後發現實際含量不到百分之五,明顯欺騙消費者。
為此,衛生署最近邀集學者訂定「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並定義「全穀」,是指整顆穀粒(如小麥、蕎麥、紫米)加以磨碎,內容物應包括穀物的麩皮、糠層、胚芽和胚乳等,如果額外添加別種產品,稀釋原來的成分,全穀成分不到總重量一半,就不能以「全穀」為名。
劉芳銘表示,全穀成分若不到總重量一半,就只能稱「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原料製作」,或「本產品含全穀粉」,否則就算違法。相關標示原則經衛生署公告後,會給業者一年輔導期,以後若仍標示不實,將處罰四到廿萬元。
台大醫院營養室組長陳佩蓉指出,穀類食物在精製過程裡,多會去除胚芽和麩皮,因此,符合衛生署標準的全穀食品,營養成分會更高,包括有較多的維他命B、E、礦物質和纖維素。但她提醒,並非人人都適合吃全穀食物,像腎功能不佳需要限制磷攝取量者,以及腸胃功能不好需要低渣飲食者,食用前都應詢問醫師、營養師。
【2010/10/27 聯合報】
全穀食品 需內含全穀逾總重量逾51%
【Upaper╱記者黃玉芳】 2010.10.27 09:56 am
養生風潮下,號稱「全穀」的麵包饅頭、沖泡飲品、麵條等產品大行其道,不過卻可能名不符實,衛生署最近訂出新規範,必須產品中所含全穀成分,佔配方總重量51%以上,才能以全穀命名或標示,衛生署將正式公告,要求業者遵行。
市售不少以全穀、全麥為名的包裝、烘焙產品,不過有些業者僅在配方添加一些穀類成分,就宣稱是全穀產品。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技正吳希文表示,為避免民眾混淆,參考國際間作法,最近訂出「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
吳希文說,全穀指的是包括果皮的糠層、麩皮,以及胚芽、胚乳的穀物,而且全穀成分必須佔產品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以上,才能叫做全穀產品,或是以使用的穀物名稱命名,如全麥、全蕎麥等。
如果製作配方中未達比例,僅能以「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製作」,或「本產品含全穀粉、全麥麵粉」等方式宣稱。
另外,規範中也定義穀物的種類,如大麥、蕎麥、稻米、燕麥等,以及國人習慣食用的紫米、薏仁。但豆類以及杏仁、腰果等油脂堅果類則不列在內。
【2010/10/27 Upaper】
全麥標示別膨風 含量須過半
CNA 2010/10/26 20:49:31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6日電)市售的全麥麵包餅乾,常常是白麵粉加入麥麩,就混充價格高一截的全麥食品。衛生署將規定,連皮帶心整粒或碾碎,佔總重量超過一半,才能標示為全穀食品,否則將以標示不實論處。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科長劉芳銘今天指出,專家定義的全穀應包含果皮 (糠層、麩皮)、胚芽、及胚乳等整粒穀物,包括麵粉、糙米、蕎麥、燕麥、大麥、高粱、小米、玉米、野米、紫米、黑麥等,其重量佔總重量 51%以上,才可標示為全麥、全糙米等全穀食品。
如果全穀佔總重量不到一半,僅能以「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 (例如:全麥)原料製作」,或「本產品含全穀粉 (例如:全麥麵粉)」等方式宣稱。
劉芳銘指出,胚芽和胚乳的營養豐富,但不易保存,麥麩和米糠則可乾燥保存。有些食品商家為了控制成本及便於保存,常常在白麵粉中加麥麩皮,打著全麥麵包、全麥餅乾的名稱,消費者花比較多的錢購買食用,卻沒有吃到全穀精華。
這項「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預計明年公告,明年中正式施行,屆時包裝食品應如實標示,不純卻宣稱全穀食品者,將依標示不實論處。散裝零散的饅頭、麵包等,業者如有書面告示立牌,亦應比照採用包裝全穀食品的標示規定。991026
花百萬吃仙丹 得敗血症
吃百萬元神仙藥 小感冒險要命
2010-10-26 中國時報 梁貽婷/中縣報導
花百萬元買「神仙藥單」服用,碰小感冒竟差點沒命!澎湖縣楊姓婦人因一場小感冒,短短數日,體力直線下降,甚至併發敗血後遺症,幾乎命危;醫師抽絲剝繭找出病灶,原來她十年來,花了近一百萬元買含有類固醇的中藥丸吃,影響腎上腺分泌所致。
楊姓婦人(五十七歲)在幾近命危時,從澎湖轉診至台中慈濟醫院,起初由胸腔科醫治,病情逐漸穩定,卻又突然出現全身水腫、右腳蜂窩性組織炎等症狀,二度進入加護病房。
院方聯合多科醫師會診,將她從鬼門關前拉回,但用藥一停,楊姓婦人馬上不舒服,一吃東西就吐,講話愈來愈模糊。醫師研判病源來自於內分泌出了問題,果真在投下腎上腺分泌不足藥物後逐漸好轉。
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黃怡瓔表示,在台灣腎上腺分泌不足的原因,多數來自於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引起,這些藥物內含類固醇的可能性極高,長期服用下,將造成腎上腺素無法自動分泌,久而久之,連小病都可能引發嚴重病症。
楊姓婦人這才回想卅年前,她飽受子宮肌瘤、靜脈曲張疼痛困擾,因害怕看西醫須開刀,聽信「神仙藥單」傳言,十年前開始託友人到台北一家她從未去過的中藥店,長期購買宣稱可消炎、止痛黑藥丸。
她說,每次買藥丸,兩斤要價一萬兩千元,平均一粒六十元,初期吃一顆就有止痛效果,後來一天最高吃到十粒,服藥史超過十年,至少花了百萬元以上買藥,但令她不解的是,家人曾拿藥丸化驗,並未驗出類固醇。
黃怡瓔認為,有些藥物中的類固醇確實化驗不出來,但沒驗出類固醇不等同吃了沒問題,民眾罹病,最好找合格醫師求診,服用經過嚴格把關的藥物,才有保障。
花百萬吃仙丹 婦人敗血症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2010.10.26 10:12 am
澎湖婦人楊鄉汝近10年來,花了上百萬元吃號稱是「仙丹」的不明黑色藥丸,造成她小感冒竟併發膿胸、敗血症,多次進出加護病房,醫師檢查研判,她吃的不明藥物含有類固醇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楊婦向醫師說:「我再也不敢亂吃不明藥丸了。」
57歲楊姓婦人到台中慈濟醫院就診,去年夏天,她因一場感冒併發嚴重後遺症,幾天內出現敗血症狀,幾乎命危,她從澎湖搭飛機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胸腔外科醫師許南榮替她清理胸部的膿,再由胸腔內科治療,原本症狀已有改善,後來病情突然變壞,出現全身水腫,右腳蜂窩性組織炎,二度住進加護病房。
多科醫師會診、治療後才發現,她是腎上腺分泌不足引起這些症狀,正確用藥後病情果然好轉。
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表示,腎上腺分泌不足在台灣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都有可能含類固醇,長期服用會造成腎上腺素無法自動分泌,連小病都可能變大病。
楊婦在台中慈濟醫院住院3個月後已血壓回升、意識清楚,她聽到醫師說明自己從小病變大病,原因竟是長期濫用藥物的結果,她才想起,自己因子宮肌瘤、靜脈曲張困擾30多年,因怕西醫而不願動手術,反而聽信「神仙藥單」傳言,託人到台北一家自己沒去過的中藥店,購買號稱能消炎、止痛的黑色藥丸。
楊婦表示,家人曾拿這些藥丸給檢驗單位化驗,未驗出類固醇,後來每次買兩斤1萬2000元,平均一粒60元,一開始吃一粒就有效,後來藥量增加,一天最高吃到10粒才能止痛,吃了至少10年,花了上百萬元。
黃怡瓔醫師指出,有些藥物中的類固醇確實化驗不出來,切勿以為花錢檢驗過沒有問題,就能安心服用。
楊婦從澎湖再回台中慈濟醫院回診,她向醫師說,這場大病好像從鬼門關走一趟,治療至今已一年多,她不敢再亂吃藥,以免花大錢還傷身體。
【2010/10/25 聯合報】
婦人吃不明藥物十年花逾百萬 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
NOWnews (2010/10/25 19:23)
楊姓婦人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經台中慈濟醫院醫師對症下藥後病情馬上好轉。(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黃玿琮/中縣報導
楊姓婦人疑因長期濫用含有類固醇藥物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一場小感冒併發膿胸、敗血等後遺症,幾度進出加護病房,經台中慈濟醫院醫師對症下藥後病情馬上好轉;楊姓婦人才知道十年來花了上百萬元,服用的不明中藥丸竟是禍首。
五十七歲的楊姓婦人說,去年夏天因一場感冒併發嚴重後遺症,短短數日,體力直線下降,甚至出現敗血症狀幾乎命危,從澎湖搭飛機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胸腔外科醫師許南榮先替她清理胸部的膿,之後由胸腔內科接棒。轉普通病房後,原本已有起色的病情突然變壞,出現全身水腫,先是右腳蜂窩性組織炎,二度進加護病房,感染科接力使用最好的藥緩解症狀後,血管外科也加入照顧行列。
因為病情始終低空盤旋,檢查後群醫懷疑仍有一個潛在的感染,於是由神經外科醫師陳子勇院長主刀,在脊椎部位清瘡,之後左腳也出現蜂窩性組織炎的腫脹,用藥後再得到控制。詎料,藥一停,患者馬上又不舒服,一吃東西就吐,血壓低到八、九十,連用升壓計都升不上來,講話愈來愈模糊。
內科部主任林忠義加入會診行列,從楊姓患者的病情變化逐一去探究。林忠義主任分析,既然已會過感染、心臟科,都說沒有問題,鉀離子也在標準內,靈光一閃,會不會是潛在的內分泌問題,與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討論,研判是腎上腺分泌不足引起,用藥下去果真病情大為好轉。
黃怡瓔指出,「腎上腺分泌不足」在台灣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引起,而這些藥物含有類固醇的可能性極高,長期服用這些藥物造成腎上腺素無法自動分泌,久而久之,連小病都可能引發嚴重的病症。
林忠義主任指出,楊姓患者的案例最特殊的地方是,那麼多複雜的病在一起,能察覺是內分泌的問題,又能處理好,很不容易。像幼年型糖尿病,十三、十四歲也不見得有症狀,有人直到感冒出現酮酸中毒,突然發生很嚴重的感染才發現。
大病一場竟是長期濫用藥物的結果,楊女乍聽之下很難接受,仔細想想,自己受子宮肌瘤、靜脈曲張困擾卅多年,因為害怕西醫而堅持不願動手術,聽信「神仙藥單」傳言,寧可託人到台北一家從來沒有去過的中藥店,購買宣稱可以消炎、止痛的黑藥丸。
最讓她感到奇怪的是,家人曾經拿這些藥丸給檢驗關化驗,並沒有驗出類固醇,後來每次買兩斤一萬兩千元,平均一粒六十元,一開始吃一粒就有效,後來一天最高吃到十粒,才能止痛,服藥史超過十年,花了百萬元以上,結果竟是愈吃問題愈大。
黃怡瓔醫師指出,有些藥物中的類固醇確實化驗不出來,所以不要以為花錢去驗過沒有問題,就表示吃了沒有問題,有病還是應該看醫生,服用經過嚴格把關的藥物,才有保障。
2010-10-26 中國時報 梁貽婷/中縣報導
花百萬元買「神仙藥單」服用,碰小感冒竟差點沒命!澎湖縣楊姓婦人因一場小感冒,短短數日,體力直線下降,甚至併發敗血後遺症,幾乎命危;醫師抽絲剝繭找出病灶,原來她十年來,花了近一百萬元買含有類固醇的中藥丸吃,影響腎上腺分泌所致。
楊姓婦人(五十七歲)在幾近命危時,從澎湖轉診至台中慈濟醫院,起初由胸腔科醫治,病情逐漸穩定,卻又突然出現全身水腫、右腳蜂窩性組織炎等症狀,二度進入加護病房。
院方聯合多科醫師會診,將她從鬼門關前拉回,但用藥一停,楊姓婦人馬上不舒服,一吃東西就吐,講話愈來愈模糊。醫師研判病源來自於內分泌出了問題,果真在投下腎上腺分泌不足藥物後逐漸好轉。
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黃怡瓔表示,在台灣腎上腺分泌不足的原因,多數來自於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引起,這些藥物內含類固醇的可能性極高,長期服用下,將造成腎上腺素無法自動分泌,久而久之,連小病都可能引發嚴重病症。
楊姓婦人這才回想卅年前,她飽受子宮肌瘤、靜脈曲張疼痛困擾,因害怕看西醫須開刀,聽信「神仙藥單」傳言,十年前開始託友人到台北一家她從未去過的中藥店,長期購買宣稱可消炎、止痛黑藥丸。
她說,每次買藥丸,兩斤要價一萬兩千元,平均一粒六十元,初期吃一顆就有止痛效果,後來一天最高吃到十粒,服藥史超過十年,至少花了百萬元以上買藥,但令她不解的是,家人曾拿藥丸化驗,並未驗出類固醇。
黃怡瓔認為,有些藥物中的類固醇確實化驗不出來,但沒驗出類固醇不等同吃了沒問題,民眾罹病,最好找合格醫師求診,服用經過嚴格把關的藥物,才有保障。
花百萬吃仙丹 婦人敗血症
【聯合報╱記者游振昇/台中報導】 2010.10.26 10:12 am
澎湖婦人楊鄉汝近10年來,花了上百萬元吃號稱是「仙丹」的不明黑色藥丸,造成她小感冒竟併發膿胸、敗血症,多次進出加護病房,醫師檢查研判,她吃的不明藥物含有類固醇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楊婦向醫師說:「我再也不敢亂吃不明藥丸了。」
57歲楊姓婦人到台中慈濟醫院就診,去年夏天,她因一場感冒併發嚴重後遺症,幾天內出現敗血症狀,幾乎命危,她從澎湖搭飛機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胸腔外科醫師許南榮替她清理胸部的膿,再由胸腔內科治療,原本症狀已有改善,後來病情突然變壞,出現全身水腫,右腳蜂窩性組織炎,二度住進加護病房。
多科醫師會診、治療後才發現,她是腎上腺分泌不足引起這些症狀,正確用藥後病情果然好轉。
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表示,腎上腺分泌不足在台灣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因為這些藥物都有可能含類固醇,長期服用會造成腎上腺素無法自動分泌,連小病都可能變大病。
楊婦在台中慈濟醫院住院3個月後已血壓回升、意識清楚,她聽到醫師說明自己從小病變大病,原因竟是長期濫用藥物的結果,她才想起,自己因子宮肌瘤、靜脈曲張困擾30多年,因怕西醫而不願動手術,反而聽信「神仙藥單」傳言,託人到台北一家自己沒去過的中藥店,購買號稱能消炎、止痛的黑色藥丸。
楊婦表示,家人曾拿這些藥丸給檢驗單位化驗,未驗出類固醇,後來每次買兩斤1萬2000元,平均一粒60元,一開始吃一粒就有效,後來藥量增加,一天最高吃到10粒才能止痛,吃了至少10年,花了上百萬元。
黃怡瓔醫師指出,有些藥物中的類固醇確實化驗不出來,切勿以為花錢檢驗過沒有問題,就能安心服用。
楊婦從澎湖再回台中慈濟醫院回診,她向醫師說,這場大病好像從鬼門關走一趟,治療至今已一年多,她不敢再亂吃藥,以免花大錢還傷身體。
【2010/10/25 聯合報】
婦人吃不明藥物十年花逾百萬 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
NOWnews (2010/10/25 19:23)
楊姓婦人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經台中慈濟醫院醫師對症下藥後病情馬上好轉。(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黃玿琮/中縣報導
楊姓婦人疑因長期濫用含有類固醇藥物引發「腎上腺分泌不足」,一場小感冒併發膿胸、敗血等後遺症,幾度進出加護病房,經台中慈濟醫院醫師對症下藥後病情馬上好轉;楊姓婦人才知道十年來花了上百萬元,服用的不明中藥丸竟是禍首。
五十七歲的楊姓婦人說,去年夏天因一場感冒併發嚴重後遺症,短短數日,體力直線下降,甚至出現敗血症狀幾乎命危,從澎湖搭飛機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胸腔外科醫師許南榮先替她清理胸部的膿,之後由胸腔內科接棒。轉普通病房後,原本已有起色的病情突然變壞,出現全身水腫,先是右腳蜂窩性組織炎,二度進加護病房,感染科接力使用最好的藥緩解症狀後,血管外科也加入照顧行列。
因為病情始終低空盤旋,檢查後群醫懷疑仍有一個潛在的感染,於是由神經外科醫師陳子勇院長主刀,在脊椎部位清瘡,之後左腳也出現蜂窩性組織炎的腫脹,用藥後再得到控制。詎料,藥一停,患者馬上又不舒服,一吃東西就吐,血壓低到八、九十,連用升壓計都升不上來,講話愈來愈模糊。
內科部主任林忠義加入會診行列,從楊姓患者的病情變化逐一去探究。林忠義主任分析,既然已會過感染、心臟科,都說沒有問題,鉀離子也在標準內,靈光一閃,會不會是潛在的內分泌問題,與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討論,研判是腎上腺分泌不足引起,用藥下去果真病情大為好轉。
黃怡瓔指出,「腎上腺分泌不足」在台灣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長期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引起,而這些藥物含有類固醇的可能性極高,長期服用這些藥物造成腎上腺素無法自動分泌,久而久之,連小病都可能引發嚴重的病症。
林忠義主任指出,楊姓患者的案例最特殊的地方是,那麼多複雜的病在一起,能察覺是內分泌的問題,又能處理好,很不容易。像幼年型糖尿病,十三、十四歲也不見得有症狀,有人直到感冒出現酮酸中毒,突然發生很嚴重的感染才發現。
大病一場竟是長期濫用藥物的結果,楊女乍聽之下很難接受,仔細想想,自己受子宮肌瘤、靜脈曲張困擾卅多年,因為害怕西醫而堅持不願動手術,聽信「神仙藥單」傳言,寧可託人到台北一家從來沒有去過的中藥店,購買宣稱可以消炎、止痛的黑藥丸。
最讓她感到奇怪的是,家人曾經拿這些藥丸給檢驗關化驗,並沒有驗出類固醇,後來每次買兩斤一萬兩千元,平均一粒六十元,一開始吃一粒就有效,後來一天最高吃到十粒,才能止痛,服藥史超過十年,花了百萬元以上,結果竟是愈吃問題愈大。
黃怡瓔醫師指出,有些藥物中的類固醇確實化驗不出來,所以不要以為花錢去驗過沒有問題,就表示吃了沒有問題,有病還是應該看醫生,服用經過嚴格把關的藥物,才有保障。
Sony卡帶walkman停產
不敵數位潮流 Sony卡帶walkman日本停產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10.10.27 04:15 am
索尼25日宣布在日本停產錄音帶Walkman隨身聽。圖為索尼公司人員展示1979年推出的第一款Walkman。
(法新社)
暢銷30餘年,賣出超過2億2千萬台,索尼公司(Sony)的經典商品卡帶隨身聽「Walkman」不敵數位音樂潮流,25日宣布在日本停產。存貨賣光後,市面上將再也買不到日本製的索尼卡帶式Walkman,只剩中國製產品繼續出貨。
這款歷史性發明為人們聽音樂方式帶來革命性改變,對人類文化影響重大,美聯社還特別幫Walkman寫了一篇訃聞式報導,哀悼「活了31歲的Walkman」。
索尼發言人中村紘子指出:「顧客聽音樂方式已轉向數位化,卡帶式Walkman的需求已減少,因此我們決定停止出貨。」
Walkman的誕生,來自索尼共同創辦人井深大(Masaru Ibuka )一次海外旅行時產生的靈感。他為了在旅途中聽音樂,帶著一台笨重的手提式卡帶錄放音機,於是想到發明一台體型輕巧、可攜帶式的播放器。
1979年7月1日,第一台卡帶Walkman問世,但當時不叫Walkman,而是「Soundabout」。上市第一個月時外界並不看好,市場反應冷淡,許多零售商認為這種卡帶隨身聽沒有錄音功能,成功機會相當渺茫。
然而消費者開始發現Walkman隨處可以聽音樂的好處,上市後2個月賣出3萬台,前10年賣出5000萬台,Walkman的成功使索尼一躍成為全球性電子產品大廠。
Walkman使聽音樂不再侷限一隅一室,不論慢跑或坐公車時,只要戴上耳機就能享受音樂。每個人也可以盡情聽自己喜愛的音樂,不會干擾他人。
有人聽到Walkman停產的消息,驚訝大呼「什麼?索尼還在生產卡帶隨身聽?」這種反應並不奇怪,自從音樂儲存及播放走向數位化,Walkman也推出數位機種,但是卡帶式Walkman早褪流行,形同骨董。
2001年10月23日,iPod問世,為音樂播放再掀革命。苦撐多年後,卡帶式Walkman終究不敵,在iPod風光的9周年後2天,黯然宣布退出舞台。索尼日本網站上的相關機型已註明「結束生產」,在中國製造的卡帶式Walkman仍將出貨供應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
【2010/10/27 聯合報】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2010.10.27 04:15 am
索尼25日宣布在日本停產錄音帶Walkman隨身聽。圖為索尼公司人員展示1979年推出的第一款Walkman。
(法新社)
暢銷30餘年,賣出超過2億2千萬台,索尼公司(Sony)的經典商品卡帶隨身聽「Walkman」不敵數位音樂潮流,25日宣布在日本停產。存貨賣光後,市面上將再也買不到日本製的索尼卡帶式Walkman,只剩中國製產品繼續出貨。
這款歷史性發明為人們聽音樂方式帶來革命性改變,對人類文化影響重大,美聯社還特別幫Walkman寫了一篇訃聞式報導,哀悼「活了31歲的Walkman」。
索尼發言人中村紘子指出:「顧客聽音樂方式已轉向數位化,卡帶式Walkman的需求已減少,因此我們決定停止出貨。」
Walkman的誕生,來自索尼共同創辦人井深大(Masaru Ibuka )一次海外旅行時產生的靈感。他為了在旅途中聽音樂,帶著一台笨重的手提式卡帶錄放音機,於是想到發明一台體型輕巧、可攜帶式的播放器。
1979年7月1日,第一台卡帶Walkman問世,但當時不叫Walkman,而是「Soundabout」。上市第一個月時外界並不看好,市場反應冷淡,許多零售商認為這種卡帶隨身聽沒有錄音功能,成功機會相當渺茫。
然而消費者開始發現Walkman隨處可以聽音樂的好處,上市後2個月賣出3萬台,前10年賣出5000萬台,Walkman的成功使索尼一躍成為全球性電子產品大廠。
Walkman使聽音樂不再侷限一隅一室,不論慢跑或坐公車時,只要戴上耳機就能享受音樂。每個人也可以盡情聽自己喜愛的音樂,不會干擾他人。
有人聽到Walkman停產的消息,驚訝大呼「什麼?索尼還在生產卡帶隨身聽?」這種反應並不奇怪,自從音樂儲存及播放走向數位化,Walkman也推出數位機種,但是卡帶式Walkman早褪流行,形同骨董。
2001年10月23日,iPod問世,為音樂播放再掀革命。苦撐多年後,卡帶式Walkman終究不敵,在iPod風光的9周年後2天,黯然宣布退出舞台。索尼日本網站上的相關機型已註明「結束生產」,在中國製造的卡帶式Walkman仍將出貨供應北美、歐洲和亞洲市場。
【2010/10/27 聯合報】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喝母乳 可防第1型糖尿病
喝母乳 可防第1型糖尿病
半歲前若吃配方奶或麥粉 較易誘發罹病
2010年10月25日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醫界對普遍於兒童時期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原因仍不很清楚,美國一項第一型糖尿病大型研究初步發現,六個月內嬰兒若喝母乳,可預防第一型糖尿病發生,要是這段期間已喝配方奶、嬰幼兒麥粉,則較易誘發第一型糖尿病。國內醫師提醒,該研究雖尚未結束,但呼籲母乳最好能哺育到嬰兒六個月大。
美國研究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昨舉辦糖尿病友活動,該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羅福松說,美國研究七、八千個都生下第一型糖尿病孩子的家庭,等媽媽再懷孕,就監測、分析環境中可能引發此病的因子,研究已歷時七、八年,預計明年完成。
染腸病毒也恐得病
羅福松說,研究將六個月內嬰兒喝配方奶、嬰幼兒麥粉當成因子之一,初步發現,六個月內嬰兒喝配方奶、嬰幼兒麥粉,較易誘發第一型糖尿病。此外,感染腸病毒克沙奇病毒、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或維他命D不足,也可能誘發此病。
羅福松分析,現推測配方奶、嬰幼兒麥粉的分子結構,和胰島細胞表面抗原分子結構類似,嬰兒自體免疫系統會誤將胰島細胞表面抗原,當成配方奶的分子結構殺死,使得胰島細胞死亡,失去分泌胰島素功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
六個月後再餵麥粉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內分泌科教授李燕晉說,此一推論雖尚無足夠證據,但小兒科醫師共識是六個月內嬰兒喝母乳,可預防第一型糖尿病,若迫不得已需喝配方奶,最好六個月後再餵食麥粉。
羅福松提醒民眾,婦女生下一名第一型糖尿病孩子,下一胎再罹患機會為百分之三至六,日前他曾經收治一家三名孩子都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應是國內首見;現尚無法產前篩檢此病,媽媽可多哺育嬰兒母乳,孩子若有多吃、多喝、多尿問題,應及早就醫。
第一型糖尿病 小檔案
◎原因:胰島細胞被自體免疫破壞,難分泌胰島素
◎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下降等
◎發生率:40歲以下者,每年每10萬人口為1.5人,10歲以下者,每年每10萬人口為3~5人,約7、8歲發病
◎治療:現最有效方法是每天注射胰島素
◎注意:
.6個月內嬰兒喝母乳,可預防或阻止第一型糖尿病發生,該段期間若喝配方奶、嬰兒麥粉則較易誘發
.感染腸病毒克沙奇病毒、德國痲疹、巨細胞病毒等,或維他命D不足,有可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
.病患按時注射胰島素並記錄血糖趨勢圖,好好控制血糖,可延緩併發症發生
資料來源:羅福松醫師、李燕晉醫師
半歲前若吃配方奶或麥粉 較易誘發罹病
2010年10月25日蘋果日報
【高麗玲╱台北報導】醫界對普遍於兒童時期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原因仍不很清楚,美國一項第一型糖尿病大型研究初步發現,六個月內嬰兒若喝母乳,可預防第一型糖尿病發生,要是這段期間已喝配方奶、嬰幼兒麥粉,則較易誘發第一型糖尿病。國內醫師提醒,該研究雖尚未結束,但呼籲母乳最好能哺育到嬰兒六個月大。
美國研究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昨舉辦糖尿病友活動,該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羅福松說,美國研究七、八千個都生下第一型糖尿病孩子的家庭,等媽媽再懷孕,就監測、分析環境中可能引發此病的因子,研究已歷時七、八年,預計明年完成。
染腸病毒也恐得病
羅福松說,研究將六個月內嬰兒喝配方奶、嬰幼兒麥粉當成因子之一,初步發現,六個月內嬰兒喝配方奶、嬰幼兒麥粉,較易誘發第一型糖尿病。此外,感染腸病毒克沙奇病毒、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或維他命D不足,也可能誘發此病。
羅福松分析,現推測配方奶、嬰幼兒麥粉的分子結構,和胰島細胞表面抗原分子結構類似,嬰兒自體免疫系統會誤將胰島細胞表面抗原,當成配方奶的分子結構殺死,使得胰島細胞死亡,失去分泌胰島素功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
六個月後再餵麥粉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內分泌科教授李燕晉說,此一推論雖尚無足夠證據,但小兒科醫師共識是六個月內嬰兒喝母乳,可預防第一型糖尿病,若迫不得已需喝配方奶,最好六個月後再餵食麥粉。
羅福松提醒民眾,婦女生下一名第一型糖尿病孩子,下一胎再罹患機會為百分之三至六,日前他曾經收治一家三名孩子都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應是國內首見;現尚無法產前篩檢此病,媽媽可多哺育嬰兒母乳,孩子若有多吃、多喝、多尿問題,應及早就醫。
第一型糖尿病 小檔案
◎原因:胰島細胞被自體免疫破壞,難分泌胰島素
◎症狀:多吃、多喝、多尿、體重下降等
◎發生率:40歲以下者,每年每10萬人口為1.5人,10歲以下者,每年每10萬人口為3~5人,約7、8歲發病
◎治療:現最有效方法是每天注射胰島素
◎注意:
.6個月內嬰兒喝母乳,可預防或阻止第一型糖尿病發生,該段期間若喝配方奶、嬰兒麥粉則較易誘發
.感染腸病毒克沙奇病毒、德國痲疹、巨細胞病毒等,或維他命D不足,有可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
.病患按時注射胰島素並記錄血糖趨勢圖,好好控制血糖,可延緩併發症發生
資料來源:羅福松醫師、李燕晉醫師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宣傳益生菌好處 歐盟重罰
證實益生菌某方面的益處的研究的確是有不少,不過過於誇大的廣告顯然也很多。
宣傳益生菌好處 歐盟重罰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0.10.21 11:03 am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洲食品安全局指出,號稱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優酪乳和發酵乳等飲料,對幫助消化和增進免疫力並沒有幫助,因此禁止生產這類產品的公司宣稱有這些好處。
歐盟的食品監督單位歐洲食品安全局說,益生菌飲料、優格和含有益生菌的健康食品,並沒有它們所宣稱的效用。並沒有科學研究證明Actimel優酪乳和養樂多之類的益生菌飲料對健康有任何益處。
該單位已禁止廠商做這樣的宣傳,違規者將受到重罰。
益生菌飲料、優格和含有益生菌的健康食品日益受歡迎,歐洲食品安全局駁斥八百多件有關這些產品能加強身體抵抗力和減輕消化問題的宣傳,認為這些說法不是太籠統,就是無法證明。
這些宣稱有益健康的產品,價格比一般優格和奶昔高得多,例如七瓶六十五ml的養樂多在英國售價二點五英鎊(台幣一二○元),比等量的巧克力牛奶貴一倍。
今年稍早,廣告監督單位禁止法國達能公司出產的Actimel益生菌優酪乳的電視廣告,認為該廣告宣稱能讓小孩不生病是「誤導觀眾」。
達能公司後來撤掉大部分宣稱Activia優格和Actimel優酪乳能增強免疫力的廣告。
但其他益生菌產品公司認為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規定太嚴格。養樂多公司發表聲明說,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結論只是其研究的一個面向,而「益生菌飲料有益健康的說法,得到嚴謹的試驗和有安慰劑對照的人體研究支持」。
該公司表示:「我們希望與歐洲食品安全局討論其評估過程和結果,並預期能得到正面看法。」
【2010/10/21 聯合報】
益生菌飲品顧腸道? 歐盟重罰不實宣傳
NOWnews (2010/10/22 01:21)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補充益生菌可保護腸道的說法時有所聞,但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最新研究指出,雖然市面上許多優酪乳與發酵乳常宣稱具有此類優點,但卻從未經科學證實,因此,目前已禁止業者進行相關宣傳,違者將受重罰。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盟食品安全局表示,有800多起發酵乳相關宣傳都號稱內含有益生菌,可增促進消化、增強抵抗力、保護腸道,甚至調整體質,但這些說法通常都沒有科學實證,有些則是效用說明不夠明確。
英國廣告標準管理機構(AdvertisingStandards Authority)近日也勒令法國達能(Danone)公司停播旗下優酪乳的廣告,因為片中宣稱「小孩若喝此產品就不會生病」的理念極為不實。因此,該公司事後也撤下大部分宣稱能增強免疫力的廣告。
這些標榜含有「好菌」的發酵產品價格都比一般乳品高,以英國為例,7瓶65cc的養樂多要價2.5英鎊(約120元新台幣),足足比等量的巧克力貴上一倍。在價格高貴的前提下,營養價值卻未必成正比。
宣傳益生菌好處 歐盟重罰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0.10.21 11:03 am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洲食品安全局指出,號稱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優酪乳和發酵乳等飲料,對幫助消化和增進免疫力並沒有幫助,因此禁止生產這類產品的公司宣稱有這些好處。
歐盟的食品監督單位歐洲食品安全局說,益生菌飲料、優格和含有益生菌的健康食品,並沒有它們所宣稱的效用。並沒有科學研究證明Actimel優酪乳和養樂多之類的益生菌飲料對健康有任何益處。
該單位已禁止廠商做這樣的宣傳,違規者將受到重罰。
益生菌飲料、優格和含有益生菌的健康食品日益受歡迎,歐洲食品安全局駁斥八百多件有關這些產品能加強身體抵抗力和減輕消化問題的宣傳,認為這些說法不是太籠統,就是無法證明。
這些宣稱有益健康的產品,價格比一般優格和奶昔高得多,例如七瓶六十五ml的養樂多在英國售價二點五英鎊(台幣一二○元),比等量的巧克力牛奶貴一倍。
今年稍早,廣告監督單位禁止法國達能公司出產的Actimel益生菌優酪乳的電視廣告,認為該廣告宣稱能讓小孩不生病是「誤導觀眾」。
達能公司後來撤掉大部分宣稱Activia優格和Actimel優酪乳能增強免疫力的廣告。
但其他益生菌產品公司認為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規定太嚴格。養樂多公司發表聲明說,歐洲食品安全局的結論只是其研究的一個面向,而「益生菌飲料有益健康的說法,得到嚴謹的試驗和有安慰劑對照的人體研究支持」。
該公司表示:「我們希望與歐洲食品安全局討論其評估過程和結果,並預期能得到正面看法。」
【2010/10/21 聯合報】
益生菌飲品顧腸道? 歐盟重罰不實宣傳
NOWnews (2010/10/22 01:21)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補充益生菌可保護腸道的說法時有所聞,但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最新研究指出,雖然市面上許多優酪乳與發酵乳常宣稱具有此類優點,但卻從未經科學證實,因此,目前已禁止業者進行相關宣傳,違者將受重罰。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盟食品安全局表示,有800多起發酵乳相關宣傳都號稱內含有益生菌,可增促進消化、增強抵抗力、保護腸道,甚至調整體質,但這些說法通常都沒有科學實證,有些則是效用說明不夠明確。
英國廣告標準管理機構(AdvertisingStandards Authority)近日也勒令法國達能(Danone)公司停播旗下優酪乳的廣告,因為片中宣稱「小孩若喝此產品就不會生病」的理念極為不實。因此,該公司事後也撤下大部分宣稱能增強免疫力的廣告。
這些標榜含有「好菌」的發酵產品價格都比一般乳品高,以英國為例,7瓶65cc的養樂多要價2.5英鎊(約120元新台幣),足足比等量的巧克力貴上一倍。在價格高貴的前提下,營養價值卻未必成正比。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泡麵、零食 88%重鹹
泡麵零食超鹹 鈉逾建議量
CNA 2010/10/20 14:35: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抽檢市售40件食品,發現當中34件吃下一份或100公克就超出一餐800毫克的鈉建議攝取量;呼籲衛生署對泡麵及零食訂定上限,引導業者降鈉30%。
消基會指出,成人每人每天鈉攝取量基準值為2400毫克,平均一餐的鈉攝取量為800毫克。
消基會說,近日對40件市售食品進行調查,結果有8件、占20%的食品,吃下一包,鈉含量就已超過成人一天的建議攝取量。
此外,以各類食品進行分析也發現,多達34件吃下一份或100公克,鈉的攝取量也會超過一餐的建議量。
17件零食中,有12件吃下一包鈉含量就超過一餐的建議量。7件泡麵吃下一包,全部超過一餐的建議量。4件漢堡,吃下一個,就超過一餐的建議量。
罐頭食品3件,吃下100公克,竟然超過一餐建議量的1.2到1.9倍。
還有調理包、加熱食品計8件,都超出一餐的建議量;其中7件吃下肚,鈉含量甚至超過每天建議量的一半1200毫克。
消基會引述衛生署資料指出,97年度,全台50歲以上人口,每3人就有1人因高血壓就診;若以1顆高血壓病患常用的降血壓藥物為新台幣13元計算,目前約計425萬個高血壓病人,每天只要少吃1顆降血壓藥物,就可年省200億元的健保藥費。
消基會並說,成人每天吃下6公克鹽,就攝取約2400毫克的鈉,若每天吃下的鹽能降到6公克以下,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到8mmHg。
消基會呼籲衛生署,應強制業者在食品外包裝上,以「紅、黃、綠」顏色做警語標示,提醒民眾不要吃得太鹹;同時應對消耗量較多的泡麵及零食訂定鈉含量上限,引導業者對食品降鈉30%,以維護國人健康,同時改善健保財務,一舉兩得。991020
泡麵、零食 88%重鹹
【Upaper╱記者曾懿晴】 2010.10.21 09:13 am
消基會公布8樣市售泡麵、零食重鹹!超過成人每日建議量。
記者趙文彬
消基會調查市售泡麵、零食等食品鈉含量,發現高達88%食品鈉含量超過一餐建議量,其中一包珍珍魷魚絲的鈉含量就超過一日攝取建議值2400毫克。消基會要求政府強制立法減鈉30%,改善國人「吃重鹹」飲食習慣。
消基會抽檢40件泡麵、玉米片、便當、漢堡、零食等市售食品,發現其中兩成食品「一包抵一天」,消費者吃一包所攝取的鈉含量,就會超過衛生署的成人每日鈉攝取量建議值2400毫克。
調查指出,一包190公克的珍珍魷魚絲,鈉含量就高達3173毫克,其餘如日本進口杯麵、碗麵、拉麵等,每包鈉含量高達2500毫克到2700毫克。
若以每日進食三餐來計算,每餐的鈉含量建議攝取量為800毫克。調查發現,此次抽查的7件泡麵,全數超過每餐建議值,還有兩件來自日本的蕎麥碗麵及泡菜豬肉杯麵,鈉含量甚至超過每日建議值。
消基會指市售泡麵、零食重鹹!超過成人每日建議量。
記者趙文彬
速食漢堡鈉含量同樣驚人,消基會調查4件漢堡鈉含量,發現鈉含量皆超過1000毫克。平均吃下一個漢堡所攝取的鈉含量,為每餐建議攝取量的1.3到1.5。若加上隨餐除漢堡外搭配的其餘餐點,鈉含量更加嚇人。
鈉含量過高/業者:休閒食品 不會天天吃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羅建怡/台北報導】 2010.10.21 03:16 am
消基會建議老牌休閒食品珍珍魷魚絲最好減鈉百分之三十,對此,珍珍魷魚絲所屬的新和興海洋公司表示,感謝建議,但不改變;速食業者則考量未來推出新商品時,會將「鈉含量」納入考量。
新和興海洋公司表示,提醒消費者減少對鈉的食用量是一件正確的事,不過珍珍魷魚絲並未違反政府規定,它是一品下酒菜或零嘴,如果沒有足夠的鈉含量不僅不好吃,還有發霉的危險性。
業者補充,消基會可以檢視食品的鈉含量,但休閒食品並非天天食用,是否適用於該主題值得商榷。珍珍魷魚絲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有明確標示鈉含量的數據在包裝袋上,若真要比較的話,蜜餞的鈉含量還比魷魚絲高三到五倍;既是零嘴就不可能天天吃,一星期吃一次應該不為過,因此不會因此改變產品的口味。
速食業四大龍頭─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及摩斯漢堡,各有商品被消基會點名鈉含量超標。業者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點餐時,可參考營養標示,附餐考慮更換沙拉,或要求薯條少鹽。
【2010/10/21 聯合報】
CNA 2010/10/20 14:35: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日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抽檢市售40件食品,發現當中34件吃下一份或100公克就超出一餐800毫克的鈉建議攝取量;呼籲衛生署對泡麵及零食訂定上限,引導業者降鈉30%。
消基會指出,成人每人每天鈉攝取量基準值為2400毫克,平均一餐的鈉攝取量為800毫克。
消基會說,近日對40件市售食品進行調查,結果有8件、占20%的食品,吃下一包,鈉含量就已超過成人一天的建議攝取量。
此外,以各類食品進行分析也發現,多達34件吃下一份或100公克,鈉的攝取量也會超過一餐的建議量。
17件零食中,有12件吃下一包鈉含量就超過一餐的建議量。7件泡麵吃下一包,全部超過一餐的建議量。4件漢堡,吃下一個,就超過一餐的建議量。
罐頭食品3件,吃下100公克,竟然超過一餐建議量的1.2到1.9倍。
還有調理包、加熱食品計8件,都超出一餐的建議量;其中7件吃下肚,鈉含量甚至超過每天建議量的一半1200毫克。
消基會引述衛生署資料指出,97年度,全台50歲以上人口,每3人就有1人因高血壓就診;若以1顆高血壓病患常用的降血壓藥物為新台幣13元計算,目前約計425萬個高血壓病人,每天只要少吃1顆降血壓藥物,就可年省200億元的健保藥費。
消基會並說,成人每天吃下6公克鹽,就攝取約2400毫克的鈉,若每天吃下的鹽能降到6公克以下,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到8mmHg。
消基會呼籲衛生署,應強制業者在食品外包裝上,以「紅、黃、綠」顏色做警語標示,提醒民眾不要吃得太鹹;同時應對消耗量較多的泡麵及零食訂定鈉含量上限,引導業者對食品降鈉30%,以維護國人健康,同時改善健保財務,一舉兩得。991020
泡麵、零食 88%重鹹
【Upaper╱記者曾懿晴】 2010.10.21 09:13 am
消基會公布8樣市售泡麵、零食重鹹!超過成人每日建議量。
記者趙文彬
消基會調查市售泡麵、零食等食品鈉含量,發現高達88%食品鈉含量超過一餐建議量,其中一包珍珍魷魚絲的鈉含量就超過一日攝取建議值2400毫克。消基會要求政府強制立法減鈉30%,改善國人「吃重鹹」飲食習慣。
消基會抽檢40件泡麵、玉米片、便當、漢堡、零食等市售食品,發現其中兩成食品「一包抵一天」,消費者吃一包所攝取的鈉含量,就會超過衛生署的成人每日鈉攝取量建議值2400毫克。
調查指出,一包190公克的珍珍魷魚絲,鈉含量就高達3173毫克,其餘如日本進口杯麵、碗麵、拉麵等,每包鈉含量高達2500毫克到2700毫克。
若以每日進食三餐來計算,每餐的鈉含量建議攝取量為800毫克。調查發現,此次抽查的7件泡麵,全數超過每餐建議值,還有兩件來自日本的蕎麥碗麵及泡菜豬肉杯麵,鈉含量甚至超過每日建議值。
消基會指市售泡麵、零食重鹹!超過成人每日建議量。
記者趙文彬
速食漢堡鈉含量同樣驚人,消基會調查4件漢堡鈉含量,發現鈉含量皆超過1000毫克。平均吃下一個漢堡所攝取的鈉含量,為每餐建議攝取量的1.3到1.5。若加上隨餐除漢堡外搭配的其餘餐點,鈉含量更加嚇人。
鈉含量過高/業者:休閒食品 不會天天吃
【聯合報╱記者陳靜宜、羅建怡/台北報導】 2010.10.21 03:16 am
消基會建議老牌休閒食品珍珍魷魚絲最好減鈉百分之三十,對此,珍珍魷魚絲所屬的新和興海洋公司表示,感謝建議,但不改變;速食業者則考量未來推出新商品時,會將「鈉含量」納入考量。
新和興海洋公司表示,提醒消費者減少對鈉的食用量是一件正確的事,不過珍珍魷魚絲並未違反政府規定,它是一品下酒菜或零嘴,如果沒有足夠的鈉含量不僅不好吃,還有發霉的危險性。
業者補充,消基會可以檢視食品的鈉含量,但休閒食品並非天天食用,是否適用於該主題值得商榷。珍珍魷魚絲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有明確標示鈉含量的數據在包裝袋上,若真要比較的話,蜜餞的鈉含量還比魷魚絲高三到五倍;既是零嘴就不可能天天吃,一星期吃一次應該不為過,因此不會因此改變產品的口味。
速食業四大龍頭─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及摩斯漢堡,各有商品被消基會點名鈉含量超標。業者同時也建議消費者,在點餐時,可參考營養標示,附餐考慮更換沙拉,或要求薯條少鹽。
【2010/10/21 聯合報】
健保局撥4億 要卸洗腎王國惡名
健保局撥4億 要卸洗腎王國惡名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0.20 10:29 am
國內每年新增8千名以上洗腎患者,洗腎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健保局與腎臟醫學會攜手,明年將斥資4億元展開腎臟病前期照護與衛教計畫,預計把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納入個案管理,延緩患者步入洗腎的命運。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指出,慢性腎臟病可分為第1到第5期,除了一般常見的血尿和蛋白尿等症狀外,以腎絲球過濾率高低加以分期,其中3b期代表腎絲球過濾率降到45%以下,一旦低於15%,就必須洗腎。
他提醒,多數患者對腎臟病初期症狀不甚瞭解,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健檢,若檢驗發現有蛋白尿,以及平常尿液有泡泡、身體水腫或高血壓、貧血及容易疲倦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張溫溫指出,台灣洗腎發生率居全球之冠,健保為此一年需支付洗腎醫療費高達300多億元,監委也高度關切。避免洗腎費用造成健保沉重的財務負擔,讓大多數患者早期預防腎功能惡化,健保局明年將擴大初期慢性腎臟病提前照護計畫,並獲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通過。
林裕峰表示,若能讓早期腎病變從1至3期就加強防治及衛教,例如高血壓病人少吃高鹽食物,糖尿病患加強控制血糖,或許能有效避免進入洗腎階段。全世界洗腎發生率都在上升,台灣從2年前推出個案管理計畫以來,近年來透析發生率逐年下降,去年新增個案負成長8%,代表略見防治成果。
【2010/10/20 聯合報】
明年實施提前照護 初期腎病也納個案管理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0.10.20 10:29 am
沈重洗腎費用 健保年花300多億元
國內一年約新增8000名以上的洗腎患者,沈重的洗腎費用也讓健保年花300多億元,為了控制洗腎費用成長幅度,健保局規畫明年實施提前照護方案,預計把50萬名的慢性腎臟病患納入個案管理,避免患者的腎功能急速惡化。
台灣洗腎率近年來高居世界之冠,洗腎一年花掉健保308億元,最近還引起監委關切,而患者三天兩頭跑醫院,也降低生活品質。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張溫溫說,慢性腎臟病可分為第一到第五期,估計國內有202萬人是洗腎潛在的高危險群,從2006年11月起,健保局針對慢性腎臟病第3b至5期,提供洗腎前的個案管理計畫,執行兩年後,2008年國內洗腎人數發生率呈現負成長8%。
明年起,健保局將照護對象擴大到更初期的第1至3a期慢性腎臟病患,由於不少慢性腎臟病患者對病情不自知,當民眾進行40歲以上成人健檢、或是一般抽血檢查,發現有蛋白尿等符合慢性腎臟病的條件時,醫院會主動納入個案管理。
4億預算 將50萬名患者納個案管理
醫院會請醫師詳細詢問病患病史,由營養師給予衛教,要患者減少飲食鹽分攝取、勿食來路不明藥物等,並且要求患者三個月、六個月定期回診,追蹤腎功能的變化,避免惡化到需洗腎的程度。健保局預計,將可收案50萬名患者,共編列約4 億元預算。
健保局明年編3.2億 照護早期腎臟病患者
2010年10月19日 壹蘋果
健保局自2006年11月起,針對慢性腎臟病末期(第3b、4、5)病患提供洗腎前的個案管理及衛教計畫,執行2年後共收案腎衰竭前期病人24,819人,透過加強式衛教與個案管理後,經腎臟醫學會實證證明,可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2008年進入洗腎人數計8,765人,為近年來出現發生率最高負成長達8%。2008年台灣已擺脫洗腎發生率世界第一惡名。
健保局明年將規畫將照護對象擴大至初期(第1-3a期)慢性腎臟病人,進行全面衛教計畫,編列「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共計有3.2億元預算。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疾病管理,經由醫療團隊提供完整且正確的照護,監測腎功能,提供治療及衛教措施。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0.20 10:29 am
國內每年新增8千名以上洗腎患者,洗腎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健保局與腎臟醫學會攜手,明年將斥資4億元展開腎臟病前期照護與衛教計畫,預計把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納入個案管理,延緩患者步入洗腎的命運。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指出,慢性腎臟病可分為第1到第5期,除了一般常見的血尿和蛋白尿等症狀外,以腎絲球過濾率高低加以分期,其中3b期代表腎絲球過濾率降到45%以下,一旦低於15%,就必須洗腎。
他提醒,多數患者對腎臟病初期症狀不甚瞭解,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健檢,若檢驗發現有蛋白尿,以及平常尿液有泡泡、身體水腫或高血壓、貧血及容易疲倦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張溫溫指出,台灣洗腎發生率居全球之冠,健保為此一年需支付洗腎醫療費高達300多億元,監委也高度關切。避免洗腎費用造成健保沉重的財務負擔,讓大多數患者早期預防腎功能惡化,健保局明年將擴大初期慢性腎臟病提前照護計畫,並獲健保費用協定委員會通過。
林裕峰表示,若能讓早期腎病變從1至3期就加強防治及衛教,例如高血壓病人少吃高鹽食物,糖尿病患加強控制血糖,或許能有效避免進入洗腎階段。全世界洗腎發生率都在上升,台灣從2年前推出個案管理計畫以來,近年來透析發生率逐年下降,去年新增個案負成長8%,代表略見防治成果。
【2010/10/20 聯合報】
明年實施提前照護 初期腎病也納個案管理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0.10.20 10:29 am
沈重洗腎費用 健保年花300多億元
國內一年約新增8000名以上的洗腎患者,沈重的洗腎費用也讓健保年花300多億元,為了控制洗腎費用成長幅度,健保局規畫明年實施提前照護方案,預計把50萬名的慢性腎臟病患納入個案管理,避免患者的腎功能急速惡化。
台灣洗腎率近年來高居世界之冠,洗腎一年花掉健保308億元,最近還引起監委關切,而患者三天兩頭跑醫院,也降低生活品質。
健保局醫管組科長張溫溫說,慢性腎臟病可分為第一到第五期,估計國內有202萬人是洗腎潛在的高危險群,從2006年11月起,健保局針對慢性腎臟病第3b至5期,提供洗腎前的個案管理計畫,執行兩年後,2008年國內洗腎人數發生率呈現負成長8%。
明年起,健保局將照護對象擴大到更初期的第1至3a期慢性腎臟病患,由於不少慢性腎臟病患者對病情不自知,當民眾進行40歲以上成人健檢、或是一般抽血檢查,發現有蛋白尿等符合慢性腎臟病的條件時,醫院會主動納入個案管理。
4億預算 將50萬名患者納個案管理
醫院會請醫師詳細詢問病患病史,由營養師給予衛教,要患者減少飲食鹽分攝取、勿食來路不明藥物等,並且要求患者三個月、六個月定期回診,追蹤腎功能的變化,避免惡化到需洗腎的程度。健保局預計,將可收案50萬名患者,共編列約4 億元預算。
健保局明年編3.2億 照護早期腎臟病患者
2010年10月19日 壹蘋果
健保局自2006年11月起,針對慢性腎臟病末期(第3b、4、5)病患提供洗腎前的個案管理及衛教計畫,執行2年後共收案腎衰竭前期病人24,819人,透過加強式衛教與個案管理後,經腎臟醫學會實證證明,可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2008年進入洗腎人數計8,765人,為近年來出現發生率最高負成長達8%。2008年台灣已擺脫洗腎發生率世界第一惡名。
健保局明年將規畫將照護對象擴大至初期(第1-3a期)慢性腎臟病人,進行全面衛教計畫,編列「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共計有3.2億元預算。初期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疾病管理,經由醫療團隊提供完整且正確的照護,監測腎功能,提供治療及衛教措施。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韓BB霜傳含螢光劑
還是蘋果日報的新聞影片效果最好
現在廠商說甚麼是天然螢光劑或是防曬成分
在那張當場變納美人的照片面前
一點用也沒有
抽驗結果其實一點也不重要了
韓BB霜傳含螢光劑 下架待驗
2010-10-19 自由
〔記者王昶閔、邱紹雯、邱巧貞/台北報導〕韓國「IPKN防曬遮瑕BB霜」遭消費者投訴被驗出含螢光劑反應,獨家販售該產品的康是美藥妝店已將IPKN出廠的兩款BB霜及兩款粉餅暫時下架,台北市衛生局昨天抽驗後送往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經查該款產品申請查驗登記時,成分資料並未記載含螢光劑,抽驗結果,如果確實含螢光劑,產品內容物便與查驗登記的內容不符,將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開罰,不但違規產品需要下架,且可對業者處罰新台幣十萬元以下罰鍰。
已購產品可退、換貨
代理商錦泰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葉國賢表示,靜待產品檢驗結果出爐,再做後續處理,已購買IPKN產品的消費者,可持產品至代理公司及康是美門市換貨或退貨。
葉國賢表示,該名消費者九月便已與康是美及該公司聯繫,他們希望取得對方樣本化驗,但遭拒絕,因此將全新產品送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檢驗,螢光劑呈陰性反應(未驗出),韓國總公司已派人來台了解。
衛生署官員指出,我國目前僅規定「以紙或不織布為載體之面膜化粧品」的載體不得含有可遷移性螢光劑。至於化粧保養品的部分,因國際間並未將螢光劑列入化粧保養品禁用成分,我國也未明文禁止。未來該如何管理,將儘速蒐集相關安全性資料後,提請衛生署化粧品專家委員會討論。
衛生署官員表示,螢光增白劑是一種合成染料,常被用於紡織品、製紙或衣物清潔劑中,具增白效果,並非化粧品使用之原料,目前國際間對於螢光增白劑毒性研究,是否會對於人體產生致癌毒性,尚無定論,但對於嬰幼兒或皮膚敏感者可能會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
BB霜有無含螢光劑 衛生署抽驗送檢
【台灣醒報╱記者黃靜婷╱台北報導】 2010.10.19 10:25 am
針對民眾踢爆,知名藥妝店販賣的一款韓製BB霜,含致癌螢光劑,代理進口的錦泰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子文今天拿出SGS檢驗為陰性反應的文件澄清。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派轄區衛生局抽驗並依法查處,只要產品內容物與查驗登記內容不符,可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下罰鍰,並沒入銷燬。
有消費者投訴,使用韓製化妝品「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在燈光照射下,臉色竟呈藍螢光,送驗後竟發現內含螢光劑成分。
目前國際間對於螢光劑毒性研究,是否會對於人體產生致癌毒性,尚無定論,但對於嬰幼兒或皮膚敏感者可能會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衛生署曾在95年間公告,以紙或不織布為載體之面膜化?品,其載體不得含有可遷移性螢光劑。
目前國際間並未將螢光劑列入化?保養品禁用成分,對於保養品中添加「螢光增白劑」的管理規定,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將蒐集相關安全性資料後,提請化?品專家委員會討論。
而「IPKN 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登記的配方中,並未記載螢光劑成分,依化?品衛生管理條例之規定,該產品內容物與查驗登記內容不符,可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下罰鍰,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入銷燬之。
台北榮總毒物科楊振昌醫師指出,螢光劑對人體的毒素一般而言相當小,只要量不大,身體會自動排除。但螢光劑還是會造成某些人的過敏反應,量多還會導致民眾噁心嘔吐。不過也必須搭配看螢光劑有無其他添加物,有時後不是單純的螢光劑作用。他提醒民眾還是要慎選產品。
韓製IPKN BB霜 含螢光劑恐致癌
美女塗抹變藍臉 遭諷像日本藝伎
2010年10月18日蘋果日報
【專案組╱台北報導】瘋韓製BB霜的女士請小心,一款韓製BB霜竟驗出含致癌螢光劑!讀者黃小姐投訴,她使用由韓星金敏喜代言的「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在夜店常用的「黑光燈」照射下,臉孔竟呈藍螢光,還遭人譏笑「像日本藝伎」。《蘋果》將這款BB霜送至兩家實驗室檢測,都驗出有螢光劑反應。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警告,人工螢光劑會引起過敏,導致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可致癌。IPKN韓國總公司今將派代表來台了解及處理善後。
行政院衛生署化妝品管理科科長張簡啟瑞表示,若產品登記的處方裡面,沒有標示螢光劑成分,廠商未經許可違法添加,就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製造化妝品或化妝品色素之核准或備查事項,非經申請原衛生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不得變更。」可處10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下架回收。若廠商在產品成分登記中含有螢光劑,或擅自添加螢光劑,衛生署是不會給予許可登記。
衛署討論是否禁用
標榜網友評鑑「優選」的韓國製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驗出含有螢光劑。
張簡啟瑞表示,螢光劑是加在布料中讓它較潔白,通常不會加在化妝保養品中,對於化妝品爆出含有螢光劑,他表示目前進口化妝保養品是採取書面審查,再由各縣市衛生局抽驗,的確可能存在未檢出毒物的灰色地帶,衛生署將會召開「化妝品專家委員會」討論是否修法明令禁止化妝品添加螢光劑。
黃小姐向《蘋果》說,她參考FG網站(http://www.fashionguide.com.tw/)優選推薦,至康是美藥妝店購買韓國製造的IPKN(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Korea New Yorker)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一支1012元。她今年8月到菲律賓長灘島旅遊,塗抹IPKN的BB霜後至當地夜店遊玩,在夜店黑光燈照射下,她的臉部竟呈藍螢光,遭在場數十名中外遊客譏笑:「好像日本藝伎」、「這什麼鬼樣子」她氣說:「丟臉丟到國外去!」
清洗兩次仍有螢光
台灣BB霜熱銷,據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每個通路的BB霜銷售冠軍月銷量皆超過1萬支,估計年銷超過360萬支,等於在台灣每6.4人就用掉1支BB霜。
《蘋果》調查,這款韓國科瑪公司生產的IPKN BB霜,在韓國BB霜市佔率第4名,台灣今年1月由康是美藥妝店獨家銷售。
IPKN全台代理商錦泰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葉國賢,昨不願透露該BB霜銷售量。
記者至康是美藥妝店購買「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SKIN79桃紅清透BB霜」、「ORIKS水波光感長效潤澤BB霜」、「ENPRANI淨白防曬BB霜」、「KAMERIA童顏無瑕水凝保濕BB霜」共5款韓製BB霜,請萬能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講師李佳晉檢測,李佳晉以紫外線照射,測試各品牌螢光反應程度,結果只有IPKN的BB霜產生強烈螢光反應。
李佳晉接著以普通清潔劑清洗塗抹過IPKN BB霜的雙手,連洗兩次後再照射紫外線,仍無法清除殘留的螢光劑,第三次以卸妝油才清洗掉,但指縫間仍有螢光反應。他認為可能是螢光劑成分才會有螢光反應,建議送至公信實驗室檢驗。
代理商指取得許可
《蘋果》再將IPKN的BB霜送至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及Intertek(全國公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檢驗,台美驗出含可遷移性螢光劑呈陽性(檢出)與呈現螢光反應,全國公證驗出含螢光增白劑。
記者電話採訪IPKN全台代理商錦泰隆有限公司,該公司業務經理葉國賢傳真經衛生署檢驗核可及含藥化妝品許可證,並附廠商自行送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螢光劑呈陰性(未檢出)報告給《蘋果》,他說:「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檢驗結果不一樣。」他無奈說:「若產品有問題,那衛生署為什麼還可以讓我們販賣,早就應該下架!」
台北極緻皮膚專科診所宋奉宜醫師表示,化妝品含螢光劑可能影響人體荷爾蒙,因螢光劑屬水溶性,可經血液到腎臟,進入膀胱尿液,沾粘膀胱壁上,嚴重會致癌。
萬能科大講師李佳晉將IPKN的BB霜塗抹手上,放進紫外線觀察箱明顯可見螢光,證明含螢光劑。
投訴人黃小姐將IPKN的BB霜塗在手上,在夜店黑光燈下呈現螢光反應。
紫外線觀察箱檢測
《蘋果》購買5款韓製BB霜,請萬能科大講師李佳晉以紫外線觀察箱(上圖)檢視,結果僅IPKN的BB霜(下圖中)呈螢光反應。
兩家公信實驗室檢測
《蘋果》將IPKN的BB霜送往台美及Intertek兩家公信實驗室檢驗,採用不同檢驗方式,都檢測出含螢光劑。
報你知
隔離+粉底+遮瑕+保濕 BB霜宣稱1瓶抵多瓶
BB霜(Blemish Balm Cream)起源於德國,原為醫學美容術後使用,在整形手術風行的韓國流行。廠商強調韓劇女星「自然裸妝」風潮,拿女星遭狗仔偷拍時氣色猶如上妝,誇稱是使用BB霜效果,抹在臉上可暫代粉底液、隔離霜,廠商宣稱可隔離紫外線、髒空氣,修飾膚色令其明亮透明,以及有遮瑕保濕功能。
BB霜去年在台流行,目前市面所售BB霜多為韓國進口,銷售通路多在各大藥妝店及電視購物。
現在廠商說甚麼是天然螢光劑或是防曬成分
在那張當場變納美人的照片面前
一點用也沒有
抽驗結果其實一點也不重要了
韓BB霜傳含螢光劑 下架待驗
2010-10-19 自由
〔記者王昶閔、邱紹雯、邱巧貞/台北報導〕韓國「IPKN防曬遮瑕BB霜」遭消費者投訴被驗出含螢光劑反應,獨家販售該產品的康是美藥妝店已將IPKN出廠的兩款BB霜及兩款粉餅暫時下架,台北市衛生局昨天抽驗後送往食品藥物管理局檢驗。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經查該款產品申請查驗登記時,成分資料並未記載含螢光劑,抽驗結果,如果確實含螢光劑,產品內容物便與查驗登記的內容不符,將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開罰,不但違規產品需要下架,且可對業者處罰新台幣十萬元以下罰鍰。
已購產品可退、換貨
代理商錦泰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葉國賢表示,靜待產品檢驗結果出爐,再做後續處理,已購買IPKN產品的消費者,可持產品至代理公司及康是美門市換貨或退貨。
葉國賢表示,該名消費者九月便已與康是美及該公司聯繫,他們希望取得對方樣本化驗,但遭拒絕,因此將全新產品送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檢驗,螢光劑呈陰性反應(未驗出),韓國總公司已派人來台了解。
衛生署官員指出,我國目前僅規定「以紙或不織布為載體之面膜化粧品」的載體不得含有可遷移性螢光劑。至於化粧保養品的部分,因國際間並未將螢光劑列入化粧保養品禁用成分,我國也未明文禁止。未來該如何管理,將儘速蒐集相關安全性資料後,提請衛生署化粧品專家委員會討論。
衛生署官員表示,螢光增白劑是一種合成染料,常被用於紡織品、製紙或衣物清潔劑中,具增白效果,並非化粧品使用之原料,目前國際間對於螢光增白劑毒性研究,是否會對於人體產生致癌毒性,尚無定論,但對於嬰幼兒或皮膚敏感者可能會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
BB霜有無含螢光劑 衛生署抽驗送檢
【台灣醒報╱記者黃靜婷╱台北報導】 2010.10.19 10:25 am
針對民眾踢爆,知名藥妝店販賣的一款韓製BB霜,含致癌螢光劑,代理進口的錦泰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子文今天拿出SGS檢驗為陰性反應的文件澄清。但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已派轄區衛生局抽驗並依法查處,只要產品內容物與查驗登記內容不符,可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下罰鍰,並沒入銷燬。
有消費者投訴,使用韓製化妝品「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在燈光照射下,臉色竟呈藍螢光,送驗後竟發現內含螢光劑成分。
目前國際間對於螢光劑毒性研究,是否會對於人體產生致癌毒性,尚無定論,但對於嬰幼兒或皮膚敏感者可能會產生皮膚過敏的現象,衛生署曾在95年間公告,以紙或不織布為載體之面膜化?品,其載體不得含有可遷移性螢光劑。
目前國際間並未將螢光劑列入化?保養品禁用成分,對於保養品中添加「螢光增白劑」的管理規定,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將蒐集相關安全性資料後,提請化?品專家委員會討論。
而「IPKN 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登記的配方中,並未記載螢光劑成分,依化?品衛生管理條例之規定,該產品內容物與查驗登記內容不符,可處新台幣10萬元以下罰鍰,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入銷燬之。
台北榮總毒物科楊振昌醫師指出,螢光劑對人體的毒素一般而言相當小,只要量不大,身體會自動排除。但螢光劑還是會造成某些人的過敏反應,量多還會導致民眾噁心嘔吐。不過也必須搭配看螢光劑有無其他添加物,有時後不是單純的螢光劑作用。他提醒民眾還是要慎選產品。
韓製IPKN BB霜 含螢光劑恐致癌
美女塗抹變藍臉 遭諷像日本藝伎
2010年10月18日蘋果日報
【專案組╱台北報導】瘋韓製BB霜的女士請小心,一款韓製BB霜竟驗出含致癌螢光劑!讀者黃小姐投訴,她使用由韓星金敏喜代言的「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在夜店常用的「黑光燈」照射下,臉孔竟呈藍螢光,還遭人譏笑「像日本藝伎」。《蘋果》將這款BB霜送至兩家實驗室檢測,都驗出有螢光劑反應。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警告,人工螢光劑會引起過敏,導致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可致癌。IPKN韓國總公司今將派代表來台了解及處理善後。
行政院衛生署化妝品管理科科長張簡啟瑞表示,若產品登記的處方裡面,沒有標示螢光劑成分,廠商未經許可違法添加,就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製造化妝品或化妝品色素之核准或備查事項,非經申請原衛生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不得變更。」可處10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下架回收。若廠商在產品成分登記中含有螢光劑,或擅自添加螢光劑,衛生署是不會給予許可登記。
衛署討論是否禁用
標榜網友評鑑「優選」的韓國製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驗出含有螢光劑。
張簡啟瑞表示,螢光劑是加在布料中讓它較潔白,通常不會加在化妝保養品中,對於化妝品爆出含有螢光劑,他表示目前進口化妝保養品是採取書面審查,再由各縣市衛生局抽驗,的確可能存在未檢出毒物的灰色地帶,衛生署將會召開「化妝品專家委員會」討論是否修法明令禁止化妝品添加螢光劑。
黃小姐向《蘋果》說,她參考FG網站(http://www.fashionguide.com.tw/)優選推薦,至康是美藥妝店購買韓國製造的IPKN(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Korea New Yorker)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一支1012元。她今年8月到菲律賓長灘島旅遊,塗抹IPKN的BB霜後至當地夜店遊玩,在夜店黑光燈照射下,她的臉部竟呈藍螢光,遭在場數十名中外遊客譏笑:「好像日本藝伎」、「這什麼鬼樣子」她氣說:「丟臉丟到國外去!」
清洗兩次仍有螢光
台灣BB霜熱銷,據統計,光是今年上半年每個通路的BB霜銷售冠軍月銷量皆超過1萬支,估計年銷超過360萬支,等於在台灣每6.4人就用掉1支BB霜。
《蘋果》調查,這款韓國科瑪公司生產的IPKN BB霜,在韓國BB霜市佔率第4名,台灣今年1月由康是美藥妝店獨家銷售。
IPKN全台代理商錦泰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葉國賢,昨不願透露該BB霜銷售量。
記者至康是美藥妝店購買「IPKN淨白香氛防曬遮瑕BB霜」、「SKIN79桃紅清透BB霜」、「ORIKS水波光感長效潤澤BB霜」、「ENPRANI淨白防曬BB霜」、「KAMERIA童顏無瑕水凝保濕BB霜」共5款韓製BB霜,請萬能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講師李佳晉檢測,李佳晉以紫外線照射,測試各品牌螢光反應程度,結果只有IPKN的BB霜產生強烈螢光反應。
李佳晉接著以普通清潔劑清洗塗抹過IPKN BB霜的雙手,連洗兩次後再照射紫外線,仍無法清除殘留的螢光劑,第三次以卸妝油才清洗掉,但指縫間仍有螢光反應。他認為可能是螢光劑成分才會有螢光反應,建議送至公信實驗室檢驗。
代理商指取得許可
《蘋果》再將IPKN的BB霜送至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及Intertek(全國公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檢驗,台美驗出含可遷移性螢光劑呈陽性(檢出)與呈現螢光反應,全國公證驗出含螢光增白劑。
記者電話採訪IPKN全台代理商錦泰隆有限公司,該公司業務經理葉國賢傳真經衛生署檢驗核可及含藥化妝品許可證,並附廠商自行送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螢光劑呈陰性(未檢出)報告給《蘋果》,他說:「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檢驗結果不一樣。」他無奈說:「若產品有問題,那衛生署為什麼還可以讓我們販賣,早就應該下架!」
台北極緻皮膚專科診所宋奉宜醫師表示,化妝品含螢光劑可能影響人體荷爾蒙,因螢光劑屬水溶性,可經血液到腎臟,進入膀胱尿液,沾粘膀胱壁上,嚴重會致癌。
萬能科大講師李佳晉將IPKN的BB霜塗抹手上,放進紫外線觀察箱明顯可見螢光,證明含螢光劑。
投訴人黃小姐將IPKN的BB霜塗在手上,在夜店黑光燈下呈現螢光反應。
紫外線觀察箱檢測
《蘋果》購買5款韓製BB霜,請萬能科大講師李佳晉以紫外線觀察箱(上圖)檢視,結果僅IPKN的BB霜(下圖中)呈螢光反應。
兩家公信實驗室檢測
《蘋果》將IPKN的BB霜送往台美及Intertek兩家公信實驗室檢驗,採用不同檢驗方式,都檢測出含螢光劑。
報你知
隔離+粉底+遮瑕+保濕 BB霜宣稱1瓶抵多瓶
BB霜(Blemish Balm Cream)起源於德國,原為醫學美容術後使用,在整形手術風行的韓國流行。廠商強調韓劇女星「自然裸妝」風潮,拿女星遭狗仔偷拍時氣色猶如上妝,誇稱是使用BB霜效果,抹在臉上可暫代粉底液、隔離霜,廠商宣稱可隔離紫外線、髒空氣,修飾膚色令其明亮透明,以及有遮瑕保濕功能。
BB霜去年在台流行,目前市面所售BB霜多為韓國進口,銷售通路多在各大藥妝店及電視購物。
玩臉書遊戲 個資遭盜賣
玩臉書遊戲 個資遭盜賣「開心農場」設計公司被點名
2010年10月19日蘋果日報
【陳家齊╱綜合外電報導】喜歡上臉書(facebook)玩「開心農場」(Farmville)、「餐廳世界」(Cafe World)等遊戲的玩家,你的個人資料已經被遊戲公司Zynga出賣了。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臉書上10大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或遊戲,統統都違反臉書的隱私規範,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把個人資料大批外洩給陌生人。
號稱重視用戶隱私
《華爾街日報》昨天報導,臉書上的熱門應用程式與遊戲幾乎都會把蒐集而來的個人隱私資料,甚至用戶朋友的資料,轉賣給幾十家網路廣告公司以及資料蒐集公司。這種作法直接違反臉書的規定,也令人質疑臉書的隱私權保障是否形同具文。
被出賣的資料中最嚴重的是臉書用戶的個人帳號(facebook ID number)。有了這個帳號,就算用戶把所有資料都設為保密,他人照樣可用瀏覽器查到這個帳戶的真實姓名等各種資料,毫無祕密可言。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這10大違規軟體中有3個會連朋友帳號也出賣,其中Zynga的開心農場就名列其中。
遭到點名的違規大戶中,最嚴重者就是以「開心農場」賺進大把鈔票的Zynga遊戲公司。名列《華爾街日報》10大出賣用戶個人資料程式中,Zynga的遊戲就佔去5個。除了「開心農場」以及「餐廳世界」,台灣玩家常玩的「黑幫戰爭」(Mafia War)以及最近大打廣告的「德州撲克」都是違規大戶,還有「拓荒者」遊戲。
除了Zynga的遊戲,看似無關緊要的「送你一顆心」(IHeart)也同樣出賣用戶個資。連設計用來讓你發起各種慈善、公益運動的「Causes」也同樣出賣用戶。
臉書執行長,也是創辦人薩克柏姊妹的蘭蒂薩克柏(Randi Zuckerberg)日前才在德國媒體上說,用戶隱私是他們最重視的第一要務。《華爾街日報》揭露的這個狀況不啻是打了臉書一個耳光。
2010年10月19日蘋果日報
【陳家齊╱綜合外電報導】喜歡上臉書(facebook)玩「開心農場」(Farmville)、「餐廳世界」(Cafe World)等遊戲的玩家,你的個人資料已經被遊戲公司Zynga出賣了。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臉書上10大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或遊戲,統統都違反臉書的隱私規範,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把個人資料大批外洩給陌生人。
號稱重視用戶隱私
《華爾街日報》昨天報導,臉書上的熱門應用程式與遊戲幾乎都會把蒐集而來的個人隱私資料,甚至用戶朋友的資料,轉賣給幾十家網路廣告公司以及資料蒐集公司。這種作法直接違反臉書的規定,也令人質疑臉書的隱私權保障是否形同具文。
被出賣的資料中最嚴重的是臉書用戶的個人帳號(facebook ID number)。有了這個帳號,就算用戶把所有資料都設為保密,他人照樣可用瀏覽器查到這個帳戶的真實姓名等各種資料,毫無祕密可言。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這10大違規軟體中有3個會連朋友帳號也出賣,其中Zynga的開心農場就名列其中。
遭到點名的違規大戶中,最嚴重者就是以「開心農場」賺進大把鈔票的Zynga遊戲公司。名列《華爾街日報》10大出賣用戶個人資料程式中,Zynga的遊戲就佔去5個。除了「開心農場」以及「餐廳世界」,台灣玩家常玩的「黑幫戰爭」(Mafia War)以及最近大打廣告的「德州撲克」都是違規大戶,還有「拓荒者」遊戲。
除了Zynga的遊戲,看似無關緊要的「送你一顆心」(IHeart)也同樣出賣用戶個資。連設計用來讓你發起各種慈善、公益運動的「Causes」也同樣出賣用戶。
臉書執行長,也是創辦人薩克柏姊妹的蘭蒂薩克柏(Randi Zuckerberg)日前才在德國媒體上說,用戶隱私是他們最重視的第一要務。《華爾街日報》揭露的這個狀況不啻是打了臉書一個耳光。
新版CPR 「先壓胸再吹氣」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Circulation. 2010;122:S639, doi:10.1161/CIR.0b013e3181fdf7aa
Circulation 新舊版比較表
最近的研究
Chest-compression-only versus 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15 October 2010doi:10.1016/S0140-6736(10)61454-7
Dispatcher-assisted bystander CPR: a KISS for a kiss
doi:10.1016/S0140-6736(10)61857-0
新版CPR 「先壓胸再吹氣」
2010年10月19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陳怡妏╱綜合報導】美國心臟學會昨公布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CPR)新版本,由現行先做呼吸道暢通,改成先壓胸三十下,以利快速壓擊心臟,讓含氧血流可帶到各器官。衛生署與急診醫學會昨均表示,將跟進此指引,最快明年初上路。
外電報導,美國心臟學會昨宣布更改心肺復甦術步驟,舊版本與新版本剛開始都是先呼叫患者有無反應、再召救護車,急救三步驟則順序有異,舊版本依序是先為被急救者做呼吸道暢通、吹兩口氣再壓胸三十下,新版本則改為先壓胸三十下或一分鐘內壓胸一百下以上、而後是維持呼吸道暢、再吹兩口氣。
可確保氧氣帶到器官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急診室醫生塞瑞說,新版心肺復甦術先壓胸,可確保被急救者體內血液循環,「快速重擊心臟效果就像人工心臟,含氧血可將氧氣帶到器官,直到救護車來。」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昨指將在近日邀請消防、醫學會等單位開會,跟進美國心臟學會所公布新版心肺復甦術指引,現行教學用教材、宣傳品也會更新,最快明年初上路。
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說,心肺復甦術隨臨床應用不斷修正,先壓胸做法,是讓心臟把血打出去,避免被急救者腦死與器官損害。美國新版本示範影片已上網http://www.youtube.com/americanheartassoc。
CPR新舊版本對照表
註1:A代表Airway(呼吸道)、B 代表Breathing(呼吸)、C 代表Circulation(循環)
註2:新舊版步驟一、二相同
資料來源:衛生署
Circulation. 2010;122:S639, doi:10.1161/CIR.0b013e3181fdf7aa
Circulation 新舊版比較表
最近的研究
Chest-compression-only versus 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15 October 2010doi:10.1016/S0140-6736(10)61454-7
Dispatcher-assisted bystander CPR: a KISS for a kiss
doi:10.1016/S0140-6736(10)61857-0
新版CPR 「先壓胸再吹氣」
2010年10月19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陳怡妏╱綜合報導】美國心臟學會昨公布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CPR)新版本,由現行先做呼吸道暢通,改成先壓胸三十下,以利快速壓擊心臟,讓含氧血流可帶到各器官。衛生署與急診醫學會昨均表示,將跟進此指引,最快明年初上路。
外電報導,美國心臟學會昨宣布更改心肺復甦術步驟,舊版本與新版本剛開始都是先呼叫患者有無反應、再召救護車,急救三步驟則順序有異,舊版本依序是先為被急救者做呼吸道暢通、吹兩口氣再壓胸三十下,新版本則改為先壓胸三十下或一分鐘內壓胸一百下以上、而後是維持呼吸道暢、再吹兩口氣。
可確保氧氣帶到器官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急診室醫生塞瑞說,新版心肺復甦術先壓胸,可確保被急救者體內血液循環,「快速重擊心臟效果就像人工心臟,含氧血可將氧氣帶到器官,直到救護車來。」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昨指將在近日邀請消防、醫學會等單位開會,跟進美國心臟學會所公布新版心肺復甦術指引,現行教學用教材、宣傳品也會更新,最快明年初上路。
急診醫學會榮譽理事陳維恭說,心肺復甦術隨臨床應用不斷修正,先壓胸做法,是讓心臟把血打出去,避免被急救者腦死與器官損害。美國新版本示範影片已上網http://www.youtube.com/americanheartassoc。
CPR新舊版本對照表
註1:A代表Airway(呼吸道)、B 代表Breathing(呼吸)、C 代表Circulation(循環)
註2:新舊版步驟一、二相同
資料來源:衛生署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英國承認新流感疫苗可能引發GBS
其實四個月前 H1N1疫苗與GBS 就提過了
百萬分之0.8 的機率
的確很少沒錯,但是台灣的接種率超高,世界名列前茅
也就是說不能排除 "台灣也有 只是被和諧掉了" 的可能性
新型流感疫苗 恐引發致命神經炎
2010-10-18 中國時報 黃文正、邱俐穎/綜合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十六日報導,英國「醫療藥品暨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首度坦承,H1N1新型流感疫苗可能會引發致命神經疾病「基連巴瑞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
H1N1疫苗可能引發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 Barre Syndrome)?國內即有一例獲補助,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年八月三日H1N1新型流感疫苗通報不良事件監測,從去年H1N1新型流感疫苗施打以來共接獲四例生前因預防接種而致嚴重疾病GBS通報,最後經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 )其中一例因在學理上無法排除其與疫苗相關,最後從寬認定獲得藥害救濟。
VICP委員、台大兒科教授李秉穎表示,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接認為施打疫苗將引發嚴重疾病GBS機率不會高於百萬分之一,這一例獲補助的個案係學理上無法排除,最後從寬認定獲得救濟。
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始終宣稱,並無證據顯示,H1N1流感疫苗可能與引發身體局部癱瘓,甚至致命的「基連巴瑞症候群」有關。不過,MHRA的一份最新報告透露,最近英國官方的態度已有改變。
MHRA坦承:「施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會否輕微提高罹患基連巴瑞症候群的風險,並無法排除。」他們正針對兩者之間的關聯從事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評估。
H1N1新型流感疫苗有致命副作用曾引發是否該施打該疫苗的強烈爭議。一九七六年,美國因施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而導致多人罹患「基連巴瑞症候群」,最終有廿五人死亡。相較之下,感染H1N1病毒而死亡者僅有一人。
百萬分之0.8 的機率
的確很少沒錯,但是台灣的接種率超高,世界名列前茅
也就是說不能排除 "台灣也有 只是被和諧掉了" 的可能性
新型流感疫苗 恐引發致命神經炎
2010-10-18 中國時報 黃文正、邱俐穎/綜合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十六日報導,英國「醫療藥品暨保健產品管理局」(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首度坦承,H1N1新型流感疫苗可能會引發致命神經疾病「基連巴瑞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
H1N1疫苗可能引發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 Barre Syndrome)?國內即有一例獲補助,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年八月三日H1N1新型流感疫苗通報不良事件監測,從去年H1N1新型流感疫苗施打以來共接獲四例生前因預防接種而致嚴重疾病GBS通報,最後經由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 )其中一例因在學理上無法排除其與疫苗相關,最後從寬認定獲得藥害救濟。
VICP委員、台大兒科教授李秉穎表示,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接認為施打疫苗將引發嚴重疾病GBS機率不會高於百萬分之一,這一例獲補助的個案係學理上無法排除,最後從寬認定獲得救濟。
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始終宣稱,並無證據顯示,H1N1流感疫苗可能與引發身體局部癱瘓,甚至致命的「基連巴瑞症候群」有關。不過,MHRA的一份最新報告透露,最近英國官方的態度已有改變。
MHRA坦承:「施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會否輕微提高罹患基連巴瑞症候群的風險,並無法排除。」他們正針對兩者之間的關聯從事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評估。
H1N1新型流感疫苗有致命副作用曾引發是否該施打該疫苗的強烈爭議。一九七六年,美國因施打H1N1新型流感疫苗而導致多人罹患「基連巴瑞症候群」,最終有廿五人死亡。相較之下,感染H1N1病毒而死亡者僅有一人。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走路可能有助減緩老年癡呆
Physical activity predicts gray matter volume in late adulthood
Neurology 2010, doi:10.1212/WNL.0b013e3181f88359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October 13, 2010
事實上他們是用MRI觀察300人9年後走路與大腦灰質變化的相關性
理所當然干擾因素非常多,所以步行可避免老人癡呆這種結論現在是不能下的
不過這起碼是個開頭,可能會有幫助的開頭
作者認為是因為有氧活動可能有助於減緩大腦灰質退化
研究:走路有助減緩老年癡呆
Rti
時間:2010/10/14 16:31
撰稿‧編輯:張子清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研究人員13日表示,每週至少走路9.6公里可避免腦部萎縮,並預防癡呆。
研究人員要求300名匹茲堡(Pittsburgh)受訪者,每週紀錄行走腳程,結果發現每週至少走9.6公里的受訪者,比那些較少走路者,減少因老化所造成的腦部萎縮問題。
美國匹茲堡大學(Pittsburgh University)的艾瑞克森(Kirk Erickson)教授,在「神經學」月刊(Neurology)上表示,「成人晚年腦容量會萎縮,造成健忘問題。我們的研究結果,應該能鼓勵研究者設計適合老年人的運動試驗,以減少俗稱老人癡呆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發生的新方法。」
阿茲海默症是癡呆症最常見的類型,它會緩慢殺死腦部細胞,而研究顯示,走路這類運動,能增加腦容量。
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藥物能阻止阿茲海默症進一步惡化,全球有大約2,60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美研究顯示 步行可避免老人癡呆 【10/14 17:51】
自由〔本報訊〕根據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每個禮拜步行最少9.6公里,可有效對抗腦部細胞收縮,進而防止老人癡呆症上身。
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團隊,針對299名匹茲堡居民進行這項研究,大腦斷層掃描的結果顯示,每週至少步行9.6公里的受測民眾,腦細胞活動力較好。
負責這項研究的埃瑞克森(Kirk I. Erickson)博士指出,根據過往的醫學經驗顯示,隨著人們年紀增長,腦細胞活動力下降,導致記憶力退化,他希望透過最新的研究結果,可讓更多研究、醫療團隊,針對老人癡呆症以及阿茲海默症進行研究,進而找出有效防範的方法。
Neurology 2010, doi:10.1212/WNL.0b013e3181f88359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October 13, 2010
事實上他們是用MRI觀察300人9年後走路與大腦灰質變化的相關性
理所當然干擾因素非常多,所以步行可避免老人癡呆這種結論現在是不能下的
不過這起碼是個開頭,可能會有幫助的開頭
作者認為是因為有氧活動可能有助於減緩大腦灰質退化
研究:走路有助減緩老年癡呆
Rti
時間:2010/10/14 16:31
撰稿‧編輯:張子清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研究人員13日表示,每週至少走路9.6公里可避免腦部萎縮,並預防癡呆。
研究人員要求300名匹茲堡(Pittsburgh)受訪者,每週紀錄行走腳程,結果發現每週至少走9.6公里的受訪者,比那些較少走路者,減少因老化所造成的腦部萎縮問題。
美國匹茲堡大學(Pittsburgh University)的艾瑞克森(Kirk Erickson)教授,在「神經學」月刊(Neurology)上表示,「成人晚年腦容量會萎縮,造成健忘問題。我們的研究結果,應該能鼓勵研究者設計適合老年人的運動試驗,以減少俗稱老人癡呆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發生的新方法。」
阿茲海默症是癡呆症最常見的類型,它會緩慢殺死腦部細胞,而研究顯示,走路這類運動,能增加腦容量。
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藥物能阻止阿茲海默症進一步惡化,全球有大約2,60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
美研究顯示 步行可避免老人癡呆 【10/14 17:51】
自由〔本報訊〕根據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每個禮拜步行最少9.6公里,可有效對抗腦部細胞收縮,進而防止老人癡呆症上身。
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團隊,針對299名匹茲堡居民進行這項研究,大腦斷層掃描的結果顯示,每週至少步行9.6公里的受測民眾,腦細胞活動力較好。
負責這項研究的埃瑞克森(Kirk I. Erickson)博士指出,根據過往的醫學經驗顯示,隨著人們年紀增長,腦細胞活動力下降,導致記憶力退化,他希望透過最新的研究結果,可讓更多研究、醫療團隊,針對老人癡呆症以及阿茲海默症進行研究,進而找出有效防範的方法。
雙磷酸鹽類藥物恐引起大腿骨折
Bisphosphonates (Osteoporosis Drugs): Label Change - Atypical Fractures Update
including Fosamax, Fosamax Plus D, Actonel, Actonel with Calcium, Boniva, Atelvia, and Reclast
FDA: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thigh bone fracture with bisphosphonates
治療骨鬆 雙磷酸鹽類藥物恐引起大腿骨折
【聯合報╱編譯組/美聯社華盛頓13日電】 2010.10.15 02:45 am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13日發布警告,服用福善美(Fosamax)和骨維壯(Boniva)之類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病患雖可治療骨質疏鬆引起的一般骨折,卻可能出現臀部關節下側骨折。
這種臀部關節下側骨折占所有大腿骨折的1%不到,但FDA表示,這可能與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超過5年有關。在FDA接到報告的案例中,約有一半病人在發生罕見的臀部關節下側骨折前,曾感受鼠蹊部疼痛。
目前對這些藥物可以持續服用多久,並沒有準則,有些病患服用已長達15年。FDA表示將繼續審核目關安全資訊,再對使用者提出使用建議。
引發使用者骨折是否與藥物直接有關,目前還不確定。不過,FDA表示將更新藥品標示,註明新發現的潛在風險。藥廠也必須向病人提供手冊,說明這種情況。
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會延緩骨質細胞流失。這類處方藥包括默沙東藥廠的福善美、羅氏藥廠的骨維壯、華納奇科特廠商的安妥良(Actone)和Atelvia,以及諾華藥廠的密固達(Reclast)。
FDA表示,美國每年開出這類處方超過500萬份,使用者大多是更年期婦女。FDA強調,除非醫師指示停藥,這些病患應該繼續服藥。
美國骨科和礦物研究學會上月發表研究報告,對上述罕見骨折提出一些可能解釋,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可能導致細胞更新減緩,使骨質變弱。
【2010/10/14 聯合報】
治療骨鬆藥物加警語 衛署:與專家討論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0.15 10:20 am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針對雙磷酸類治療骨鬆藥物,認為需加註可能造成股骨骨折風險的警語,衛生署表示,將蒐集各國資訊,提專家審查會議討論是否需要跟進。
衛生署請患者勿自行停藥,服藥後若有不適,請回診原開藥醫師,並提醒醫護人員注意病人用藥後變化。
雙磷酸鹽類藥物主要作用於骨骼,可抑制蝕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戴雪詠指出,雙磷酸鹽類骨鬆藥之前就傳出可能升高顎骨壞死的副作用,衛生署95年初已要求領有該成分藥品許可證的廠商,在藥品仿單上增列警語,並加強監測不良反應通報。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表示,雙磷酸鹽類藥物讓骨頭代謝變慢,確可保護骨質;但如果劑量太大或長期使用,骨頭代謝速度過慢,可能造成骨頭壞死。國內過去也有部分用藥患者在拔牙或植牙後,發生局部顎骨壞死病例。
【2010/10/14 聯合報】
including Fosamax, Fosamax Plus D, Actonel, Actonel with Calcium, Boniva, Atelvia, and Reclast
FDA: Possible increased risk of thigh bone fracture with bisphosphonates
治療骨鬆 雙磷酸鹽類藥物恐引起大腿骨折
【聯合報╱編譯組/美聯社華盛頓13日電】 2010.10.15 02:45 am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13日發布警告,服用福善美(Fosamax)和骨維壯(Boniva)之類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病患雖可治療骨質疏鬆引起的一般骨折,卻可能出現臀部關節下側骨折。
這種臀部關節下側骨折占所有大腿骨折的1%不到,但FDA表示,這可能與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超過5年有關。在FDA接到報告的案例中,約有一半病人在發生罕見的臀部關節下側骨折前,曾感受鼠蹊部疼痛。
目前對這些藥物可以持續服用多久,並沒有準則,有些病患服用已長達15年。FDA表示將繼續審核目關安全資訊,再對使用者提出使用建議。
引發使用者骨折是否與藥物直接有關,目前還不確定。不過,FDA表示將更新藥品標示,註明新發現的潛在風險。藥廠也必須向病人提供手冊,說明這種情況。
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會延緩骨質細胞流失。這類處方藥包括默沙東藥廠的福善美、羅氏藥廠的骨維壯、華納奇科特廠商的安妥良(Actone)和Atelvia,以及諾華藥廠的密固達(Reclast)。
FDA表示,美國每年開出這類處方超過500萬份,使用者大多是更年期婦女。FDA強調,除非醫師指示停藥,這些病患應該繼續服藥。
美國骨科和礦物研究學會上月發表研究報告,對上述罕見骨折提出一些可能解釋,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可能導致細胞更新減緩,使骨質變弱。
【2010/10/14 聯合報】
治療骨鬆藥物加警語 衛署:與專家討論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0.10.15 10:20 am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針對雙磷酸類治療骨鬆藥物,認為需加註可能造成股骨骨折風險的警語,衛生署表示,將蒐集各國資訊,提專家審查會議討論是否需要跟進。
衛生署請患者勿自行停藥,服藥後若有不適,請回診原開藥醫師,並提醒醫護人員注意病人用藥後變化。
雙磷酸鹽類藥物主要作用於骨骼,可抑制蝕骨細胞活性,減少骨質流失。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科長戴雪詠指出,雙磷酸鹽類骨鬆藥之前就傳出可能升高顎骨壞死的副作用,衛生署95年初已要求領有該成分藥品許可證的廠商,在藥品仿單上增列警語,並加強監測不良反應通報。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表示,雙磷酸鹽類藥物讓骨頭代謝變慢,確可保護骨質;但如果劑量太大或長期使用,骨頭代謝速度過慢,可能造成骨頭壞死。國內過去也有部分用藥患者在拔牙或植牙後,發生局部顎骨壞死病例。
【2010/10/14 聯合報】
黑麥汁發奶? 含麥芽恐退奶(?)
產婦近來流行飲品 /黑麥汁發奶? 含麥芽恐退奶
自由 2010-10-14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黑麥汁近年成為產婦發奶流行飲品,不少哺餵母奶媽媽整箱整箱搬黑麥汁回家。日前有產婦為了發奶、連續四個月狂灌黑麥汁,結果體重直線上升。也有產婦反映,疑似因為喝到配方裡含有「麥芽」的黑麥汁,結果反而有一邊「退奶」。
中藥的麥芽水 確實有退奶效用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說,中醫對發奶並沒有特殊藥方,但「麥芽」確實是退奶方,雖然不知道民眾所說黑麥汁裡含的麥芽,跟中藥的麥芽,兩者間會不會因為提煉或使用方式不同而有差異,但若是喝到中藥的麥芽水、確實有退奶的效用。
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醫師指出,日前,產婦間突然開始流行起喝黑麥汁發奶這個說法。但從西醫的觀點來看,要發奶只有三個要訣:刺激要夠、儘量讓寶寶吸吮;水分要充足;蛋白質要夠。
所以說,只要多讓寶寶嘗試吸奶,食物的部分不管是雞湯、花生豬腳,只要可以提供水跟蛋白質都可以「發奶」,產婦不需要特別去喝黑麥汁。
至於麥芽會不會退奶?徐振傑說,中藥房確實會賣「麥芽水」材料,讓想要停止哺乳的媽媽退奶。也有人用人蔘水,但其效用似乎跟個人體質有關。
哺乳產婦 營養師︰黑麥汁不錯
營養師謝宜芳指出,要發奶主要該補充的是水分,黑麥汁除了可以補充水分外,營養成分也不錯,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也有鐵質,還有蛋白質,所以從營養成分來看,對正在哺乳的產婦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謝宜芳解釋,媽媽的奶就是孩子的營養來源,寶寶甚至會從母體強迫吸收鈣質,也因此,歐美女性在哺乳期間常常會補充鮮乳。
哺乳媽媽的重點是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並補充足夠的水分。至於熱量問題,因為哺餵母乳本身很耗費熱量,哺乳中的女性不需要太在意,反倒內臟類的食物容易堆積毒素,哺餵母乳媽媽坐月子期間,不妨避開。
自由 2010-10-14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黑麥汁近年成為產婦發奶流行飲品,不少哺餵母奶媽媽整箱整箱搬黑麥汁回家。日前有產婦為了發奶、連續四個月狂灌黑麥汁,結果體重直線上升。也有產婦反映,疑似因為喝到配方裡含有「麥芽」的黑麥汁,結果反而有一邊「退奶」。
中藥的麥芽水 確實有退奶效用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說,中醫對發奶並沒有特殊藥方,但「麥芽」確實是退奶方,雖然不知道民眾所說黑麥汁裡含的麥芽,跟中藥的麥芽,兩者間會不會因為提煉或使用方式不同而有差異,但若是喝到中藥的麥芽水、確實有退奶的效用。
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徐振傑醫師指出,日前,產婦間突然開始流行起喝黑麥汁發奶這個說法。但從西醫的觀點來看,要發奶只有三個要訣:刺激要夠、儘量讓寶寶吸吮;水分要充足;蛋白質要夠。
所以說,只要多讓寶寶嘗試吸奶,食物的部分不管是雞湯、花生豬腳,只要可以提供水跟蛋白質都可以「發奶」,產婦不需要特別去喝黑麥汁。
至於麥芽會不會退奶?徐振傑說,中藥房確實會賣「麥芽水」材料,讓想要停止哺乳的媽媽退奶。也有人用人蔘水,但其效用似乎跟個人體質有關。
哺乳產婦 營養師︰黑麥汁不錯
營養師謝宜芳指出,要發奶主要該補充的是水分,黑麥汁除了可以補充水分外,營養成分也不錯,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也有鐵質,還有蛋白質,所以從營養成分來看,對正在哺乳的產婦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謝宜芳解釋,媽媽的奶就是孩子的營養來源,寶寶甚至會從母體強迫吸收鈣質,也因此,歐美女性在哺乳期間常常會補充鮮乳。
哺乳媽媽的重點是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並補充足夠的水分。至於熱量問題,因為哺餵母乳本身很耗費熱量,哺乳中的女性不需要太在意,反倒內臟類的食物容易堆積毒素,哺餵母乳媽媽坐月子期間,不妨避開。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睡眠與節食
既然能用的藥物都沒了
減肥剩下的方法只有運動與生活習慣
充足的睡眠對減肥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某個小型研究當中
睡眠較不足的節食者
雖然也有減輕體重
但是所減少的脂肪量較少
Insufficient Sleep Undermines Dietary Efforts to Reduce Adiposity
Ann Intern Med October 5, 2010 vol. 153 no. 7 435-441
Sleep Well and Stay Slim: Dream or Reality?
Ann Intern Med October 5, 2010 vol. 153 no. 7 475-476
似乎是不足的睡眠會引發飢餓感
我好像知道之前當實習醫師那時體重暴增的原因了(?)
減肥剩下的方法只有運動與生活習慣
充足的睡眠對減肥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某個小型研究當中
睡眠較不足的節食者
雖然也有減輕體重
但是所減少的脂肪量較少
Insufficient Sleep Undermines Dietary Efforts to Reduce Adiposity
Ann Intern Med October 5, 2010 vol. 153 no. 7 435-441
Sleep Well and Stay Slim: Dream or Reality?
Ann Intern Med October 5, 2010 vol. 153 no. 7 475-476
似乎是不足的睡眠會引發飢餓感
我好像知道之前當實習醫師那時體重暴增的原因了(?)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開燈睡覺會變胖
研究:開燈睡覺恐怕發胖
CNA 2010/10/12 07:24:00
(法新社華盛頓11日電) 今天提出的1項報告指出,夜間燈光太亮似乎會導致人體發胖。這項報告的依據在於對老鼠進行的研究,為肥胖的原因提供了新線索。
研究人員發現,夜間暴露在微弱燈光下8週的老鼠,較生活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老鼠增加了大約50%的體重。
這項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方肯(Laura Fonken)說:「儘管兩者的活動力和日常食物攝取量沒有差別,生活在夜間開燈環境下的老鼠,比其他老鼠要胖。」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這項報告指出,體重增加也許顯示,光線會對新陳代謝產生影響。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報告另1執筆人納爾遜(Randy Nelson)說:「夜間光線使得我們研究下的老鼠想在不適當的時間吃東西,以致無法充份代謝這些食物。」
納爾遜說,這些研究結果若是經過人體驗證,那麼將顯示,深夜進食可能是身體肥胖的特定風險因素。(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美國科學研究:開燈睡覺會變胖 【09:15】
自由即時〔本報訊〕最新一項研究指出,夜間暴露在燈光下睡覺可能會改變體質,增加體重。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報告指出,光線可能會對新陳代謝產生影響,進而增加體重。
研究主持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方肯(Laura Fonken)說明,他的研究分成3組,1組是生活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老鼠,1組為整天暴露在昏暗燈光下的老鼠,另1組則是連續8週均處於燈光下的老鼠。
研究發現,雖然3組的老鼠均獲得相同的飲食與活動力,但生活在夜間開燈環境下的老鼠,平均增加了大約50%的體重。
方肯解釋,「夜間光線使老鼠想在不適當的時間吃東西,以致無法充份代謝這些食物。」他也提到,他們正在研究賀爾蒙的激素是否會參與新陳代謝,影響老鼠的食量和活動力。
CNA 2010/10/12 07:24:00
(法新社華盛頓11日電) 今天提出的1項報告指出,夜間燈光太亮似乎會導致人體發胖。這項報告的依據在於對老鼠進行的研究,為肥胖的原因提供了新線索。
研究人員發現,夜間暴露在微弱燈光下8週的老鼠,較生活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老鼠增加了大約50%的體重。
這項研究報告的主要執筆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方肯(Laura Fonken)說:「儘管兩者的活動力和日常食物攝取量沒有差別,生活在夜間開燈環境下的老鼠,比其他老鼠要胖。」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這項報告指出,體重增加也許顯示,光線會對新陳代謝產生影響。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報告另1執筆人納爾遜(Randy Nelson)說:「夜間光線使得我們研究下的老鼠想在不適當的時間吃東西,以致無法充份代謝這些食物。」
納爾遜說,這些研究結果若是經過人體驗證,那麼將顯示,深夜進食可能是身體肥胖的特定風險因素。(譯者:中央社張佑之)
美國科學研究:開燈睡覺會變胖 【09:15】
自由即時〔本報訊〕最新一項研究指出,夜間暴露在燈光下睡覺可能會改變體質,增加體重。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報告指出,光線可能會對新陳代謝產生影響,進而增加體重。
研究主持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員方肯(Laura Fonken)說明,他的研究分成3組,1組是生活在正常日夜週期下的老鼠,1組為整天暴露在昏暗燈光下的老鼠,另1組則是連續8週均處於燈光下的老鼠。
研究發現,雖然3組的老鼠均獲得相同的飲食與活動力,但生活在夜間開燈環境下的老鼠,平均增加了大約50%的體重。
方肯解釋,「夜間光線使老鼠想在不適當的時間吃東西,以致無法充份代謝這些食物。」他也提到,他們正在研究賀爾蒙的激素是否會參與新陳代謝,影響老鼠的食量和活動力。
紅酒 預防心血管疾病(?)
小酌紅酒防心血管病?榮總證實
CNA 2010/10/11 18:18:00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1日電)台北榮總今天發表研究,成年人每天喝100cc紅酒後,可以減少內皮前驅幹細胞老化,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也明顯改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下午在記者會發表紅酒與內皮前驅幹細胞研究,共募集80名20到40歲民眾,先檢查其血管健康,再分為4組,分別為日飲100cc紅酒、日飲250cc啤酒、日飲30cc伏特加、完全沒有飲用酒精類飲品,3星期後再測量其血管狀況與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
黃柏勳說,結果發現,未喝酒精飲品組與伏特加組沒有太大變化,紅酒組者血液中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約增20%到40%,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也明顯改善。
另外,研究團隊也進行細胞實驗,加入紅酒或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也可減少內皮前驅幹細胞的老化,證明少量飲用紅酒確實有利內皮前驅幹細胞生長,預防心血管疾病。
黃柏勳說,一般紅酒的酒精濃度約12%到13%,研究中是讓成年人每天喝100cc紅酒;但學界也曾建議酒精攝取每天不宜超過30cc,也就是濃度10%的酒,一天不能喝超過300cc,特別是肝硬化或慢性病患,不能過量或長期飲用。
衛生署提醒,飲酒應適量,以免影響健康。991011
適度飲紅酒 心血管疾病不上身
2010-10-11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陳奕華】
小酌紅酒,可以讓血管更健康!台北榮總研究證實,適量飲用紅酒,可以增加具有修復血管內皮損傷的「內皮前軀幹細胞」,不過飲用啤酒、伏特加等酒精類飲品,則沒有相同功效,但是醫師也提醒,一週一到兩次、每天不要超過30 CC。
觀察法國人隨餐喝紅酒,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跟死亡率,在其他已開發國家中都是最低的,一直以來都有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對此,台北榮總首度進行紅酒與內皮前軀幹細胞的研究,將八十位年齡二十到四十歲成年成人,分為四組,每天分別飲用酒精攝取量相當的紅酒、啤酒、伏特加,還有一組是完全沒有飲用酒精類飲品,三週後測量結果顯示,紅酒組血液中「內皮前軀幹細胞」含量增加。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伯勳說:「我們發現紅酒原則上,假設在中長期時間飲用,實際上可以改善血管修復能力,就是說讓你修復血管幹細胞的量稍微增加,同時可以反應血管修復狀況,(相較於對照組)一般大概可以改善20到30%的量。」
研究團隊同時進行細胞實驗,加入紅酒或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Resveratrol)後,可以減少內皮前軀細胞老化,證明少量飲用紅酒確實有利內皮前軀幹細胞生長,不過醫師強調,學界認為酒精攝取量每天最好不要超過30CC,即使濃度10%的酒,一天也不得喝超過300CC,因此,一般民眾如果是保健使用,建議一週一到兩次。
《社會》日喝紅酒100CC,血管年輕不硬化
2010-10-12 08:3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為什麼喝紅酒有益健康?台北榮總首度證明,健康成人每天喝一百CC紅酒,連續三周就能看到保健功效,紅酒可增加血管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讓血管保持年輕有彈性,不易硬化。研究並發現,喝伏特加、啤酒也有保護血管的功效,但沒紅酒顯著。
北榮這項研究是全球第一個從人體證實紅酒與保護血管的內皮前驅幹細胞作用機轉,成果刊登在動脈硬化國際權威期刊《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喜歡飲用紅酒的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死亡率比其他已開發國家低,長久以來,就有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但缺乏醫學實證。
北榮募集八十名廿到四十歲的健康成年人,分為四組,第一組完全不飲用酒精類飲品,作為對照組;第二組每天晚餐喝法國紅酒一百CC;另兩組分別飲用啤酒二百五十CC、伏特加卅CC。三組的酒精攝取量相當。
三周後測量血管狀況以及能保護血管功能的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結果顯示,喝紅酒組增加的數量最明顯,喝啤酒和伏特加的二組也有些微增加,但未達統計上意義。
北榮教研部林幸榮主任是國內最早以動物實驗了解紅酒對血管的保護功效,曾帶動一波喝紅酒風潮。他說,紅酒可以修復血管損傷,但前提是「適量」。學界認為酒精攝取量每天不宜超過卅CC,即濃度十%的酒、每天不超過三百CC。
參與這項研究的榮總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表示,法國人每天大概喝一杯二百五十CC紅酒,一周喝一次或四到六次即可,不要天天喝。此外,只拚酒不吃東西,容易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擴大性心肌病變,只有「小酌」才有益健康。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喝紅酒增加幹細胞 可保護心血管
【台灣醒報╱記者蕭如君╱台北報導】 2010.10.12 08:35 am
喝紅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心臟病科團隊研究發現,喝適量的紅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出於增加了能夠修復血管損傷的幹細胞,多位醫師指出,一天一杯250c.c.紅酒,確可防動脈硬化,不過醫師也呼籲,飲酒過量仍會對肝、腎造成負擔。
今天台北榮總教研部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健康成人適度飲用紅酒,會讓血管更健康,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表示,過去研究發現,法國人雖然熱愛高膽固醇美食,但是紅酒的消耗量卻很大,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起其他已開發國家來得低。不過,過去研究尚未釐清原因,而這份研究卻發現了。
此研究對象為80位20到40歲的健康成年人,分為四組實驗,一組為沒有飲酒、一為每天喝100 c.c.紅酒、一為每天喝啤酒250 c.c.、另一為每天喝30 c.c.伏特加,經過3週後再測量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
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說明,「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呈現負相關,因此幹細胞數量越多,越能保護心血管,而研究結果發現,只有紅酒組的血液裡的幹細胞數量有明顯增加20到30%,細胞功能也獲得改善,因此,喝適量紅酒能預防動脈硬化。
另外,黃柏勳也說,喝紅酒除了能修復損傷的血管,還能增加幹細胞的存活率,以及促進幹細胞新生、減緩細胞老化。
既然紅酒有益血管健康,民眾可以將紅酒視為保養品嗎?陳肇文解釋,由於此份研究設計保守,並非老人就能多喝紅酒來保養血管,因為過量飲用還是會對肝、腎造成負擔。此外,由於研究對象是健康的自願者,因此無法得知有疾病者是否也適合,還需要進一步實驗。
陳肇文呼籲,飲酒還是要避免過量,一天喝一杯250 c.c.的紅酒即可有益心血管,但民眾也應避免將紅酒視為治療疾病的聖品,同時要注意營養均衡,否則只喝酒當然會有害健康。
CNA 2010/10/11 18:18:00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1日電)台北榮總今天發表研究,成年人每天喝100cc紅酒後,可以減少內皮前驅幹細胞老化,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也明顯改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下午在記者會發表紅酒與內皮前驅幹細胞研究,共募集80名20到40歲民眾,先檢查其血管健康,再分為4組,分別為日飲100cc紅酒、日飲250cc啤酒、日飲30cc伏特加、完全沒有飲用酒精類飲品,3星期後再測量其血管狀況與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
黃柏勳說,結果發現,未喝酒精飲品組與伏特加組沒有太大變化,紅酒組者血液中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約增20%到40%,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也明顯改善。
另外,研究團隊也進行細胞實驗,加入紅酒或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也可減少內皮前驅幹細胞的老化,證明少量飲用紅酒確實有利內皮前驅幹細胞生長,預防心血管疾病。
黃柏勳說,一般紅酒的酒精濃度約12%到13%,研究中是讓成年人每天喝100cc紅酒;但學界也曾建議酒精攝取每天不宜超過30cc,也就是濃度10%的酒,一天不能喝超過300cc,特別是肝硬化或慢性病患,不能過量或長期飲用。
衛生署提醒,飲酒應適量,以免影響健康。991011
適度飲紅酒 心血管疾病不上身
2010-10-11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陳奕華】
小酌紅酒,可以讓血管更健康!台北榮總研究證實,適量飲用紅酒,可以增加具有修復血管內皮損傷的「內皮前軀幹細胞」,不過飲用啤酒、伏特加等酒精類飲品,則沒有相同功效,但是醫師也提醒,一週一到兩次、每天不要超過30 CC。
觀察法國人隨餐喝紅酒,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跟死亡率,在其他已開發國家中都是最低的,一直以來都有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對此,台北榮總首度進行紅酒與內皮前軀幹細胞的研究,將八十位年齡二十到四十歲成年成人,分為四組,每天分別飲用酒精攝取量相當的紅酒、啤酒、伏特加,還有一組是完全沒有飲用酒精類飲品,三週後測量結果顯示,紅酒組血液中「內皮前軀幹細胞」含量增加。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黃伯勳說:「我們發現紅酒原則上,假設在中長期時間飲用,實際上可以改善血管修復能力,就是說讓你修復血管幹細胞的量稍微增加,同時可以反應血管修復狀況,(相較於對照組)一般大概可以改善20到30%的量。」
研究團隊同時進行細胞實驗,加入紅酒或紅酒萃取物「白藜蘆醇」(Resveratrol)後,可以減少內皮前軀細胞老化,證明少量飲用紅酒確實有利內皮前軀幹細胞生長,不過醫師強調,學界認為酒精攝取量每天最好不要超過30CC,即使濃度10%的酒,一天也不得喝超過300CC,因此,一般民眾如果是保健使用,建議一週一到兩次。
《社會》日喝紅酒100CC,血管年輕不硬化
2010-10-12 08:3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為什麼喝紅酒有益健康?台北榮總首度證明,健康成人每天喝一百CC紅酒,連續三周就能看到保健功效,紅酒可增加血管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讓血管保持年輕有彈性,不易硬化。研究並發現,喝伏特加、啤酒也有保護血管的功效,但沒紅酒顯著。
北榮這項研究是全球第一個從人體證實紅酒與保護血管的內皮前驅幹細胞作用機轉,成果刊登在動脈硬化國際權威期刊《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喜歡飲用紅酒的法國人,心血管疾病罹病率及死亡率比其他已開發國家低,長久以來,就有紅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但缺乏醫學實證。
北榮募集八十名廿到四十歲的健康成年人,分為四組,第一組完全不飲用酒精類飲品,作為對照組;第二組每天晚餐喝法國紅酒一百CC;另兩組分別飲用啤酒二百五十CC、伏特加卅CC。三組的酒精攝取量相當。
三周後測量血管狀況以及能保護血管功能的內皮前驅幹細胞數量,結果顯示,喝紅酒組增加的數量最明顯,喝啤酒和伏特加的二組也有些微增加,但未達統計上意義。
北榮教研部林幸榮主任是國內最早以動物實驗了解紅酒對血管的保護功效,曾帶動一波喝紅酒風潮。他說,紅酒可以修復血管損傷,但前提是「適量」。學界認為酒精攝取量每天不宜超過卅CC,即濃度十%的酒、每天不超過三百CC。
參與這項研究的榮總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表示,法國人每天大概喝一杯二百五十CC紅酒,一周喝一次或四到六次即可,不要天天喝。此外,只拚酒不吃東西,容易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擴大性心肌病變,只有「小酌」才有益健康。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喝紅酒增加幹細胞 可保護心血管
【台灣醒報╱記者蕭如君╱台北報導】 2010.10.12 08:35 am
喝紅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心臟病科團隊研究發現,喝適量的紅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出於增加了能夠修復血管損傷的幹細胞,多位醫師指出,一天一杯250c.c.紅酒,確可防動脈硬化,不過醫師也呼籲,飲酒過量仍會對肝、腎造成負擔。
今天台北榮總教研部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健康成人適度飲用紅酒,會讓血管更健康,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表示,過去研究發現,法國人雖然熱愛高膽固醇美食,但是紅酒的消耗量卻很大,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起其他已開發國家來得低。不過,過去研究尚未釐清原因,而這份研究卻發現了。
此研究對象為80位20到40歲的健康成年人,分為四組實驗,一組為沒有飲酒、一為每天喝100 c.c.紅酒、一為每天喝啤酒250 c.c.、另一為每天喝30 c.c.伏特加,經過3週後再測量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
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說明,「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呈現負相關,因此幹細胞數量越多,越能保護心血管,而研究結果發現,只有紅酒組的血液裡的幹細胞數量有明顯增加20到30%,細胞功能也獲得改善,因此,喝適量紅酒能預防動脈硬化。
另外,黃柏勳也說,喝紅酒除了能修復損傷的血管,還能增加幹細胞的存活率,以及促進幹細胞新生、減緩細胞老化。
既然紅酒有益血管健康,民眾可以將紅酒視為保養品嗎?陳肇文解釋,由於此份研究設計保守,並非老人就能多喝紅酒來保養血管,因為過量飲用還是會對肝、腎造成負擔。此外,由於研究對象是健康的自願者,因此無法得知有疾病者是否也適合,還需要進一步實驗。
陳肇文呼籲,飲酒還是要避免過量,一天喝一杯250 c.c.的紅酒即可有益心血管,但民眾也應避免將紅酒視為治療疾病的聖品,同時要注意營養均衡,否則只喝酒當然會有害健康。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非法減肥藥恐流竄
連有諾美婷的時代都還有摻雜安非他命減肥的
這一下市,假藥肯定會更猖獗
BTW, 關於先前提過的 Lorcaserin
On 16 September, an FDA advisory panel voted to recommend against approval of the drug based on concerns over both safety and efficacy.
減肥藥lorcaserin 安全性遭FDA質疑
諾美婷下市/醫師憂:非法減肥藥恐流竄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10.10.10 02:57 am
諾美婷退出台灣市場,醫師感嘆,「減肥治療,十年努力一場夢」,更擔心早已大行其道的非法減肥藥、產品流竄,危害減肥者健康。
生產諾美婷的亞培藥廠西藥部總經理蕭經世說,一九九七年諾美婷在美上市,使用者超過三千萬人;在台灣,兩年前仍有七成市占率,最高峰一個月賣出七千盒,四、五年前因心血管疾病副作用相關報告出爐,銷售量已不如以往,公司會全力配合撤離市場。
「滿錯愕的!」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蕭敦仁,昨天開出最後一張諾美婷處方箋後,請診所藥局清點、收起存貨,他以多年臨床經驗,認為由減肥醫師開立處方,「限縮使用」即可。
諾美婷作用於中樞神經,可抑制食慾、提升代謝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祝年豐說,還有另種同樣作用於中樞神經傳導的減肥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個月也未准許上市,可見相關機轉減肥藥已行不通,「減肥治療形同回到原點」。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表示,台灣合格的減肥西藥品只有兩種成分,醫師開立合格處方裡,諾美婷占八成,羅氏鮮只有兩成,如今,市占率高的合格減肥藥下市,他擔心民眾可能尋求非法、風險高的減肥藥。
諾美婷下市 醫師:別找不合格藥物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2010.10.09 10:31 pm
生產諾美婷的亞培公司表示,諾美婷兩年前市佔率約佔7成,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表示,醫師開立合格處方藥中,抑制食慾機轉的諾美婷占8成,抑制小腸內脂肪分解吸收的羅氏鮮只有2成。
諾美婷下市,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祝年豐說,「肥胖治療,10年努力一場夢」,形同回到原點,上個月,美國也未核准抑制中樞神經的減肥藥上市,顯見作用於中樞神經的減肥藥品已非研發方向,醫藥界要再找新的藥物。
林文元說,合格減肥西藥品僅有兩類,如今,市占率高的合格減肥藥下市,他擔心更多民眾使用不合法、風險高的減肥藥物。
他呼籲用諾美婷減重者,應找原主治醫師評估,飲食、運動雙管齊下,千萬不要找不合法的藥品或草藥。他說,也可諮詢合格中醫師,尋找正確的替代治療,衛生署除應嚴格取締第四台、報章雜誌上不合法減肥產品,也應加強管理開立兩種以上減重肥的部分醫師,了解相關處方是否增加健康風險。
諾美婷下市 打亂減重市場
自由 2010-10-1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在減肥藥市場市佔率高達七、八成的諾美婷將從台灣市場上消失。醫師指出,雖然「少吃、多動、有恆心」還是減重根本,但現代人飲食西化又懶於運動,不少民眾求速成,依賴減肥藥積習已深,如今合法減肥藥只剩下一種,恐助長非法減重偏方更為猖獗。
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表示,過去市面上只有諾美婷與羅氏鮮兩種合法減肥藥,諾美婷透過作用於中樞神經抑制食慾,市佔率約七、八成,其餘為羅氏鮮與同成分小劑量的康纖姅,機轉則是排油脂,會解油便,兩者機轉不同,難以相互替代。
林文元表示,民眾選擇變少,非法的減肥藥、減肥偏方會越來越猖狂。民眾需求不會減少,只會變多,如何解決此問題,政府機關要思考。
此外,坊間有些診所使用的雞尾酒減重療法,雖然醫師使用的多是合法藥物,但因屬於適應症外使用,一旦吃出問題,民眾只能自求多福,無法受到藥害救濟法的保障。例如曾有診所拿抗憂鬱劑、心臟病藥物、氣喘藥等藥物,透過加速心跳與代謝幫病患減肥,仍有其風險。
諾美婷主成分sibutramine藥物,恐怕還是不會從世界上消失。台灣、香港的衛生單位查獲的非法減重藥品,經常被驗出sibutramine,因為具有抑制食慾效果,因此被黑心業者拿來魚目混珠。
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表示,有些減重療程尚未結束、諾美婷吃到一半的病患,可能還得想其他替代方案,例如代餐、羅氏鮮,但可預期的是,減重效果將都不如諾美婷。
蕭敦仁也說,諾美婷上市十一年來,全球肥胖人口持續上升,換言之,現代人變胖,並無法靠一顆藥解決,少了這顆藥也不必太難過。接下來,所有減重者,必須回到少吃、多動、有恆心的主軸,花功夫在生活形態的改變,正本清源。
減肥藥lorcaserin 安全性遭FDA質疑
Posted on15 September 2010.
( 美聯社華盛頓14日電 ) 聯邦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說, 阿倫納製藥公司 (Arena Pharmaceutical) 産的一種減肥藥, 減肥效果達到了最低標準,卻可能導致心臟損傷、抑鬱以及其他健康問題。
幾十年來, 許多減肥藥一直存在危險副作用問題, 而阿倫納製藥公司的這種名為lorcaserin的減肥藥, 一直被試驗性地用作安全的減肥藥。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報告是對該藥品的一次打擊。阿倫納製藥公司的股票14日下午下跌2.32元,或33.9%,降為4.53元。lorcaserin減肥藥目前正在和其它兩種減肥藥一起,爭取食藥局的批准,成為十多年來首批獲得政府批准的處方減肥藥之一。由於lorcaserin的減肥效果不如其他競爭者,分析家們曾預計,該藥主要會由於安全方面的優點,獲得食藥局的批准成為處方藥。
在14日上網的食藥局的一項報告中,該局科學家們說,lorcaserin勉強能達到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減肥效果要求,但在安全方面卻存在副作用問題,包括可能導致心臟瓣膜疾病和精神病。
阿倫納製藥公司曾在7000多名肥胖病人與身體超重的病人中研究和試驗該藥,經過一年時間的試驗,達到平均減肥5.8磅的效果。而同時服用「假減肥藥」的病人,只減肥2.5磅。審查人員說,這一結果令該藥以微弱優勢達到食品藥物管理局關於減肥藥的藥效要求。但其他一些科學家則認為,該藥的減肥效果比較差。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16日將要求一個專家小組評定lorcaserin的效果與安全性。專家小組將特別回答一個問題,即阿倫納製藥公司是否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排除該藥導致心臟瓣膜疾病的可能性。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並不必須聽從專家小組的建議,但以前經常是聽從的。
過去40多年來,几乎所有大型藥廠都力圖製造出一種「重磅減肥藥」,但都沒有成功。
2010年09月15日 星島日報
這一下市,假藥肯定會更猖獗
BTW, 關於先前提過的 Lorcaserin
On 16 September, an FDA advisory panel voted to recommend against approval of the drug based on concerns over both safety and efficacy.
減肥藥lorcaserin 安全性遭FDA質疑
諾美婷下市/醫師憂:非法減肥藥恐流竄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10.10.10 02:57 am
諾美婷退出台灣市場,醫師感嘆,「減肥治療,十年努力一場夢」,更擔心早已大行其道的非法減肥藥、產品流竄,危害減肥者健康。
生產諾美婷的亞培藥廠西藥部總經理蕭經世說,一九九七年諾美婷在美上市,使用者超過三千萬人;在台灣,兩年前仍有七成市占率,最高峰一個月賣出七千盒,四、五年前因心血管疾病副作用相關報告出爐,銷售量已不如以往,公司會全力配合撤離市場。
「滿錯愕的!」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蕭敦仁,昨天開出最後一張諾美婷處方箋後,請診所藥局清點、收起存貨,他以多年臨床經驗,認為由減肥醫師開立處方,「限縮使用」即可。
諾美婷作用於中樞神經,可抑制食慾、提升代謝率,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祝年豐說,還有另種同樣作用於中樞神經傳導的減肥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個月也未准許上市,可見相關機轉減肥藥已行不通,「減肥治療形同回到原點」。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表示,台灣合格的減肥西藥品只有兩種成分,醫師開立合格處方裡,諾美婷占八成,羅氏鮮只有兩成,如今,市占率高的合格減肥藥下市,他擔心民眾可能尋求非法、風險高的減肥藥。
諾美婷下市 醫師:別找不合格藥物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 2010.10.09 10:31 pm
生產諾美婷的亞培公司表示,諾美婷兩年前市佔率約佔7成,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表示,醫師開立合格處方藥中,抑制食慾機轉的諾美婷占8成,抑制小腸內脂肪分解吸收的羅氏鮮只有2成。
諾美婷下市,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祝年豐說,「肥胖治療,10年努力一場夢」,形同回到原點,上個月,美國也未核准抑制中樞神經的減肥藥上市,顯見作用於中樞神經的減肥藥品已非研發方向,醫藥界要再找新的藥物。
林文元說,合格減肥西藥品僅有兩類,如今,市占率高的合格減肥藥下市,他擔心更多民眾使用不合法、風險高的減肥藥物。
他呼籲用諾美婷減重者,應找原主治醫師評估,飲食、運動雙管齊下,千萬不要找不合法的藥品或草藥。他說,也可諮詢合格中醫師,尋找正確的替代治療,衛生署除應嚴格取締第四台、報章雜誌上不合法減肥產品,也應加強管理開立兩種以上減重肥的部分醫師,了解相關處方是否增加健康風險。
諾美婷下市 打亂減重市場
自由 2010-10-10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在減肥藥市場市佔率高達七、八成的諾美婷將從台灣市場上消失。醫師指出,雖然「少吃、多動、有恆心」還是減重根本,但現代人飲食西化又懶於運動,不少民眾求速成,依賴減肥藥積習已深,如今合法減肥藥只剩下一種,恐助長非法減重偏方更為猖獗。
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表示,過去市面上只有諾美婷與羅氏鮮兩種合法減肥藥,諾美婷透過作用於中樞神經抑制食慾,市佔率約七、八成,其餘為羅氏鮮與同成分小劑量的康纖姅,機轉則是排油脂,會解油便,兩者機轉不同,難以相互替代。
林文元表示,民眾選擇變少,非法的減肥藥、減肥偏方會越來越猖狂。民眾需求不會減少,只會變多,如何解決此問題,政府機關要思考。
此外,坊間有些診所使用的雞尾酒減重療法,雖然醫師使用的多是合法藥物,但因屬於適應症外使用,一旦吃出問題,民眾只能自求多福,無法受到藥害救濟法的保障。例如曾有診所拿抗憂鬱劑、心臟病藥物、氣喘藥等藥物,透過加速心跳與代謝幫病患減肥,仍有其風險。
諾美婷主成分sibutramine藥物,恐怕還是不會從世界上消失。台灣、香港的衛生單位查獲的非法減重藥品,經常被驗出sibutramine,因為具有抑制食慾效果,因此被黑心業者拿來魚目混珠。
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醫師表示,有些減重療程尚未結束、諾美婷吃到一半的病患,可能還得想其他替代方案,例如代餐、羅氏鮮,但可預期的是,減重效果將都不如諾美婷。
蕭敦仁也說,諾美婷上市十一年來,全球肥胖人口持續上升,換言之,現代人變胖,並無法靠一顆藥解決,少了這顆藥也不必太難過。接下來,所有減重者,必須回到少吃、多動、有恆心的主軸,花功夫在生活形態的改變,正本清源。
減肥藥lorcaserin 安全性遭FDA質疑
Posted on15 September 2010.
( 美聯社華盛頓14日電 ) 聯邦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說, 阿倫納製藥公司 (Arena Pharmaceutical) 産的一種減肥藥, 減肥效果達到了最低標準,卻可能導致心臟損傷、抑鬱以及其他健康問題。
幾十年來, 許多減肥藥一直存在危險副作用問題, 而阿倫納製藥公司的這種名為lorcaserin的減肥藥, 一直被試驗性地用作安全的減肥藥。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報告是對該藥品的一次打擊。阿倫納製藥公司的股票14日下午下跌2.32元,或33.9%,降為4.53元。lorcaserin減肥藥目前正在和其它兩種減肥藥一起,爭取食藥局的批准,成為十多年來首批獲得政府批准的處方減肥藥之一。由於lorcaserin的減肥效果不如其他競爭者,分析家們曾預計,該藥主要會由於安全方面的優點,獲得食藥局的批准成為處方藥。
在14日上網的食藥局的一項報告中,該局科學家們說,lorcaserin勉強能達到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減肥效果要求,但在安全方面卻存在副作用問題,包括可能導致心臟瓣膜疾病和精神病。
阿倫納製藥公司曾在7000多名肥胖病人與身體超重的病人中研究和試驗該藥,經過一年時間的試驗,達到平均減肥5.8磅的效果。而同時服用「假減肥藥」的病人,只減肥2.5磅。審查人員說,這一結果令該藥以微弱優勢達到食品藥物管理局關於減肥藥的藥效要求。但其他一些科學家則認為,該藥的減肥效果比較差。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16日將要求一個專家小組評定lorcaserin的效果與安全性。專家小組將特別回答一個問題,即阿倫納製藥公司是否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排除該藥導致心臟瓣膜疾病的可能性。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並不必須聽從專家小組的建議,但以前經常是聽從的。
過去40多年來,几乎所有大型藥廠都力圖製造出一種「重磅減肥藥」,但都沒有成功。
2010年09月15日 星島日報
減肥藥諾美婷 今起禁售
減肥藥諾美婷 今起禁售
衛署籲停用 協調回收民眾手中藥品
2010年10月11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知名減肥藥諾美婷因含恐增加服用者心血管疾病風險的Sibutramine(西布曲明)成分,今起自台灣下市。衛生署表示,廠商一個月內應全面回收藥局、藥房和醫院庫存藥品,醫師也不得開立,否則可罰二萬至十萬元;至於已持有此藥者能否退貨,衛生署待與藥廠協調,呼籲民眾先停藥。
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昨說,依回收辦法,並無法強制廠商回收民眾手上藥品,只能要求回收通路存貨,衛生署將和廠商溝通是否回收已售出藥品,但因牽涉細節、回收程序,即使廠商願意也需準備期,呼籲民眾先停服諾美婷並自行保管,另應盡快回診醫師,以便調整處方。
許蒨文強調,台灣有很多體重正常的青少女吃諾美婷,對健康不是好事,國內藥品不良反應通報中,雖未出現服此藥導致心臟病死亡或住院病例,但不能排除有非法使用而出問題者,且國外不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報告,綜合考量後才決定下市。
部分中藥含西布曲明
開業藥師柯明道與北縣藥師公會理事長古博仁說,昨尚無人詢問諾美婷問題,也沒人要求退貨,推測可能逢假日,有些人還沒回診,預估本周應會有詢問人潮。柯明道強調,很多中藥、減肥藥含西布曲明成分,政府應加強稽查,才能保障民眾健康。
此外,諾美婷下市後,西醫減肥藥僅剩羅氏鮮與康孅伴,是否帶動中醫減肥趁勢而起,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認為,因五到六成的中醫減肥者都是中西醫合併,求診者應不會增加太多。
諾美婷(Reductil) 小檔案
◎成分:Sibutramine(西布曲明)
◎作用:抑制中樞神經、降低食欲,活化交感神經、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控制體重目的
◎副作用:
˙較常見有胸悶、心悸、口乾、噁心、胃痛、便祕、嗜睡、頭暈、頭痛、血壓升高等
˙較少見有心律不整、意識模糊、憂鬱等
費用:健保不給付,自費每顆140元,每盒28顆,1天吃1顆,完整療程大多3個月
◎注意事項:
˙美、加、澳、台皆已宣布廢止含西布曲明藥物的藥證,今起不得在台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販售
˙仍服用者應盡速回診主治醫師、調整處方
◎諮詢管道:0800-359-359、http://adr.doh.gov.tw
減肥名藥 諾美婷禁用
台灣年賣224萬顆 恐致心臟病中風
2010年10月10日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每年在台最高銷售224萬顆的知名減肥藥物「諾美婷」(Reductil),明起自台灣下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宣布廢止諾美婷的藥證,與其成分「西布曲明」(Sibutramine)相同的其他14款減肥藥也一併廢證下市,原因是西布曲明恐會增加服用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生署表示,明天起一個月內,廠商須全面回收,醫師也不得再開立此藥,違者罰2萬至10萬元。衛生署並呼籲仍在服藥者立即回診,諮詢其他減重方案。
美國、加拿大、澳洲前天宣布將諾美婷下市,衛生署隨即在昨上午宣布跟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指出,包括諾美婷在內,國內含同成分西布曲明類藥物共15款,之前已請專家開會與藥廠提安全報告,在綜合國內外資訊後,決定下市。
風行全球70國
由美商亞培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生產銷售的諾美婷,主成分為食欲抑制劑Sibutramine,1997年起在美國和歐洲上市,隨即風行全球70餘國,逾3000萬人使用。台灣8年前上市,每盒28顆3920元,須自費,完整療程約3個月;據開業減肥醫師蕭敦仁指,服用者在3個月內可減重10%,效果不錯。廠商表示,諾美婷市佔率一度逾7成,1年可賣8萬盒。
不過,諾美婷13年前在美國獲准上市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就已認為該藥有升高血壓的風險,近十餘年,歐美各國陸續有服藥者出現腸胃症狀、心臟衰竭、甚至猝死案例,但均未能證實和諾美婷有直接關聯。
1年前,國外一項包括亞培研究團隊參與、針對萬餘人進行的實驗顯示,服用諾美婷者出現心臟病發、中風等疾病的比率,比未服用的對照組高16%,但減輕的體重只比對照組多2.5個百分點,效果不明顯。該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歐盟隨即在今年1月停止諾美婷販售執照,美國FDA前天也表示,肥胖者服用諾美婷後平均只減輕2.27公斤,效果與風險不成比例,因此要求下架。
許蒨文表示,這不是台灣首次撤藥證,過去用於減肥的PPA(Phenylpropanolamine的縮寫),也是上市後發現恐提高中風的風險遭撤證。據衛生署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諾美婷上市8年來,相關不良報告有118件,多數是心悸與胸痛,無致死等嚴重不良反應。
明起回收退費
台灣亞培西藥部總經理蕭經世昨說,諾美婷曾為台灣銷售最佳減肥藥,現被勒令下市,遺憾但會配合,明起回收,藥廠將以當初賣給醫院的價格,向醫院買回。
至於持有這類藥物的民眾,除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許蒨文補充說,也可去電製藥廠商洽詢退費。同樣將下市的減肥藥品妙立婷,生產公司永信藥品說,會配合政府。
藝人梁又南曾靠吃諾美婷1個月瘦4公斤,卻出現心悸與手抖副作用,一度不能開車、畫眼線,嚇得她趕緊就醫並停藥。曾吃諾美婷減肥的民眾李欣宜說,吃藥後因感心悸,就沒再吃,贊成下市。而高市慈美診所29歲魏姓護士在本月2日猝死,家屬懷疑與她長期服用諾美婷有關,魏父昨獲悉衛署明起將諾美婷下市,表示「當然贊成。」衛署則指尚未接獲魏女的不良反應通報案。
不過,肥胖患者蔡純惠說,她吃過諾美婷和另一減肥藥羅氏鮮,諾美婷較有效,以後不能再服用,會有些擔心。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減肥專科醫師劉燦宏指,使用諾美婷者約佔減重求診者1成,預料明天門診會有不少人詢問停藥事宜,他強調,「減肥方法很多,未必要用藥,不必恐慌。」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國晉說,如果他的患者詢問,他會建議把剩下的諾美婷吃完,因先前已經過健康評估、把諾美婷吃完,並無立即危險。
外電報導,諾美婷上市初期,全球年銷售達3.5億美元(108.5億元台幣),傳出安全疑慮後銷量銳減,今年前9個月全球銷售僅8000萬美元(約24.8億元台幣)。美國官方指出,美國在1998年有130萬人服用諾美婷,去年減至25萬人。
諾美婷Reductil小檔案
●作用:抑制中樞神經、降低食欲,活化交感神經、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控制體重目的
●副作用:較常見有胸悶、心悸、口乾、噁心、胃痛、便祕、嗜睡、頭暈、頭痛、血壓升高等,較少見有心律不整、意識模糊、憂鬱等
●費用:健保不給付,自費每顆140元,每盒28顆,1天吃1顆,完整療程大多3個月
●銷售顛峰:2002年在台上市,2005年達巔峰,當年銷售突破8萬盒
●最新措施:美、加、澳昨宣布,與諾美婷成分Sibutramine(西布曲明)相同的藥都要下市;衛署昨跟進宣布廢止含西布曲明藥物的15張藥證,明天(11日)起,不得在台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販售,15張藥證為:
˙諾美婷15毫克與10毫克
˙美善愛麗纖15毫克與10毫克
˙諾妤15毫克與10毫克
˙樂消脂15毫克
˙十全細體纖15毫克
˙寧脂婷10毫克
˙卡卡5毫克
˙曲美亭15毫克
˙永信妙立婷15 毫克
˙輕婷15毫克
˙漾婷15毫克與10毫克
仍服用上述藥物者,應盡速回診主治醫師、調整處方
●諮詢專線:有關諾美婷下架相關資訊,可洽諮詢專線0800359359
資料來源:衛生署、亞培藥廠、蕭敦仁醫師、劉燦宏醫師、《蘋果》資料室
諾美婷 全球銷售情形
地區╱銷售情形
●歐盟 今年1月21日被歐洲藥品管理局廢止藥證、下市
●美國 今年10月8日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求,宣布下市
●加拿大 今年10月8日應加國衛生當局要求,宣布下市
●澳洲 今年10月8日應澳洲衛生當局要求,宣布下市
●台灣 今年10月11日被台灣衛生署廢止藥證、下市
●中國 未上市
●日本 未上市
●東南亞 仍銷售
資料來源:亞培、《蘋果》資料室
減重 注意事項
●降低油脂、糖分攝取
●不宜過度減少食量,以免血糖降過多,造成情緒波動
●核可減肥藥還有兩種,羅氏鮮須由醫師處方,康孅伴則非醫師處方藥,可至有藥師的藥局購買
●若不服用減重藥,每天攝取熱量須控制在體重15至25倍間,例如50公斤者,減重期間每日攝取熱量應在750至1250大卡間
●多吃蔬果
●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運動時心跳須達110下,運動到會喘氣但仍可說話為最佳
●不求短期奏效,有耐心長期抗戰
資料來源:黃國晉醫師、祝年豐醫師
另兩款藥致油便 難以取代諾美婷
2010年10月10日蘋果日報
諾美婷下市後,國內核可減肥藥只剩羅氏鮮與康孅伴,兩者為同成分藥品,但臨床有不少人使用後出現油便、嚴重腹瀉狀況,預料難以吸收諾美婷使用者市場。醫師認為,諾美婷下市後,代表減肥恐要回到原點,只能從飲食與運動著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主任林文元說,國內3款減肥藥,諾美婷是唯一可抑制中樞神經、降低食欲,羅氏鮮與康孅伴成分相同,都可減低人體對油脂吸收,只是康孅伴劑量較低,且部分服藥者會出現油便、腹瀉困擾,市佔率始終不敵諾美婷。
還是得少吃多動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減肥醫師黃國晉說,減肥還是得靠少吃多動,必要時配合營養諮商,因部分肥胖者無法忍受羅氏鮮、康孅伴造成腹瀉等副作用,預料二者未來難以吸收諾美婷市場。
林文元說,依臨床經驗,羅氏鮮使用者能排掉吃入體內油脂的三分之一、康孅伴為四分之一,而羅氏鮮依醫師指示正確服用,3個月體重減少約5%,康孅伴吃6個月後,可減重約5%,但期間仍須配合低卡飲食與運動。
國防醫學院公衛系教授祝年豐說,先前美國不同意另款作用在中樞神經的減肥藥上市,現在諾美婷下市,看來中樞神經抑制食欲減肥藥短期難再問世,想減重者仍得從少吃多運動做起。
記者邱俊吉
衛署籲停用 協調回收民眾手中藥品
2010年10月11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知名減肥藥諾美婷因含恐增加服用者心血管疾病風險的Sibutramine(西布曲明)成分,今起自台灣下市。衛生署表示,廠商一個月內應全面回收藥局、藥房和醫院庫存藥品,醫師也不得開立,否則可罰二萬至十萬元;至於已持有此藥者能否退貨,衛生署待與藥廠協調,呼籲民眾先停藥。
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昨說,依回收辦法,並無法強制廠商回收民眾手上藥品,只能要求回收通路存貨,衛生署將和廠商溝通是否回收已售出藥品,但因牽涉細節、回收程序,即使廠商願意也需準備期,呼籲民眾先停服諾美婷並自行保管,另應盡快回診醫師,以便調整處方。
許蒨文強調,台灣有很多體重正常的青少女吃諾美婷,對健康不是好事,國內藥品不良反應通報中,雖未出現服此藥導致心臟病死亡或住院病例,但不能排除有非法使用而出問題者,且國外不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報告,綜合考量後才決定下市。
部分中藥含西布曲明
開業藥師柯明道與北縣藥師公會理事長古博仁說,昨尚無人詢問諾美婷問題,也沒人要求退貨,推測可能逢假日,有些人還沒回診,預估本周應會有詢問人潮。柯明道強調,很多中藥、減肥藥含西布曲明成分,政府應加強稽查,才能保障民眾健康。
此外,諾美婷下市後,西醫減肥藥僅剩羅氏鮮與康孅伴,是否帶動中醫減肥趁勢而起,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認為,因五到六成的中醫減肥者都是中西醫合併,求診者應不會增加太多。
諾美婷(Reductil) 小檔案
◎成分:Sibutramine(西布曲明)
◎作用:抑制中樞神經、降低食欲,活化交感神經、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控制體重目的
◎副作用:
˙較常見有胸悶、心悸、口乾、噁心、胃痛、便祕、嗜睡、頭暈、頭痛、血壓升高等
˙較少見有心律不整、意識模糊、憂鬱等
費用:健保不給付,自費每顆140元,每盒28顆,1天吃1顆,完整療程大多3個月
◎注意事項:
˙美、加、澳、台皆已宣布廢止含西布曲明藥物的藥證,今起不得在台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販售
˙仍服用者應盡速回診主治醫師、調整處方
◎諮詢管道:0800-359-359、http://adr.doh.gov.tw
減肥名藥 諾美婷禁用
台灣年賣224萬顆 恐致心臟病中風
2010年10月10日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每年在台最高銷售224萬顆的知名減肥藥物「諾美婷」(Reductil),明起自台灣下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宣布廢止諾美婷的藥證,與其成分「西布曲明」(Sibutramine)相同的其他14款減肥藥也一併廢證下市,原因是西布曲明恐會增加服用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生署表示,明天起一個月內,廠商須全面回收,醫師也不得再開立此藥,違者罰2萬至10萬元。衛生署並呼籲仍在服藥者立即回診,諮詢其他減重方案。
美國、加拿大、澳洲前天宣布將諾美婷下市,衛生署隨即在昨上午宣布跟進。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副組長許蒨文指出,包括諾美婷在內,國內含同成分西布曲明類藥物共15款,之前已請專家開會與藥廠提安全報告,在綜合國內外資訊後,決定下市。
風行全球70國
由美商亞培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生產銷售的諾美婷,主成分為食欲抑制劑Sibutramine,1997年起在美國和歐洲上市,隨即風行全球70餘國,逾3000萬人使用。台灣8年前上市,每盒28顆3920元,須自費,完整療程約3個月;據開業減肥醫師蕭敦仁指,服用者在3個月內可減重10%,效果不錯。廠商表示,諾美婷市佔率一度逾7成,1年可賣8萬盒。
不過,諾美婷13年前在美國獲准上市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就已認為該藥有升高血壓的風險,近十餘年,歐美各國陸續有服藥者出現腸胃症狀、心臟衰竭、甚至猝死案例,但均未能證實和諾美婷有直接關聯。
1年前,國外一項包括亞培研究團隊參與、針對萬餘人進行的實驗顯示,服用諾美婷者出現心臟病發、中風等疾病的比率,比未服用的對照組高16%,但減輕的體重只比對照組多2.5個百分點,效果不明顯。該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歐盟隨即在今年1月停止諾美婷販售執照,美國FDA前天也表示,肥胖者服用諾美婷後平均只減輕2.27公斤,效果與風險不成比例,因此要求下架。
許蒨文表示,這不是台灣首次撤藥證,過去用於減肥的PPA(Phenylpropanolamine的縮寫),也是上市後發現恐提高中風的風險遭撤證。據衛生署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諾美婷上市8年來,相關不良報告有118件,多數是心悸與胸痛,無致死等嚴重不良反應。
明起回收退費
台灣亞培西藥部總經理蕭經世昨說,諾美婷曾為台灣銷售最佳減肥藥,現被勒令下市,遺憾但會配合,明起回收,藥廠將以當初賣給醫院的價格,向醫院買回。
至於持有這類藥物的民眾,除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續治療,許蒨文補充說,也可去電製藥廠商洽詢退費。同樣將下市的減肥藥品妙立婷,生產公司永信藥品說,會配合政府。
藝人梁又南曾靠吃諾美婷1個月瘦4公斤,卻出現心悸與手抖副作用,一度不能開車、畫眼線,嚇得她趕緊就醫並停藥。曾吃諾美婷減肥的民眾李欣宜說,吃藥後因感心悸,就沒再吃,贊成下市。而高市慈美診所29歲魏姓護士在本月2日猝死,家屬懷疑與她長期服用諾美婷有關,魏父昨獲悉衛署明起將諾美婷下市,表示「當然贊成。」衛署則指尚未接獲魏女的不良反應通報案。
不過,肥胖患者蔡純惠說,她吃過諾美婷和另一減肥藥羅氏鮮,諾美婷較有效,以後不能再服用,會有些擔心。
署立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減肥專科醫師劉燦宏指,使用諾美婷者約佔減重求診者1成,預料明天門診會有不少人詢問停藥事宜,他強調,「減肥方法很多,未必要用藥,不必恐慌。」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國晉說,如果他的患者詢問,他會建議把剩下的諾美婷吃完,因先前已經過健康評估、把諾美婷吃完,並無立即危險。
外電報導,諾美婷上市初期,全球年銷售達3.5億美元(108.5億元台幣),傳出安全疑慮後銷量銳減,今年前9個月全球銷售僅8000萬美元(約24.8億元台幣)。美國官方指出,美國在1998年有130萬人服用諾美婷,去年減至25萬人。
諾美婷Reductil小檔案
●作用:抑制中樞神經、降低食欲,活化交感神經、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控制體重目的
●副作用:較常見有胸悶、心悸、口乾、噁心、胃痛、便祕、嗜睡、頭暈、頭痛、血壓升高等,較少見有心律不整、意識模糊、憂鬱等
●費用:健保不給付,自費每顆140元,每盒28顆,1天吃1顆,完整療程大多3個月
●銷售顛峰:2002年在台上市,2005年達巔峰,當年銷售突破8萬盒
●最新措施:美、加、澳昨宣布,與諾美婷成分Sibutramine(西布曲明)相同的藥都要下市;衛署昨跟進宣布廢止含西布曲明藥物的15張藥證,明天(11日)起,不得在台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販售,15張藥證為:
˙諾美婷15毫克與10毫克
˙美善愛麗纖15毫克與10毫克
˙諾妤15毫克與10毫克
˙樂消脂15毫克
˙十全細體纖15毫克
˙寧脂婷10毫克
˙卡卡5毫克
˙曲美亭15毫克
˙永信妙立婷15 毫克
˙輕婷15毫克
˙漾婷15毫克與10毫克
仍服用上述藥物者,應盡速回診主治醫師、調整處方
●諮詢專線:有關諾美婷下架相關資訊,可洽諮詢專線0800359359
資料來源:衛生署、亞培藥廠、蕭敦仁醫師、劉燦宏醫師、《蘋果》資料室
諾美婷 全球銷售情形
地區╱銷售情形
●歐盟 今年1月21日被歐洲藥品管理局廢止藥證、下市
●美國 今年10月8日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要求,宣布下市
●加拿大 今年10月8日應加國衛生當局要求,宣布下市
●澳洲 今年10月8日應澳洲衛生當局要求,宣布下市
●台灣 今年10月11日被台灣衛生署廢止藥證、下市
●中國 未上市
●日本 未上市
●東南亞 仍銷售
資料來源:亞培、《蘋果》資料室
減重 注意事項
●降低油脂、糖分攝取
●不宜過度減少食量,以免血糖降過多,造成情緒波動
●核可減肥藥還有兩種,羅氏鮮須由醫師處方,康孅伴則非醫師處方藥,可至有藥師的藥局購買
●若不服用減重藥,每天攝取熱量須控制在體重15至25倍間,例如50公斤者,減重期間每日攝取熱量應在750至1250大卡間
●多吃蔬果
●每周運動5天、每次30分鐘、運動時心跳須達110下,運動到會喘氣但仍可說話為最佳
●不求短期奏效,有耐心長期抗戰
資料來源:黃國晉醫師、祝年豐醫師
另兩款藥致油便 難以取代諾美婷
2010年10月10日蘋果日報
諾美婷下市後,國內核可減肥藥只剩羅氏鮮與康孅伴,兩者為同成分藥品,但臨床有不少人使用後出現油便、嚴重腹瀉狀況,預料難以吸收諾美婷使用者市場。醫師認為,諾美婷下市後,代表減肥恐要回到原點,只能從飲食與運動著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主任林文元說,國內3款減肥藥,諾美婷是唯一可抑制中樞神經、降低食欲,羅氏鮮與康孅伴成分相同,都可減低人體對油脂吸收,只是康孅伴劑量較低,且部分服藥者會出現油便、腹瀉困擾,市佔率始終不敵諾美婷。
還是得少吃多動
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減肥醫師黃國晉說,減肥還是得靠少吃多動,必要時配合營養諮商,因部分肥胖者無法忍受羅氏鮮、康孅伴造成腹瀉等副作用,預料二者未來難以吸收諾美婷市場。
林文元說,依臨床經驗,羅氏鮮使用者能排掉吃入體內油脂的三分之一、康孅伴為四分之一,而羅氏鮮依醫師指示正確服用,3個月體重減少約5%,康孅伴吃6個月後,可減重約5%,但期間仍須配合低卡飲食與運動。
國防醫學院公衛系教授祝年豐說,先前美國不同意另款作用在中樞神經的減肥藥上市,現在諾美婷下市,看來中樞神經抑制食欲減肥藥短期難再問世,想減重者仍得從少吃多運動做起。
記者邱俊吉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人體試驗變打工 最高罰50萬
人體試驗變打工 最高罰50萬
2010/10/07 12:22:41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7日電)民進黨籍立委黃淑英今天表示,有人體試驗受託服務生技公司(CRO),以「工作機會」名義徵求受試者,已違相關規定;官員說,依法可罰刊登廣告機構新台幣10萬到50萬元。
黃淑英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有CRO在知名人力銀行網站上,以徵求職務方式,刊登招募人體試驗受試者廣告,更有網站以「工讀生」名義招募,把受試者原本出於「利他」善意參與人體試驗,變成短期打工只為尋求對價關係,已違反人體試驗相關規定。
黃淑英認為,人體試驗意涵較接近捐血,出發點是善意利他,沒有聽過把捐血當成工作機會招募人員。
她說,不僅如此,這些招募廣告更以「報名者不可關手機或漏接電話」,暗示名額有限,違反招募原則「不得使用名額有限」規定;更對人體試驗副作用清描淡寫,僅提出「如果是藥物引起的,在停藥之後就會得到改善」這樣的說詞,形同暗示試驗藥物安全無虞。
對此,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與會表示,這些招募廣告內容已違反招募原則,衛生署可依法開罰刊登廣告機構10萬到50萬元;若人體試驗不符規定,衛生署甚至可要求終止。
呂念慈答覆記者提問說,這家機構刊登廣告前,並沒有報衛生署核可,所以從一開始就已違規。
呂念慈補充,醫療法授權的人體試驗管理辦法已明定,醫院內的倫理委員會必須針對招募方式,及受試者條件進行審查,之後要再報中央主管機關通過,才能招募,這是衛生署第一步的把關。
她表示,人體試驗管理辦法第7條明定,審查會審查重點包括招募方式,若招募方式對受試者安全有嚴重疑慮時,同辦法第9條授權審查會可終止人體試驗,甚至主管機關也有權終止。991007
人力銀行招募人體試驗 衛生署:可開罰
2010-10-07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李人岳】
「藥物人體試驗者」究竟能不能視為一種工作?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和「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發現,有生計公司以徵求工讀生的名義,在人力銀行網站刊登招募人體試驗的廣告。黃淑英質疑,這類廣告將人體試驗簡化為短期打工的觀念,可能讓經濟弱勢者,例如學生甚至遊民,會不顧藥物的風險參加試驗。衛生署對此表示,招募的內容如果違反招募原則,最重可以要求試驗單位中止試驗,並且開罰10到50萬元。
立委黃淑英質疑,這類刊登在人力銀行的招募廣告,甚至還宣稱可以提供飲食和住宿,並且提出「全勤獎金」等誘因,已經違反藥物試驗不得引誘或鼓勵的規定。「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連群進一步指出,藥物試驗應該是自願性的行為,受試者不但和研究人員是平等關係,而且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後退出的時機,一旦變成雇傭關係,將可能傷害受試者的權益。連群指出,受試者如果是弱勢族群,可能會不知如何保護並爭取自己的權益,也可能因延誤通報而造成研究資料的不準確。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指出,任何藥物在人體試驗前都必須經過各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如果招募的內容確實違反招募原則,最重可以根據人體試驗管理規則,要求中止試驗,並且開罰機構10到50萬元。
呂念慈表示,衛生署對於招募的方式雖然沒有嚴格限制,不過試驗單位應該清楚說明受試者可自由參加或退出,文字中不可以有利誘的字眼。呂念慈也提醒,類似人力銀行的管道本身就存在爭議,試驗單位對於招募的管道,必須多所考量。
招募人體試驗員 打工當幌子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2010.10.07 02:57 pm
「免費體檢」、「全勤獎金3000元」,人力銀行競相登出這類「健康志願者」的打工機會,註明一次營養金1至2 萬元,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與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連群今天質疑,這些打工機會是招募人體試驗受試者,以引誘為手段、以聘雇關係進行,已違反相關法令與倫理規範,可能嚴重影響受試者健康安全。
衛生署官員表示,以打工及利誘招募人體試驗者已違反規定,除可要求招募公司中止外,可處10萬到50萬元罰款,衛生署會加強稽查。
黃淑英說,兩三年前曾一名年輕人因肝病去世後,大家才發現他在一年內參加了六、七個人體試驗。這些招募廣告都號召受試者加入家族,以得知最新試驗資訊,有鼓勵重複參與試驗的意圖,違反了相關人體試驗倫理規範。
2010/10/07 12:22:41
(中央社記者黃名璽台北7日電)民進黨籍立委黃淑英今天表示,有人體試驗受託服務生技公司(CRO),以「工作機會」名義徵求受試者,已違相關規定;官員說,依法可罰刊登廣告機構新台幣10萬到50萬元。
黃淑英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有CRO在知名人力銀行網站上,以徵求職務方式,刊登招募人體試驗受試者廣告,更有網站以「工讀生」名義招募,把受試者原本出於「利他」善意參與人體試驗,變成短期打工只為尋求對價關係,已違反人體試驗相關規定。
黃淑英認為,人體試驗意涵較接近捐血,出發點是善意利他,沒有聽過把捐血當成工作機會招募人員。
她說,不僅如此,這些招募廣告更以「報名者不可關手機或漏接電話」,暗示名額有限,違反招募原則「不得使用名額有限」規定;更對人體試驗副作用清描淡寫,僅提出「如果是藥物引起的,在停藥之後就會得到改善」這樣的說詞,形同暗示試驗藥物安全無虞。
對此,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與會表示,這些招募廣告內容已違反招募原則,衛生署可依法開罰刊登廣告機構10萬到50萬元;若人體試驗不符規定,衛生署甚至可要求終止。
呂念慈答覆記者提問說,這家機構刊登廣告前,並沒有報衛生署核可,所以從一開始就已違規。
呂念慈補充,醫療法授權的人體試驗管理辦法已明定,醫院內的倫理委員會必須針對招募方式,及受試者條件進行審查,之後要再報中央主管機關通過,才能招募,這是衛生署第一步的把關。
她表示,人體試驗管理辦法第7條明定,審查會審查重點包括招募方式,若招募方式對受試者安全有嚴重疑慮時,同辦法第9條授權審查會可終止人體試驗,甚至主管機關也有權終止。991007
人力銀行招募人體試驗 衛生署:可開罰
2010-10-07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李人岳】
「藥物人體試驗者」究竟能不能視為一種工作?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和「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發現,有生計公司以徵求工讀生的名義,在人力銀行網站刊登招募人體試驗的廣告。黃淑英質疑,這類廣告將人體試驗簡化為短期打工的觀念,可能讓經濟弱勢者,例如學生甚至遊民,會不顧藥物的風險參加試驗。衛生署對此表示,招募的內容如果違反招募原則,最重可以要求試驗單位中止試驗,並且開罰10到50萬元。
立委黃淑英質疑,這類刊登在人力銀行的招募廣告,甚至還宣稱可以提供飲食和住宿,並且提出「全勤獎金」等誘因,已經違反藥物試驗不得引誘或鼓勵的規定。「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連群進一步指出,藥物試驗應該是自願性的行為,受試者不但和研究人員是平等關係,而且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後退出的時機,一旦變成雇傭關係,將可能傷害受試者的權益。連群指出,受試者如果是弱勢族群,可能會不知如何保護並爭取自己的權益,也可能因延誤通報而造成研究資料的不準確。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呂念慈指出,任何藥物在人體試驗前都必須經過各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查,如果招募的內容確實違反招募原則,最重可以根據人體試驗管理規則,要求中止試驗,並且開罰機構10到50萬元。
呂念慈表示,衛生署對於招募的方式雖然沒有嚴格限制,不過試驗單位應該清楚說明受試者可自由參加或退出,文字中不可以有利誘的字眼。呂念慈也提醒,類似人力銀行的管道本身就存在爭議,試驗單位對於招募的管道,必須多所考量。
招募人體試驗員 打工當幌子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2010.10.07 02:57 pm
「免費體檢」、「全勤獎金3000元」,人力銀行競相登出這類「健康志願者」的打工機會,註明一次營養金1至2 萬元,民進黨立委黃淑英與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連群今天質疑,這些打工機會是招募人體試驗受試者,以引誘為手段、以聘雇關係進行,已違反相關法令與倫理規範,可能嚴重影響受試者健康安全。
衛生署官員表示,以打工及利誘招募人體試驗者已違反規定,除可要求招募公司中止外,可處10萬到50萬元罰款,衛生署會加強稽查。
黃淑英說,兩三年前曾一名年輕人因肝病去世後,大家才發現他在一年內參加了六、七個人體試驗。這些招募廣告都號召受試者加入家族,以得知最新試驗資訊,有鼓勵重複參與試驗的意圖,違反了相關人體試驗倫理規範。
CPR 動手不動口
新版動手不動口的CPR
在美國再一次被證實有效
而且這次是比傳統的還好,存活的機率增加一倍左右!
主要是因為沒經過認核認證的路人也能執行這種簡化版的CPR
而這一點可以贏取相當多的時間
因為每拖一分鐘,生存的機率就下降10% !!
Chest Compression–Only CPR by Lay Rescuers and Survival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AMA. 2010;304(13):1447-1454. doi:10.1001/jama.2010.1392
Compression-Only CPR
Pushing the Science Forward
JAMA. 2010;304(13):1493-1495. doi:10.1001/jama.2010.1420
CPR動手不動口(1)
CPR動手不動口(2)
不過那是歐美國家的情況
要知道,美國心臟病是第一死因,而且醫療資源本來就比較不容易取得
而且最重要的事,美國有法律判例保護路過幫忙的路人!
台灣連CPR壓斷肋骨都能上新聞了,這種確實可以救人的CPR,推行的起來嗎?
ps.影片也有提到壓斷肋骨的問題
在美國再一次被證實有效
而且這次是比傳統的還好,存活的機率增加一倍左右!
主要是因為沒經過認核認證的路人也能執行這種簡化版的CPR
而這一點可以贏取相當多的時間
因為每拖一分鐘,生存的機率就下降10% !!
Chest Compression–Only CPR by Lay Rescuers and Survival Fro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AMA. 2010;304(13):1447-1454. doi:10.1001/jama.2010.1392
Compression-Only CPR
Pushing the Science Forward
JAMA. 2010;304(13):1493-1495. doi:10.1001/jama.2010.1420
CPR動手不動口(1)
CPR動手不動口(2)
不過那是歐美國家的情況
要知道,美國心臟病是第一死因,而且醫療資源本來就比較不容易取得
而且最重要的事,美國有法律判例保護路過幫忙的路人!
台灣連CPR壓斷肋骨都能上新聞了,這種確實可以救人的CPR,推行的起來嗎?
ps.影片也有提到壓斷肋骨的問題
2010 諾貝爾化學獎
研究有機合成 3人摘化學獎
鈀金屬為觸媒可助抗癌 2日本學者享殊榮
2010年10月07日蘋果日報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昨天揭曉!日美3名科學家鈴木章、根岸英一與海克,因在有機合成領域的研究「以鈀金屬為觸媒的有機偶合反應」,幫助抗癌新藥研發及發現塑膠等革命性材料共同獲獎。此成果可使人類造出複雜的有機分子,廣泛應用於製藥、電子工業和先進材料等領域。
2010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們的發現對學術和工業研究與精細化工產品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製藥、農藥與高科技材料,對社會有相當大的貢獻。」評選委員會主席特蘭德和評審委員拜克瓦爾,也介紹了3名獲獎者主要研究成果。他們說,為製造複雜的有機材料,需要透過化學反應將碳原子集合,但碳原子本身非常穩定,不易發生化學反應。
如同「分子的媒人」
欲解決此問題須讓碳的化學性質更活潑,更易反應。這類方法能有效地製造出很多簡單有機物,但當化學家們試圖合成更為複雜的有機物時,往往有大量無用物質生成,美國德拉瓦大學榮譽教授海克(Richard F. Heck)、美國普渡大學日籍教授根岸英一和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鈴木章的研究解決了這難題。
他們利用鈀(palladium)引發化學反應,讓活性很低的碳形成碳碳鍵(carbon-carbon bonds),在碳碳鍵構成的骨架上,製作更複雜的化合物。路透報導形容,這項成就,就如同是「分子的媒人」。
評審委員指,海克、根岸英一和鈴木章通過實驗發現,碳原子會和鈀原子連接在一起,進行一系列化學反應。此技術讓化學家能夠精確有效地製造他們需要的複雜化合物。
目前以鈀(音同巴)金屬為觸媒的有機偶合反應(palladium-catalyzed cross couplings in organic systems)技術已在科學研究、醫藥生產和電子工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不但可以合成對抗結腸癌、疱疹病毒與愛滋病毒的化合物,也能製造用於消費產品,例如超薄電腦螢幕的智慧塑膠。
根岸英一接受瑞典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接到得獎電話時我正在睡覺。」北海道大學教職員聽到鈴木章得獎的消息也相當興奮,該校發言人表示:「鈴木教授過去曾多次被提名,我們一直期待他得獎。」
日本各界對根岸英一與鈴木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給予很高評價。首相菅直人昨晚說,這一成就將激勵年輕人。他指出,這兩名科學家在青年時代的研究終於開花結果,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日本的科技政策,希望好好幫助那些沒沒無聞從事科研的年輕研究人員。
迄今18日人獲諾獎
日本迄今已有7人獲諾貝爾化學獎,而獲得過各項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和日裔學者已達18人。3位學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4628萬元台幣)的諾貝爾化學獎獎金。
地球的有機物以碳作為基礎,有機化學探討的就是如何結合碳原子,生成「碳碳鍵」,在碳碳鍵構成的骨架上,製作更複雜的化合物。今年3位諾貝爾獲獎人就是以右邊的鈀(Pd)引發化學反應,讓彼此活性很低的碳(C)之間生成碳碳鍵。
資料來源:諾貝爾基金會官網、清大化學系教授鄭建鴻
2010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小檔案
海克 79歲 Richard F. Heck
學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UCLA
現職:美國德拉瓦大學榮譽教授
根岸英一 75歲 Ei-ichi Negishi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博士
現職:美國普渡大學化學系教授
鈴木章 80歲 Akira Suzuki
鈴木章(右)得知獲獎後相當興奮,與妻子離家準備前往北海道大學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學歷:日本北海道大學博士
現職:日本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
近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09年 美國溫卡特曼拉瑪克里斯南、湯瑪斯司戴茲與以色列的艾達尤納斯:以X光結晶繞射學找出成千上萬組成核醣體的原子,並促成抗生素研發
2008年 日本下村脩、美國查菲與華裔美籍錢永健:發現水母體內的綠色螢光蛋白質,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
2007年 德國俄托:以真空技術奠定表面化學研究程序,有助研究地球臭氧層何以變薄,燃料電池如何運作,鐵為何生鏽的原因
2006年 美國孔伯格:找出基因轉錄過程機制
2005年 法國蕭文、美國葛魯比斯及夏洛克:透過「交換反應」創造的有機合成物,可減少有毒化學分子產生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日學者曾來台授課
2010年10月07日蘋果日報
鈴木章、根岸英一與海克這3名有機化學學者獲頒諾貝爾獎,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陸天堯昨稱,有機化學近10年來已產生9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次得獎可說是對30年來有機化學領域的肯定。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直說︰「這是頒給他們的終身貢獻獎!」
論文被引用800次
吳家誠指,有機金屬化合製程已是化學界廣為使用的「上游」製程。陸天堯稱,目前很熱門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技術,也是靠這些金屬有機化合製程才得以量產,他們的貢獻無所不在,既能救命,又是未來科技產品的基礎。
陸天堯表示,有機化學探討碳的結合問題,這3人的貢獻使所謂的「碳碳鍵」結合更容易,讓許多以往難以生產的東西可量產。鈴木章發現的「鈴木偶合反應」毒性極低,已是現代製藥倚重的基礎。
巧的是鈴木章和根岸英一都和陸天堯私交甚篤,在其引介下,鈴木章2002年在台大開過一學期課,根岸英一也在去年春天抽空在台大客座1個月。
陸天堯說,鈴木章廣被引用的一篇1981年論文,刊登在「影響係數」僅0.6的國際小刊物,遠比不上影響係數高達20、30幾的《自然》等知名期刊。該論文還一度遭退稿,最後卻獲800多次引用,影響力極大。他認為台灣學界應藉此學到,勿過度重視刊登的期刊影響力,該看論文的品質。
記者陳家齊
3人3法 讓有機合成「走捷徑」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0.10.07 02:50 am
利用金屬「鈀」作催化劑,讓穩定的碳原子反應、連接形成大分子,是化學家或工業界在合成材料時相當常見的方法,但在以前卻非常麻煩。1970、80年代「走出捷徑」的三位學者海克、根岸英一和鈴木章,共享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羅芬臺是根岸的學生,他指出,在這個方法發明前,傳統的合成方法在比較劇烈的環境下進行,新方法可在室溫下,讓有機鋅或硼與鹵化物進行耦合反應。
羅芬臺說,根岸用有機鋅當材料、鈴木用穩定性更高的硼;而他們使用的鹵化物,早期用碘、溴,後來有學者研發用更便宜的氯取代。
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陸天堯形容,他們的研究就像是「幫有機合成開了一條捷徑」。碳原子間的鍵結很穩定,要把兩個甚至多個化合物中的碳鍵結打斷製造新產物時,相當困難。但這三位學者以不同方式發明了「捷徑」,對於合成藥物、製造日常工業用品都有很大幫助,更促成有機化學領域的蓬勃發展,例如調味用的肉桂醛就得以量產。
羅芬臺說,根岸英一是「傳統日本式」老師,教學很嚴格,很重視動手做實驗。陸天堯笑稱「三個人都是我的老朋友了」,根岸、鈴木都曾到台大化學系講學,學生學到的是「第一手資料」,反應熱烈。
陸天堯說,1981年鈴木在一本很差的期刊上首次發表相關論文,卻引來近900人引用,足見「好的文章在哪裡都有人看」;他以「翩翩君子」形容這三個人,也在第一時間寫電子郵件向他們道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對研究成果不持技術專利
北京新浪網 (2010-10-07 08:29)
一名美國科學家、兩名日本科學家6日以各自在有機物催化合成領域所做貢獻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獎評審委員會說,三人研究成果向化學家們提供“精致工具”。
瑞典科學院一間會議室內,當地時間6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時45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美國科學家理查德‧F‧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和鈴木章以分別研究“有機物合成過程中鈀催化交叉偶聯”所獲成果獲獎。
三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0萬美元)諾貝爾獎獎金。
評審委員會認定,三人的研究成果向化學家們提供“精致工具”,大大提升合成複雜化學物質的可能性。
在向媒體提供的背景資料中,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強調:“極少有化學反應,能像鈀催化交叉偶聯那樣,提高有機合成效率,而後者改變了化學合成方式。”
一名評審委員解釋說,碳原子化學性質相當穩定,除非相互非常接近,不易發生反應。先前,一些化學家找到增加碳原子活性、相互強制產生化學鍵的方法,合成不少簡單分子,但創制更複雜分子過程中產生不少並不需要的“副產品”。
這名評審委員介紹,赫克1972年率先發現,借助鈀催化,不用高溫和高壓,碳原子間可以相互接近至可以發生反應的距離;根岸1977年和鈴木1979年對這一理論作出補充,把研究範圍擴大到更多有機分子。
赫克、根岸和鈴木現年分別79歲、75歲和80歲,雖然因同一課題獲同一獎項,卻不曾共事或合作。
新華社特稿
人物訪談
“獲得諾貝爾獎不是傳奇”
當地時間6日11時57分(北京時間17時57分),按照慣例,評審委員會電話連線身處美國東海岸的根岸,現場大屏幕定格為三名科學家的照片。
瑞典電視台記者率先問及得知獲獎時正在做什麼,根岸回答,前一天午夜入睡,凌晨5時接到電話,“我睡得正熟”。“鬧醒”後,根岸說自己“極度高興”;那一刻身邊只有伴隨半個世紀的妻子,得以分享喜悅。
記者繼續提問,是否預料自己會獲獎?他說,“一些人嘮叨,說我會獲獎”,自己於是開始“想這想那”,但“並不確定”。
瑞典《每日新聞》記者隨後發問:“你對獲獎有什麼感想,是獎項終於降臨,還是驚訝?”
根岸說,“如果我說沒有想過(獲諾獎),那是撒謊”。
“我大約半個世紀前告訴一些人,自己考慮並夢想有一天可以獲得諾貝爾獎……我就讀賓夕法尼亞大學,遇到諾貝爾獎得主;發現獲得諾貝爾獎不是傳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他澄清,獲獎不是主要目標。“如果你做了些好事,獲獎是可能結果。”
另一名記者問及根岸將如何使用獎金,獲答:“我會至少再工作一些年,我將使用獎金進一步準備自己的研究。”
15分鐘電話連線期間,根岸說,對所獲研究成果,他不持有技術專利,原因是希望更多人能夠更為自由地利用科學家所取得的成果。
一名評審委員說,發布會前與3名獲獎者取得了聯繫。當時,赫克身處菲律賓,最初反應是“驚喜”,不久恢復平靜。儘管三人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良好,願意參加12月10日在瑞典舉行的頒獎典禮。蔣驄驍
科技新知
五獎碳合成研究
有機化學使人類能夠以天然產物為基礎,重新組合碳原子,創制先進技術材料、開發新型藥物、製作精准電子產品。
依照評審委員會的說法,赫克、根岸和鈴木各自獨立研究所獲成果提供了“更為精准、有效”的有機物合成手段。
諾貝爾化學獎先前多次授予碳合成研究:1912年、1950年、1979年和2005年。
法國化學家維克托‧格里尼亞利用鎂重新組合碳原子,1912年摘取化學獎,堪稱相關研究課題的先驅。
根岸回答彭博社記者提問時,提及格里尼亞所作貢獻,稱他自己的研究目標是“合成所有具有重要意義的化合物”。 楊舒怡
鈀金屬為觸媒可助抗癌 2日本學者享殊榮
2010年10月07日蘋果日報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昨天揭曉!日美3名科學家鈴木章、根岸英一與海克,因在有機合成領域的研究「以鈀金屬為觸媒的有機偶合反應」,幫助抗癌新藥研發及發現塑膠等革命性材料共同獲獎。此成果可使人類造出複雜的有機分子,廣泛應用於製藥、電子工業和先進材料等領域。
2010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們的發現對學術和工業研究與精細化工產品具有重要意義,包括製藥、農藥與高科技材料,對社會有相當大的貢獻。」評選委員會主席特蘭德和評審委員拜克瓦爾,也介紹了3名獲獎者主要研究成果。他們說,為製造複雜的有機材料,需要透過化學反應將碳原子集合,但碳原子本身非常穩定,不易發生化學反應。
如同「分子的媒人」
欲解決此問題須讓碳的化學性質更活潑,更易反應。這類方法能有效地製造出很多簡單有機物,但當化學家們試圖合成更為複雜的有機物時,往往有大量無用物質生成,美國德拉瓦大學榮譽教授海克(Richard F. Heck)、美國普渡大學日籍教授根岸英一和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鈴木章的研究解決了這難題。
他們利用鈀(palladium)引發化學反應,讓活性很低的碳形成碳碳鍵(carbon-carbon bonds),在碳碳鍵構成的骨架上,製作更複雜的化合物。路透報導形容,這項成就,就如同是「分子的媒人」。
評審委員指,海克、根岸英一和鈴木章通過實驗發現,碳原子會和鈀原子連接在一起,進行一系列化學反應。此技術讓化學家能夠精確有效地製造他們需要的複雜化合物。
目前以鈀(音同巴)金屬為觸媒的有機偶合反應(palladium-catalyzed cross couplings in organic systems)技術已在科學研究、醫藥生產和電子工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不但可以合成對抗結腸癌、疱疹病毒與愛滋病毒的化合物,也能製造用於消費產品,例如超薄電腦螢幕的智慧塑膠。
根岸英一接受瑞典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接到得獎電話時我正在睡覺。」北海道大學教職員聽到鈴木章得獎的消息也相當興奮,該校發言人表示:「鈴木教授過去曾多次被提名,我們一直期待他得獎。」
日本各界對根岸英一與鈴木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給予很高評價。首相菅直人昨晚說,這一成就將激勵年輕人。他指出,這兩名科學家在青年時代的研究終於開花結果,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日本的科技政策,希望好好幫助那些沒沒無聞從事科研的年輕研究人員。
迄今18日人獲諾獎
日本迄今已有7人獲諾貝爾化學獎,而獲得過各項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和日裔學者已達18人。3位學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4628萬元台幣)的諾貝爾化學獎獎金。
地球的有機物以碳作為基礎,有機化學探討的就是如何結合碳原子,生成「碳碳鍵」,在碳碳鍵構成的骨架上,製作更複雜的化合物。今年3位諾貝爾獲獎人就是以右邊的鈀(Pd)引發化學反應,讓彼此活性很低的碳(C)之間生成碳碳鍵。
資料來源:諾貝爾基金會官網、清大化學系教授鄭建鴻
2010諾貝爾化學獎 得主小檔案
海克 79歲 Richard F. Heck
學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UCLA
現職:美國德拉瓦大學榮譽教授
根岸英一 75歲 Ei-ichi Negishi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博士
現職:美國普渡大學化學系教授
鈴木章 80歲 Akira Suzuki
鈴木章(右)得知獲獎後相當興奮,與妻子離家準備前往北海道大學召開記者會。美聯社
學歷:日本北海道大學博士
現職:日本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
近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09年 美國溫卡特曼拉瑪克里斯南、湯瑪斯司戴茲與以色列的艾達尤納斯:以X光結晶繞射學找出成千上萬組成核醣體的原子,並促成抗生素研發
2008年 日本下村脩、美國查菲與華裔美籍錢永健:發現水母體內的綠色螢光蛋白質,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
2007年 德國俄托:以真空技術奠定表面化學研究程序,有助研究地球臭氧層何以變薄,燃料電池如何運作,鐵為何生鏽的原因
2006年 美國孔伯格:找出基因轉錄過程機制
2005年 法國蕭文、美國葛魯比斯及夏洛克:透過「交換反應」創造的有機合成物,可減少有毒化學分子產生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日學者曾來台授課
2010年10月07日蘋果日報
鈴木章、根岸英一與海克這3名有機化學學者獲頒諾貝爾獎,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陸天堯昨稱,有機化學近10年來已產生9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次得獎可說是對30年來有機化學領域的肯定。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直說︰「這是頒給他們的終身貢獻獎!」
論文被引用800次
吳家誠指,有機金屬化合製程已是化學界廣為使用的「上游」製程。陸天堯稱,目前很熱門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技術,也是靠這些金屬有機化合製程才得以量產,他們的貢獻無所不在,既能救命,又是未來科技產品的基礎。
陸天堯表示,有機化學探討碳的結合問題,這3人的貢獻使所謂的「碳碳鍵」結合更容易,讓許多以往難以生產的東西可量產。鈴木章發現的「鈴木偶合反應」毒性極低,已是現代製藥倚重的基礎。
巧的是鈴木章和根岸英一都和陸天堯私交甚篤,在其引介下,鈴木章2002年在台大開過一學期課,根岸英一也在去年春天抽空在台大客座1個月。
陸天堯說,鈴木章廣被引用的一篇1981年論文,刊登在「影響係數」僅0.6的國際小刊物,遠比不上影響係數高達20、30幾的《自然》等知名期刊。該論文還一度遭退稿,最後卻獲800多次引用,影響力極大。他認為台灣學界應藉此學到,勿過度重視刊登的期刊影響力,該看論文的品質。
記者陳家齊
3人3法 讓有機合成「走捷徑」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0.10.07 02:50 am
利用金屬「鈀」作催化劑,讓穩定的碳原子反應、連接形成大分子,是化學家或工業界在合成材料時相當常見的方法,但在以前卻非常麻煩。1970、80年代「走出捷徑」的三位學者海克、根岸英一和鈴木章,共享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羅芬臺是根岸的學生,他指出,在這個方法發明前,傳統的合成方法在比較劇烈的環境下進行,新方法可在室溫下,讓有機鋅或硼與鹵化物進行耦合反應。
羅芬臺說,根岸用有機鋅當材料、鈴木用穩定性更高的硼;而他們使用的鹵化物,早期用碘、溴,後來有學者研發用更便宜的氯取代。
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陸天堯形容,他們的研究就像是「幫有機合成開了一條捷徑」。碳原子間的鍵結很穩定,要把兩個甚至多個化合物中的碳鍵結打斷製造新產物時,相當困難。但這三位學者以不同方式發明了「捷徑」,對於合成藥物、製造日常工業用品都有很大幫助,更促成有機化學領域的蓬勃發展,例如調味用的肉桂醛就得以量產。
羅芬臺說,根岸英一是「傳統日本式」老師,教學很嚴格,很重視動手做實驗。陸天堯笑稱「三個人都是我的老朋友了」,根岸、鈴木都曾到台大化學系講學,學生學到的是「第一手資料」,反應熱烈。
陸天堯說,1981年鈴木在一本很差的期刊上首次發表相關論文,卻引來近900人引用,足見「好的文章在哪裡都有人看」;他以「翩翩君子」形容這三個人,也在第一時間寫電子郵件向他們道賀。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對研究成果不持技術專利
北京新浪網 (2010-10-07 08:29)
一名美國科學家、兩名日本科學家6日以各自在有機物催化合成領域所做貢獻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獎評審委員會說,三人研究成果向化學家們提供“精致工具”。
瑞典科學院一間會議室內,當地時間6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時45分),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美國科學家理查德‧F‧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和鈴木章以分別研究“有機物合成過程中鈀催化交叉偶聯”所獲成果獲獎。
三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0萬美元)諾貝爾獎獎金。
評審委員會認定,三人的研究成果向化學家們提供“精致工具”,大大提升合成複雜化學物質的可能性。
在向媒體提供的背景資料中,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強調:“極少有化學反應,能像鈀催化交叉偶聯那樣,提高有機合成效率,而後者改變了化學合成方式。”
一名評審委員解釋說,碳原子化學性質相當穩定,除非相互非常接近,不易發生反應。先前,一些化學家找到增加碳原子活性、相互強制產生化學鍵的方法,合成不少簡單分子,但創制更複雜分子過程中產生不少並不需要的“副產品”。
這名評審委員介紹,赫克1972年率先發現,借助鈀催化,不用高溫和高壓,碳原子間可以相互接近至可以發生反應的距離;根岸1977年和鈴木1979年對這一理論作出補充,把研究範圍擴大到更多有機分子。
赫克、根岸和鈴木現年分別79歲、75歲和80歲,雖然因同一課題獲同一獎項,卻不曾共事或合作。
新華社特稿
人物訪談
“獲得諾貝爾獎不是傳奇”
當地時間6日11時57分(北京時間17時57分),按照慣例,評審委員會電話連線身處美國東海岸的根岸,現場大屏幕定格為三名科學家的照片。
瑞典電視台記者率先問及得知獲獎時正在做什麼,根岸回答,前一天午夜入睡,凌晨5時接到電話,“我睡得正熟”。“鬧醒”後,根岸說自己“極度高興”;那一刻身邊只有伴隨半個世紀的妻子,得以分享喜悅。
記者繼續提問,是否預料自己會獲獎?他說,“一些人嘮叨,說我會獲獎”,自己於是開始“想這想那”,但“並不確定”。
瑞典《每日新聞》記者隨後發問:“你對獲獎有什麼感想,是獎項終於降臨,還是驚訝?”
根岸說,“如果我說沒有想過(獲諾獎),那是撒謊”。
“我大約半個世紀前告訴一些人,自己考慮並夢想有一天可以獲得諾貝爾獎……我就讀賓夕法尼亞大學,遇到諾貝爾獎得主;發現獲得諾貝爾獎不是傳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他澄清,獲獎不是主要目標。“如果你做了些好事,獲獎是可能結果。”
另一名記者問及根岸將如何使用獎金,獲答:“我會至少再工作一些年,我將使用獎金進一步準備自己的研究。”
15分鐘電話連線期間,根岸說,對所獲研究成果,他不持有技術專利,原因是希望更多人能夠更為自由地利用科學家所取得的成果。
一名評審委員說,發布會前與3名獲獎者取得了聯繫。當時,赫克身處菲律賓,最初反應是“驚喜”,不久恢復平靜。儘管三人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良好,願意參加12月10日在瑞典舉行的頒獎典禮。蔣驄驍
科技新知
五獎碳合成研究
有機化學使人類能夠以天然產物為基礎,重新組合碳原子,創制先進技術材料、開發新型藥物、製作精准電子產品。
依照評審委員會的說法,赫克、根岸和鈴木各自獨立研究所獲成果提供了“更為精准、有效”的有機物合成手段。
諾貝爾化學獎先前多次授予碳合成研究:1912年、1950年、1979年和2005年。
法國化學家維克托‧格里尼亞利用鎂重新組合碳原子,1912年摘取化學獎,堪稱相關研究課題的先驅。
根岸回答彭博社記者提問時,提及格里尼亞所作貢獻,稱他自己的研究目標是“合成所有具有重要意義的化合物”。 楊舒怡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2010 諾貝爾物理獎
發現超薄導電質 雙傑奪諾獎
膠帶撕黏找出石墨烯 「愛玩得到頭獎」
2010年10月06日蘋果日報
2010諾貝爾物理獎【王潔予╱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名單昨天出爐。兩名俄裔英國物理學者蓋姆(Andre Geim)及諾佛賽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找到世上最薄導電材質「石墨烯」(graphene)取得方法得獎。石墨烯導電性優於矽,被視為是日後取代矽、作為電子產品晶片的新一代材質。
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於瑞典時間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昨下午5時45分)舉行。人在英國的諾佛賽洛夫被新聞網站TT告知時說,雖有風聲指他今年能拿到物理學界最高榮譽,但他並未因此有所期待。他說:「我很驚訝。真是太瘋狂了,經驗告訴我別聽信揣測。」諾佛賽洛夫今年36歲,和一同得獎的蓋姆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同鄉兼同事。
自謙僥倖將更賣力
51歲的蓋姆昨接到諾貝爾評選委員電話通知時,正在回電子郵件,他對得獎也感意外。「我(昨晚)睡得很好,沒料到今年得獎」,他的聲音透過實況轉播的瑞典公共電視傳遍全球,「我認為得了諾貝爾獎的人分成幾種,有人後半輩子不再做任何事,這對科學界是一大損失。」而他屬於另一種,「認為得獎是僥倖,所以比過去更賣力地工作。」諾佛賽洛夫與蓋姆將平分1000萬克朗(約台幣4628萬元)的獎金。
我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偉立指出,兩人的成就在於開啟量子物理新頁,他們以再普通不過的透明膠帶黏貼、撕開,將碳原子構成、常見於鉛筆芯的石墨,層層剝離至僅剩單一碳原子厚度的透明薄膜石墨烯(音同希),證實學界經演算認定存在的石墨烯真的存在。
李偉立說,在2005年公布的研究報告裡,蓋姆與諾佛賽洛夫寫道,將剝離出的石墨烯放上特製的矽基板,經高倍光學顯微鏡觀察,看見平面晶體結構的石墨烯在室溫下穩定存在。
在蓋姆、諾佛賽洛夫成功前,不少科學家在實驗室試著以研磨或刮除法析出石墨烯,卻都失敗,直到他倆2004年想出膠帶妙招,石墨烯才現身。諾貝爾委員會形容,「愛玩是他們的特色,他們總在過程中學到一些事,誰也沒想到讓他們玩到頭獎。」1公釐厚的石墨烯其實含300萬層的石墨烯薄膜,若非鍥而不捨的實驗精神,恐怕也找不到難得的石墨烯。
「1~2年後可商品化」
石墨烯性質獨特,它密度高,連最小的氣體原子-氦也穿不透,但它又易於曲折,大小隨溫度升高而縮小,更重要的是,它是室溫下電阻最低的材料,比起矽材,電子在石墨烯的移動速度快上100倍,用來製造半導體,甚至製成1000GHz的晶片,可大幅加快如電腦或手機的資料傳輸速度。
要石墨烯進入大眾生活,必須具有大面積生產能力。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洪偉修指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已研發出有效的剝離法,可大量製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帕拉奇歐去年樂觀預言,石墨烯投入商品化階段只需1~2年;我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所也在進行相關研究。李偉立表示,正由於蓋姆及諾佛賽洛夫替物理學界奠下基礎,石墨烯研究才能日新月異。
翻攝網路
石墨烯是像蜂巢般的薄膜,結構緊密堅硬且可導電(圖左),可製作成可彎折的電路基板(圖右)。
應用觸控螢幕 可製防彈衣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厚度薄如原子,是以蜂巢般緊密結合的一層薄膜,近乎透明但卻異常緊密堅韌,比鑽石堅硬,導電性又勝過銅,自從蓋姆研究團隊在2004年研發出取得單層石墨烯之後,改變材料工程學的發展,它可能應用於電路板的印刷塗料,透明電極,觸控螢幕、液晶顯示器等,未來可用來製作超輕飛機原料、防彈衣,甚至是「太空電梯」可能用到的纜線。
耐摔堅硬但易碎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洪偉修說,石墨烯是室溫下導電度最好的材料,過去在外太空才能發現這種高速傳導的效應,國內已有學術單位研究其應用,實驗將其用在高速電晶體,研發高階的通訊器材,它也可用於高解析度電子穿透顯微鏡,作為樣品承載器,也可作太陽能電池基板。石墨烯雖可作為曲折式的電子板,耐摔又堅硬,卻有易碎的缺點,目前還無法製成大面積的石墨烯原料,短期內無法商業化。
中研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員李偉立說,蓋姆團隊剝離出高純度的石墨烯,但工業界尚無法解析成可應用的原料,不過科技日新月異,也許幾年之內就會有重大突破。
記者蔡筱雯
近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2009:
◎英美雙國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首創光纖通訊系統,改變人類通訊模式
◎美國物理學家韋勒鮑約、喬治史密斯:發明數位相機CCD感光元件
★2008:
◎日裔美籍物理學家南部陽一郎:發現「自發破缺對稱」機制
◎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發現破缺對稱起源的「小林˙益川理論」
★2007:
◎法國物理學家費爾、德國物理學家古恩貝格:不約而同發現「巨磁阻」現象,iPod和超◎迷你筆電都是研究間接產物
★2006:
◎美國物理學家麥瑟與史穆:測得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支持宇宙生成的「大爆炸」論
★2005:
◎美國物理學家葛拉伯:突破光學同調量子理論,提出用量子力學解釋光學現象理論
◎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和德國物理學家杭許:研發「飛秒光梳」術,可用來比較測出光頻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膠帶剝離碳原子層 超低技術、超快得獎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蔡永彬、陳幸萱/台北報導】 2010.10.06 03:26 am
鉛筆中的石墨,就是無數碳原子層的疊合;如果你把這些碳原子層一層層剝離,直到只剩單一碳原子的厚度,就洞悉了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所表彰的貢獻:石墨烯(單一碳原子層)。
獲獎的兩位英國物理學家用「膠帶剝離」這種超簡單、超低技術的方法,在實驗室中發現石墨烯。與他們同時,哥倫比亞大學也有用比較高階的原子力顯微鏡技術,試圖做出單一碳原子層,但沒有成功。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助研究員李偉立表示,石墨烯這種材料的特性,是「電子在其中傳輸彷彿沒有質量」,若做成電子原件,電子在其中的傳輸速度只比光速少三百倍,比現在半導體材料的速度更快。
而且電子在石墨烯中可以不碰撞的距離,也比現在所有乾淨的半導體材料延伸得遠,有利於同步傳輸。日後若用這種材料取代半導體,電腦記憶體的體積可望縮得更小。
雖然石墨烯是未來極具潛力的材料,但是目前面臨的瓶頸是缺乏「能隙」,很難控制電子的流動、開關,李偉立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究,以雙層石墨烯的方式加大電場克服。
俄裔學者得諾貝爾獎 俄總統籲留人才
【聯合報╱記者夏嘉玲/即時報導】 2010.10.06 04:17 am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任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俄裔學者海姆、諾沃謝洛夫,俄國總統麥維德夫5日呼籲俄國政府努力留住人才,以免優秀科學家不斷外流。
51歲的海姆和36歲的諾沃謝洛夫合作研究發現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們都在俄國出生,莫斯科物理科技大學畢業後才到西方發展。海姆現為荷蘭籍,諾沃謝洛夫歸化英國籍。(法新社5日電)
簡訊:兩俄裔科學家獲物理獎 BBC
兩名在英格蘭曼徹斯特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學院表示,在俄羅斯出生的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諾夫(Konstantin Novoselov)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使他們獲獎。
瑞典皇家學院說,海姆和諾沃肖諾夫的研究把由碳原子組成的石墨片分至非常薄的一片,直至它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成為石墨烯。這是在量子物理學上的卓越成就。
海姆是荷蘭籍人,諾沃肖諾夫則擁有英、俄雙重國籍。
不到6年就獲獎創紀錄/石墨烯 導電比矽快10倍
自由 2010-10-6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諾貝爾物理獎昨日揭曉,獲獎的是因對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石墨)突破性實驗的兩位俄羅斯物理學家,成為研究成果在最短時間內就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對於此不到6年的新興領域就奪得諾貝爾獎殊榮,其中一位得主甚至是年紀才36歲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表示「有點意外」。但透過超薄石墨薄片,可望發展出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電晶體。
國內從事石墨薄膜研究的中研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員李偉立解釋,單層石墨薄膜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平面薄膜,厚度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特性是電阻極低,電子跑的速度極快,幾乎是沒有質量的粒子才能有的特性,速度只比光子慢了300倍,比現行的半導體矽材料快了至少10倍,是非常好的導體。
台大物理系教授梁啟德說,兩位科學家發現單層石墨薄膜的方式十分有趣,因為「很簡單」。他們用膠帶黏住石墨薄片的兩側,撕開膠帶,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可以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樣品即為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石墨薄膜。
李偉立指出,兩位科學家的貢獻除了在於使用的「方式」特殊,是其他科學家利用高技術的原子顯微鏡都做不出來的之外,對於僅在攝氏零下兩百度才能看見的量子霍爾定律,單層石墨薄膜首度在常溫下就可看到;梁啟德表示,單層石墨薄膜可以藉由改變矽基板偏壓,將電子變成電中性、再變成電洞,意味著可以製作成電晶體的材料。
可望變成新型電子元件
吳茂昆表示,單層石墨薄膜目前多為10幾個微米的大小而已,最大只做到10公分,「變大」是未來需要發展的目標。他說,單層石墨薄膜讓奈米科學有潛力變成未來新型的電子元件,可用來製作成具透光性的導電板材料,例如液晶顯示器等;梁啟德也說,未來的太陽能電池將有可能以此電晶體材料製作。
李偉立說兩位得主都是「講話很快、看起來就很聰明的人」,他有感而發地表示,本屆諾貝爾物理獎可以了解到做科學是要解決問題,不見得需仰賴高科技,台灣高科技發展已走在尖端,但需要更多的科學基礎當後盾,且這次得主有一位是年紀才36歲的博士後研究,他也鼓勵年輕人做研究「不要設限」。
膠帶撕黏找出石墨烯 「愛玩得到頭獎」
2010年10月06日蘋果日報
2010諾貝爾物理獎【王潔予╱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名單昨天出爐。兩名俄裔英國物理學者蓋姆(Andre Geim)及諾佛賽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找到世上最薄導電材質「石墨烯」(graphene)取得方法得獎。石墨烯導電性優於矽,被視為是日後取代矽、作為電子產品晶片的新一代材質。
諾貝爾物理獎記者會於瑞典時間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昨下午5時45分)舉行。人在英國的諾佛賽洛夫被新聞網站TT告知時說,雖有風聲指他今年能拿到物理學界最高榮譽,但他並未因此有所期待。他說:「我很驚訝。真是太瘋狂了,經驗告訴我別聽信揣測。」諾佛賽洛夫今年36歲,和一同得獎的蓋姆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同鄉兼同事。
自謙僥倖將更賣力
51歲的蓋姆昨接到諾貝爾評選委員電話通知時,正在回電子郵件,他對得獎也感意外。「我(昨晚)睡得很好,沒料到今年得獎」,他的聲音透過實況轉播的瑞典公共電視傳遍全球,「我認為得了諾貝爾獎的人分成幾種,有人後半輩子不再做任何事,這對科學界是一大損失。」而他屬於另一種,「認為得獎是僥倖,所以比過去更賣力地工作。」諾佛賽洛夫與蓋姆將平分1000萬克朗(約台幣4628萬元)的獎金。
我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偉立指出,兩人的成就在於開啟量子物理新頁,他們以再普通不過的透明膠帶黏貼、撕開,將碳原子構成、常見於鉛筆芯的石墨,層層剝離至僅剩單一碳原子厚度的透明薄膜石墨烯(音同希),證實學界經演算認定存在的石墨烯真的存在。
李偉立說,在2005年公布的研究報告裡,蓋姆與諾佛賽洛夫寫道,將剝離出的石墨烯放上特製的矽基板,經高倍光學顯微鏡觀察,看見平面晶體結構的石墨烯在室溫下穩定存在。
在蓋姆、諾佛賽洛夫成功前,不少科學家在實驗室試著以研磨或刮除法析出石墨烯,卻都失敗,直到他倆2004年想出膠帶妙招,石墨烯才現身。諾貝爾委員會形容,「愛玩是他們的特色,他們總在過程中學到一些事,誰也沒想到讓他們玩到頭獎。」1公釐厚的石墨烯其實含300萬層的石墨烯薄膜,若非鍥而不捨的實驗精神,恐怕也找不到難得的石墨烯。
「1~2年後可商品化」
石墨烯性質獨特,它密度高,連最小的氣體原子-氦也穿不透,但它又易於曲折,大小隨溫度升高而縮小,更重要的是,它是室溫下電阻最低的材料,比起矽材,電子在石墨烯的移動速度快上100倍,用來製造半導體,甚至製成1000GHz的晶片,可大幅加快如電腦或手機的資料傳輸速度。
要石墨烯進入大眾生活,必須具有大面積生產能力。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洪偉修指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已研發出有效的剝離法,可大量製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帕拉奇歐去年樂觀預言,石墨烯投入商品化階段只需1~2年;我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所也在進行相關研究。李偉立表示,正由於蓋姆及諾佛賽洛夫替物理學界奠下基礎,石墨烯研究才能日新月異。
翻攝網路
石墨烯是像蜂巢般的薄膜,結構緊密堅硬且可導電(圖左),可製作成可彎折的電路基板(圖右)。
應用觸控螢幕 可製防彈衣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厚度薄如原子,是以蜂巢般緊密結合的一層薄膜,近乎透明但卻異常緊密堅韌,比鑽石堅硬,導電性又勝過銅,自從蓋姆研究團隊在2004年研發出取得單層石墨烯之後,改變材料工程學的發展,它可能應用於電路板的印刷塗料,透明電極,觸控螢幕、液晶顯示器等,未來可用來製作超輕飛機原料、防彈衣,甚至是「太空電梯」可能用到的纜線。
耐摔堅硬但易碎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洪偉修說,石墨烯是室溫下導電度最好的材料,過去在外太空才能發現這種高速傳導的效應,國內已有學術單位研究其應用,實驗將其用在高速電晶體,研發高階的通訊器材,它也可用於高解析度電子穿透顯微鏡,作為樣品承載器,也可作太陽能電池基板。石墨烯雖可作為曲折式的電子板,耐摔又堅硬,卻有易碎的缺點,目前還無法製成大面積的石墨烯原料,短期內無法商業化。
中研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員李偉立說,蓋姆團隊剝離出高純度的石墨烯,但工業界尚無法解析成可應用的原料,不過科技日新月異,也許幾年之內就會有重大突破。
記者蔡筱雯
近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2009:
◎英美雙國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首創光纖通訊系統,改變人類通訊模式
◎美國物理學家韋勒鮑約、喬治史密斯:發明數位相機CCD感光元件
★2008:
◎日裔美籍物理學家南部陽一郎:發現「自發破缺對稱」機制
◎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發現破缺對稱起源的「小林˙益川理論」
★2007:
◎法國物理學家費爾、德國物理學家古恩貝格:不約而同發現「巨磁阻」現象,iPod和超◎迷你筆電都是研究間接產物
★2006:
◎美國物理學家麥瑟與史穆:測得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支持宇宙生成的「大爆炸」論
★2005:
◎美國物理學家葛拉伯:突破光學同調量子理論,提出用量子力學解釋光學現象理論
◎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和德國物理學家杭許:研發「飛秒光梳」術,可用來比較測出光頻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膠帶剝離碳原子層 超低技術、超快得獎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蔡永彬、陳幸萱/台北報導】 2010.10.06 03:26 am
鉛筆中的石墨,就是無數碳原子層的疊合;如果你把這些碳原子層一層層剝離,直到只剩單一碳原子的厚度,就洞悉了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所表彰的貢獻:石墨烯(單一碳原子層)。
獲獎的兩位英國物理學家用「膠帶剝離」這種超簡單、超低技術的方法,在實驗室中發現石墨烯。與他們同時,哥倫比亞大學也有用比較高階的原子力顯微鏡技術,試圖做出單一碳原子層,但沒有成功。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助研究員李偉立表示,石墨烯這種材料的特性,是「電子在其中傳輸彷彿沒有質量」,若做成電子原件,電子在其中的傳輸速度只比光速少三百倍,比現在半導體材料的速度更快。
而且電子在石墨烯中可以不碰撞的距離,也比現在所有乾淨的半導體材料延伸得遠,有利於同步傳輸。日後若用這種材料取代半導體,電腦記憶體的體積可望縮得更小。
雖然石墨烯是未來極具潛力的材料,但是目前面臨的瓶頸是缺乏「能隙」,很難控制電子的流動、開關,李偉立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究,以雙層石墨烯的方式加大電場克服。
俄裔學者得諾貝爾獎 俄總統籲留人才
【聯合報╱記者夏嘉玲/即時報導】 2010.10.06 04:17 am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任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俄裔學者海姆、諾沃謝洛夫,俄國總統麥維德夫5日呼籲俄國政府努力留住人才,以免優秀科學家不斷外流。
51歲的海姆和36歲的諾沃謝洛夫合作研究發現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們都在俄國出生,莫斯科物理科技大學畢業後才到西方發展。海姆現為荷蘭籍,諾沃謝洛夫歸化英國籍。(法新社5日電)
簡訊:兩俄裔科學家獲物理獎 BBC
兩名在英格蘭曼徹斯特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學院表示,在俄羅斯出生的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諾夫(Konstantin Novoselov)在石墨烯方面的研究使他們獲獎。
瑞典皇家學院說,海姆和諾沃肖諾夫的研究把由碳原子組成的石墨片分至非常薄的一片,直至它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成為石墨烯。這是在量子物理學上的卓越成就。
海姆是荷蘭籍人,諾沃肖諾夫則擁有英、俄雙重國籍。
不到6年就獲獎創紀錄/石墨烯 導電比矽快10倍
自由 2010-10-6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諾貝爾物理獎昨日揭曉,獲獎的是因對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石墨)突破性實驗的兩位俄羅斯物理學家,成為研究成果在最短時間內就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對於此不到6年的新興領域就奪得諾貝爾獎殊榮,其中一位得主甚至是年紀才36歲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表示「有點意外」。但透過超薄石墨薄片,可望發展出更薄、導電速度更快的新一代電子元件或電晶體。
國內從事石墨薄膜研究的中研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員李偉立解釋,單層石墨薄膜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平面薄膜,厚度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特性是電阻極低,電子跑的速度極快,幾乎是沒有質量的粒子才能有的特性,速度只比光子慢了300倍,比現行的半導體矽材料快了至少10倍,是非常好的導體。
台大物理系教授梁啟德說,兩位科學家發現單層石墨薄膜的方式十分有趣,因為「很簡單」。他們用膠帶黏住石墨薄片的兩側,撕開膠帶,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複這個過程,就可以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而其中部分樣品即為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石墨薄膜。
李偉立指出,兩位科學家的貢獻除了在於使用的「方式」特殊,是其他科學家利用高技術的原子顯微鏡都做不出來的之外,對於僅在攝氏零下兩百度才能看見的量子霍爾定律,單層石墨薄膜首度在常溫下就可看到;梁啟德表示,單層石墨薄膜可以藉由改變矽基板偏壓,將電子變成電中性、再變成電洞,意味著可以製作成電晶體的材料。
可望變成新型電子元件
吳茂昆表示,單層石墨薄膜目前多為10幾個微米的大小而已,最大只做到10公分,「變大」是未來需要發展的目標。他說,單層石墨薄膜讓奈米科學有潛力變成未來新型的電子元件,可用來製作成具透光性的導電板材料,例如液晶顯示器等;梁啟德也說,未來的太陽能電池將有可能以此電晶體材料製作。
李偉立說兩位得主都是「講話很快、看起來就很聰明的人」,他有感而發地表示,本屆諾貝爾物理獎可以了解到做科學是要解決問題,不見得需仰賴高科技,台灣高科技發展已走在尖端,但需要更多的科學基礎當後盾,且這次得主有一位是年紀才36歲的博士後研究,他也鼓勵年輕人做研究「不要設限」。
2010 諾貝爾醫學獎
試管嬰兒之父 摘諾貝爾醫學獎
一度受宗教界與輿論批判 卻造福400萬試管嬰兒
2010年10月05日蘋果日報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昨天揭曉,人稱「試管嬰兒之父」的85歲英國不孕症治療先驅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因研發體外受精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術,造福不孕症男女而獲獎,愛德華茲因催生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Brown)而聞名於世,不過此刻的他臥病在床,無法公開受訪暢談獲獎心情。
負責評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昨表示:「愛德華茲的成就在於找出治療不孕方法,目前全球大多數民眾,有逾10%的夫婦深受其苦。」自從愛德華茲在1972年突破試管嬰兒技術後,開啟先河,此後IVF人工受孕技術不斷精進,全世界已有超過400萬試管嬰兒誕生,其中有不少已長大成人且為人父母,評選委員會表示:「他的貢獻為現代醫學樹立里程碑。」諾貝爾當局將頒發1千萬瑞典克朗(約4600萬元台幣)的獎金給愛德華茲。
和北醫院長為忘年交
曾啟瑞(左)與愛德華茲相識30多年,兩人是忘年之交。曾啟瑞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兼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曾啟瑞因同樣專攻生殖研究,與愛德華茲相識30多年,兩人是忘年之交,常在各項國際生殖年會聚首,被稱為亞洲試管嬰兒之父的曾啟瑞表示,因為愛德華茲率先研究體外受精技術成功,日後醫學界才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以他的貢獻10年前就該獲獎,如今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肯定,可說是「遲來的正義」。
愛德華茲早在1950年代就發現體外受精可能是治療不孕的關鍵,直到1969年才首度在試管中培養出第一個人類體外受精卵,但植回母體卻無法分裂發育。
愛德華茲後來與婦科醫師史戴普托(Patrick Steptoe)合作,史戴普托以內視鏡技術從女性卵巢取出卵子,與男性精子配對,終於培育出能正常發育的受精卵,但此時兩人的研究卻遭遇多方阻撓,擔心他們可能培育出「科學怪物」,政府單位不願補助經費,宗教界、媒體也批判他倆違反天然法則,學術界同僚更質疑試管嬰兒是否能跟正常人一般健康。
首名試管女嬰喜道賀
1978年愛德華茲協助布朗夫婦以體外受精,再植入胚胎方式生下試管寶寶露易絲布朗(圖)。
美聯社
1978年7月25日,愛德華茲一手催生的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足月誕生,愛德華茲的理想終於變成現實,不孕治療也進入新的年代。露易絲已在2006年自然受孕生下兒子,證明試管嬰兒也跟其他人一樣健康。
為募款贊助研究,愛德華茲與史戴普托開設第一間治療不孕的波恩診所,直到1988年史戴普托去世為止,愛德華茲曾說過:「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生兒育女,孩子是最特別也無法超越的。」該診所「催生」嬰兒人數突破一千大關時,是愛德華茲最自豪的時刻,診所昨天發表聲明指出目前他「體力無法負荷訪問」,愛德華茲的妻子露絲則表示,愛德華茲的研究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他不顧各界反對致力研究IVF終於獲得成功,「全家人得知獲獎都欣喜萬分。」
診所同事形容愛德華茲是良師益友,總是親切對待病患與同事,對工作充滿熱誠與執著,且高瞻遠矚,英國多名學者指他獲獎是實至名歸,而露易絲布朗也送上祝賀:「我與母親都很高興試管嬰兒的先驅獲肯定。」
2010年諾貝爾 醫學獎得主
◎姓名: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
◎年齡:85歲(1925/09/27出生)
◎國籍:英國
◎學歷: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學博士
◎經歷:曾任職於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劍橋大學、創辦波恩診所(Bourn Hall Clinic),現為劍橋大學榮譽教授
◎獲獎原因:研發體外授精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zation)技術
◎其他榮譽:
.2001年獲頒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亞伯雷斯克臨床醫學獎
.2007年入選英國《每日電訊報》「當代百大偉大天才」名單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自然與人工受孕 示意圖
◎自然受孕
1.卵子成熟
.卵子在卵巢成熟
2.排卵
.卵子離開卵巢,朝子宮出發
3.受精
.1枚精子使1顆卵子受精,卵子受精後,會產生阻擋其他精子進入的「皮質反應」
4.細胞分裂
.受精卵開始分裂,成為胚胎
5.著床
.胚胎附著在子宮黏膜並繼續成長
◎人工受孕(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精子與卵無法正常結合,如輸卵管堵塞、卵子數量太少或精子品質較差時,就要借重人工受孕術
1.析出卵子
.過去工具:腹腔鏡
.現在工具:超音波與取卵針
2.受精
.把精子加入卵,使卵受精
3.植入子宮
.將分裂數次的受精卵植入子宮,讓它附著在子宮黏膜上
資料來源:201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委員會
近5年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布萊克本(左)、格雷德(右)與索斯塔克是去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資料照片
◎2009 美國布萊克本(Eliza beth Blackburn)、格雷德(Carol Greider)、索斯塔克(Jack Szostak):發現細胞染色體內的防禦機制,有助防老與抗癌研究。
◎2008 德國楚豪森(Harald zur Hausen):發現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元兇;法國巴瑞西諾希與蒙坦耶,發現愛滋病毒。
◎2007 美國卡貝奇、史密西斯、英國伊凡斯:以「基因標的」創造「基因剔除鼠」。
◎2006 美國費爾、梅洛 :發現可使基因靜默的核醣核酸干擾機制。
◎2005 澳洲華倫、馬歇爾:證明胃黏膜層幽門螺旋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最大元兇。
一度受宗教界與輿論批判 卻造福400萬試管嬰兒
2010年10月05日蘋果日報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昨天揭曉,人稱「試管嬰兒之父」的85歲英國不孕症治療先驅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因研發體外受精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術,造福不孕症男女而獲獎,愛德華茲因催生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Brown)而聞名於世,不過此刻的他臥病在床,無法公開受訪暢談獲獎心情。
負責評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昨表示:「愛德華茲的成就在於找出治療不孕方法,目前全球大多數民眾,有逾10%的夫婦深受其苦。」自從愛德華茲在1972年突破試管嬰兒技術後,開啟先河,此後IVF人工受孕技術不斷精進,全世界已有超過400萬試管嬰兒誕生,其中有不少已長大成人且為人父母,評選委員會表示:「他的貢獻為現代醫學樹立里程碑。」諾貝爾當局將頒發1千萬瑞典克朗(約4600萬元台幣)的獎金給愛德華茲。
和北醫院長為忘年交
曾啟瑞(左)與愛德華茲相識30多年,兩人是忘年之交。曾啟瑞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兼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曾啟瑞因同樣專攻生殖研究,與愛德華茲相識30多年,兩人是忘年之交,常在各項國際生殖年會聚首,被稱為亞洲試管嬰兒之父的曾啟瑞表示,因為愛德華茲率先研究體外受精技術成功,日後醫學界才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以他的貢獻10年前就該獲獎,如今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肯定,可說是「遲來的正義」。
愛德華茲早在1950年代就發現體外受精可能是治療不孕的關鍵,直到1969年才首度在試管中培養出第一個人類體外受精卵,但植回母體卻無法分裂發育。
愛德華茲後來與婦科醫師史戴普托(Patrick Steptoe)合作,史戴普托以內視鏡技術從女性卵巢取出卵子,與男性精子配對,終於培育出能正常發育的受精卵,但此時兩人的研究卻遭遇多方阻撓,擔心他們可能培育出「科學怪物」,政府單位不願補助經費,宗教界、媒體也批判他倆違反天然法則,學術界同僚更質疑試管嬰兒是否能跟正常人一般健康。
首名試管女嬰喜道賀
1978年愛德華茲協助布朗夫婦以體外受精,再植入胚胎方式生下試管寶寶露易絲布朗(圖)。
美聯社
1978年7月25日,愛德華茲一手催生的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足月誕生,愛德華茲的理想終於變成現實,不孕治療也進入新的年代。露易絲已在2006年自然受孕生下兒子,證明試管嬰兒也跟其他人一樣健康。
為募款贊助研究,愛德華茲與史戴普托開設第一間治療不孕的波恩診所,直到1988年史戴普托去世為止,愛德華茲曾說過:「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生兒育女,孩子是最特別也無法超越的。」該診所「催生」嬰兒人數突破一千大關時,是愛德華茲最自豪的時刻,診所昨天發表聲明指出目前他「體力無法負荷訪問」,愛德華茲的妻子露絲則表示,愛德華茲的研究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他不顧各界反對致力研究IVF終於獲得成功,「全家人得知獲獎都欣喜萬分。」
診所同事形容愛德華茲是良師益友,總是親切對待病患與同事,對工作充滿熱誠與執著,且高瞻遠矚,英國多名學者指他獲獎是實至名歸,而露易絲布朗也送上祝賀:「我與母親都很高興試管嬰兒的先驅獲肯定。」
2010年諾貝爾 醫學獎得主
◎姓名: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
◎年齡:85歲(1925/09/27出生)
◎國籍:英國
◎學歷: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學博士
◎經歷:曾任職於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劍橋大學、創辦波恩診所(Bourn Hall Clinic),現為劍橋大學榮譽教授
◎獲獎原因:研發體外授精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zation)技術
◎其他榮譽:
.2001年獲頒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亞伯雷斯克臨床醫學獎
.2007年入選英國《每日電訊報》「當代百大偉大天才」名單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自然與人工受孕 示意圖
◎自然受孕
1.卵子成熟
.卵子在卵巢成熟
2.排卵
.卵子離開卵巢,朝子宮出發
3.受精
.1枚精子使1顆卵子受精,卵子受精後,會產生阻擋其他精子進入的「皮質反應」
4.細胞分裂
.受精卵開始分裂,成為胚胎
5.著床
.胚胎附著在子宮黏膜並繼續成長
◎人工受孕(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精子與卵無法正常結合,如輸卵管堵塞、卵子數量太少或精子品質較差時,就要借重人工受孕術
1.析出卵子
.過去工具:腹腔鏡
.現在工具:超音波與取卵針
2.受精
.把精子加入卵,使卵受精
3.植入子宮
.將分裂數次的受精卵植入子宮,讓它附著在子宮黏膜上
資料來源:201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委員會
近5年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布萊克本(左)、格雷德(右)與索斯塔克是去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資料照片
◎2009 美國布萊克本(Eliza beth Blackburn)、格雷德(Carol Greider)、索斯塔克(Jack Szostak):發現細胞染色體內的防禦機制,有助防老與抗癌研究。
◎2008 德國楚豪森(Harald zur Hausen):發現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元兇;法國巴瑞西諾希與蒙坦耶,發現愛滋病毒。
◎2007 美國卡貝奇、史密西斯、英國伊凡斯:以「基因標的」創造「基因剔除鼠」。
◎2006 美國費爾、梅洛 :發現可使基因靜默的核醣核酸干擾機制。
◎2005 澳洲華倫、馬歇爾:證明胃黏膜層幽門螺旋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最大元兇。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磁鐵干擾 右撇子瞬間改用左手
磁鐵干擾 右撇子瞬間改用左手
自由 【10/1 20:04】
〔本報訊〕左撇子或是右撇子通常是先天決定,後天再行改變,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左撇子的邏輯思考能力較強,右撇子則是擅長組織建構,也有一種說法是左撇子的人先天比較聰明;不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只要用磁鐵刺激大腦,就可以將慣常習慣使用右手的人瞬間變成左撇子。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一項最新研究調查指出,只要用強力磁鐵刺激右撇子的大腦,就可以讓習慣使用右手的人瞬間成為左撇子。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大腦的「後頂葉皮質區」掌管身體感覺與空間訊息,這區塊如果用強力磁鐵刺激,就會產生微量電流,並因而運作異常;而從研究結果發現,左撇子是否一定比右撇子聰明的說法則為未知數。
磁鐵干擾腦細胞 右撇子瞬間改用左手(2010/10/01 18:39)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過去有專家指出,左撇子的邏輯思考能力較強,慣用右手的人則擅長組織建構事物,且這些都被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但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只要用一小塊磁鐵,就能將慣用右手的人瞬間變為左撇子。
不過那可不是『一小塊磁鐵』就能辦到的事
他們用的據說是4T的MRI的磁鐵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研究人員以一群慣用右手的人作為受試對象,要求他們伸手拿取桌上的物品,而研究人員則用強力磁鐵刺激他們的「大腦後頂葉皮質區」,當磁鐵放在該區域的左腦部分時,他們會變得習慣用左手取物。但在測試左撇子時,將磁鐵移至他們的右側腦區,卻不見任何改變。
「大腦後頂葉皮質區」是掌管身體感覺與空間訊息的區塊,該區經過強力磁鐵的磁性脈衝後,會產生微量電流,並干擾腦細胞,讓大腦運作頓時異常,此方法被科學家稱為「穿顱磁刺激」(TMS)。此研究刊載於《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自由 【10/1 20:04】
〔本報訊〕左撇子或是右撇子通常是先天決定,後天再行改變,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左撇子的邏輯思考能力較強,右撇子則是擅長組織建構,也有一種說法是左撇子的人先天比較聰明;不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只要用磁鐵刺激大腦,就可以將慣常習慣使用右手的人瞬間變成左撇子。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一項最新研究調查指出,只要用強力磁鐵刺激右撇子的大腦,就可以讓習慣使用右手的人瞬間成為左撇子。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大腦的「後頂葉皮質區」掌管身體感覺與空間訊息,這區塊如果用強力磁鐵刺激,就會產生微量電流,並因而運作異常;而從研究結果發現,左撇子是否一定比右撇子聰明的說法則為未知數。
磁鐵干擾腦細胞 右撇子瞬間改用左手(2010/10/01 18:39)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過去有專家指出,左撇子的邏輯思考能力較強,慣用右手的人則擅長組織建構事物,且這些都被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但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只要用一小塊磁鐵,就能將慣用右手的人瞬間變為左撇子。
不過那可不是『一小塊磁鐵』就能辦到的事
他們用的據說是4T的MRI的磁鐵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研究人員以一群慣用右手的人作為受試對象,要求他們伸手拿取桌上的物品,而研究人員則用強力磁鐵刺激他們的「大腦後頂葉皮質區」,當磁鐵放在該區域的左腦部分時,他們會變得習慣用左手取物。但在測試左撇子時,將磁鐵移至他們的右側腦區,卻不見任何改變。
「大腦後頂葉皮質區」是掌管身體感覺與空間訊息的區塊,該區經過強力磁鐵的磁性脈衝後,會產生微量電流,並干擾腦細胞,讓大腦運作頓時異常,此方法被科學家稱為「穿顱磁刺激」(TMS)。此研究刊載於《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試管嬰兒之父 Robert Edwards 獲諾貝爾醫學獎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 獲諾貝爾醫學獎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
2010.10.04 07:04 pm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他的試管嬰兒胚胎植入技術,對全世界多數不孕症夫婦,帶來莫大福音,迄今已有超過4百萬個試管嬰兒誕生,其醫學貢獻為現代醫學里程碑。
早在20世紀的50年代,愛德華茲的設想是試管嬰兒可能可以用作治療不孕症。他成功地在試管中,培養出受精的人類卵子,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終於誕生。
愛德華茲和同時斯特普托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治療中心。今天,試管嬰兒在世界各地的治療快速發展,並經歷重要的改進。例如,單精子顯微注射,可直接進入卵子細胞的培養皿,這種方法提高了的男性不孕症治療。
試管嬰兒發展迄今,已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全球有超過10%的夫婦有不孕的困擾,相關技術,可說為他們帶來新的希望。
羅伯特愛德華茲於1925年出生在英格蘭的曼徹斯特,博士論文是以小鼠胚胎的發展為研究,並在1958年於倫敦,開啟他對人類受精過程的研究,他目前是劍橋大學名譽教授。
試管嬰兒技術逾30年 全球300萬試管嬰兒多健康
Rti
時間:2010/10/4 17:47
撰稿‧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聯合報
2010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Robert G. Edwards)(afp)
諾貝爾醫學獎4日公佈,得獎者是英國醫師愛德華(Robert Edwards),他素有試管嬰兒之父之稱。
英國是全球試管嬰兒發源地,愛德華在1978年和劍橋大學科學家成功創造了全球首例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技術至今已經超過30年,全球有300多萬試管嬰兒誕生,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試管嬰兒長大後和正常出生的人健康情況相差不多,只在少數方面有差異。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生殖醫學專家史泰特漢表示,現今以人工輔助方式生下的試管嬰兒占新生兒的4%,多數健康正常,只有少數有先天缺陷,例如神經管缺陷、出生時體重較輕。這些缺陷日後可能和肥胖、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美國坦帕大學醫學院專家薩派恩札指出,目前只有少數試管嬰兒超過30歲,他們50歲以後是否有高血壓或其他健康問題,仍待觀察。
薩派恩札表示,研究發現,試管嬰兒和一般嬰兒有5%到10%的染色體出現差異。但這些差異到底是因為輔助生育技術或其他因素引發,目前尚無法確定,也可能是因父母不孕症所致。
他指出,只有極少數輔助生育技術的兒童未達基因正常表現範圍,但由於部分受影響的基因牽涉到脂肪組織和葡萄糖代謝,試管嬰兒日後是否比一般人容易肥胖或罹患糖尿病,值得觀察,另外也需研究男試管嬰兒長大後是否易有不孕症。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
2010.10.04 07:04 pm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試管嬰兒」之父─羅伯特愛德華茲,他的試管嬰兒胚胎植入技術,對全世界多數不孕症夫婦,帶來莫大福音,迄今已有超過4百萬個試管嬰兒誕生,其醫學貢獻為現代醫學里程碑。
早在20世紀的50年代,愛德華茲的設想是試管嬰兒可能可以用作治療不孕症。他成功地在試管中,培養出受精的人類卵子,1978年,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終於誕生。
愛德華茲和同時斯特普托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治療中心。今天,試管嬰兒在世界各地的治療快速發展,並經歷重要的改進。例如,單精子顯微注射,可直接進入卵子細胞的培養皿,這種方法提高了的男性不孕症治療。
試管嬰兒發展迄今,已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全球有超過10%的夫婦有不孕的困擾,相關技術,可說為他們帶來新的希望。
羅伯特愛德華茲於1925年出生在英格蘭的曼徹斯特,博士論文是以小鼠胚胎的發展為研究,並在1958年於倫敦,開啟他對人類受精過程的研究,他目前是劍橋大學名譽教授。
試管嬰兒技術逾30年 全球300萬試管嬰兒多健康
Rti
時間:2010/10/4 17:47
撰稿‧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聯合報
2010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Robert G. Edwards)(afp)
諾貝爾醫學獎4日公佈,得獎者是英國醫師愛德華(Robert Edwards),他素有試管嬰兒之父之稱。
英國是全球試管嬰兒發源地,愛德華在1978年和劍橋大學科學家成功創造了全球首例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技術至今已經超過30年,全球有300多萬試管嬰兒誕生,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試管嬰兒長大後和正常出生的人健康情況相差不多,只在少數方面有差異。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生殖醫學專家史泰特漢表示,現今以人工輔助方式生下的試管嬰兒占新生兒的4%,多數健康正常,只有少數有先天缺陷,例如神經管缺陷、出生時體重較輕。這些缺陷日後可能和肥胖、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美國坦帕大學醫學院專家薩派恩札指出,目前只有少數試管嬰兒超過30歲,他們50歲以後是否有高血壓或其他健康問題,仍待觀察。
薩派恩札表示,研究發現,試管嬰兒和一般嬰兒有5%到10%的染色體出現差異。但這些差異到底是因為輔助生育技術或其他因素引發,目前尚無法確定,也可能是因父母不孕症所致。
他指出,只有極少數輔助生育技術的兒童未達基因正常表現範圍,但由於部分受影響的基因牽涉到脂肪組織和葡萄糖代謝,試管嬰兒日後是否比一般人容易肥胖或罹患糖尿病,值得觀察,另外也需研究男試管嬰兒長大後是否易有不孕症。
試藥效惡意傳染梅毒 美向瓜國道歉
試藥效惡意傳染梅毒 美向瓜國道歉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
2010.10.03 04:34 am
從1946到1948年,美國公衛部門資助醫師蓄意讓700名瓜地馬拉籍的囚犯、精神病患與軍人感染性病,藉以測試盤尼西林的療效。消息曝光後,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打電話給瓜國總統柯隆致歉。
衛斯里學院(Wellesley College)教授蘇珊‧雷佛比(Susan M.Reverby)在報告中指出,瓜地馬拉監獄當年允許囚犯召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拿納稅人的錢雇用患有梅毒的娼妓進監獄。
有些囚犯沒有感染梅毒,醫師便在他們的陰莖、臉部與手臂注射梅毒螺旋菌,有些人則是透過脊椎穿刺注射。
如果囚犯遭感染,便對他們施用盤尼西林,受影響者達696人。雷佛比說:「是否每個人都治好了,並不清楚。」美國衛生官員已針對此事展開調查。
消息1日曝光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與衛生部長凱瑟琳.西比列斯(Kathleen Sebelius)前一晚已向瓜地馬拉政府、尚在世的受害人及受感染者的後人致歉,明言這項實驗「顯然不道德」。歐巴馬則是在1日晚間致電瓜國總統。
柯隆被希拉蕊告知此事後表示:「這是令人髮指、違反人道的罪行」,瓜國政府會配合美國的調查行動,並自行展開調查 。
希拉蕊在聲明中說:「雖已事隔64年,我們對假公共衛生之名從事此種不道德之研究仍感到憤怒,我們對這一切深表遺憾,並向受此惡劣研究行為影響的每一個人道歉。」
當年領導實驗的是醫師卡特勒(John C. Cutler),他後來成為塔斯克基(Tuskegee)梅毒研究的關鍵人物,這項研究自1932至1972年間對於阿拉巴馬州600名感染梅毒的黑人,刻意不予治療,以觀察發病過程。
卡特勒至死仍為塔斯克基研究辯護。
日軍1933年曾在中國成立「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又稱731細菌部隊,他們利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的人體試驗,手段極其殘忍。
【2010/10/03 聯合報】
缺德! 在瓜地馬拉進行性病人體試驗 美政府道歉(2010/10/02 11:41)
NOWnew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西貝利厄斯(Katherine Sebelius)1日就60多年前美國政府為研究目的,故意讓數百名瓜地馬拉人感染性病表示道歉。
《新華網》報導,希拉蕊和西貝利厄斯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當時在瓜地馬拉進行的這些性病試驗「顯然是不道德的」,她們對這種不負責任的研究能夠在公共衛生的掩護下得以進行感到憤怒。聲明說,「我們對於發生這種事深表遺憾,我們向所有受這種令人厭惡研究行為影響的個人道歉。」
美國政府於1946年到1948年之間在瓜地馬拉進行這項醫學試驗中,美國醫療人員在受害者不知情或者未經受害者允許的情況下,故意讓數百名當地人感染上淋病和梅毒。據披露的相關文件顯示,受害者中甚至包括醫院內的精神病患者。此外,作為該項研究的一部分,許多感染者還被鼓勵將性病傳染給其他人。感染性病的受害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直未得到足夠的治療。
許多美國公眾對此感到震驚。有美國網民在美國的MSNBC新聞網站上評論說,「當時我們不是剛剛絞死了一幫對集中營囚犯進行醫學試驗的納粹分子嗎?美國同時卻在進行性病的人體試驗!沒搞錯吧?」
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讓人想到在美國讓不少黑人聞之色變的「塔斯基吉梅毒實驗」,自1932年起,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在阿拉巴馬州以免費治療梅毒為由,將數百名非洲裔黑人男子作為試驗品,秘密研究梅毒對人體的危害。實際上,當事人未得到任何治療。這一研究項目直到1972年被媒體曝光才終止,期間,當事人被隱瞞長達40年,大批受害人及其親屬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
美爆活人試藥 故意讓梅毒妓女勾士兵
2010年10月03日 壹蘋果
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天親自為194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故意導致近1500名瓜地馬拉人感染性病的實驗道歉。這項駭人聽聞且從未曝光的研究,是由衛斯理學院教授蘇珊瑞沃比(Susan Reverby)揭發,她在去年搜尋檔案資料時,無意間發現由頗具爭議的美國公共衛生專家柯特勒(John Cutler)博士在64年前進行的驚人實驗!
而在1946到1948年間,柯特勒等人為在瓜地馬拉測試當時新研發的藥物—盤尼西林的效力,在未告知當事人的情況下,故意讓身染梅毒或淋病的妓女,經由性行為將病症傳染給囚犯或士兵。由於感染人數未達預期,他們甚至直接對包括精神病患在內的瓜地馬拉男子,在生殖器或前臂、臉部傷口處注射梅毒病菌。研究人員接著用盤尼西林治療染病者,但美國媒體報導,至少有三分之一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參與人數有將近1500人,至少有71人死亡。
【聯合報╱編譯李致嫻/報導】
2010.10.03 04:34 am
從1946到1948年,美國公衛部門資助醫師蓄意讓700名瓜地馬拉籍的囚犯、精神病患與軍人感染性病,藉以測試盤尼西林的療效。消息曝光後,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打電話給瓜國總統柯隆致歉。
衛斯里學院(Wellesley College)教授蘇珊‧雷佛比(Susan M.Reverby)在報告中指出,瓜地馬拉監獄當年允許囚犯召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拿納稅人的錢雇用患有梅毒的娼妓進監獄。
有些囚犯沒有感染梅毒,醫師便在他們的陰莖、臉部與手臂注射梅毒螺旋菌,有些人則是透過脊椎穿刺注射。
如果囚犯遭感染,便對他們施用盤尼西林,受影響者達696人。雷佛比說:「是否每個人都治好了,並不清楚。」美國衛生官員已針對此事展開調查。
消息1日曝光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與衛生部長凱瑟琳.西比列斯(Kathleen Sebelius)前一晚已向瓜地馬拉政府、尚在世的受害人及受感染者的後人致歉,明言這項實驗「顯然不道德」。歐巴馬則是在1日晚間致電瓜國總統。
柯隆被希拉蕊告知此事後表示:「這是令人髮指、違反人道的罪行」,瓜國政府會配合美國的調查行動,並自行展開調查 。
希拉蕊在聲明中說:「雖已事隔64年,我們對假公共衛生之名從事此種不道德之研究仍感到憤怒,我們對這一切深表遺憾,並向受此惡劣研究行為影響的每一個人道歉。」
當年領導實驗的是醫師卡特勒(John C. Cutler),他後來成為塔斯克基(Tuskegee)梅毒研究的關鍵人物,這項研究自1932至1972年間對於阿拉巴馬州600名感染梅毒的黑人,刻意不予治療,以觀察發病過程。
卡特勒至死仍為塔斯克基研究辯護。
日軍1933年曾在中國成立「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又稱731細菌部隊,他們利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的人體試驗,手段極其殘忍。
【2010/10/03 聯合報】
缺德! 在瓜地馬拉進行性病人體試驗 美政府道歉(2010/10/02 11:41)
NOWnew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和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西貝利厄斯(Katherine Sebelius)1日就60多年前美國政府為研究目的,故意讓數百名瓜地馬拉人感染性病表示道歉。
《新華網》報導,希拉蕊和西貝利厄斯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當時在瓜地馬拉進行的這些性病試驗「顯然是不道德的」,她們對這種不負責任的研究能夠在公共衛生的掩護下得以進行感到憤怒。聲明說,「我們對於發生這種事深表遺憾,我們向所有受這種令人厭惡研究行為影響的個人道歉。」
美國政府於1946年到1948年之間在瓜地馬拉進行這項醫學試驗中,美國醫療人員在受害者不知情或者未經受害者允許的情況下,故意讓數百名當地人感染上淋病和梅毒。據披露的相關文件顯示,受害者中甚至包括醫院內的精神病患者。此外,作為該項研究的一部分,許多感染者還被鼓勵將性病傳染給其他人。感染性病的受害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直未得到足夠的治療。
許多美國公眾對此感到震驚。有美國網民在美國的MSNBC新聞網站上評論說,「當時我們不是剛剛絞死了一幫對集中營囚犯進行醫學試驗的納粹分子嗎?美國同時卻在進行性病的人體試驗!沒搞錯吧?」
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讓人想到在美國讓不少黑人聞之色變的「塔斯基吉梅毒實驗」,自1932年起,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在阿拉巴馬州以免費治療梅毒為由,將數百名非洲裔黑人男子作為試驗品,秘密研究梅毒對人體的危害。實際上,當事人未得到任何治療。這一研究項目直到1972年被媒體曝光才終止,期間,當事人被隱瞞長達40年,大批受害人及其親屬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
美爆活人試藥 故意讓梅毒妓女勾士兵
2010年10月03日 壹蘋果
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天親自為194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故意導致近1500名瓜地馬拉人感染性病的實驗道歉。這項駭人聽聞且從未曝光的研究,是由衛斯理學院教授蘇珊瑞沃比(Susan Reverby)揭發,她在去年搜尋檔案資料時,無意間發現由頗具爭議的美國公共衛生專家柯特勒(John Cutler)博士在64年前進行的驚人實驗!
而在1946到1948年間,柯特勒等人為在瓜地馬拉測試當時新研發的藥物—盤尼西林的效力,在未告知當事人的情況下,故意讓身染梅毒或淋病的妓女,經由性行為將病症傳染給囚犯或士兵。由於感染人數未達預期,他們甚至直接對包括精神病患在內的瓜地馬拉男子,在生殖器或前臂、臉部傷口處注射梅毒病菌。研究人員接著用盤尼西林治療染病者,但美國媒體報導,至少有三分之一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參與人數有將近1500人,至少有71人死亡。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監委:地區醫院難活
健保體檢 監委:地區醫院難活
2010/10/01 14:16:00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日電)監委黃煌雄今天說,健保實施15年,地區醫院家數從568家銳減到385家,健保給付與醫師人力等問題,讓地區醫院經營陷困境,政府有必要提適當政策,協助地區醫院生存。
黃煌雄上午召開「全民健保總體檢-從地區醫院急劇衰落談起」記者會。他說,地區醫院肩負第一線住院及專科門診醫療工作,處理第一線急診患者,支援基層醫療、保健與公共衛生服務,也是重大天然災害緊急救護第一線的守門員,像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這類災害,最能發揮社會功能的也是地區醫院。
黃煌雄說,走訪全國普查健保問題,聽到很多地區醫院負責人感嘆,民眾生病「寧願在醫學中心走廊等待,也不願赴地區醫院急診室求助」,而從實際數據來看,健保實施15年,醫學中心興起,區域醫院也有進展,地區醫院家數卻急速下跌。
他說,民國84年,地區醫院還有568家占90.3%,醫學中心13家占2.07%,區域醫院48家占7.63%;民國98年,地區醫院剩385家占79.22%,醫學中心23家占4.73%,區域醫院78家占16.05%。
黃煌雄說,若從各級醫院申報的醫療費用點數所呈現的醫療服務量來看,98年度醫學中心占41.2%、區域醫院占37.7%、地區醫院占18.7%、其他交付機構占2.4%。
他指出,地區醫院開出的聘請醫師的薪水,不一定比較低,但在非都會區、資源重度不足的地方,地區醫院面臨醫事人力難求情況,而現在的健保給付制度和支付標準,也讓醫院不易生存。
黃煌雄指出,對於具有社會功能的地區醫院,政府應該思考從政策、預算、給付制度等方面,給予地區醫院支持,讓他們能夠生存。991001
地區醫院萎縮 健保局:檢討拉高偏鄉給付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監委黃煌雄調查發現,國內地區醫院正呈萎縮狀況中,從84年的568家、佔有率90.3,到98年已減到385家、79.22%,呈倒三角形發展,政府必須對具社會功能的地區醫院,在政策和資源上有所支持。健保局受訪時表示,除繼續推動醫療資源巡迴下鄉等措施外,確實正在檢討拉高偏鄉地區醫療點數給付標準。
監察院今天召開一場「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總體檢案」記者會。黃煌雄表示,自84年到98年間,醫學中心由13家長成到23家,佔率由2.07%成長一倍到4.73,醫域醫院由48家長成到78家,佔有率由7.63%也成長一倍到16.05%,只有地區醫院在快速萎縮中。
而在費用給付點數部份,調查發現,醫學中心點佔有率由45.4%,小跌至41.2%,區域醫院由30%成長到37.7%,地區醫院由24.7%,大幅減少到18.7%。
黃煌雄強調,政府應選定對具社會功能的地區醫院,予以政策和預算上的支持,尤其政府對於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支付點數標準不一樣,加上民眾都擠到醫學中心急診室走廊等病床,都會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地區醫院面臨的困境,黃煌雄表示,主要是健保給付、醫師(事)人力、支援系統等問題,特別是城鄉差距,也使得醫療資源產生極大的落差。
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鈴受訪時指出,衛生單位持續推動各項措施,強化偏鄉醫療資源,在山地離島地區,已超過14年,均由都會醫療醫師長期支援,以提供當地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
有關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因居民分散、診所不足,健保局也推動醫師巡迴醫療計畫,完善偏鄉醫療服務;其次,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也訂出都會醫院的支援責任醫院,主要是提供夜間急診服務。
另有關監委主張有更多資源支持偏鄉地區醫院部份,蔡淑鈴表示,健保局正在研議,對有競爭力、服務品質高的地區醫院,調高健保給付點值,未來除上述三種措施外,也會鼓勵醫師到基層地方開業。
2010/10/01 14:16:00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日電)監委黃煌雄今天說,健保實施15年,地區醫院家數從568家銳減到385家,健保給付與醫師人力等問題,讓地區醫院經營陷困境,政府有必要提適當政策,協助地區醫院生存。
黃煌雄上午召開「全民健保總體檢-從地區醫院急劇衰落談起」記者會。他說,地區醫院肩負第一線住院及專科門診醫療工作,處理第一線急診患者,支援基層醫療、保健與公共衛生服務,也是重大天然災害緊急救護第一線的守門員,像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這類災害,最能發揮社會功能的也是地區醫院。
黃煌雄說,走訪全國普查健保問題,聽到很多地區醫院負責人感嘆,民眾生病「寧願在醫學中心走廊等待,也不願赴地區醫院急診室求助」,而從實際數據來看,健保實施15年,醫學中心興起,區域醫院也有進展,地區醫院家數卻急速下跌。
他說,民國84年,地區醫院還有568家占90.3%,醫學中心13家占2.07%,區域醫院48家占7.63%;民國98年,地區醫院剩385家占79.22%,醫學中心23家占4.73%,區域醫院78家占16.05%。
黃煌雄說,若從各級醫院申報的醫療費用點數所呈現的醫療服務量來看,98年度醫學中心占41.2%、區域醫院占37.7%、地區醫院占18.7%、其他交付機構占2.4%。
他指出,地區醫院開出的聘請醫師的薪水,不一定比較低,但在非都會區、資源重度不足的地方,地區醫院面臨醫事人力難求情況,而現在的健保給付制度和支付標準,也讓醫院不易生存。
黃煌雄指出,對於具有社會功能的地區醫院,政府應該思考從政策、預算、給付制度等方面,給予地區醫院支持,讓他們能夠生存。991001
地區醫院萎縮 健保局:檢討拉高偏鄉給付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監委黃煌雄調查發現,國內地區醫院正呈萎縮狀況中,從84年的568家、佔有率90.3,到98年已減到385家、79.22%,呈倒三角形發展,政府必須對具社會功能的地區醫院,在政策和資源上有所支持。健保局受訪時表示,除繼續推動醫療資源巡迴下鄉等措施外,確實正在檢討拉高偏鄉地區醫療點數給付標準。
監察院今天召開一場「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總體檢案」記者會。黃煌雄表示,自84年到98年間,醫學中心由13家長成到23家,佔率由2.07%成長一倍到4.73,醫域醫院由48家長成到78家,佔有率由7.63%也成長一倍到16.05%,只有地區醫院在快速萎縮中。
而在費用給付點數部份,調查發現,醫學中心點佔有率由45.4%,小跌至41.2%,區域醫院由30%成長到37.7%,地區醫院由24.7%,大幅減少到18.7%。
黃煌雄強調,政府應選定對具社會功能的地區醫院,予以政策和預算上的支持,尤其政府對於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支付點數標準不一樣,加上民眾都擠到醫學中心急診室走廊等病床,都會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地區醫院面臨的困境,黃煌雄表示,主要是健保給付、醫師(事)人力、支援系統等問題,特別是城鄉差距,也使得醫療資源產生極大的落差。
健保局醫管組長蔡淑鈴受訪時指出,衛生單位持續推動各項措施,強化偏鄉醫療資源,在山地離島地區,已超過14年,均由都會醫療醫師長期支援,以提供當地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
有關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因居民分散、診所不足,健保局也推動醫師巡迴醫療計畫,完善偏鄉醫療服務;其次,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也訂出都會醫院的支援責任醫院,主要是提供夜間急診服務。
另有關監委主張有更多資源支持偏鄉地區醫院部份,蔡淑鈴表示,健保局正在研議,對有競爭力、服務品質高的地區醫院,調高健保給付點值,未來除上述三種措施外,也會鼓勵醫師到基層地方開業。
ADHD可能是遺傳學疾病
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症候群(ADHD)
當中至少有一部分
問題出在基因
Rare chromosomal deletions and duplications i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genome-wide analysis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30 September 2010
doi:10.1016/S0140-6736(10)61109-9
Neuropsychiatric connections of ADHD genes
doi:10.1016/S0140-6736(10)61192-0
當中至少有一部分
問題出在基因
Rare chromosomal deletions and duplications i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genome-wide analysis
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30 September 2010
doi:10.1016/S0140-6736(10)61109-9
Neuropsychiatric connections of ADHD genes
doi:10.1016/S0140-6736(10)61192-0
醫療院所全面禁收指定醫師費等九種自費項目
還是會有新的問題的
像是掛號加號費就是因為衛生署訂立合理門診量(一診最多只能看幾個病人)才出現的東西
不收的話滿號後病人掛不進來是要怎樣處理?下次請早嗎?
隨便都可以加掛的話,合理門診量的立場怎麼辦?
會滿號需要用到加號的醫師,會有很多來就是指定要看他的病人
這費用能夠讓那些『不是非看他不可』的病人很自然的轉到其他醫師手上
禁醫院巧立名目收費 違者重罰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0.10.02 03:47 am
衛生署下令,周一起,醫療院所全面禁收指定醫師費等九種自費項目,否則重罰。
衛生署規定不得收取的費用包括轉床費、磨粉費、住院取消手續費、加長診療費、提前看診費、檢查排程費、預約治療檢查費、指定醫師費,以及掛號加號費九項。至於本報率先披露,各醫院燒錄病歷光碟行情混亂,衛生署也明訂上限。
國內至今仍有五縣市,允許收取指定醫師費。醫療改革基金會日前抨擊,有醫院指定醫師剖腹手術費甚至高達三萬元;陳太太生產曾付數千元醫師指定費,「我婆婆說,就當給醫師紅包好了!」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醫療院所抱怨,常有產婦要求醫師配合算命時辰接生,「才會收醫師指定費。他說,未來除非是產婦跟原產檢醫師說好,否則不管剖腹或自然產,醫院都可指定排班醫師接生。
另外,各醫院收取的病歷複製光碟費也差很大,從兩百元到一千元都有。根據衛生署訂出的收費原則,單筆檢查複製費不得超過兩百元;多筆檢查複製光碟片,每張以七百MB容量計算,收費上限為五百元,超過每張加收上限為百分之廿,最多不得超過一百元。
醫事處指出,各縣市衛生局可依當地消費水準自訂收費標準,但不能高於衛生署收費原則。
衛生署也要求各縣市衛生局,要將核定醫療收費標準公告官方網頁,如有擅立名目收取,將依違反醫療法罰五萬至廿五萬元;若民眾要求退費又不退者,再加罰五萬至五十萬元。
【2010/10/02 聯合報】
醫院禁收9費用 違者重罰停業
2010-10-02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部分醫療院所巧令名目亂收費,衛生署宣布,下周一起全面禁收轉床費、磨粉費、提前看診費、指定醫師費等費用,同時公告病歷光碟費收費上限;經查違法收取或超收費用,且拒不退還費用者,除最高可處七十五萬元罰鍰,最重可停業處分。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強調,上述費用除目前經地方衛生局核定准收指定醫師費的南投縣、彰化縣、新竹市及台中縣、市五縣市外,民眾過去若曾被不當收費,可持收據向醫院要求退費。但下周一起,前述五縣市也將統一禁收指定醫師費。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日前召開記者會,針對部分醫療院所為了牟利,常在健保給付項目之外,「掰」出一堆莫名其妙的自費收費項目,民眾荷包大失血,就醫權益也蕩然無存。
由於醫療機構收費標準核定權為地方,為免「一個縣市、一種收費」,衛生署邀集各縣市衛生局討論,明令即日起全面禁收轉床費、磨粉費、住院取消手續費、加長診療費、提前看診費、檢查排程費、預約治療或檢查費、指定醫師費、掛號加號費等項目。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上述收費項目衛署多半早已發函禁止,如今只是再度重申不得收取,只有指定醫師費是「新增」的全面禁收項目。
據瞭解,南投縣等五縣市過去允許收取指定醫師費,主要原因是常有孕婦為了八字指定剖腹時間,要求醫師利用休假上刀,所以才會以指定醫師費補貼醫師的加班費。但因社會對指定醫師費的觀感不佳,故五縣市將發函轄內醫療院所,下周一起全面禁收指定醫師費。
另針對目前收費標準混亂的病歷光碟費用,衛生署也訂定了收費上限,單筆檢查之複製光碟每片最多只能收兩百元;若為多筆檢查之光碟,以每張七百MB容量之光碟片計算,每張收費上限五百元,超過一張部分,每張最多只能加收廿%費用。
醫改會研究員邱宜君說,衛生署明快措施值得肯定,但此次明令禁收的醫療項目,只是冰山一角,地方應加強稽查,只要不是醫療機構收費標準正面表列的項目,就不該收。
像是掛號加號費就是因為衛生署訂立合理門診量(一診最多只能看幾個病人)才出現的東西
不收的話滿號後病人掛不進來是要怎樣處理?下次請早嗎?
隨便都可以加掛的話,合理門診量的立場怎麼辦?
會滿號需要用到加號的醫師,會有很多來就是指定要看他的病人
這費用能夠讓那些『不是非看他不可』的病人很自然的轉到其他醫師手上
禁醫院巧立名目收費 違者重罰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0.10.02 03:47 am
衛生署下令,周一起,醫療院所全面禁收指定醫師費等九種自費項目,否則重罰。
衛生署規定不得收取的費用包括轉床費、磨粉費、住院取消手續費、加長診療費、提前看診費、檢查排程費、預約治療檢查費、指定醫師費,以及掛號加號費九項。至於本報率先披露,各醫院燒錄病歷光碟行情混亂,衛生署也明訂上限。
國內至今仍有五縣市,允許收取指定醫師費。醫療改革基金會日前抨擊,有醫院指定醫師剖腹手術費甚至高達三萬元;陳太太生產曾付數千元醫師指定費,「我婆婆說,就當給醫師紅包好了!」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說,醫療院所抱怨,常有產婦要求醫師配合算命時辰接生,「才會收醫師指定費。他說,未來除非是產婦跟原產檢醫師說好,否則不管剖腹或自然產,醫院都可指定排班醫師接生。
另外,各醫院收取的病歷複製光碟費也差很大,從兩百元到一千元都有。根據衛生署訂出的收費原則,單筆檢查複製費不得超過兩百元;多筆檢查複製光碟片,每張以七百MB容量計算,收費上限為五百元,超過每張加收上限為百分之廿,最多不得超過一百元。
醫事處指出,各縣市衛生局可依當地消費水準自訂收費標準,但不能高於衛生署收費原則。
衛生署也要求各縣市衛生局,要將核定醫療收費標準公告官方網頁,如有擅立名目收取,將依違反醫療法罰五萬至廿五萬元;若民眾要求退費又不退者,再加罰五萬至五十萬元。
【2010/10/02 聯合報】
醫院禁收9費用 違者重罰停業
2010-10-02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部分醫療院所巧令名目亂收費,衛生署宣布,下周一起全面禁收轉床費、磨粉費、提前看診費、指定醫師費等費用,同時公告病歷光碟費收費上限;經查違法收取或超收費用,且拒不退還費用者,除最高可處七十五萬元罰鍰,最重可停業處分。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強調,上述費用除目前經地方衛生局核定准收指定醫師費的南投縣、彰化縣、新竹市及台中縣、市五縣市外,民眾過去若曾被不當收費,可持收據向醫院要求退費。但下周一起,前述五縣市也將統一禁收指定醫師費。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日前召開記者會,針對部分醫療院所為了牟利,常在健保給付項目之外,「掰」出一堆莫名其妙的自費收費項目,民眾荷包大失血,就醫權益也蕩然無存。
由於醫療機構收費標準核定權為地方,為免「一個縣市、一種收費」,衛生署邀集各縣市衛生局討論,明令即日起全面禁收轉床費、磨粉費、住院取消手續費、加長診療費、提前看診費、檢查排程費、預約治療或檢查費、指定醫師費、掛號加號費等項目。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上述收費項目衛署多半早已發函禁止,如今只是再度重申不得收取,只有指定醫師費是「新增」的全面禁收項目。
據瞭解,南投縣等五縣市過去允許收取指定醫師費,主要原因是常有孕婦為了八字指定剖腹時間,要求醫師利用休假上刀,所以才會以指定醫師費補貼醫師的加班費。但因社會對指定醫師費的觀感不佳,故五縣市將發函轄內醫療院所,下周一起全面禁收指定醫師費。
另針對目前收費標準混亂的病歷光碟費用,衛生署也訂定了收費上限,單筆檢查之複製光碟每片最多只能收兩百元;若為多筆檢查之光碟,以每張七百MB容量之光碟片計算,每張收費上限五百元,超過一張部分,每張最多只能加收廿%費用。
醫改會研究員邱宜君說,衛生署明快措施值得肯定,但此次明令禁收的醫療項目,只是冰山一角,地方應加強稽查,只要不是醫療機構收費標準正面表列的項目,就不該收。
2010年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 蝙蝠竟然會口交
髒話可助忍痛奪和平獎 BP雷曼製造災難也入榜
2010年10月02日蘋果日報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前天在麻州哈佛大學開獎了!今年共頒發醫學、公共衛生等10個獎項,英國科學家捧回4獎是最大贏家,其中他們和中國科學家聯手拿下的生物學獎,發現水果蝙蝠跟人類一樣都會用口交做為性愛前戲,最為搞笑。
全球
由美國哈佛大學《不可思議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在真正的諾貝爾獎開獎前夕開獎,評選出各個領域中讓人乍看之下會捧腹大笑,卻又能發人深省的研究論文。
今年的頒獎典禮由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切克,和1985年和平獎得主穆勒擔任頒獎人。
鯨魚鼻涕作研究
英國動物協會為研究鯨魚呼吸道疾病,找到創新的非侵入性方法,在鯨魚浮出水面時遙控直升機飛到上方,用直升機下方培養皿接住鯨魚鼻涕,獲工程學獎。
廣東昆蟲研究所的譚敏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以科學方式記錄水果蝙蝠的性生活,首度發現除人類之外,水果蝙蝠也會靠口交延長性交時間,勇奪生物獎。英國基爾大學研究發現,把手泡在冰水裡面,一直罵髒話可提高疼痛忍耐度,獲頒和平獎。
另外還有兩項舉世聞名的災難也獲頒搞笑諾貝爾獎,在美國墨西哥灣造成大量漏油的英國石油公司BP,因破除了油跟水不會混合的迷思,獲頒化學獎。美國高盛、美國國際集團AIG、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和美林等銀行執行長,因找到可獲取最高額報酬,又有政府出面紓困的高獲利、低風險投資手法,獲頒經濟學獎。
黏菌設計鐵路網
日本函館未來大學中垣俊之教授等人,利用黏菌會自己找出最短的路走這項特性,在關東形狀的容器內,於代表主要車站的點上放餌,引誘黏菌走出最短路線,產生運輸效率最高的鐵路網,榮獲運輸學獎。
前年也曾靠黏菌走迷宮拿下搞笑諾貝爾獎的中垣俊之,前天上台領獎時代表黏菌宣讀得獎感言:「我雖只是變形蟲,但會走迷宮,還會設計鐵路網。」搞笑發言笑翻全場。
2010年搞笑諾貝爾獎得獎名單
●生物學獎:廣東昆蟲研究所譚敏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人,發現水果蝙蝠也會口交
●醫學獎:荷蘭研究發現搭雲霄飛車可以減少氣喘發作
●公共衛生學獎:美國研究發現細菌會附著在鬍子上,而且洗都洗不掉
●管理學獎:義大利數學研究證明,隨機拔擢員工讓公司運作更有效率
●和平獎:英國研究發現,罵髒話可以提升對疼痛的忍耐度
●工程學獎: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用遙控直升機收集鯨魚唾液,研究鯨魚呼吸道疾病
●化學獎:英國石油公司BP和美國科學家證明油跟水其實可以混合
●經濟學獎:高盛、美國國際集團、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和美林等公司的執行長和董事,找到高獲利、低風險的投資手法
●運輸學獎:日本科學家用黏菌設計出理想的鐵路網
●物理學獎:紐西蘭研究發現,把襪子穿在鞋子外面可以避免在冰上滑倒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髒話可助忍痛奪和平獎 BP雷曼製造災難也入榜
2010年10月02日蘋果日報
【陳怡妏╱綜合外電報導】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前天在麻州哈佛大學開獎了!今年共頒發醫學、公共衛生等10個獎項,英國科學家捧回4獎是最大贏家,其中他們和中國科學家聯手拿下的生物學獎,發現水果蝙蝠跟人類一樣都會用口交做為性愛前戲,最為搞笑。
全球
由美國哈佛大學《不可思議研究年鑑》(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在真正的諾貝爾獎開獎前夕開獎,評選出各個領域中讓人乍看之下會捧腹大笑,卻又能發人深省的研究論文。
今年的頒獎典禮由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維爾切克,和1985年和平獎得主穆勒擔任頒獎人。
鯨魚鼻涕作研究
英國動物協會為研究鯨魚呼吸道疾病,找到創新的非侵入性方法,在鯨魚浮出水面時遙控直升機飛到上方,用直升機下方培養皿接住鯨魚鼻涕,獲工程學獎。
廣東昆蟲研究所的譚敏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人員,以科學方式記錄水果蝙蝠的性生活,首度發現除人類之外,水果蝙蝠也會靠口交延長性交時間,勇奪生物獎。英國基爾大學研究發現,把手泡在冰水裡面,一直罵髒話可提高疼痛忍耐度,獲頒和平獎。
另外還有兩項舉世聞名的災難也獲頒搞笑諾貝爾獎,在美國墨西哥灣造成大量漏油的英國石油公司BP,因破除了油跟水不會混合的迷思,獲頒化學獎。美國高盛、美國國際集團AIG、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和美林等銀行執行長,因找到可獲取最高額報酬,又有政府出面紓困的高獲利、低風險投資手法,獲頒經濟學獎。
黏菌設計鐵路網
日本函館未來大學中垣俊之教授等人,利用黏菌會自己找出最短的路走這項特性,在關東形狀的容器內,於代表主要車站的點上放餌,引誘黏菌走出最短路線,產生運輸效率最高的鐵路網,榮獲運輸學獎。
前年也曾靠黏菌走迷宮拿下搞笑諾貝爾獎的中垣俊之,前天上台領獎時代表黏菌宣讀得獎感言:「我雖只是變形蟲,但會走迷宮,還會設計鐵路網。」搞笑發言笑翻全場。
2010年搞笑諾貝爾獎得獎名單
●生物學獎:廣東昆蟲研究所譚敏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人,發現水果蝙蝠也會口交
●醫學獎:荷蘭研究發現搭雲霄飛車可以減少氣喘發作
●公共衛生學獎:美國研究發現細菌會附著在鬍子上,而且洗都洗不掉
●管理學獎:義大利數學研究證明,隨機拔擢員工讓公司運作更有效率
●和平獎:英國研究發現,罵髒話可以提升對疼痛的忍耐度
●工程學獎: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用遙控直升機收集鯨魚唾液,研究鯨魚呼吸道疾病
●化學獎:英國石油公司BP和美國科學家證明油跟水其實可以混合
●經濟學獎:高盛、美國國際集團、雷曼兄弟、貝爾斯登和美林等公司的執行長和董事,找到高獲利、低風險的投資手法
●運輸學獎:日本科學家用黏菌設計出理想的鐵路網
●物理學獎:紐西蘭研究發現,把襪子穿在鞋子外面可以避免在冰上滑倒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年輕醫生收入少沒尊嚴
豪宅那類事情先前就有聽說過了,不過被打槍的是某位名醫,詢問的豪宅是信義X星。
蘋論:年輕醫生收入少沒尊嚴
2010年10月02日蘋果日報
如果成本高的產品價格也高符合經濟規律的話,那麼讀醫學院7年,加上嚴格的醫生升遷經歷,一個醫師所付出的金錢與時間成本遠高於其他行業,那麼醫師的收入應該成比例地多於其他行業。但是現在有兩種不正常現象在醫界流行:就讀內、外、兒和婦產科的學生減少,去讀整形美容的大增;外科、皮膚科和婦產科的醫師轉行做整形的也大增,使得救命的醫生人數減少,救醜的醫師大行其道。原因是救命科的醫師壓力太大、工作辛苦、被控告賠償的風險很高,台灣沒有保險業願意承保醫療疏失險,醫師需打官司且自費賠償。整形醫師被告的風險比較低,又由於健保不給付需自費,因此收入高於醫院醫師。醫師通常要在醫院打拼多年,升到主治醫師後,才會有高於外界行業的收入。但是在這之前收入相當微薄,使很多優秀的年輕醫師灰心喪志,中途轉行或出去做整形美容。也由於心中不平,有些年輕醫師便把持不住,可能會做些收取紅包等不法圖利的事。
健保制度不健全
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健保制度不健全。極力壓低年輕醫師收入的制度,使醫師的收入少到毫無尊嚴可言。一位台大的住院醫師說,某周末,他與妻子去逛街,看到豪宅出售,便走進去詢問。售屋小姐直接問他的行業,他說是台大醫生。小姐很有禮貌但直率地說:「不好意思,那就不要浪費你我的時間了,醫生買不起這裡的房子。」「這是第一次讓我覺得當醫生那麼沒尊嚴。」醫師說。
通常台大醫學院畢業考上執照的新進醫師,每天工作15小時,晚上還睡在醫院裡,月收入僅有4到6萬元。很多新醫師說早知這麼少,當年就不讀醫學院了,去讀金融、管理、法律、獸醫都好得多。通常外科醫師切除一枚癌症乳房只能得到健保給付約5萬元左右;而做一次電波拉皮就可賺10萬元。這樣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衛生署昨天宣布醫院不得巧立名目向病人收費,例如指定醫師費、轉診費等等,這是嘉惠病患的政策,令人欣慰。但要有好的醫療品質,醫師的培養和鼓勵是必要的;而台灣健保出名的廉價,絕不能建立在對醫療人員的壓榨剝削上。目前對年輕醫師的低薪政策卻是趕走醫師的棍棒,失去培養良醫的目的,將使全民未來面臨重要專科醫生荒的危機。
蘋論:年輕醫生收入少沒尊嚴
2010年10月02日蘋果日報
如果成本高的產品價格也高符合經濟規律的話,那麼讀醫學院7年,加上嚴格的醫生升遷經歷,一個醫師所付出的金錢與時間成本遠高於其他行業,那麼醫師的收入應該成比例地多於其他行業。但是現在有兩種不正常現象在醫界流行:就讀內、外、兒和婦產科的學生減少,去讀整形美容的大增;外科、皮膚科和婦產科的醫師轉行做整形的也大增,使得救命的醫生人數減少,救醜的醫師大行其道。原因是救命科的醫師壓力太大、工作辛苦、被控告賠償的風險很高,台灣沒有保險業願意承保醫療疏失險,醫師需打官司且自費賠償。整形醫師被告的風險比較低,又由於健保不給付需自費,因此收入高於醫院醫師。醫師通常要在醫院打拼多年,升到主治醫師後,才會有高於外界行業的收入。但是在這之前收入相當微薄,使很多優秀的年輕醫師灰心喪志,中途轉行或出去做整形美容。也由於心中不平,有些年輕醫師便把持不住,可能會做些收取紅包等不法圖利的事。
健保制度不健全
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健保制度不健全。極力壓低年輕醫師收入的制度,使醫師的收入少到毫無尊嚴可言。一位台大的住院醫師說,某周末,他與妻子去逛街,看到豪宅出售,便走進去詢問。售屋小姐直接問他的行業,他說是台大醫生。小姐很有禮貌但直率地說:「不好意思,那就不要浪費你我的時間了,醫生買不起這裡的房子。」「這是第一次讓我覺得當醫生那麼沒尊嚴。」醫師說。
通常台大醫學院畢業考上執照的新進醫師,每天工作15小時,晚上還睡在醫院裡,月收入僅有4到6萬元。很多新醫師說早知這麼少,當年就不讀醫學院了,去讀金融、管理、法律、獸醫都好得多。通常外科醫師切除一枚癌症乳房只能得到健保給付約5萬元左右;而做一次電波拉皮就可賺10萬元。這樣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衛生署昨天宣布醫院不得巧立名目向病人收費,例如指定醫師費、轉診費等等,這是嘉惠病患的政策,令人欣慰。但要有好的醫療品質,醫師的培養和鼓勵是必要的;而台灣健保出名的廉價,絕不能建立在對醫療人員的壓榨剝削上。目前對年輕醫師的低薪政策卻是趕走醫師的棍棒,失去培養良醫的目的,將使全民未來面臨重要專科醫生荒的危機。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20光年外 有一行星似地球
美發現超級地球 「上頭100%有生物」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 2010.10.01 03:25 am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一個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重力與環境都可能適於人類居住,而且「上頭100%有生物」,他們認為太空中還有許多這類行星。
聖塔克魯茲加州大學與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發現的這個行星繞著天秤座紅矮星Gliese 581運行,命名為Gliese 581g。
該行星距離地球20光年,在天文學來說相當近,不過就算用速度可達光速十分之一的超級火箭,從地球去也要兩百年。
Gliese 581g質量是地球的3到4倍,因此也有人稱其為「超級地球」,軌道周期37天,且軌道正好在「適居帶」(Goldilocks zone)上,這代表行星表面可能有水,且行星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液態水能以各種型態存在,例如海洋、湖泊或河流。科學家表示,行星上面至少必須要有液態水與大氣層,才有可能適合人居。
UCSC天文與研究團隊領導人之一、天體物理學家沃特(Steven Vogt)表示:「我個人認為,根據這個星球的條件,我敢說那裡百分之百有生命居住。我毫不懷疑這點。」
Gliese 581g可能是岩石行星,有足夠重力留住大氣層。若該行星的岩石構造與地球相似,那麼它的直徑約是地球的1.2到1.4倍。沃特說,Gliese 581g的表面重力和地球差不多,或比地球略重,因此人類能夠輕易地在上頭行走。
【2010/10/01 聯合報】
20光年外 見一行星似地球有大氣層 重力「生命機率百分百」
2010年10月01日蘋果日報
美國【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人類距離移民外太空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前天宣布,天文學家在外太空發現一顆被命名為Gliese 581G的行星,有大氣層、有重力、很可能有液態水,「上面有生命的機率是百分之百」,是目前發現生存條件最像地球的星球。Gliese 581G圍繞恆星Gliese 581公轉。Gliese 581為紅矮星,被6顆行星圍繞,是科學家迄今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最多的恆星。
火箭飛行要200年
Gliese 581G位於「適居帶」中央,地表平均溫度在-31℃至-12℃間。比地球略大,每37天繞母星一周,但不太自轉,因此有一面幾乎永晝,另一面幾乎永夜,中間地帶最適合生命生長。
Gliese 581G距地球20光年,就算未來有可以3萬公里秒速行進的火箭,飛到當地也要200年。但領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教授沃格特(Steven Vogt)認為,在距地球這麼近的地方就發現適居星球,以宇宙有2000億顆恆星計算,可能有400億顆行星存在生命。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 2010.10.01 03:25 am
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一個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重力與環境都可能適於人類居住,而且「上頭100%有生物」,他們認為太空中還有許多這類行星。
聖塔克魯茲加州大學與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發現的這個行星繞著天秤座紅矮星Gliese 581運行,命名為Gliese 581g。
該行星距離地球20光年,在天文學來說相當近,不過就算用速度可達光速十分之一的超級火箭,從地球去也要兩百年。
Gliese 581g質量是地球的3到4倍,因此也有人稱其為「超級地球」,軌道周期37天,且軌道正好在「適居帶」(Goldilocks zone)上,這代表行星表面可能有水,且行星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液態水能以各種型態存在,例如海洋、湖泊或河流。科學家表示,行星上面至少必須要有液態水與大氣層,才有可能適合人居。
UCSC天文與研究團隊領導人之一、天體物理學家沃特(Steven Vogt)表示:「我個人認為,根據這個星球的條件,我敢說那裡百分之百有生命居住。我毫不懷疑這點。」
Gliese 581g可能是岩石行星,有足夠重力留住大氣層。若該行星的岩石構造與地球相似,那麼它的直徑約是地球的1.2到1.4倍。沃特說,Gliese 581g的表面重力和地球差不多,或比地球略重,因此人類能夠輕易地在上頭行走。
【2010/10/01 聯合報】
20光年外 見一行星似地球有大氣層 重力「生命機率百分百」
2010年10月01日蘋果日報
美國【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人類距離移民外太空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前天宣布,天文學家在外太空發現一顆被命名為Gliese 581G的行星,有大氣層、有重力、很可能有液態水,「上面有生命的機率是百分之百」,是目前發現生存條件最像地球的星球。Gliese 581G圍繞恆星Gliese 581公轉。Gliese 581為紅矮星,被6顆行星圍繞,是科學家迄今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最多的恆星。
火箭飛行要200年
Gliese 581G位於「適居帶」中央,地表平均溫度在-31℃至-12℃間。比地球略大,每37天繞母星一周,但不太自轉,因此有一面幾乎永晝,另一面幾乎永夜,中間地帶最適合生命生長。
Gliese 581G距地球20光年,就算未來有可以3萬公里秒速行進的火箭,飛到當地也要200年。但領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教授沃格特(Steven Vogt)認為,在距地球這麼近的地方就發現適居星球,以宇宙有2000億顆恆星計算,可能有400億顆行星存在生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