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2010 諾貝爾醫學獎

試管嬰兒之父 摘諾貝爾醫學獎
一度受宗教界與輿論批判 卻造福400萬試管嬰兒

2010年10月05日蘋果日報
【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2010年諾貝爾醫學獎昨天揭曉,人稱「試管嬰兒之父」的85歲英國不孕症治療先驅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因研發體外受精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術,造福不孕症男女而獲獎,愛德華茲因催生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Louise Brown)而聞名於世,不過此刻的他臥病在床,無法公開受訪暢談獲獎心情。

負責評選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昨表示:「愛德華茲的成就在於找出治療不孕方法,目前全球大多數民眾,有逾10%的夫婦深受其苦。」自從愛德華茲在1972年突破試管嬰兒技術後,開啟先河,此後IVF人工受孕技術不斷精進,全世界已有超過400萬試管嬰兒誕生,其中有不少已長大成人且為人父母,評選委員會表示:「他的貢獻為現代醫學樹立里程碑。」諾貝爾當局將頒發1千萬瑞典克朗(約4600萬元台幣)的獎金給愛德華茲。

和北醫院長為忘年交

曾啟瑞(左)與愛德華茲相識30多年,兩人是忘年之交。曾啟瑞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兼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曾啟瑞因同樣專攻生殖研究,與愛德華茲相識30多年,兩人是忘年之交,常在各項國際生殖年會聚首,被稱為亞洲試管嬰兒之父的曾啟瑞表示,因為愛德華茲率先研究體外受精技術成功,日後醫學界才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以他的貢獻10年前就該獲獎,如今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肯定,可說是「遲來的正義」。
愛德華茲早在1950年代就發現體外受精可能是治療不孕的關鍵,直到1969年才首度在試管中培養出第一個人類體外受精卵,但植回母體卻無法分裂發育。
愛德華茲後來與婦科醫師史戴普托(Patrick Steptoe)合作,史戴普托以內視鏡技術從女性卵巢取出卵子,與男性精子配對,終於培育出能正常發育的受精卵,但此時兩人的研究卻遭遇多方阻撓,擔心他們可能培育出「科學怪物」,政府單位不願補助經費,宗教界、媒體也批判他倆違反天然法則,學術界同僚更質疑試管嬰兒是否能跟正常人一般健康。

首名試管女嬰喜道賀

1978年愛德華茲協助布朗夫婦以體外受精,再植入胚胎方式生下試管寶寶露易絲布朗(圖)。
美聯社
1978年7月25日,愛德華茲一手催生的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足月誕生,愛德華茲的理想終於變成現實,不孕治療也進入新的年代。露易絲已在2006年自然受孕生下兒子,證明試管嬰兒也跟其他人一樣健康。
為募款贊助研究,愛德華茲與史戴普托開設第一間治療不孕的波恩診所,直到1988年史戴普托去世為止,愛德華茲曾說過:「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生兒育女,孩子是最特別也無法超越的。」該診所「催生」嬰兒人數突破一千大關時,是愛德華茲最自豪的時刻,診所昨天發表聲明指出目前他「體力無法負荷訪問」,愛德華茲的妻子露絲則表示,愛德華茲的研究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活,他不顧各界反對致力研究IVF終於獲得成功,「全家人得知獲獎都欣喜萬分。」
診所同事形容愛德華茲是良師益友,總是親切對待病患與同事,對工作充滿熱誠與執著,且高瞻遠矚,英國多名學者指他獲獎是實至名歸,而露易絲布朗也送上祝賀:「我與母親都很高興試管嬰兒的先驅獲肯定。」


2010年諾貝爾 醫學獎得主
◎姓名:愛德華茲(Robert G. Edwards)
◎年齡:85歲(1925/09/27出生)
◎國籍:英國
◎學歷: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學博士
◎經歷:曾任職於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劍橋大學、創辦波恩診所(Bourn Hall Clinic),現為劍橋大學榮譽教授
◎獲獎原因:研發體外授精胚胎植入(in vitro fertilization)技術
◎其他榮譽:
.2001年獲頒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亞伯雷斯克臨床醫學獎
.2007年入選英國《每日電訊報》「當代百大偉大天才」名單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自然與人工受孕 示意圖
◎自然受孕
1.卵子成熟
.卵子在卵巢成熟
2.排卵
.卵子離開卵巢,朝子宮出發
3.受精
.1枚精子使1顆卵子受精,卵子受精後,會產生阻擋其他精子進入的「皮質反應」
4.細胞分裂
.受精卵開始分裂,成為胚胎
5.著床
.胚胎附著在子宮黏膜並繼續成長
◎人工受孕(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精子與卵無法正常結合,如輸卵管堵塞、卵子數量太少或精子品質較差時,就要借重人工受孕術
1.析出卵子
.過去工具:腹腔鏡
.現在工具:超音波與取卵針
2.受精
.把精子加入卵,使卵受精
3.植入子宮
.將分裂數次的受精卵植入子宮,讓它附著在子宮黏膜上
資料來源:2010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委員會

近5年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布萊克本(左)、格雷德(右)與索斯塔克是去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資料照片
◎2009 美國布萊克本(Eliza beth Blackburn)、格雷德(Carol Greider)、索斯塔克(Jack Szostak):發現細胞染色體內的防禦機制,有助防老與抗癌研究。
◎2008 德國楚豪森(Harald zur Hausen):發現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宮頸癌元兇;法國巴瑞西諾希與蒙坦耶,發現愛滋病毒。
◎2007 美國卡貝奇、史密西斯、英國伊凡斯:以「基因標的」創造「基因剔除鼠」。
◎2006 美國費爾、梅洛 :發現可使基因靜默的核醣核酸干擾機制。
◎2005 澳洲華倫、馬歇爾:證明胃黏膜層幽門螺旋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最大元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