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千杯不醉 喝得更多更易肇事

醫師:千杯不醉 喝得更多更易肇事
【聯合報╱記者蔡容喬/高雄報導】 2011.03.07 03:24 am
日前一名酒測值0.87毫克的酒駕者,被法官以生理平衡檢測正常為由判無罪,但醫界認為,研究指出這些人體內的「代謝褡ADH及ALDH」基因分布型態特殊,可「千杯不醉」,卻容易導致他們不知不覺間喝下更多酒,更容易酒後肇事。

高雄榮總急診醫檢師曾陽明與高醫醫技系教授蔡麗玉合作,在2004年至2005年間,針對高榮急診室酒後車禍、打架、傷害或工地墜樓的傷患,選取100名血液酒精濃度達30毫克/100cc(約略等於酒精呼氣檢測0.15mg/L)者,並以另98名從不喝酒者為對照組,進行體內代謝酶ADH及ALDH的比較分析。

結果發現,這些喝酒誤事者體內負責代謝酒精的ADH活性低,因此較慢釋出酒精分解出來的乙醛,加上負責將乙醛代謝出體外的ALDH效率又高,也就比較不會產生心悸、臉紅、頭暈、嘔吐等不適現象。

曾陽明指出,一名因過量飲酒暴斃的女大學生,極可能就是酒後體內ADH活性高,釋出大量乙醛,ALDH又無法及時排出體外,過度不適下才喪命。

曾陽明說,如果ADH活性低、ALDH效率高,對酒精反應相當「遲鈍」,雖在不知不覺間喝下大量酒精仍面不改色,但酒精在體內產生的過氧化物及自由基,其實已對人體大腦行動指令下達的功能造成影響。

「酒測值0.87真的很高!」曾陽明認為,法官要判定是否有公共危險罪,如果只採信生理平衡檢測而揚棄酒精濃度檢測,邏輯是有問題的,建議必須綜合醫師意見及現場狀況做出判決。

從事酒癮防治研究的高雄市慈惠醫院副院長吳景寬指出,醫學上將酒測濃度介於0.2至0.3毫克者,判定為「動作及思考遲緩」,介於0.3至0.8者,則已達到「運動操作機制不佳」,容易出事了。

【2011/03/07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