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疾管局:男童接種後死亡 無關H1N1疫苗

(疾管局)專家會議:南部9歲男童死亡與H1N1疫苗無關
資料來源: 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日期: 2009/11/26
指揮中心於今日下午5:30分緊急召開專家會議,針對南部一名9歲男童昨日不幸往生懷疑與疫苗接種有關個案進行討論。會議由張上淳副署長主持,與會者包括:林奏延院長(長庚兒童醫院)、李秉穎教授(臺大醫院)、陳垚生主任(高雄榮民總醫院感染科)、劉建衛部長(高雄長庚內科部)、該病童就醫之主治醫師,以及疾管局防疫醫師等。會中就個案發病經過、臨床表現、檢驗數據,以及與疫苗接種之因果關係等事項進行討論。專家一致認為係屬細菌感染引發休克死亡,與疫苗接種純屬巧合,無因果相關。
由於各界十分關注疫苗安全事件,且已有不少民眾透過1922詢問結果,指揮中心立即邀集相關專家召開會議,儘早釐清事件原委,並對外公布結果。指揮中心再度強調,疾管局將持續嚴密監控疫苗安全性,以保障民眾健康。

男童接種後死亡 疾管局:無關H1N1疫苗
〔記者王昶閔、方志賢、黃佳琳/綜合報導〕高雄縣那瑪夏鄉一名九歲國小男童,上週四打完新流感疫苗,卻在本週一出現發燒、無力、噁心等不適症狀,六天後不治,家屬懷疑是打疫苗所致;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傍晚緊急聲明,該男童是鏈球菌感染引發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初步研判死因與疫苗接種無關。

初判細菌毒素引發休克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該名不幸身亡的男童,最後被診斷為「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指人體遭細菌感染後,因細菌毒素引發休克。男童注射疫苗到發病相隔四天,初步研判與疫苗接種無關,且與男童一起接種的同校同學並沒有出現類似症狀,也不太可能是疫苗遭污染,但為求審慎起見,將開會釐清因果關係。

周志浩表示,該名男童在十九日上午於學校接種新流感疫苗,二十三日出現發燒超過三十九度,同時有倦怠、無力、噁心等症狀,隔天到衛生所就醫,症狀始終沒有好轉。

二十五日上午,男童病情惡化,上午出現嚴重腹痛、發燒、腳抽筋,被送到署立旗山醫院急診,因狀況危急,下午緊急轉診至高雄長庚,此時病童已經四肢冰冷、發紫、明顯缺氧,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肝腎功能異常,證實已多重器官衰竭,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搶救,仍在晚間十點三十分不治。

高雄長庚醫院採集男童咽喉檢體進行化驗,昨日出爐的抗原檢測顯示,疑似為鏈球菌感染,至於是否為易引發「中毒性休克」的A型鏈球菌?需等檢體培養結果出爐才能確認。

疾管局昨日下午緊急召集感染症專家舉行會議,包括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在內的與會專家都認為和疫苗無關。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在兒童身上很常見,雖然早期投予盤尼西林類抗生素即可有效治療,但診斷上很困難。只有極少數病例,會因細菌跑進血液中,形成菌血症,致死率高達五到六成,一年不超過二十例。

新流感疫情持續升溫,停課班級數首度突破一%,全國共有七百三十四校、一千六百二十七班停課中,根據疫情指揮中心估計,目前國內新流感死亡率約萬分之一,發生率則以兒童最高。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植物人23年 比利時癱瘓者重回世界(?)

建議可以看一下MSNBC那一段報導畫面
有他在『用電腦』的畫面
嗯...
的確是跟在香灰上寫字有點雷同(?)

'I screamed, but there was nothing to hear': Man trapped in 23-year 'coma' reveals horror of being unable to tell doctors he was consciouswww.dailymail.co.uk

Rom Houben @wiki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vegetative and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Clinical consensus versus standardized neurobehavioral assessment
BMC Neurology 2009, 9:35doi:10.1186/1471-2377-9-35

Video showing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with Rom Houben

錯當植物人23年 比利時癱瘓者重回世界
更新日期:2009/11/23 14:55 (中央社台北23日綜合外電報導)倫敦「每日郵報」(Daily Mail)今天報導,醫師誤診為植物人的一名比利時男子,23年來其實一直意識清醒。


當時還是學生的胡本(Rom Houben)在一場車禍後,全身癱瘓,而被誤診。


他無法讓專家、家人及朋友知道,其實他可以聽到他們所說的每句話。


現年46歲的胡本說:「我大叫,但是沒有聲音。」


經過一系列全球認證的昏迷檢測後,醫師無奈地宣布胡本已「無意識」。


但3年前,新的高科技掃瞄儀顯示,胡本腦部功能幾乎和正常人一樣。


胡本形容那時有如「重生」。


經過治療,他已能把訊息鍵入電腦螢幕。


拯救胡本的頂尖神經學專家勞瑞斯(StevenLaureys),最近才在期刊上公佈這項案例。


勞瑞斯說:「醫學進步救了他。」他相信世上可能還有許多被誤診的類似病例。


這項發現也可能激起是否有權結束植物人生命的辯論。


胡本一輩子都不太可能離開醫院和電腦,不過他的床頭現在有特殊裝置,讓他可以躺著看書。


胡本說:「我永遠忘不了他們發現我到底出什麼差錯的那天,那是我的重生。」(譯者:中央社陳蓉)

比利時/植物人昏迷23年判定誤診 兩極爭議
更新日期:2009/11/26 04:09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比利時男子被誤診為植物人二十三年終獲「平反」的案件,引來各界驚呼,不過實際上存在意識、卻被誤診為植物人的情況是否真有可能,甚至有專家認為根本不可信。


現年四十六歲比利時男子胡班(見圖,路透),一九八三年因車禍全身癱瘓後,被判定重度昏迷。二十三年來胡班始終清醒,但卻一再被誤診,也無法讓人知道他其實聽得到別人說的每一個字。


最新掃描造影儀器判定腦部運作幾乎正常


直到三年前,比利時列日大學利用最新的掃描造影儀器重新評估胡班病情,才發現他雖然無法控制身體,但腦部仍幾乎運作正常,治療後,胡班已能在電腦螢幕上輸出訊息。


能使用電腦?專家斥是「通靈板」


但二十四日有專家表示,胡班使用觸控式螢幕,一字母、一字母傳達意識的方法,充其量就只能稱作「通靈板」,「完全不可信」。他的語言治療師琳達.瓦特斯說,她可以感受到胡班用他的指頭引導他的手,美國賓州大學生物倫理教授卡普蘭說,他看了胡班的手在琳達協助下移動、藉此觸碰螢幕傳遞訊息的影片之後,對胡班是否有意識感到十分懷疑。卡普蘭說,這稱作「輔助式溝通」,往往傳達的是指引者的訊息,而非他們宣稱在幫助的人。


卡普蘭也說,胡班據稱能使用電腦,但對一個腦部受過重創的人來說,這種說法似乎有違常理。

搶救全球暖化 核電鹹魚翻生

搶救全球暖化 核電鹹魚翻生
更新日期:2009/11/26 02:29 黃文正/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暖化危機議題發燒,世界能源工業正發生巨大變化。長久以來被譏為環保殺手的核能發電終於洗刷惡名,甚至被視為對抗地球氣候變化的最佳武器,即便是昔日反核不遺餘力的環保人士,如今態度也一百八十度轉變。從中國至巴西,全球計有五十三座核能發電廠正興建,足足是五年前興建總數兩倍。


波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印尼等國,正在籌建首座核能反應器。過去堅持再也不建核電廠的瑞典、義大利與比利時,也已經改弦易轍。


排碳第一 反核先鋒大轉彎


《華盛頓郵報》廿四日指出,儘管美國已有十三年未再興建新的核電廠,但在節能減碳的國際潮流和壓力下,美國政府對低碳排放的核能發電,立場已明顯不同。為讓因應氣候變化的相關法案通過國會立法,歐巴馬政府計畫提供聯邦稅賦優惠和融資擔保等誘因,鼓勵企業投入興建核電廠,盼能藉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國際環保團體向來堅決反核,但如今已有部分人士立場鬆動,甚至轉向支持核能發電,「綠色和平」組織」前任高階幹部丁戴爾(Stephen Tindale)便是其一。


英國自一九八六年烏克蘭的轍諾堡核能電廠發生災變後,一直禁止興建新的核電廠。不過,最近倫敦當局計畫興建十座新的核電廠以對抗氣候變化,原本是反核急先鋒的丁戴爾卻表示支持。


丁戴爾說:「核廢料或氣候變化,我們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氣候變化是更嚴重的威脅,而核能發電將是解決的方法之一。」他的論點得到許多環保人士呼應。


代價高昂 高爾仍投反對票


國際環保運動標竿人物、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仍對核能抱持懷疑立場,但關鍵不在環境汙染。高爾說:「核廢料和核能安全問題都可獲得解決,但核電廠造價昂貴且有核擴散的風險,我並非反核人士,只是以這一代的核反應器來看,其建造成本實在高得嚇人。」目前在法國和芬蘭興建的兩座新世代核電廠,皆超出預算達數十億美元,且施工進度嚴重落後,令人不免懷疑,若無政府的長期金援,這些核電廠恐難以為繼。


安全提升 各國廣建新電廠


全球核電廠風潮再起,另一主因應是核能科技進步及安全提升。世界核能發電協會(WANO)指出,自上世紀一九八○年代迄今,全球四百卅六座核電廠的工業事故發生率已大幅降低八○%。


其實,世界各國也都極力開發風力、太陽能或潔淨煤等新能源,只不過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大規模商業發電仍是遙不可及。面對日益迫切的全球暖化危機,核能發電恐怕是一個無法排除的選項。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減重藥諾美婷疑升高心臟病風險

FDA: Early Communication about an Ongoing Safety Review of Meridia (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

減重藥諾美婷疑升高心臟病風險 FDA查證中
時間:2009/11/21 11:01
撰稿‧編輯:張子清   新聞引據: 中央社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20日指出,有初步資料顯示,服用亞培大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 Inc)減重藥物諾美婷(Meridia)的患者,心血管問題風險較高後,美國間管單位正在進行複查。

  該局在聲明指出:「我們還在分析這些數據,而且FDA目前尚未對這些初步發現下定論。」

  FDA指出,最近一份研究報告的早期發現暗示,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服用諾美婷的病患,出現心臟病、中風、心臟停止及死亡等心血管相關問題的次數比較多。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台灣帶給世界的禮物

說來慚愧,在下是最近經親友告知才知道有這篇文章

Linguistics: 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
Nature 403, 709-710 (17 February 2000)
Jared M. Diamond

之前只知道台灣住民跟很多東南亞住民一樣屬於南島語系
從來沒想過這些『南島語系可能是從台灣分出去的!』

這篇在著名科學期刊NATURE上的文章,作者是Jared M. Diamond
正是普立茲獎作品『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這本書個人很推薦
對於現今世界現狀的成因,提出了許多看法
像是:黑人明明沒有比較笨,古中國跟兩河流域明明就早了幾千年
為什麼會被歐洲國家殺到家裡來殖民 之類的問題
而且能寫出這樣的作品,恐怕沒幾個人能辦到
Jared M. Diamond
is an American evolutionary biologist, physiologist, biogeographer, lecturer, and nonfiction author. Diamond works as a professor of geography and phys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同時身為語言學家,而且還是UCLA的生理學以及地理學教授
這位作者所擁有跨領域的專長,正是這樣的作品能夠誕生的關鍵

OK, 回到Nature這篇文章上面
語言的分歧,大抵越早分開,方言、口音之間的相異性就會越大
他引用之前的研究說明
南島語系約一千兩百種當中約可分為10類
而其中有九類只在台灣有
說明了最早的語系分歧,可能正是在台灣發生

再以語言的單字來說
像是摩托車這種東西,在古台語裡面就沒有
『歐都拜(?)』這個詞正好說明了這樣東西是傳入台灣的
之前的台灣是沒有這樣東西的
而有舷外浮材穩定的獨木舟
這個單字只在台灣以外的南島語系發現
而這個正是跨過海面遷徙的重要工具

別人的中文評論
http://tw.myblog.yahoo.com/yccntuh/article?mid=4&prev=5&next=2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米不會吸收鉻砷?

這個事件是很好的例子
說明了現在當官的水準,或者是 當官之後腦袋發生問題的疫情

毒物專家:稻米會吸收鉻砷 不能說無鉻砷米
更新日期:2009/11/18 22:19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 18 日電)農委會表示,沒有鉻米、砷米,稻米安全無虞。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話不能這麼說,中國及西班牙已有研究證實,稻米會吸收鉻及砷,且基因不同吸收量差異大。


  他說,國際上沒有訂鉻、砷稻米殘留標準,不是因為不易吸收而不訂,那是因為鉻、砷是一級致癌物,是工業污染物,根本不該存在稻米裡,所以沒有訂;若說是因為稻米不易吸收鉻、砷,所以國際多未訂標準,此言「太離譜」、「話不能這樣說」、「科學可以查證」。


農委會表示,稻米不易吸收鉻、砷,殘留風險低,故未訂農產品限量標準,國外也僅德國訂小麥砷限量標準1ppm。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鉻、砷存在稻米機率低,「沒有鉻米、砷米」。


  林杰樑指出,稻米是會吸收鉻及砷的,他手邊所知就有 3 份學術期刊研究可證實,首先是中國大陸浙江大學 2008 年 5 月已在學術期刊環境污染雜誌上刊登一篇研究指出,其將 138 種不同基因稻米種在一樣的污染地,結果含量差異甚大。


  他說,這塊污染土地的鉻4.61ppm、鎘1.09ppm、鉛28.28ppm,結果這些稻米被驗出含鉻量差異達24.5倍,含鎘量差異9.1倍,鉛含量差異達23.8倍;顯示稻米是會吸收鉻的。


  同一本學術期刊,今年 11 月也刊出中國大陸北京中國科學學術研究院的研究顯示,砷在泥土中含量為3.5 到 935ppm 區間時,其上所種稻米的砷含量為1.09ppm。


再者,去年夏季,生物微量元素研究雜誌第123期的第66到79頁也刊出西班牙一份研究顯示,使用受污染河川厄波河 (Erbo) 河水灌溉的土地所種稻米,全部被驗出含砷。


  他強調,上述 3 份研究都證實,稻米會吸收鉻、砷,而鉻、砷及鎘都是一級致癌物;林杰樑認為,農委會最近對外的發言「真的…話不能這麼說」、「太離譜」。


他表示,世界衛生組織 (WHO) 規定,一位體重 50公斤的人,一天的砷總含量不能超過 100 微克;若稻米含砷污染程度是 1ppm,則人一天就只能吃 100 公克的米飯了;而且國際所訂環境背景值砷是 3 到 9ppm,鉛是 10ppm,對比台灣訂的相關值是數十 ppm,也太鬆了;主管機關對土地污染的回應與標準訂定,讓人憂心。

米不會吸收鉻砷?學者批農委會無知
自由 更新日期:2009/11/20 04:09 〔記者鍾麗華、王涵平/綜合報導〕對於台南縣後壁鄉爆發農地污染,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再三表示,鉻與砷都不會污染稻米,根本沒有所謂的「鉻米」或「砷米」,要消費者安心;但學者專家說,國際早有研究證實,農委會說謊、無知、很離譜。農糧署昨天表示,確實檢出鉻與砷,最高濃度分別為0.36與0.44ppm,其中砷濃度已為中國標準0.15ppm的近三倍。


不過台南縣府昨天公布16日採樣後壁鄉田間稻米送驗結果,米粒中鉻、砷等重金屬含量與環境背景值接近,強調沒有重金屬污染之虞。


國際期刊詳述機轉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表示,去年7月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Science)」詳細地描述水稻吸收砷的生物機轉,他很驚訝陳武雄竟說這樣無知的話,稻米吸收砷並不是「多新的事」,說這種話實在貽笑大方。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也說,他找到4篇有關稻米吸收鉻與砷的國際研究,其中一篇是中國浙江大學去年在「環境污染雜誌」發表的研究,該研究將138種不同基因的稻米種在一樣的污染地區,結果稻米驗出含鉻量差異達24.5倍,顯示稻米是會吸收鉻的;英國研究也發現,遭砷污染的稻米,有60%到80%屬無機砷。


後壁米鉻砷未超標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自然環境本來就有各種重金屬,食物內含有微量金屬很正常,此次取樣41件稻米送檢,鉻含量從「未檢出」至0.36ppm,砷含量為0.11至0.44ppm,比去年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檢測數值還低,並無異常。

食人族 有抗庫賈氏症基因

A Novel Protective Prion Protein Variant that Colocalizes with Kuru Exposure

NEJM Volume 361:2056-2065 November 19, 2009 Number 21

食人族 有抗庫賈氏症基因?
自由 更新日期:2009/11/20 04:09 〔編譯張沛元/綜合十九日外電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曾有吃往生親人大腦習俗,結果在二十世紀中葉遭遇一種稱為「庫魯病」、病情類似庫賈氏症的疾病侵襲。十九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科學家已經在該部落的存活者中找到一種能抵抗該疾病的突變基因,證明人類在面臨新的環境壓力時會迅速演化,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目前仍無藥可醫的庫賈氏症。


巴紐東高地省的佛爾部落傳統吃死去親人大腦習俗是該疾病的傳播管道,隨著吃人腦習俗在一九五○年代遭禁止後,主要侵襲女性與孩童的庫魯病也就此絕跡,但卻在該部落的DNA上留下印記。


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部落中,女性若帶此一突變基因,就能活到高壽。在庫魯病最猖獗的普羅沙地區,大約八%的人帶有這種突變基因。


研究領導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普利昂蛋白研究協會的米德說,這是最典型的人類演化範例,也顯示人類在面臨新的環境壓力時的演化速度會有多快。


庫魯病肇因於普利昂蛋白,而該蛋白也是導致人類版狂牛症的新型庫賈氏症的病因;因此,米德等人的研究或許有助於揭開普利昂蛋白的神秘面紗。米德說,該研究或許無法馬上就協助研發出庫賈氏症的藥物,但能改善醫學界對普利昂蛋白如何運作以及可能利用何種方式防範的基本了解。

???
爬資料的時候還看到這個
考古學者:歐洲最早先人為食人族 愛吃童肉
AFP 更新日期:2009/06/24 22:50

12月再追加
古代歐洲可能發生過大規模吃人肉事件
更新日期:2009/12/07 09:35 歐洲考古學家在德國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的歐洲,可能發生過大規模吃人肉事件。


德通社引述12月份(考古雜誌)文章指出,考古學家在德國西南方(萊茵蘭.普法茲邦),挖掘一個7千年前古代遺地址時,發現5百多副骨骸。這些骨骸有遭到肢解痕跡,因此考古學家研判,當時在歐洲,可能發生大規模吃人肉事件。由於在那個時候,歐洲已經開始農耕,考古學家認為歐洲可能發生大飢荒,因此當時的人舉行儀式,把一些人殺死,吃他們的肉。


德國西南部這個考古地點,從1996年起已經被考古學家挖掘好幾次,但這是第一次考古學家推論,這個地方可能發生過大規模吃人肉事件。

酒與心臟病

Alcohol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Spanish EPIC cohort study
Heart.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9 November 2009. doi:10.1136/hrt.2009.173419

男性酒喝得越多 罹患心臟病機率越低
AFP 更新日期:2009/11/19 21:20 羅苑韶


(法新社巴黎19日電) 一個對西班牙男性所做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的男性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平均減少將近1/3。


這項研究是以4萬1000名年齡在29至69歲間的男性和女性為對象,時間長達10年。這些男性和女性接受健康和生活型態評估,以作為歐洲癌症研究的一部分。


研究期間,出現609起心臟病和其他「冠狀動脈疾病」病例,其中481人是男性,128人為女性。


在男性當中,飲酒量中等、高和非常高的人,出現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均較不飲酒的人低。


在曾喝酒、目前已不喝酒的人當中,風險減少10%;低量飲酒者(每日0.5公克酒精),風險降低35%;飲酒量中等(每日5-30公克酒精)者,風險下降54%;飲酒量高(每日30-90公克酒精)及飲酒量非常高者(每日大於90公克),風險則減半。


一杯285cc酒精濃度4.9%的啤酒,酒精量達11公克,而一杯180cc酒精濃度12%的葡萄酒,酒精量為17.06公克。


女性也從飲酒受益,但是統計上的效果不明顯,可能是因為接受研究的女性當中,「冠狀動脈疾病」病例較少。


所攝取的酒精種類並不影響保護程度。


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西班牙的情況。西班牙是世界第三大啤酒和葡萄酒生產國,平均每人飲酒量在世界排名第六,而西班牙也是世界上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這項研究刊登在英國醫藥協會(British MedicalAssociation)期刊「心臟」(Heart)。(譯者:中央社羅苑韶)

酗酒可降低心臟病風險?西班牙研究遭批
更新日期:2009/11/19 12:52 (路透倫敦19日電)西班牙一份嚴重酗酒可降低男性心臟疾病風險的研究,今天受到嚴重批評,科學家表示研究有漏洞且不應鼓勵任何人多喝酒。


引發爭議的研究顯示,比起正常者,喝酒程度中等、高及非常高的男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較低。


這份西班牙的研究今天刊登於「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有關心臟問題的刊物,它研究29歲至69歲之間的1萬5500名男性及2萬6000名女性,並詢問他們前幾年喝過多少酒。


受試者被分為不飲酒者、先前飲酒者、飲酒程度低量、中量、高量、極高,飲酒程度極高者指的是,每天喝逾90公克酒精,相當於約一打啤酒。


研究受試者10年,並繪製他們得到冠狀動脈問題的數據,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整體的結果顯示,喝酒可降低30%的心臟疾病風險,比起中度飲酒者,重度酗酒者降低疾病風險的程度更高。


研究報告中,女性無明顯結果。


研究人員寫道:「西班牙是世界第三大啤酒及葡萄酒製造商,酒精平均消費排名全球第六。但西班牙也是全球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最低國家之一。」


但他們也提醒,世界衛生組織(WTO)資料顯示,20 億人口中有7600萬人因飲酒而影響健康,酒精每年造成約180萬人喪命。


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外科教授沙頓(Robert Sutton)表示,這項研究有「幾個漏洞」,而且不應暗示嚴重酗酒可改善健康。中央社(翻譯)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工業用鹽混充食用鹽

台鹽董座:市售中國食鹽都是工業用鹽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1/18 13:19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8日電)針對不肖業者疑似以工業用鹽當食用鹽販售,台鹽公司董事長洪璽曜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市售食用鹽只要標示產地為中國都是工業用鹽,因為大陸食用鹽受管制,不能出口。
洪璽曜強調,大陸能外銷的只有工業用鹽,賣場見到的食用鹽若標示產地為中國,當然就不能買。不過,很多到賣場買鹽的顧客為外勞,不了解台灣鹽品市場,買到劣質鹽。
他說,曾在賣場發現外勞買鹽時,看到便宜的就買,完全沒考慮安全問題。買回去的問題鹽只有兩種人會吃,一種是被照顧的病人、老人,一種就是老闆。
洪璽曜指出,此次遭查獲疑似以工業用鹽冒充食用鹽業者,與台鹽並無直接生意往來,因此台鹽特別提出澄清。台鹽銷售食用鹽品質佳,符合國家標準,安全有保障。
他進一步指出,鹽的使用方式有幾千種,洗皮革、染整都用得到,但食用鹽和工業用鹽大不同。食用鹽須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以及衛生單位規範的要件,甚至世界上有50幾個國家在食用鹽中加碘,防治甲狀腺腫大。
台鹽公司表示,鹽政條例於民國93年 1月20日廢除後,鹽品得開放自由進口,鹽品由專賣市場變成自由經濟市場,坊間鹽品出現多種選擇。
台鹽強調,台鹽販售食用鹽是台灣唯一以電透析製程產製精鹽,目前市佔率約8成,不因國營專賣時期打下基礎,更因一甲子以來品質保證。

致癌 工業鹽充食鹽 百萬人吃下肚
兩大賣場緊急下架2009年11月18日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致癌黑心鹽流竄全台!高雄檢調昨查獲桃園市環海公司3年來將台鹽出產的工業用鹽分裝後,取名「天然粗鹽」,混充食用鹽在大潤發、家樂福等賣場販售,賺取逾6倍的暴利,3年來已賣出25萬包,粗估有百萬民眾已吃下肚。因原料工業用鹽可能含重金屬及缺碘,民眾食用後恐致癌,孕婦會產下畸胎、兒童骨骼和腦部發育遲緩等。
檢調昨對環海相關據點發動搜索約談,訊後依詐欺、妨害農工商罪嫌將負責人宋濟中以30萬元交保候傳。大潤發、家樂福昨緊急將全台各分店的環海鹽品下架。
環海公司買未含碘的台鹽工業用鹽(洗滌鹽)和食品加工鹽,分別製成天然粗鹽、天然鹽,混充食鹽。
將分裝成一公斤包裝的環海天然粗鹽、環海天然鹽,透過家樂福、大潤發等賣場販售,賺取暴利高達逾6倍。
消費者買來料理吃下肚,長期食用未含碘的鹽,恐患甲狀腺肥大等病;食用工業鹽,恐致癌甚至致死。

毒鹽含重金屬 偷賣3年暴賺
用於製造鹽酸 卻混充健康鹽 逮業者5人2009年11月18日蘋果日報
【綜合報導】桃園市環海公司涉嫌購買台鹽生產、用於製造鹽酸或漂白水的工業用鹽,分裝取名「天然粗鹽」混充食用鹽,透過大賣場毒害全台消費者。進貨環海鹽品的大潤發、家樂福昨除緊急下架,並強調,民眾若對產品有疑慮可到店退換貨;大潤發另表示會將鹽自行送驗,若確認為工業鹽將採取法律途徑向廠商求償。
民眾昨得知市面上有黑心鹽後,都氣得大罵廠商黑心。工程師楊佳明說:「沒想到大賣場居然有這樣的黑心鹽,若非檢調查出,消費者怎可能知道?」
成本3元竟然賣22元
環海也是台鹽的鹽商,倉庫掛著台鹽供銷處,檢調昨在此發現一批工業鹽。吳詠平攝
環海進貨工業用鹽每公斤成本不到三元,賣出「天然粗鹽」一包一公斤賣二十二元,因包裝精美,售價卻是國產天然海鹽一百元至一百一十元的五分之一,讓民眾誤以為撿到便宜,殊不知是買到危害健康甚劇的毒鹽。
據環海近三年的平均銷售營業額兩千萬元計算,該公司至少賣出了近七十五萬包鹽,出問題的「天然粗鹽」約賣出二十五萬包。
大潤發、家樂福昨緊急將全台各店的環海鹽品下架,大潤發公關經理何默真表示,環海的「天然粗鹽」從三年前銷售至今,但不願說明銷售等詳情。
日前檢方接獲檢舉,有不肖業者看準標榜健康的天然海鹽市場,竟以未加碘的工業用鹽混充食用鹽,重新包裝分售。檢調轉述醫學研究指出,若民眾長期食用無碘鹽,恐會罹患「碘缺乏危害症」,如甲狀腺肥大、孕婦胎兒畸形、兒童骨骼和腦部發育遲緩等。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工業用鹽若是含砷、鉻,恐會致癌。
高雄地檢署昨會同高雄市調處、桃園縣調站,出動三十五名檢調人員,搜索位在桃園市的「環海有限公司」及其在中壢倉庫,現場並查扣大批帳冊、進出貨清單,以及部分包裝鹽的樣品,並約談負責人宋濟中父女等五人到案。
檢調查出,環海公司三年來涉嫌購買老字號台鹽出產的工業用鹽和食品加工鹽,自行在工廠分裝後,以食用鹽名義銷售全台大潤發和家樂福等大賣場。
包裝寫「可醃漬調味」
宋濟中﹙左﹚與女兒昨訊後步出桃園縣調查站,他頻頻喊冤。吳詠平攝
據調查,環海有三個鹽巴品項,分別是「天然鹽」、「天然粗鹽」、「美味精鹽」。環海從台鹽購買未含碘、用來製造鹽酸、漂白粉的工業用鹽,分裝成「天然粗鹽」,包裝上用途寫著「醃漬、調味、葷素均可」,明顯指是可食用;另還寫可「醃肉、火腿、四川榨菜、客家酸菜、醬瓜、蘿蔔、用粗鹽慢慢融化才能醃出香味」,以及「可泡澡、泡腳」。
桃園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長楊雅珺昨晚接獲檢調人員指示,前往環海中壢倉庫清查,現場共有天然鹽三十包、洗滌鹽九十包等計一千九百多包,逐一採樣送驗,預計一周後化驗報告出爐。

商喊冤「拿過台鹽獎」
昨環海負責人宋濟中到案否認不法,昨晚以三十萬元獲交保後,他大聲喊冤:「我賣鹽幾十年,還拿過台鹽的獎狀,竟還被冤枉……」一名住附近的民眾透露:「他們家賣鹽賣很久了,出貨量還不小。」
檢方據查扣證物及證人證詞,認為宋嫌意圖欺騙消費者,虛偽標示產品內容,涉嫌觸犯《刑法》詐欺罪及妨害農工商罪,兩罪各可處五年、一年以下徒刑。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說,食鹽若混有工業用鹽,重金屬會超量,或出現食鹽純度不足現象。屆時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有害人體健康,處業者六萬到三十萬元。
台鹽公司總經理劉中行表示,初步查證環海公司並非台鹽直接客戶,很可能是間接從其他管道進貨,暫時無從得知有多少工業用鹽進貨到該公司,台鹽今早將舉行記者會詳細說明調查結果。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葉酸:癌症增加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Treatment With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JAMA. 2009;302(19):2119-2126.

Folic Acid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9 101(6):432-435; doi:10.1093/jnci/djp019

真糟糕
癌症發生率跟死亡率都增加

乳房攝影 美國延後為50歲、台灣提前至45歲

乳房攝影 美國延後為50歲、台灣提前至45歲
中廣
時間:2009/11/18 11:02
撰稿‧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聯合報、中國時報
  台灣衛生署在17日公告,將45至49歲的婦女納入2年一次的公費乳房攝影篩檢,年底前受惠人數約5萬人。明年更將把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進一步納入公費篩檢。

   不過,在同一時間,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USPSTF)態度逆轉,宣佈大多數女性只要從50歲起開始定期乳房攝影即可,而非過去建議的40歲。

  台灣現有公費乳房篩檢是針對50至69歲婦女,每2年給付一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但是台灣的癌症統計顯示,國內婦女乳癌發生日趨年輕化,45至49歲婦女每10萬人乳癌發生率144人,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卻未被涵蓋在公費篩檢。

  針對美國調高乳房篩檢年齡,紐約時報指出,最新建議目的在降低過度治療的損害,但並不適用於少部分乳癌高風險的女性。

  這項最新建議和某些專業人士與團體的主張不同,立即引發新一輪關於乳癌篩檢利弊的爭論。小組副主席,也是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生物醫學資訊教授派提提表示,最新的指導原則是根據新的資料分析做成,希望降低過度篩檢的傷害。

  專家認為,一次篩檢可能引發更多不必要的篩檢,例如切片檢查,可能會產生極端焦慮。乳房攝影可發現生長速度超慢,甚至女性一輩子都不會注意到的癌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相較於美國的改變,台灣國家健保局副局長趙坤郁強調,依人種不同,不同癌症好發年齡層也有差異,台灣的篩檢政策是依據本國癌症登記數據制定,與美國不同,請年輕婦女踴躍配合接受篩檢。

何時乳房攝影 美建議50歲、我改45歲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09.11.18 04:26 am
提供醫師、保險公司和政策制定者指導原則的權威組織、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USPSTF)態度逆轉,宣布大多數女性只要從50歲起開始定期乳房攝影即可,而非7年前該小組所建議的40歲。

紐約時報報導,最新建議旨在降低過度治療的損害,但並不適用於少部分乳癌高風險的女性。小組另建議50到74歲的婦女做乳房攝影的頻率應由每年一次改為每兩年一次,醫師也該停止教導婦女定期自行檢查乳房。

該小組當年建議4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或每兩年就做一次乳房攝影,對於自我檢查乳房則因證據不足而未建議。小組成員由美國衛生部指派,獨立行使職權,當今的小組成員與當年已經不同。

最新建議和某些專業人士與團體的主張不同,已立即引發新一輪關於乳癌篩檢利弊的爭論。國家癌症研究所表示將重新評估,但美國癌症學會和美國放射學學會都表示將繼續建議女性從40歲開始進行乳房攝影。

小組副主席,也是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生物醫學資訊教授派提提表示,最新的指導原則係根據新的資料分析做成,希望降低過度篩檢的傷害。

儘管許多婦女不相信篩檢對人體有害,醫學專家卻說風險確實存在。一次篩檢可能引發更多不必要的篩檢,例如切片檢查,可能會產生極端焦慮。乳房攝影可發現生長速度超慢,甚至女性一輩子都不會注意到的癌症,導致不必要的治療。

小組報告指出,乳房攝影可以降低乳癌致死率約15%的好處,必須和乳房攝影造成的傷害相權衡。40幾歲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低於50幾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受害的風險卻高出60%。

以具體數據說明,40到49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10年,每1904人可避免1人死於乳癌。50到74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每1339人可避免1人死於乳癌。60到69歲的女性做乳房攝影,則是每377人就有1人能避免死於乳癌。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一樣乳房攝影兩樣情。美國衛生部建議,乳房攝影檢查年齡應從40歲提升至50歲;台灣卻從即日起將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年齡從50到69歲,提前到45歲就要開始。

衛生署指出,今年可補助五萬名45到49歲婦女檢查,明年可擴大到廿萬名。此外,明年起,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史婦女,衛生署也將提供兩年一次免費乳癌篩檢。

美國才以避免醫療浪費為由,上修乳癌篩檢年齡層,國內卻反其道而行;衛生署解釋,國內45到49歲婦女為乳癌發生率最高年齡層,以民國95年為例,發生率為每十萬人144人,50到64歲婦女居次,每十萬人有142到40人。乳癌高居國內婦女癌症死亡排名第四位,去年,死亡人數就有近1600人。

USPSTF建議乳房X光篩檢年齡上修至50歲

Clinical Guidelines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November 17, 2009 vol. 151 no. 10 716-726

ACR 反擊的意見
USPSTF Mammography Recommendations Will Result in Countless Unnecessary Breast Cancer Deaths Each Year

之前提出懷疑乳癌&攝護腺癌篩檢價值的JAMA editorial
JAMA, October 21, 2009, Vol. 302:15, pp. 1685-1692

新聞媒體報導
研究:未滿50歲婦女每年X光乳癌檢查效果存疑
(法新社)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17:05
(法新社華盛頓 16日電) 美國 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USPSTF)今天公布乳癌 篩檢新準則,對40至49歲婦女每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效益表示存疑,僅建議50歲以上婦女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檢查。

這份準則是2002年版的更新版。USPSTF指出:「未滿50歲婦女開始每兩年定期接受乳房X光檢查,應視個案作決定。」

檢視2000年至2005年期間接受定期乳房X光檢查的60萬830名婦女數據,USPSTF結論指出:「證據顯示,40至49歲婦女實際所獲效益很少。」

該工作小組指出,40-49歲年齡群婦女接受乳癌X光檢查,往往導致誤診和不必要的手術,或完全檢測不到癌細胞。

該小組說,先前調查顯示,一至二成被診斷罹患乳癌的婦女,X光檢查完全檢測不出有癌症腫瘤。

該小組進一步表示,另有一至二成婦女的良性腫瘤,被誤診為惡性腫瘤或疑似癌症。

乳癌是美國婦女第二大死因。(譯者:中央社陳蓉)
.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保護病人隱私 衛署禁就診「點名」

保護病人隱私 衛署禁就診「點名」
【11/15 12:20】

自由〔本報訊〕為捍衛民眾就醫隱私權,衛生署公告《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要求未來看診叫號時,頂多只能叫姓氏加上先生小姐,不能直接叫全名,以免自己身體的毛病被當眾放送。

衛生署日前正式公告實施《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明訂各醫療院所執行門診醫療業務時,應維護病患隱私指引,也將此列為醫院評鑑之必要項目,若不合格,就將限期改善。

所規範的事項包括:
(一)與病人作病情說明及溝通,或於執行觸診診療行為及徵詢病人同意之過程中,均應考量到環境及個人隱私之保護。

(二)病人就診時,應確實隔離其他不相關人員在場;於診療過程,如需錄音或錄影,應先徵得醫病雙方之同意。

(三)門診診間及諮詢會談場所應為單診間,且有適當之隔音;診間入口並應有門隔開,且對於診間之設計,應有具體確保病人隱私之設施。

(四)進行檢查及處置之場所,應至少有布簾隔開(且視檢查及處置之種類,以有個人房間較為理想),檢查台亦應備有被單、治療巾等,對於較私密部位之檢查,並應有避免過度暴露之措施。

(五)診療過程,對於特殊檢查及處置,應依病人及處置之需要,安排適當人員陪同,且有合適之醫事人員在場,並於檢查及處置過程中隨時觀察、注意隱私之維護。

(六)於診間呼喚病人時,宜顧慮其權利及尊嚴;候診區就診名單之公布,應尊重病人之意願,儘量不呈現全名為原則。

(七)教學醫院之教學門診應有明顯標示,對實(見)習學生在旁,應事先充分告知病人;為考量病人隱私,對於較私密部位之檢查,應徵得病人之同意。

衛署緊盯 門診須顧隱私權2009-11-15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王大明先生,請進來作尿道檢查。」許多人就醫時都曾碰到類似的尷尬經驗!為捍衛民眾就醫隱私權,衛生署公告《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明年起列為醫院評鑑必要項目。凡不合格者,即便總成績特優,也將限期改善,並公告名單。

 衛生署日前正式公告實施《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以逐項細列的方式,明訂各醫療院所執行門診醫療業務時,應遵循的病患隱私維護指引,取代原本只在醫院評鑑中原則性宣示及欠缺具體標準的規定,未來列入醫院評鑑後,各院恐怕就無法再置之不理。

 《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共分四大項,數十子項。例如,規範明訂「病人就診時,應確定隔離其他不相關人員在場」。也就是說,許多大醫院或名醫門診時為加快看診速度,常以「前號看診,後兩號提前進入診間候診」的做法,將予以禁止。

 另外,許多醫院護士叫號時常直接以全名呼喚病患,作法也須修正。《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中要求,「於診間呼喚病人時,宜顧慮其權利及尊嚴」,在婦科、泌尿科門診,或牽涉私密之精子、卵子檢查,病患最忌被┌全場唱名┘,新規定上路後,民眾就診時就可免於被公開姓名。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建議,例如門診叫號時不妨一律改喚「五號石先生在嗎?」這樣就算患者是公眾人物,隱私權也能獲得保障。

 除了就診秩序與人員訓練的提升,醫療院所門診各項軟、硬體設備,也與患者隱私維護息息相關。

 例如《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中就明確指出,門診診間及諮詢場所均應為獨立空間,且有適當隔音;檢查台上亦須備有被單、治療巾等,對於較私密部位之檢查,並應有避免過度暴露之措施。

 石崇良說,以之前媒體報導高中女生被要求脫褲檢查疝氣的校園個案為例,就明顯有「過度暴露」的情況,才會受到當事人及家長的抗議。

 該規範要求醫事人員執行門診醫療業務時,必須具體遵守的規範還包括,執行觸診連同徵詢同意的過程,都應顧及患者隱私;檢查時應安排合適之醫事人員在場;檢查場所應至少有布簾隔開;另教學醫院之教學門診應有明顯標示,有實習學生在旁,應事先充分告知病人。

顧了隱私權 誤了看診效率
2009-11-16 中國時報 【林之丞/高雄市(文字工作者)】
 衛生署日前公告《門診隱私維護規範》,雖然其立意良善,但避免呼喚患者全名之新規定,卻也可能造成看診時不便,耽擱看診時間。

 民眾前往醫院看診時,由於空間與個人習慣,等待的患者不見得都會在診間附近,也不一定隨時注意就診號碼之燈號,因此護士才大聲呼喊患者姓名,以期在最短時間內讓病患進入診間;或許這會令許多病患感到不自在,但也的確能夠提升看診效率。而對於某些年長的病患而言,就診名單與就診號碼燈並不如此「友善」,唱名看診的方式更是最直接的告知。若是各診間的護士都改成呼喚病患的姓氏稱謂與就診序號,在診室較為密集或是稍具規模的醫院,則極易造成混亂,畢竟姓氏相同的病患太多,以聽號碼做為區別似乎又過於考驗患者之耳力與注意力,如此反而降低看診效率,有損病患權益。

 政府有心維護病患之權益,自是德政一樁,然也要兼顧隱私與看診效率才是。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印度醫師罷工

印度醫師罷工第3天 病人枉死增至40人
【11/13 13:55】
〔中央社〕印度北部比哈省一所醫學院附屬醫院的750名醫師,抗議省府未履行加薪承諾而罷工5天,今已進入第3天,得不到醫治枉死的病人也增至40人,但對立雙方仍拒絕妥協。

據地方消息人士今天表示,比哈省(Bihar)首府巴特納(Patna)公立醫學院附屬醫院罷工的750名醫師大多是新進醫師。他們在今年8月間已集體罷工過一次,當時造成38名病人因等不到醫療而死亡。

8月的罷工結果,比哈省政府同意提高資淺醫師的加給。

但這次罷工已第3天,仍未見到省府當局有意中止醫師的罷工,醫師群也拒絕妥協,並得到其他公立醫院醫師約250人的聲援和加入罷工。

印度公立醫院收費低甚或免費,主要病患都是貧困和享有社會福利保障的赤貧人家。但醫師罷工之後,這些病患只得忍耐病痛或在垂危中等待醫師「回心轉意」。

打零工的28歲工人庫瑪,因急性蘭尾炎需要動手術,在巴特納醫學院醫院等了2天,今天只得離開醫院。他表示,沒有錢到私立醫院,也不想回家,因為不願讓家人苦惱。

據消息人士表示,像庫瑪境遇的病人,每天都有數百人,都是黯然的離開醫院。

但對立的政府官員與醫師都有話說。省府衛生部長雅達夫(N. K. Yadav)呼籲醫師要有寬厚的憐憫之心。他表示,如果不是因為一些「問題」仍待解決,,政府早就履行醫師加薪的承諾。

消息人士表示,雅達夫所指的問題,是省府財政部反對醫師加薪。

但巴特納醫學院資淺醫師協會副主席達南傑.庫瑪(Dhananjay Kumar)指控說:「政府毫無誠意,一副無所謂的態度,醫師絕對不會返回醫院,除非當局具體履行承諾。」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低脂飲食與情緒

Long-term Effects of a Very Low-Carbohydrate Diet and a Low-Fat Diet on Mood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rch Intern Med. 2009;169(20):1873-1880.

對體重過重而且相對健康並且情緒正常的成年人來說
低脂飲食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情緒更有幫助
至於體重的減輕效果差不多,此研究為期一年

至於所謂記者的報導
則有誤導的嫌疑
因為研究結果並不能直接外插到所有族群
看一下就知道記者們誤在哪裡了

心情不好?試試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飲食 更新日期:2009/11/10 13:35 心情不好嗎?試試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飲食,研究發現它有助於改善情緒。


澳洲的研究人員以106個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為對象進行的研究顯示,少吃點肉,多攝取碳水化合物,持之以恆,對於情緒提升會有效果。


研究發現,相較於高脂肪以及高乳製品的飲食,長期攝取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飲食,可以顯著減少生氣、焦慮、敵意和憂鬱等負面情緒。這項實驗定義的長期是一年,不過研究人員說,八個星期就可以看到效果。


研究指出,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飲食對於增強記憶也有幫助,不過它在提升認知能力上的效果並不明顯。

17件乳酸飲料活菌不足 形同糖水

DOH: 市售稀釋發酵乳檢驗 不符規定之業者 已令期限期改正

衛生署附件:981110多多檢驗結果.doc

17件乳酸飲料活菌不足 形同糖水
更新日期:2009/11/10 19:31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0日電)衛生署今天公布乳酸菌飲料檢驗結果,結果17件活性乳酸菌含量不足,其中「康酪多」、「優安蜜」等產品含量為零,衛生署要求業者改正,否則包裝必須去除「活性乳酸菌」等字眼。


10月間媒體披露,苗栗縣昌乳食品生產的「康酪多」、「優安蜜」乳酸飲料含有防腐劑。衛生署在2週前抽驗9個品牌共60件市售乳酸菌飲料,今天公布結果,不合格名單中,「優安蜜」原味發酵乳和「康酪多」蘋果調味乳等8件的乳酸菌含量為零。


另外9件產品低於每公克含100萬活性乳酸菌的CNS國家標準,名單是:「比多好」活菌發酵乳 (2件)、「可可多」原味發酵乳 (2件)、「津津」活菌發酵乳、「麥可多」原味發酵乳、「益加多」活菌發酵乳、「好又多」、「活蜜多」原味發酵乳。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指出,「康酪多」、「優安蜜」的業者採加熱滅菌法,所以活性乳酸菌死光光,形同糖水。其他不合格業者則可能是運送、儲存過程不當,活菌不耐熱死亡,以致活菌含量不足。


許景鑫說,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0條及第33條之1,有關食品標示違規的罰則,不合格業者須將不合格產品回收下架,如果限期未提高活菌含量,或是包裝未去除「活性乳酸菌」字眼,將遭罰新台幣3萬以上、15萬以下罰鍰。981110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更新日期:2009/11/10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俗話說「三歲定終生」,真有科學依據。德國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承受過大壓力的話,基因會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比較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比較差。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精神醫學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of Psychiatry〉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穆加特伊德主持這項研究。他在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嬰幼兒時期若常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影響以後的行為。


研究人員以老鼠做研究,讓剛出生的老鼠和母親分離,有的一天分離三小時,有的分離十天,小老鼠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心理很容易充滿壓力,研究人員持續觀察牠們往後的身心狀況。


結果發現,剛出生的老鼠一旦遭「遺棄」,終其一生會變得較脆弱,比較無法面臨壓力,克服挑戰,記憶力也比較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壓力改變了一些基因功能,老鼠一遇壓力,就會製造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運作,基因出現變化,很可能又製造出更高濃度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證據顯示,幼童時期若遭受虐待、忽視,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等身心疾病,這也可以印證在人類身上。

大學生上課睡覺吃泡麵

其實跟台上講課的人講的內容也有關係
有的老師真的是不知道在教甚麼的
似乎是憑著title很響亮就可以尸位素餐這樣
不過現在有學生可以回饋的管道
情況應該有改善一些

洪蘭批台大醫學生 上課睡覺吃泡麵
更新日期:2009/11/10 04:09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擔任國內醫學院評鑑委員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近日在媒體撰文,質疑國內頂尖的台大醫學院「上課好像菜市場」,有學生姍姍來遲,還有人吃泡麵、啃雞腿、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覺,她痛批「尸位素餐是最可恥的」,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別人?


憂學生不敬業 將來當醫生會害死人


洪蘭表示,全世界大學都在搶人才,香港的大學提供十萬港幣獎學金來台招募好學生,國際競爭這麼激烈,「我們的大學生卻沒感受壓力,上課睡覺的一堆『陣亡』,令人擔憂。」文中也指出,學生要「敬業」,父母出錢繳學費、國家出錢蓋教室、買儀器栽培,就要好好學習,這是一種負責任態度,不敬業的人,能力再好也不會成功,對醫生來說,還會害死人。


她並批評,早上八時的晨會,醫生們不但遲到,連白袍都沒穿,紀律鬆散令人咋舌。看這現象,就了解為什麼台大校長在歡迎新生時,講的是晚上不要熬夜、不要蹺課、要替媽媽洗碗等,這些是該對小學生講的話,假如大學生還要這樣教,能叫大學生嗎?


對於洪蘭的批評,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回應,願虛心接受,他也將文章轉寄給全體學生,強調有錯就要改,未來將以更嚴格的規範,導正學生的求學態度。不過,楊泮池也強調,課堂秩序不佳並非常態,絕大多數學生都很認真,希望外界不要以偏概全。


醫學院長︰有錯要改 但非常態


楊泮池說明,評鑑時看到的是下午一點半的通識課程「醫療與社會」,許多學生因前一堂課結束較晚,中午來不及吃午餐,才會有人遲到、帶食物到教室。


台大學術副校長陳泰然認為,老師上課規定不同,有些嚴格規定不得遲到或吃東西,也有老師體諒學生辛苦,不喜歡以權威壓學生,各有觀點,沒有對錯。


台大主秘廖咸浩表示,理工醫農的學生上通識課的態度也許有改善空間,這不只是台大的問題,也反映國內教育的普遍問題,因很多學生在高二分流後,就很少接觸人文社會學科,對國民素質有很大影響。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指出,會請各大學加強改進。另有其他大學主管則指出,現在學生學習態度確實和早期不同,自主性高且愛聽不聽的。

洪蘭:台大醫科學生尸位素餐

評委主席:洪不應隨便放話
2009-11-10 中國時報 【朱立群/台北報導】
 大學醫學院評鑑委員、中央大學教授洪蘭在《天下雜誌》撰文「分享」她去「台灣最頂尖醫學院」訪視的「心得」,引來媒體轉載、討論,掀起社會軒然大波。

 評鑑委員主席、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表示,他可以理解洪蘭的心情,但也認為她的作法形同「放話」,是「評鑑倫理的瑕疵」。

 陳定信說,他絕非護短之人,但身為評鑑委員,「有話可以拿到會議上討論,不應該隨便對外表示個人意見。」

 事實上,全國醫學院評鑑還沒結束,洪蘭可說是「主動」透露正在進行中的評鑑。她投稿批評看到的醫學生「不敬業」,被報紙轉載,並點名文中所指「頂尖」的醫學院就是台大。陳定信反問:洪蘭這麼做,有無失職?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也是評鑑委員,接受本報訪問時極為謹慎,堅持不透露她即將前往評鑑的學校。但她說,「看到洪蘭教授在媒體上發表意見,我很shocked(震驚)。」、「或許她太擔心,已經受不了了,」吳妍華幫洪蘭打圓場。

 不過,如果就事論事,陳定信也說,指控如屬實,不只是學生,老師也該反省是不是「教得太簡單」,看到學生上課「啃雞腿」,早就應該把學生趕出教室。

 但陳定信也強調,洪蘭筆下台大醫學院學生的惡形惡狀一定也在其他學校發生,「任何學校的學生都不應該」。

 台大醫學院是「頂尖中的頂尖」,卻被狠批「尸位素餐」、「不敬業」。吳妍華認為,台灣的大學學費偏低,「寵」壞了學生。

 吳表示,國內公立醫學院一年學費約八萬元,幾乎都是家長出錢學生普遍認為教育機會得來「太容易」,所以對老師課上得好不好,也就「no feeling at all」(不痛不癢)、不在乎。

 而美國的學費是台灣的卅倍,多數學生須打工、貸款才能念書,課堂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錢,所以比較珍惜每一次上課機會,也要求老師必須教給學生最好的。

通識當營養學分 醫學生較嚴重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11.10 05:18 am


醫學院授課老師指出,醫學生太聰明,加上專業課程繁重,把通識教育課程當成營養學分的情形,可能較其他系學生來得嚴重。

某醫學院上午十時通識課程「醫學史」,授課老師設計不同主題,請中研院學者演講,但幾周下來,包括醫學系在內半數學生打瞌睡。老師看不下去,要學生「要睡乾脆待在宿舍或家裡睡」,但所有人一律到研究室個別考試。

針對洪蘭批評,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昨天語帶無奈說:「有點嚴厲了!」他說,洪蘭看到的「應是個案」,當天選課也不只是醫學生,還有其他系學生,以他自己授課經驗,絕大多數醫學生上課都很認真。

楊泮池指出,醫評會委員那天看到的狀況,是上通識教育課程「醫療與社會」,因老師上課時間拉得比較長,學生下午還有課,來不及吃午飯,才會帶食物進教室吃。

洪蘭也提到,醫師開晨會遲到、不著白袍。楊泮池解釋,醫院要求醫師以病人為優先,可先巡房照顧病人,晨會遲到沒關係,也允許醫師不穿白袍開晨會,外界不瞭解情形,就指責醫界紀律鬆散,有失公允。

醫學生上專業科目,就比通識教育用功?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長曾啟瑞說,醫學生都是學測考試篩選出的頂尖學生,「的確會聰明到對一些課不在意」,被視為營養學分的通識教育課程,在醫學生眼裡或許沒挑戰性。

曾啟瑞也慨歎,國內醫學教育缺乏退場機制,醫學生在師長期望下選讀醫學系,醫學系當人比例又不高,即使到醫院實習,也大多會過關,即使有人缺乏行醫熱忱,也能當醫師。

不過,曾啟瑞說:「老師也可以把通識教育上得有趣」,有些大學,如成大通識教育,是理、醫、文等學院可跨學院選修,如醫學生也可選文學院的課。

尸位素餐? 醫學生:以偏概全

老師不同 學生態度也不同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保健食品不保健 傷身求訴無門

保健食品不保健 傷身求訴無門
更新日期:2009/11/09 02:35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在台灣,吃保健食品幾乎像三餐一樣普遍,各大醫院經常接獲民眾因吃了保健食品,引發過敏或身體不適的案例。患者因免疫系統大亂,須長期就醫,花錢又傷身,業者甚至要消費者自提證明才願賠償,民眾搞得身心俱疲,對業者卻求訴無門。


六十四歲的退休王老師因睡眠品質差,聽信朋友介紹,花六萬多元買直銷商號稱「通血管、治腦神經衰弱」的優質蛋白和蘆薈汁等保健食品,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五種。才吃二、三天,皮膚就癢癢的,朋友說這是「好轉反應」,不能停、要繼續吃,而且要多吃一點。


吃到血淚「斑斑」 師嘆還好沒丟命


拖了兩個月,王老師身上紅疹愈來愈嚴重,手腳、腰背布滿大片深色斑塊。她警覺不對勁,趕緊就醫。三總免疫科陳政宏醫師診斷為「過敏性血管炎」,吃了好久的類固醇還壓不下來。


王老師感慨說,當初以為可以改善健康,誰知受盡折磨,沒吃完的保健食品只能打折退錢,「命撿回來就不錯了」。


六十幾歲的林女士也是聽朋友介紹,吃直銷食品黃耆膠囊,希望增強身體免疫力。但一個月後,全身出現紅斑,四肢皮膚變厚脫屑。一年來奔走各大醫院,被當成乾癬治療,從外用類固醇、口服A酸到照光治療,病況始終沒改善。


最後經台大皮膚科蔡呈芳診斷為罕見的免疫疾病「毛孔性紅糠疹」,現在她除了西醫,也以中醫調養。她說,再也不敢亂吃來路不明、電台推薦的保健食品了。


業者推個人體質 消基消保也無奈


卅幾歲的嚴小姐因為母親罹患乳癌,友人介紹甲魚精做的保健食品,她買給母親吃,自己也開始吃,一周後身體開始發癢;友人說是身體在排毒,要加量到每天十顆。吃了半個月,洗完澡全身像被鞭打,都是一條條浮腫抓痕,至少廿分鐘才會消退。


嚴小姐展開漫漫求醫路,先後看了振興、國泰、台大醫院,但皮膚一碰就紅的情形,一年都沒好。嚴小姐曾找公司理論,公司卻推說是她個人體質問題,要她拿出是甲魚精引起過敏的證明,公司才會理賠。她也向消基會、消保會詢問,得到的答案竟然是:「妳就自認倒楣吧!」

日瘋泡醋昆布絲減肥

這樣算來神樂已經吃好久了.....

日瘋泡醋昆布絲減肥
自由 2009-11-9
號稱減肥大國的日本每年都會出現熱門減肥食品,最近爆紅的減肥食品「泡醋昆布絲」也掀起搶購熱潮。業者還不忘加註「電視引發熱烈迴響」的宣傳字眼。(取自網路)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號稱減肥大國的日本,幾乎每年都會出現因媒體宣傳而爆紅的熱門減肥食品。繼去年紅極一時的早餐香蕉減肥後,電視節目近日介紹女藝人吃泡醋昆布絲成功瘦身的經驗談後,市面上原本銷路平平的泡醋昆布絲,頓時成為詢問度暴增的當紅炸子雞。不過,類似的食品減肥功效通常遭到過度渲染,民眾若一味攝取單一食品,反而可能影響健康。

藝人推薦 立刻被搶購一空

泡醋昆布絲在日本稱為「TORORO昆布」,是一種將浸泡過醋的昆布刨削成絲的加工食品,通常添加於湯中或製成小菜、煎蛋捲等,料理方式相當多變。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指出,上月13日女藝人上電視暢談吃泡醋昆布絲的減肥經,隔天各地超市的泡醋昆布絲隨即被民眾搶購一空。

東京首都圈的超商業者表示,節目播出後業績暴漲數倍,多家店舖連庫存都被搶光。此外,海藻食品大廠負責人也說,「目前的業績是節目播出前的6至7倍」,另一家廠商則抱怨,東京突然湧入大量訂單,讓生產線根本忙不過來。

7月間出版「泡醋昆布絲減肥聖經」一書的機能食品學教授矢澤一良表示:「昆布的食物纖維會在小腸包覆脂質等,使其不被人體吸收而直接排出體外。」不過,他也強調:「我確定長期適量食用具有(減肥)效果,但短期大量食用並不能夠減肥。」

學者︰吃單一食品影響健康

群馬大學的食物學教授高橋久仁子則表示:「最近每年都會掀起一陣食品減肥熱潮,讓人有『怎麼又來啦?』的感覺。來自電視節目等媒介的相關資訊滿天飛,把特定食物當作萬靈丹食用的做法並不健全。也沒有任何一種食品是單吃它包準能瘦身的。」

此前,在「白菜豆減肥法」風靡日本時,也曾陸續傳出食用前未充分加熱而導致腹瀉的病例,「納豆減肥法」也曾爆出關西電視節目捏造納豆減肥實驗數據的醜聞。

名人代言≠安心吃 認小綠人自保

名人代言≠安心吃 認小綠人自保
更新日期:2009/11/09 02:35 張翠芬、李永盛/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張翠芬、李永盛/台北報導】


據估計,台灣保健食品市場每年達六百億元,各種保健食品在電視、電台、平面廣告之外,也口耳相傳直銷廣告,鋪天蓋地大肆宣傳,民眾吃了保健食品出問題怎麼辦?衛生署設有「通報系統」,卻形同虛設,專家建議,民眾勿輕信名人代言或電視電台的廣告,選擇有科學依據「小綠人」認證的健康食品,是基本自保之道。


台大生化研究所所長、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潘子明教授直言,保健食品不能宣稱療效,許多在電視、電台、購物台販售的產品只是一般保健食品,卻說得天花亂墜。再不好好管理,對取得小綠人「健康食品」標識的產品會形成「劣幣逐良幣」效應。


潘子明說,只有健康食品可以宣稱「保健」功效,民眾應選擇有認證的產品,別亂買來路不明、誇大療效的產品,以免花錢又傷身。


專家建議,民眾有疑慮時,也可以向衛生署「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http://hf.doh.gov.tw)登錄通報。但據了解,這個通報系統去年底完成建置,開始受理通報,但因缺乏宣導,民眾根本不知道有這個通報管道,近一年來幾乎未曾開會運作。


高檢署檢察長顏大和則表示,檢察機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已積極與衛生主管機關聯繫,希望藉由行政、司法雙管齊下,嚴查不法。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X光機器 票選為史上最佳科學發明

X光機器 票選為史上最佳科學發明
更新日期:2009/11/04 21:32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4日專電)根據英國科學博物館的一項最新調查,1895年發明的X光機器被選為史上最佳的科學發明,1928年問世的抗生素藥物盤尼西林(Penicillin)排名第二。


慶祝建館100週年,位在倫敦的科學博物館邀請5萬名民眾票選對過去、現在及未來最偉大的科學發明,項目涵蓋醫學、科技、科學及工程等,票選結果今天公布。


由德國物理學家倫特根(Wilhelm Roentgen)114年前發明的X光機器,獲得近1萬張選票,高居榜首,倫特根本人並因為這項發明在190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殊榮。


10項最偉大科學發明依序是:X光機器、盤尼西林抗生素、1953年發現的DNA雙螺旋(DNA double helix)、1969建造的阿波羅10號太空船(Apollo 10Capsule)、1944年建造的火箭引擎(V2 RocketEngine)。


1829年史蒂芬生(George Stephenson)建造的世界第一部蒸汽火車,排名第6;1950年由英國數學家杜林(Alan Turing)發明電子計算機(Pilot ACEComputer),開啟電腦新紀元;1712年首次建造的蒸汽機排名第8;1908年福特公司設計的第一款T型汽車(Model T Ford),開啟人類運輸史新頁。


排名第10的是1837年發明的電報機(ElectricTelegraph),它縮短人類通訊的時間,掀起傳播革命。


10項被選為史上最佳科學研究在科學博物館展出,民眾可以免費進場參觀。9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