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標檢局: 節能網不節能 反增毒廢氣

市售「節能網」導致燃燒廢氣CO濃度飆高 標準檢驗局再次呼籲民眾切勿使用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0728 14:24:10)全球日益暖化,節能減碳已成全民運動,市面上各種節能商品大行其道,然而是否真具有宣稱的節能效果,抑或隱藏著危害消費者健康的風險,實有待進一步驗證。

對於市面上宣稱只要放置於瓦斯爐上使用就能達到節省瓦斯效果之「節能網」商品,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繼去(99)年就拍賣網站及電視購物台較常見的5種廠牌型號進行市場購樣檢測後,今年再前往零售商及透過網路賣家購得8種廠牌型號,持續加強購樣檢測,檢測結果瓦斯爐裝置該等節能網後不但燃燒熱效率降低,燃燒廢氣中一氧化碳(CO)濃度更全部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該局表示,對於該等不符合商品將依「消費者保護法」第36及38條令產製者或進口商限期改善或回收,並令經銷商下架停售;屆期未下架停售、改善或回收者,將依同法第58條規定處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以確保民眾消費權益及使用安全。

標準檢驗局說明,本次市場購樣檢測係參照國家標準CNS 13604「家庭用燃氣炊煮器具」,就同一台瓦斯爐,分別檢測安裝與未安裝「節能網」時之性能差異,檢測項目為燃燒狀態(燃燒廢氣中之CO濃度)與燃燒熱效率等2項。檢測結果,瓦斯爐未安裝「節能網」時之燃燒廢氣中CO濃度為0.05%,燃燒熱效率為42.6%,安裝本次市購之8種廠牌型號「節能網」後,燃燒廢氣中CO濃度分別增為0.45%、0.26%、0.20%、0.20%、0.40%、0.22%、0.37%、0.53%,皆高於國家標準所規定之上限值0.14%(1400ppm);燃燒熱效率則依序為40.0%、41.3%、41.4%、42.0%、40.6%、42.0%、41.7%及41.0%,雖符合國家標準所規定之40%以上,惟與未安裝「節能網」時之熱效率42.6%相比,熱效率不增反減,顯示瓦斯爐安裝該等「節能網」後,並未具有產品上宣稱之節能效果,反使燃燒廢氣中CO濃度高達4至10.6倍,將使一氧化碳中毒風險相對提高,易有危害消費者生命或健康之虞。

標準檢驗局指出,瓦斯爐具為該局公告強制檢驗之商品,其熱效率與燃燒廢氣中CO濃度均須符合國家標準。為確保瓦斯爐具之使用安全,該局特再次呼籲,消費者應選購貼有商品安全標章(圖例為 )之瓦斯爐產品,並切勿任意加裝「節能網」於瓦斯爐上使用,且須注意瓦斯爐使用場所之通風效果,以避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之意外。


訊息來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節能網不節能 廢氣增反致中毒 【12:45】
〔中央社〕經濟部標檢局今天公布抽驗市售8種廠牌型號節能網,多宣稱放在瓦斯爐上可節能,但檢測結果顯示熱效率不增反減,且釋出CO濃度是沒用時的4到10.6倍,提高中毒可能,將下架。

標準檢驗局指出,市售節能網宣稱只要放在瓦斯爐上使用,就能達到節省瓦斯效果,但是標檢局去(99)年在拍賣網站及電視購物台上取樣檢驗較常見的 5種廠牌型號,結果都不合格;今年再到零售商及網路賣家購得 8種廠牌型號抽驗,也全不合格。

標檢局說,檢測發現,裝置這些購樣節能網的瓦斯爐,不但燃燒熱效率降低,燃燒廢氣中的一氧化碳(CO)濃度,也全都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檢驗數據顯示,瓦斯爐未安裝節能網的燃燒廢氣中的CO濃度為0.05%,安裝這次市購8種廠牌型號節能網後,CO濃度分別為0.45%、0.26%、0.2%、0.2%、0.4%、0.22%、0.37%、0.53%,是沒用時的4到10.6倍,且都高於國家標準規定的上限值0.14%(1400ppm)。

標檢局副局長黃來和說,這會提高主婦中毒風險。

至於燃燒熱效率,檢測結果顯示,未安裝的燃燒熱效率為42.6%,安裝後為40%、41.3%、41.4%、42%、40.6%、42%、41.7%及41%,雖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40%以上,但與未安裝相比,熱效率不增反減。

標檢局表示,將依「消費者保護法」第36及38條規定,下令產製者或進口商限期改善或回收,並要求經銷商下架停售;屆期未下架停售、改善或回收者,將依同法第58條規定處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確保民眾消費權益及使用安全。

蜆精、蜆錠、保肝丸 無保肝效果

陳定信:愛肝就是不害肝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即時報導】
2011.07.28 12:50 pm
「我的肝病辭典裡沒有『保肝』兩個字,不要『害肝』就好了」,台灣的肝炎防治成績雖然是國際標竿,但研究肝炎的權威、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定信也說,不少國人對宣稱「保肝」的食品、藥品仍「有點迷信」,陳定信說,市售蜆精、蜆錠、保肝丸等都沒有保肝效果,不喝酒、不得B、C型肝炎,不暴飲暴食造成脂肪肝,就是愛肝之道。

【2011/07/28 聯合晚報】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GE Healthcare X線全球總部 落戶北京

保護自有技術?
想太多,GE醫療影像的技術一向是落後給西門子跟飛利浦的
唯一而且最大的優勢,本來就只有價格而已

愛迪生這商人創辦以來
營運似乎都是以商業手段為主
技術跟發明反倒是不重要
果然是承襲創辦人的風格

跨國藥企布局中國GE醫療X線全球總部落戶北京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11-07-26 09:04:05 
中國醫藥產業的巨大市場前景正在促使跨國醫藥巨頭調整戰略部署。

昨日下午,GE醫療集團正式宣布其X線產品業務的全球總部將移至北京,這是GE第一次把旗下的某一業務全球總部搬至中國。據GE醫療X線產品業務部全球副總裁兼總經理Anne LeGrand透露,此項戰略轉移策劃已久,GE在3年前已通過了此項搬遷預算。

GE醫療稱,通過此次戰略轉移,GE醫療X線產品業務部將能更深刻理解中國政府的基層醫療戰略,滿足高速增長市場的需求,建立從工程研發到銷售和服務的全面X線產品業務。

“將X線產品業務全球總部遷移到中國,有助於我們更加靈活、機動地開展業務,提高響應能力,同時持續強化對本地市場的關注,擴大我們的全球影響力。” Anne LeGrand表示。

2010年底,GE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宣布將向中國投資20億美元,其中5億美元用於建立6個創新中心。為了支持這一創新舉措,GE醫療X線產品業務部位於成都的創新中心將新招募65名工程師及支持人員。由此,GE醫療X線產品業務部在中國將擁有超過200名研究及開發專業人員。同年,GE醫療還建立了由500人組成的基層醫療團隊,幫助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服務。

2011年初,GE醫療啟動了一項為期3年的“春風計劃”,旨在支持中國政府發展基層醫療的戰略方針,并實踐GE的“健康創想”愿景,為更多民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春風計劃”主要致力於開發符合基層醫療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產品、健全基層醫療機構覆蓋網絡、推廣醫療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強化基層服務和培訓。

“目前中國正在積極加強和完善基層醫療建設,而GE醫療始終致力於支持這一政策,助力提高中國城鄉醫療服務的質量并增加醫療機會。” GE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表示,公司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研發了玲瓏數字X光機和星光系列X光機等產品,這些產品已獲得“健康創想”認證,并在中國投產銷售。

據GE醫療高層透露,目前GE高端醫療產品與中低端產品的銷售收入比例大約是8:2,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比例將變成5:5。數據顯示,GE醫療集團在中國高端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60%,遠高於競爭對手西門子醫療集團、東芝醫療器械等。

段小纓稱,GE醫療將繼續服務好高端和中低端兩個市場,今年將投放20多款專門為中國打造的相關產品,其中約有70%進入基層醫療市場。

在此之前,拜耳醫藥保健中國區總裁李希烈透露,拜耳醫藥決定將其普藥業務全球總部遷至中國。李希烈稱,中國正在成為普藥最重要的市場,今后對中國普藥市場的投入將會加大,特別是中國正在進行的醫療改革,政府的醫療撥款將大力推動中國醫藥市場持續增長。

一位資深醫藥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意味著中國消費市場對跨國醫藥巨頭日益重要,他們意圖通過此種戰略轉移開發出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進而抓住中國市場的巨大機會。


奇異醫療X光事業部 將遷至北京
【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即時報導】 2011.07.25 10:25 pm
全球最大醫療影像設備製造商美商奇異醫療(GE Healthcare),將把歷史逾百年的X光事業部遷至大陸,以好好開發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潛力,意味未來將有更多奇異新生產的電腦斷層(CT)掃描及核磁共振(MRI)成像設備,會掛上「Made in China」的標誌。

這項消息也顯示,儘管外商對大陸保護智慧財產的成效仍頗有微詞,但市場大餅的考量顯然已不敵保護自有技術的重要性。

彭博資訊報導,奇異醫療副總裁兼總經理利格蘭女士(Anne Legrand)表示,其總部將從美國威斯康辛州遷至北京,成都也將成立新廠區,這些都是奇異醫療的母公司奇異公司(GE )將投資中國大陸約20億美元計畫的一環。

【2011/07/25 經濟日報】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血壓要量幾次?

血壓只量一次當然可能會有偏差
那麼,要量幾次?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Quality Reporting: Where and How Many Measures?
Ann Intern Med June 21, 2011 154:781-788

Editorial
Improving the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Is It Time for Regulated Standards?
Ann Intern Med June 21, 2011 154:838-839

Summaries for Patients: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for Decision Making and Quality Reporting
Ann Intern Med June 21, 2011 154:I-23

要量5到6次才能得到較正確的血壓評估值

美國FDA: 雙磷酸鹽與食道癌關連未確定

簡單講就是目前資料不足
雖然部分報告當中 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的使用有增加食道癌的情況
尤其是在沒有依照藥物包裝指示使用的時候

FDA Safety Alert
Oral Osteoporosis Drugs (bisphosphonates):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 Potential Increased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Includes: Fosamax (alendronate), Actonel (risedronate), Boniva (ibandronate), Atelvia (risedronate delayed release), Didronel (etidronate), and Skelid (tiludronate)

ACOG建議乳房攝影40歲開始

ACOG(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新版Guideline仍然建議40歲以後婦女每年做乳房攝影篩檢
Practice Bulletin No. 122: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ugust 2011 - Volume 118 - Issue 2, Part 1 - ppg 372-382
doi: 10.1097/AOG.0b013e31822c98e5

ACOG release
Annual Mammograms Now Recommended for Women Beginning at Age 40

先前相關條目
USPSTF建議乳房X光篩檢年齡上修至50歲
乳房攝影 美國延後為50歲、台灣提前至45歲

阿斯匹靈 不能亂停

有心血管病史而開始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預防的病人
除非經過專業評估,否則這個藥不能停

Discontinuation of low dose aspirin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se-control study in UK primary care
BMJ 2011; 343:d4094 doi: 10.1136/bmj.d4094 (Published 19 July 2011)
Cite this as: BMJ 2011; 343:d4094

Discontinuation of aspirin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BMJ 2011; 343:d3942 doi: 10.1136/bmj.d3942 (Published 19 July 2011)
Cite this as: BMJ 2011; 343:d3942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美國太空梭時代告終

40載太空梭計劃 地球受惠大 【2011/7/19 13:55】
〔中央社〕美國發展40載的太空梭計劃即將劃下句點。科學家指出,太空梭計劃影響深遠,打開地球看太空的眼界,且繪製出最詳細地球地形圖,更幫助醫師了解,甚至可治療人類老化疾病。

在「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21日載著老鼠的幹細胞及疫苗實驗返底地球後,太空梭研究也隨之結束。

曾和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合作及為NASA效命的多位科學家認為,太空梭研究成功達到目的。

麻省理工學院太空醫療技術教授楊恩(Laurence Young)表示:「太空梭研究獲得許多科技新知。」楊恩曾透過7次太空梭發射將實驗送至太空,多數是有關無重力下對身體影響。

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物理學家雷恩(Neal Lane)表示,人們忽視透過太空梭及國際太空站(ISS)使我們越來越了解人體生物學。

太空人失去骨強度,平衡有問題,且免疫系統轉弱,很多方面都和人類老化情況類似。他們認為,研究在太空梭中太空人如何利用運動及其他活動對抗骨流失,有助於在地球情況。

藉太空梭之助研發進展最大的仍是天文學,所展現第一項成果就是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它改變地球看太空觀點,甚至對宇宙年代的認知。

前NASA科學主管史登(Alan Stern)指出,太空梭也出動其他3項太空探險器,「伽利略號太空船」(Galileo),得以近距離一探木星及環繞木星衛星;「麥哲倫號」(Magellan),繪出混沌高溫的金星地圖;「尤利西斯號」(Ulysses),調查太陽在太陽系邊緣更大影響力。

值得一提是,NASA科學家試圖設計較好的太空食物而注意到海藻。他們發現有一種海藻營養僅存在於人類母乳中,加以研發。現在95%嬰兒配方食品都有這成分。

前NASA飛行主任、田納西州航空飛行研究教授穆拉托(John Muratore)表示:「太空梭研究將是讓我們持續受惠的禮物,將影響科學、環境及國家安全。」

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全體工作人員今天感傷地向國際太空站太空人道別,圓滿結束最後1次由太空梭拜訪太空站的旅程。

任務完成 美國太空梭時代告終
時間:2011/7/19 08:47
撰稿‧編輯:吳寧康   新聞引據: 中央社
  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全體工作人員,18日感傷地向國際太空站(ISS)太空人道別,圓滿結束最後一次由太空梭拜訪太空站的旅程。

  接近37次戲劇性的會合後,太空梭時代宣告結束。亞特蘭提斯號工作人員舉辦感人的典禮,在太空梭艙門關閉前,彼此擁抱親吻。太空梭在格林威治時間14點28分(台灣時間晚間10點28分)與他們道別。

  太空人們隨後在連結太空梭和太空站的通道上,密封住一面美國國旗,悲痛地象徵美國太空梭飛行時代結束、以及新時代的開始。

  太空梭指揮官佛格森(Chris Ferguson)說,只要這面國旗有天能由坐上美國太空船的太空人帶回地球,就表示航程還沒結束。它會一直繼續旅行,會再次離開靠近地球的軌道,也許會去月球,也許會去火星。能把這面國旗帶來這裡,是他們的榮幸。

  亞特蘭提斯號於8日升空,進行最後一次太空梭計畫STS-135。太空梭上有4名太空人,帶著「拉斐爾」(Raffaello)多用途後勤模組艙,艙內裝有運至太空站的補給品和備用零件。


美太空梭太空人歷史性道別
【聯合報╱記者王麗娟/即時報導】 2011.07.19 01:30 am
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的4位太空人18日最後一次從「國際太空站」飄浮而出,為19日清晨與太空站脫離,返回地球預作準備。他們在太空站留下歷史性的一面美國旗幟,一座亞特蘭提斯號的太空梭紀念模型,為美國結束卅年太空梭年代再合上一頁歷史。

太空站的艙門關上時,太空站的太空人小賈蘭說,它關閉了「美國歷史的一章」。4名太空人離開太空站前,在一項感人的道別儀式中,小賈蘭將1981年美國太空梭首度升空時的一面美國國旗插到太空站的艙門上。

亞特蘭提斯號已在太空站停留一周以上,卸下一年的補給品,再滿載垃圾與舊設備準備返航,預定21日返抵佛州的太空中心。(美聯社)

【2011/07/19 聯合報】

太空梭研究對人類的貢獻不勝枚舉
2011年07月19日 11:09 中廣
【中廣】以太空梭為中心的美國這一階段太空探索即將畫上句點,科學家說,太空梭的成就,打開了地球人的眼界,除了讓我們對宇宙和外星有更多認識之外,它也讓科學家繪製出最精密的地球地圖。說到這裡,你可能還是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如果你知道太空梭的研究成果對人類老化以及疾病治療的研究也有幫助,可能就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了。(夏明珠報導)
假設你出了車禍被卡在車裡等待救援,或者你在到處都埋了地雷的戰場上要衝出一條生路,人類透過太空梭研究發展出的技術,說不定可以救你的命。
愈來愈健康的嬰兒奶粉配方、在炎熱的天氣中可以讓你從腳底涼起的冷卻襪,全部都是太空梭的貢獻。
很多美國人誤把許多新科技的功勞歸給阿波羅探月計畫,事實上,包括一碰就黏的魔鬼粘和不沾鍋的鐵弗龍,發想都來自於太空梭的研究。但是在長達四十年的研究歷程中,太空梭的成就經常沒被看到。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說,燒掉將近兩千億美元的研究計畫,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沒甚麼好奇怪。
在柯林頓執政期間擔任總統科學顧問,現在任教萊斯大學的物理學家藍恩說,美國建造太空梭的目的不是為了發明產品,它只是一種附加效益。沒有太空梭,就不會有國際太空站,要是沒有太空站,很多需要在太空中待上一定時間才能明瞭的人體奧秘,就不可能被知道。
比方說,在無重力環境中待上一段時間,會降低骨質強度,衍生平衡問題,削弱人體免疫力,這和老化有點類似。如何透過運動和其他方法來對抗骨質流失,是太空梭計畫創造出的一個研究議題,如果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太空梭研究的貢獻,就是它可以幫助人類活得更久更好。

NASA新計畫:民間火箭升空
(AFP) – 16 小時前
(法新社華盛頓18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今天表示,已和聯合發射同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達成協議,嘗試用「擎天神五號」(Atlas V)商用火箭將太空人送到國際太空站(ISS)。

聯合發射同盟是波音公司(Boeing)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合資企業,設計來為美國政府太空任務提供經濟實惠的火箭,將太空人送上太空。

NASA披露這項協議之際,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正準備離開國際太空站、最後1次返回地球,結束美國30年的太空梭計畫。亞特蘭提斯號21日落地。

美國至少還要4年,才能利用俄羅斯聯合號火箭(Soyuz)太空船以外的工具,把美國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

NASA署長勃登(Charles Bolden)在聲明中表示:「有ULA的加入,或許可以加速發展出1套民間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的運輸系統,也允許NASA把資源集中在探索近地軌道以外的世界。」

依照協議,NASA和ULA會一起動腦,想出如何最有效的利用擎天神五號載運太空人升空。(譯者:中央社樂羽嘉)1

腦部損傷 增日後失智風險

腦部損傷 增日後失智風險
(AFP) – 2011/07/20 19 小時前
(法新社巴黎18日電) 兩項研究報告今天指出,在戰場或美式足球場上遭受的腦部傷害,可能增加日後失智的風險。

國際阿茲海默症會議本週在巴黎舉行,另有第3份研究報告提出證據指出,日常生活中跌倒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警訊。

領導研究的亞佛(Kristine Yaffle)表示,有過創傷性腦部損傷的老兵,罹患失智的風險加倍。亞佛為舊金山退伍軍人協會醫學中心(San Francisco Veterans Association medical center)記憶障礙計畫(Memory Disorders Program)負責人。

研究人員檢視28萬1540名55歲以上老兵,發現有創傷性腦損傷(TBI)的老兵,罹患失智的風險為15.3%,沒有受過腦部創傷的老兵則為6.8%。

也有研究指示,美式足球比賽常見的對撞也會提高腦部長期受損機率,儘管球員都配戴頭盔。

研究人員在2008年對超過500名、平均年齡為61歲的前足球員做健康調查,其中超過35%給的答案顯示可能失智,幾乎是美國65歲以上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3倍。

亞佛說:「這項議題相當重要,因為TBI很普遍。」「美國每年約有170萬人因跌倒或車禍遭受TBI。」

研究顯示,TBI造成的軸突 (axon)損傷,可能是失智症高風險的主因。軸突是神經元向外延伸的分支,負責神經訊息傳遞。

軸突損傷腫脹伴隨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的堆積,是阿茲海默症的病徵。(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

Copyright © 2011 AFP

研究:戰場受過腦傷老兵 癡呆風險倍增
中央廣播電台╱季 平 2011-07-19 01:16
根據18日發表的2項研究,曾經在戰場上或美式足球場上有過腦部受傷經驗的人,日後發生癡呆的風險可能升高。

舊金山退伍軍人協會醫療中心記憶失序計畫負責人亞飛(Kristine Yaffe)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沙場上受過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老兵後來要面臨癡呆的風險,比其他人高出1倍。

亞飛領導的團隊檢視了28萬1,540位55歲以上美國老兵的醫療紀錄,這些老兵至少曾在1997年至2000年間接受過一次醫治;研究小組並且對調查對象進行了至少7年的後續追蹤。

研究人員發現,擁有創傷性腦損傷病史的人發生癡呆的比例為15.3%,而沒有這項戰場受傷紀錄的人出現癡呆的比例只有6.8%。

亞飛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創傷性腦損傷的情形非常普遍,在美國,每年約有170萬人受過這項傷害,其中主要的發生原因為跌倒和車禍。

這類傷害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中也很普遍,在與爆炸有關的事件中,59%的人會受到創傷性腦損傷,在整體傷亡事故中的比例也達22%。

在另一項研究中,由芝加哥羅耀拉大學醫學中心(Loyol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人員藍道夫(Christopher Randolph)領導的小組,則對退休的美式足球員以及其他老一輩不曾當過職業運動員的人進行認知比對。

結果顯示,500多位曾於2008年接受健康訪查的61歲前足球員中,有35%的問卷回答者顯示可能有癡呆現象。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四大公協會:數位產品應建合適消保機制

相關條目:北市府以過時消保法開罰Google

有問題的從一開始就是北市府
四大協會其實也不是挺Google什麼的
只是在Apple偽善的行為之後,假若北市府繼續中二下去,Google是有可能退出台灣的
到時候這些著作人的權益絕對是完蛋
所以站出來發聲是必要的

美國第二大(實體)連鎖書店Borders掛掉才是最近的新聞而已
可預見的將來是電子書盛行的時代
Google要真的撤出的話,台灣應該會回到過去海盜王國的時代
而且會比之前更嚴重
文創什麼的可能會死光光

四大公協會:數位產品應建合適機制
【聯合晚報╱記者張博亭/台北報導】 2011.07.19 03:05 pm
北市府要求Google遵守應用程式7日鑑賞期規定,今天包括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俞國定、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何飛鵬、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錫敏及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理事長黃鎮隆,署名發表公開信,呼籲政府應「與時俱進」,而且考慮每項產品的使用方式不同,重新規範鑑賞方式與交易流程。四大公協會認為7日鑑賞期沒有配套措施,會讓數位內容及軟體業者面臨營運困境。

7日鑑賞期固然提供消費者保護傘,但這把傘卻可能戳到數位出版及軟體開發業者的眼睛。四大公協會聲明指出,消費者在鑑賞期之內可要求無條件退費。但包括電子書、隨選電影、音樂、遊戲、應用軟體等數位內容,不用一天即可閱讀完畢,再加上數位內容產品在下載後,可輕易複製,幾乎沒有任何配套措施可保證消費者已刪除或沒有複製這些要求退費的數位產品,因此有損害著作權的疑慮,並導致數位內容業者風險大增,面臨營運困難。

數位出版業者表示,政府應修改「不合時宜」的法規,並區分實體產品和數位內容產品的差異。7日鑑賞期並非唯一考量,應該以產品的特性來分類管理,要求數位內容業者提供適當方式供消費者鑑賞,如線上電影觀賞10分鐘、電子雜誌看單元、以及電子書看第一章。

在杜絕盜版部分,一旦消費者通報有詐騙、盜版的數位產品,應有立即下架制度。

【2011/07/19 聯合晚報】

修法,才是真正保護消費者之道
數位時代 撰文者:劉翰謙發表日期:2011/07/19
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以及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等,在今天於台大凝態中心舉辦的數位出版應用研討會一開始,便由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俞國定,以及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何飛鵬代表,針對上週Apple已經同意遵守消保法,配合「七日鑑賞期無條件退費原則」,而Google為維護App開發者權益,繼續全面下架所有Android Market上的付費軟體一事,表明四大內容公協會的立場。

何飛鵬理事長認為,現行的消保法已經是20年前時空背景下的產物,在進入數位時代之後,對數位產品的性質應重新研究,否則不足以形成規範;他也進一步提出,對負責此事的消保官葉慶元主委,其積極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理念表示認同,然而希望法規會也能在出版業或其他內容產業上,用同樣的態度取締盜版的猖獗。

俞國定理事長則表示,鑒於數位內容與一般數位產品的不同,過長的鑑賞期會令濫用機制者得已在鑑賞時間未完時,便將內容「消化」完畢,他覺得應該針對數位內容,提供專屬的交易制度,並分類分項做管理,否則不僅傷害到許多合法辛苦的內容工作者的權益,還變相成為鼓勵盜版的存在。

聲明記者會的最後,所有出席的內容業者以及四大公協會代表,皆上台大聲呼籲:

一、儘速修法,完善交易體制─區分實體和數位產品的不同,建立合適的試用機制,如電影提供試看時間、電子書提供試讀章節、工具軟體試讀版本,或遊戲提供試玩關卡等。

二、業者自律─內容業者應自律,提供優質的內容給使用者,想以劣質品或盜版內容欺騙消費者,應受到法律制裁。

三、加強取締劣品、盜版品─對跨國侵權、詐騙、盜版者,除從消保法消極防止外,政府也應積極發揮公權力加強取締,同時希望平台提供者亦能建立透明簡單的檢舉方式,讓所有人一同監督盜版和不肖業者。


針對7日鑑賞退費問題 四大公協會呼籲修法

4大出版協會挺Google 反對7日鑑賞期

專家報告﹕過度上網 腦部灰質萎縮

Microstructur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Citation: Yuan K, Qin W, Wang G, Zeng F, Zhao L, et al. (2011) Microstructure Abnormalities in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PLoS ONE 6(6): e20708. doi:10.1371/journal.pone.0020708

專家報告﹕過度上網腦部萎縮 易導致「不當」行為!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7月18日 13:03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及美國專家發表研究報告,警告過度上網可能導致青少年腦部出現變異,讓大腦皮層中負責處理情緒、語言、視覺、聽覺等功能的灰質萎縮,長遠影響集中力、記憶力、決策力甚至定立目標的能力,亦會削弱青少年的克制能力,容易導致「不當」行為。

專家估計,中國大陸約有2400萬名青少年上網成癮,有關研究亦以大陸大學生為對象。來自北京大學、成都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研究院和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等的研究人員,先以一份國際公認、由8條是非題組成的問卷,找出18名上網成癮的19歲大學生,他們平均每周上網6.3天、每天花8至13小時(平均10.2小時)玩網上遊戲,全部都沒有濫藥習慣。另外18名每天上網少於2小時、沒有上網成癮的同齡大學生則為對照組。

上癮愈久 灰質愈萎縮

研究人員為兩批學生分別進行腦部磁力共振掃描(MRI)比較,結果發現,上網成癮者大腦的灰質(grey matter)均出現萎縮,而且上癮時間愈長,灰質萎縮得愈嚴重。此外,大腦內部負責傳遞信息的白質(white matter)亦出現改變。研究人員稱,這些腦部結構變異是由上網成癮所導致,會令青少年認知功能出現缺陷,更容易對互聯網產生依賴,甚至出現長期功能障礙。

權威期刊登研究結果

英國牛津大學藥理學教授及腦部專家格林菲爾德(Baroness Greenfield)曾警告,兒童的專注力欠佳,可能與使用電腦及社群網站有關,並指出公眾對於使用電腦可改變年輕人腦部的證據關注不足。她認為,這次研究的結果惹人關注,顯示年輕人上網成癮的年紀,與其腦部變化有明顯關係,認為需要更多資源進行更多類似研究。

這項研究在網上國際科學期刊《PLoS ONE》刊登。該期刊刊登的文章平均有2.8名專家覆核,多名諾貝爾得獎者也曾在該期刊刊登文章。

研究: Google已改變人類記憶方式

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Our Fingertip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07745
Published Online 14 July 2011

懶得去記! 研究指出 Google已改變人類記憶方式!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1年7月18日 19:4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Google崛起後,已經改變了人類學習和記憶的方式。大家變得懶得去記東西了!

科學家說,由於現在人們全依賴手指去尋找資訊,導致潛意識裡不太願去記熟這些資料。他們正密切關注網路在改變「人類記憶發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我們為何會改變記憶的方式?很簡單,舉例來說,我們很容忘記一些我們有信心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的東西(既然隨時隨地都找得到答案,何必要記?)。反之,我們比較會記住一些我們認為在網路上找不到的東西。再者,我們比較記得在網上的什麼地方可到找到東西, 勝過記住所要尋找的資訊本身。

這項研究的領銜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派蘿(Elizabeth Sparrow)說:「由於Google的搜尋引擎功能十分強大,讓我們重組了記憶的方式。」

史派蘿團隊的這項研究,據信是有關「搜尋引擎對人類記憶的衝擊」的第一例研究。研究指出,上述現象雖然是心理認知造成的行為改變,不代表生理記憶能力變差。但在行為上,不再刻意「記憶」的反射心理,卻會影響大腦記憶區的運作。

儘管這個研究還無法說明,大腦記憶區會因此產生什麼樣的改變,但史派蘿認為,網路已在短時間內大幅度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們認識這個世界、以及跟這個世界溝通的方法都變得不一樣了。

美研究:老醫師未必醫術好

西醫的情況已經證實了,不過中醫應該很難做類似研究吧!
西醫因為進步太快,跟不上來的會有狀況其實也是可以預期的
美研究:老醫師未必醫術好
人間福報 2011/7/19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近一期《美國醫學期刊》報導,紐約蒙特菲爾醫學中心醫師邵塞恩率領的研究團隊,對六千多名患者病歷進行分析發現,對於某些病症較為複雜的住院患者來說,若是由行醫二十年以上的老醫師照顧,不但住院期間會拉長,死亡機率也會提高。

研究團隊針對二○○二年七月一日至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之間,六千五百七十二名曾經住院的患者病歷,歸納出五十九名醫師做為研究對象,並以醫師年資做為區分,分為行醫五年以下、六年至十年、十一年至二十年以及超過二十年的不同群組。

統計結果發現,病症較為複雜、病情也較嚴重的住院患者,如果是由行醫二十年以上的資深醫師照顧,不但住院期間會比交給拿到醫師執照還不滿五年的新手醫師照顧還要拉長,這些患者的死亡機率也會提高大約百分之七十。

邵塞恩的研究結論指出,病狀較為嚴重的住院患者如果交給年資較久的醫師照料,將會面臨較高的死亡風險,醫學界應該發展出維持住院病患醫療品質的監督制度。

楊志良說對了?美研究:老醫師治療病患死亡率提高7成
uho 日期:2011.07.18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在媒體公開呼籲,台灣登記執業的醫師中有47人已高達90歲,80歲以上的醫師更是多達582人,這些老醫師寫一份病歷要花4、5分鐘,而且上面記載的病情、用藥幾乎一模一樣,醫療品質堪慮,應該要退休了。現在美國一份醫學期刊的報導似乎證實了楊志良說的這段話,這份研究發現行醫20年以上的資深醫師照護的病患住院時間較年輕醫師長,且病患死亡率提高七成,看來老醫師醫術其實未必那麼好。

這份研究刊登在「美國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上,紐約一家醫學中心的醫師針對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之間高達6572名曾經住院的患者病歷進行分析,歸納出59名醫師為研究對象,並將其年資分為5年以下、6至10年、11至20年及20年以上等四個區間。統計結果發現,病症較為複雜、病況嚴重的住院患者,如果是由資歷20年以上的資深醫師照顧,不但住院時間會比交給執業不滿5年的醫生還要拉長,這些患者的死亡率也會大大提高約70%,研究最後建議醫界應該發展出維持住院病患醫療品質的監督制度。

楊志良當時指出,德國醫師年過67歲就不得再執業,台灣也應該限制執業醫師的年齡,以顧及醫療品質及杜絕出借醫師執照的情形。但醫師公會卻強烈反對醫師的退場機制全由年齡決定,因為根據醫師專業的科別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有些老醫師能夠從旁指導、經驗傳承。不過現在研究數據顯示,老醫師的照護能力可能不及新手醫師,可能也是提醒台灣醫界該正視高齡醫師執業的問題了。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衛署草擬營養法 限制速食促銷

個人認為應該比照香菸,至少要禁止媒體廣告
因為好多垃圾食品都是靠廣告跟形象在賣的

不過看看這樣會牽動的利益有多龐大,就知道應該是辦不到.....

衛署草擬營養法 限制速食等促銷
自由 2011-7-18
〔記者鍾麗華、黃以敬/台北報導〕為促進國人飲食健康,衛生署已草擬「國民營養法草案」,對於有引發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之虞的食品,限制其促銷廣告,預計對速食業、餐飲店、飲料店都將造成衝擊;此外,學校、軍隊、機關團膳供餐若達一定規模,也須聘用專業營養師把關。

國內調查,幾乎每四個學童就有一個「小胖子」,衛生署一直希望立法規範國民飲食健康指引,美國部分州已於去年修法,限制速食店兒童餐熱量若超過六百大卡,或含鈉多於六四○毫克等,都不得附贈玩具促銷,國內多位立委也紛紛要求比照立法管理,因此衛生署加速立法腳步。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表示,該草案日前已在衛生署法規會通過,近日將送行政院審查,不過,還要送立法院審議才能定案。

兒童餐附贈玩具也受限

衛生署指出,草案擬對有引發肥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之虞的食品,限制相關促銷廣告;至於是否限制其贈品、集點、折扣等其他促銷手法,待母法通過後,另以子法規定。

衛生署說,因「有礙健康」定義太籠統 ,有專家建議,以代謝症候群中的血脂 、血壓、血糖的醫學定義,及嚴謹的肥胖程度,做為有礙健康的指標,限制部分食品的行銷廣告。

草案也規定,每日供餐達一定人數、用餐次數的場所,應聘用營養師,亦即諸如一定規模的學校營養午餐,或是軍營團膳、企業員工餐廳等,未來都須借助營養師的專業,確保菜色營養健康。

但法條未強制規定食品須標示熱量,衛生署解釋 ,台灣食品種類多樣,同樣菜色,若多用一匙油 、多炸幾分鐘,熱量就不一樣,如果硬性規定烹調食品標示熱量,執行不易,因此,主管機關將鼓勵業者自願標示。

據指出,針對速食餐飲常見兒童餐送玩具、買大送大等諸多促銷手法,衛生署近期與速食業者協調,已有部分業者同意標示薯條、炸雞熱量等營養資訊,同時研議提供沙拉、水果等更多天然或低糖低脂餐飲,作為替換選擇。

麥當勞等速食業者多表示,肥胖或高血壓等致病因素很多,希望衛生署立法前多聽聽業者意見,對於廣告限制範圍,也應多與業者研商。


炸雞薯條買一送一 衛生署想設限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7.18 11:17 am
高鹽高油高糖食物,衛署認誘導多吃影響健康,限制促銷和播出時段 學校、醫院、軍隊須聘營養師…,草案最快月底送審。

討論多年的國民營養法,衛生署終於修訂完成草案,對高鹽、高油及高糖等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食物,將立法限制廣告及促銷活動,不能在特定時段播出,否則開罰,草案最快本月底送行政院審查。

「汁多皮薄、美味酥脆…」速食業者的炸雞、薯條廣告,買餐送公仔、買一送一、買大送小等促銷活動,衛生署認為會增加消費者購買行為,誘導民眾多吃,影響健康,國民營養法草案將限制「足以產生錯誤認知的食品廣告」,未來業者可能不能再用這些廣告詞。

限制業者促銷活動,恐怕會引起業者強烈反彈。食藥局科長簡希文坦言,其他國家尚未有相關法令,不少速食業為國際連鎖,的確可能引起「跨國提告」,食藥局正努力與業者溝通,「鼓勵」業者配合。

草案還包括,一定規模以上的餐飲業者,須在菜單、點餐板或網站上,清楚標示餐食的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及每日營養素攝取量;供應團體膳食的幼兒園、學校、醫院、收容機構、軍隊等,須聘用營養師;包裝食品,也應標示熱量及營養成分。

食藥局在參考英、韓等法規及立委版本,去年並舉辦多場公聽會、專家會議後,增訂罰則,草案預計月底送行政院審議。

【2011/07/18 聯合報】

其實去年國外就有促銷手段的兒童餐玩具的修法
限制促銷也是很合理的,那些東西本來就是價格抬的超級高之後再降價促銷
定價本身有問題

熱量若超標 兒童餐禁止送玩具

【中國時報 鍾玉玨/綜合廿八日外電報導】2010.04.29
  為了吸引兒童上門,速食業者推出五花八門的「快樂兒童餐」(Happy Meal),不僅比價格也比玩具,但這招促銷方式在美國加州可能行不通了。加州聖塔克拉拉郡(Santa Clara County)首開先例展開立法,將明定快樂兒童餐的不得超過四百八十五卡路里,否則禁止隨餐附送玩具。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對兒童肥胖及垃圾食品問題的關注,陸續獲得食品業者與地方政府的迴響。聖塔克拉拉郡的行政監督委員會(Board of Supervisors)廿七日以三比二的投票結果,議決嚴禁餐廳提供高熱量餐給兒童。該法案五月將進行最後表決,預計今夏生效。

  新法規定,餐館與速食店禁止銷售熱量超過四八五卡、含鈉量超過六百毫克、高脂與高糖的兒童餐,其中買餐附送玩具的快樂兒童餐更是取締重點。行政監督委員會主席易格說:「我們希望不符健康的飲食能和玩具脫鉤。」

  這項立法旨在希望改變兒童餐的形態、烹調方式與行銷手法。易格說,新法讓業者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因為所有業者均不得為了美味而競相以高脂、高糖餐點取代更健康的菜色。

  新法過關,衝擊最大的應是包括麥當勞快樂兒童餐在內的兒童速食餐。雖然麥當勞已用蘋果條取代薯條,但熱量仍超過四百八十五卡。

  該法爭議不小。反對者聲稱,此舉形同政府插手干涉家長管教。但不少父母則雙手贊成,稱小孩往往為了玩具而點快樂餐,一旦小孩嘗過速食,得花數年才哄得了他們食用其他健康餐點。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4&id=10193

舊金山禁不健康速食兒童餐附玩具
2010-11-10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八日外電報導
 繼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之後,加州舊金山市「行政監督委員會」九日也將通過禁止不健康的速食兒童餐附贈玩具。預定明年十二月一日生效的新法令規定,兒童餐若要附贈玩具,熱量須低於六百卡、含有蔬果,且搭配的飲料沒有過多脂肪或糖分。此舉將使舊金山成為全美第一個實施這種規定的大城。

 速食業者常以免費的玩具吸引兒童,例如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就常推出新款玩具,但專家批判這會助長兒童嗜吃速食且容易肥胖,愈來愈多聲浪主張對兒童餐的內容與促銷手法加以規範,並逐漸獲得政府採納。

 然而,根據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美國的速食業者正利用電視廣告、網站,甚至自家的菜單加強市場行銷,特別是針對小朋友推銷不健康的食品。因此,學者敦促各級政府官員宣布,兒童是需要受保護的群體,禁止速食業舉辦助長兒童肥胖的行銷活動。

 康乃迪克州耶魯大學「魯德食品政策暨肥胖症研究中心」的哈里斯女士表示,他們從行銷資料發現速食廣告數量驚人,連小至兩歲的幼童都成為其行銷對象。

 哈里斯與同事花了一年時間研究十二家大型速食連鎖店,發現,速食業者於二○○九年在電視、網路、社交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的廣告行銷費用,超過了四十二億美元。儘管它們承諾會改善行銷方式,但似乎加強鎖定兒童族群,學齡前兒童現在看到的電視速食廣告數量比二○○三年增加二一%,年齡較大的兒童則多了三四%。

 造成兒童肥胖問題的還不只是速食,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研究員特納(Lindsey Turner)表示,小學生在學校裡被各種不健康的飲料包圍,「含糖飲料與兒童肥胖問題有關。由於兒童在學校的時間很長,我們認為把這些飲料逐出校園應列為優先的公共健康目標。」


兒童餐送玩具 政院:速立法禁止
2010-11-11 中國時報 唐鎮宇、陳大任/台北報導
 美國舊金山市修法禁止速食店兒童餐附贈玩具,昨日立院衛環委員會多位立委紛紛要求政府比照美國立法管理,行政院副院長陳 答詢表示,衛生署研擬中的《國民營養法》正考慮加入此概念,將請衛生署加速研議。立委則表示應多鼓勵吃蔬果。

 立院衛環委員會昨邀請行政院副院長、消保會主委陳冲備詢,針對兒童日益肥胖問題,國民黨立委楊麗環、趙麗雲、蔣乃辛等紛紛要求政府修法比照美國舊金山市,禁止速食店兒童餐贈送玩具促銷。

 楊麗環說,小朋友看到速食店促銷兒童餐的玩具廣告吵著要吃,其實目的在新玩具,也因此吃下很多高熱量食物。政府應修法要求兒童餐蔬果比例,或規定業者必須看到小朋友把蔬果吃完才能送玩具。

 趙麗雲提出國際肥胖工作小組(IOIFF)調查五十九國的小朋友肥胖程度,新加坡第卅二、日本第四十、中國大陸第四十三,台灣高居第十六名,我國兒童肥胖問題嚴重。

 上會期曾要求行政院立法禁止速食店搭售玩具的立委蔣乃辛表示,現在每四個孩子就有一個小胖子,且十年間成長四.五倍,政府應積極立法禁止速食店用玩具吸引小朋友。

 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回應,限制速食業者不得用玩具促銷兒童餐必須有法源依據,衛生署研擬《國民營養法》正考慮列入此概念,但尚未送行政院,將督促衛生署盡速研議。

 國內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對陳冲的說法「不予置評」,且強調兒童餐可提供均衡飲食,玩具只是套餐的元素之一。兒童餐搭配的選項很多,且副餐可選沙拉、玉米湯,飲料也有高鈣鮮乳、柳橙汁、熱巧克力等。

 目前國內知名速食連鎖只有麥當勞、漢堡王以兒童玩具促銷,MOS漢堡沒有兒童餐也不送玩具,肯德基已在七月停送玩具。

 舊金山通過的措施在明年十二月實施,速食店的兒童餐熱量超過六百大卡,含納多於六四○毫克或脂肪熱量超過卅五%,都不得附贈玩具。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乾麵比湯麵熱量高

乾麵比湯麵熱量高 外食族減重有撇步
2011-07-15【台灣醒報記者洪秀玲台北報導】乾麵的熱量高過湯麵,燙青菜要避免加滷汁,健康雜糧麵包其實熱量並不低!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減重其實也有撇步,營養師表示,看清食物熱量標示、做好飲食紀錄和掌握幾個選擇外食的秘訣,外食族要減重也不是難事。

外食族的飲食五花八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提出幾點減重秘訣供民眾參考,例如吃路邊小吃攤時,不妨選用陽春麵、海鮮湯麵或8~12顆水餃,配上一盤燙青菜或滷海帶及豆干,記得要拒絕乾麵、炸豆腐、白切三層肉、酸辣湯的誘惑。

「這些含油量高、又勾芡的食品,絕對會讓您大大破功!」燙青菜方面,周千欽表示,也要改用蒜泥及醬油調味,避免添加肉燥或滷肉汁。

另外,吃自助餐時,儘量夾取餐盤上層的菜,才不會吃進過多的鹽分和油脂。而選用異國料理時,日式料理雖然熱量低,但是蔬菜不足,建議加點海帶絲、川燙秋葵或野菜沙拉來補充纖維質。吃西餐時,以清湯類取代玉米濃湯,主餐部分則選用雞肉、海鮮等較低脂的白肉類,飲料最好不要加糖。

正確解讀營養標示也是減重秘訣,周千欽表示,超商大部分包裝食品都有營養標示,但是標示的單位、方法不盡相同,民眾記得要看清份量和熱量,仔細的換算。

夏日超商的生菜沙拉相當熱賣,也適合減重一族,周千欽提醒醬料應儘可能選用較為低卡的和風醬汁,約可減少一半卡路里;若只有普通沙拉醬可選擇,不妨將醬汁倒在沙拉盒蓋上沾著吃,才不會把多餘熱量囫圇吞入肚子裡。

周千欽更提醒外食族,別陷入低卡迷思,小心越吃越胖。他說,許多麵包店推出健康雜糧麵包,多數消費者開始捨棄熱量較高的紅豆、奶油、奶酥麵包,卻往往忽略了「健康食物≠低熱量」的重要性,掉入「已經都吃得很健康,卻怎麼也瘦不了」的黑洞中。

周千欽解釋,雜糧麵包畢竟還是算主食類,仍有相當熱量存在,所以在攝取這類食品時,以二片全麥吐司或一個普通菠蘿麵包大小的雜糧麵包為宜,最好再搭配一份拳頭大的水果、高纖豆漿,來提升飽足感。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老醫師未必體衰

老醫師未必體衰 態度才是關鍵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陳崑福、徐養齡/連線報導】 2011.07.14 11:55 am

苗栗縣公館鄉福基診所醫師謝春梅,九十歲高齡仍每天看診、出診,醫術加上親切,深獲病人信賴。
記者祁容玉/攝影
台灣二百多個鄉鎮,有不少小鎮醫師是八十、九十歲高齡者,他們一生在偏鄉小鎮中服務,許多醫生既是家庭醫生,更是鎮民的好朋友。
苗栗縣公館鄉九十歲醫生謝春梅在公館鄉開業六十六年,旁邊鄉鎮銅鑼、大湖、泰安等醫療資源貧乏的居民,寧可走三、四個小時找他看診。

開業66年 家族五代依賴

「患者從年輕到現在五十、六十歲了,我不能拒絕。」九十歲謝春梅穿上醫師袍,問診、量血壓、打針都不假手他人,一通電話打來,他又忙著提著醫師包,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出診,鄉內不少家族四、五代都是他的病人。

林姓婦人說,全家都找謝春梅看病,婆婆常叮嚀謝春梅要保重,「不然我們以後要找誰看病?」

謝春梅說,十年前兒子就勸他退休,但想到多年累積的醫療技術要奉獻給病人,而且「我每天有事做,過得充實,身體更健康。」

屏東縣最老的醫師是八十四歲養安精神科診所院長陳鵬飛,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許多年前就想退休,但許多病患指名要他看診、聊天,「病就好了一半。」

「我不是名醫,但期許自己是有耐心的良醫!」廿年前轟動一時的電影「瘋女十八年」,就是陳鵬飛的女病患真實故事改編,當年他趕到病患家救人,供吃供住、免費醫治,半年後,女子康復出院。

憑眼神 看出哪裡不舒服

新竹縣關西鎮九十歲陳秋水和六十七歲范文勝,兩人是對翁婿醫生,范文勝說,「我和岳父都立志要看診到一百歲。」

范文勝說,陳秋水前年在親友建議下退休,仍掛念老病患,每天回診所提供醫療諮詢,和老朋友閒話家常。

王姓鎮民的全家三代都是陳秋水的病患,他笑稱,老醫師一手包辦王家人的健康,「光憑眼神,就能看出哪裡不舒服」。

泰雅族潘姓鎮民說,兩位醫師更是他的好朋友、老鄰居,沒有別的醫生可以取代。

范文勝固定進修,努力程度不輸年輕人,他表示,良好的身體,固然是醫生的必備條件,但不代表年老就身體差,「看診態度才是關鍵」。


百歲中醫病患信賴 生命最後一刻仍看診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7.14 11:55 am
生病到底敢不敢給老醫師看診?有民眾認為,應該要看科別,如果是中醫,會找有口碑的老醫師,且「愈老愈好」,即使要三更半夜排隊掛號,也無怨言。
已逝世的中醫師姜通,逾百歲仍在看診,不少政商名流及名人都是他的患者,診所牆上高掛名人致贈匾額。生前儘管年紀一大把,走路卻健步如飛、精神奕奕。他曾透露五十多年沒吃過米,養生秘訣除了多吃蔬菜、多運動,每天還喝三千西西牛奶加好立克,不少人仿效。

家住林口的張小姐說,如果看中醫,反而不敢找太年輕醫師,「老醫師經驗豐富,熟悉各種中藥材」。她很放心老醫師看診及用藥,尤其是有口碑的老醫師,半夜排隊掛號也願意。

不過,若是看西醫,張小姐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認為,西醫得不斷學習新療法、新技術及新觀念,老醫師吸收新知能力可能比不上年輕醫師,一旦醫師年紀超過七十歲,她會避免找他們看病。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名譽理事長謝文輝,在南投行醫卅多年,非常讚揚老醫師。他說,「老醫師是年輕醫師的典範與楷模」,每次只要看到老醫師年紀這麼大,依舊在南投偏遠鄉鎮服務,就會提醒自己,「老醫師都這麼拚命,年輕人不該喊累。」

謝文輝說,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岳父唐嘉材,九十多歲高齡仍在南投小鎮行醫。懸壺六十年的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當年要領獎時,陳維昭要老丈人提早北上做健康檢查,唐嘉材直到北上當天,仍先看完上午診才出門,醫師對患者的承諾與責任感表露無遺。


高齡醫師異常看診 健保局:確實比較多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7.14 11:55 am

健保局稽核發現,與年輕醫師相比,高齡醫師異常看診異常情況確實比較多,問題查獲率達百分之七、八十。有些老醫師明明已住院或出國,竟還申報健保看診費。

健保局曾私下查特約醫院、醫師看診情況,發現雲嘉南地區部分退休醫師,早期曾充當密醫人頭;還有健保特約診所,背後金主為藥劑師,向高齡退休醫師借牌開診所,安排密醫看診。

官員私下表示,有些不肖診所雖由密醫看診,老醫師仍會在旁觀看,不過,早期也曾有南部診所聘請北部醫師,因交通往返時間太長,老醫師根本不在現場,由密醫獨當一面。

為揪出不法之徒,健保局比對兩萬多家醫療院所看診量、病歷及健保申報資料,甚至包括醫師出入境紀錄、地緣關係等,尋找異常之處。

官員透露,過去曾發現高齡醫師人在國外,或已生病住院,診所仍繼續申報健保費用,實際了解才發現,老醫師執照遭人冒用。還有老醫師因病、中風不良於行,根本無法看病、執筆寫病歷,就診量仍日日暴增。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也指出,一名七十多歲老醫師透露,退休後到美容診所擔任駐診醫師,每周只要上班數小時,負責術後觀察及換藥,連誰動手術、做哪些醫療項目都不清楚;老醫師三、四個月後就請辭,不敢再賺這種「輕鬆錢」,以免日後發生醫療糾紛,吃不完兜著走。

地方衛生局官員透露實地訪視經驗,老醫師年近八旬,患有帕金森氏症,因肢體不協調,連寫病歷都覺得吃力,不少患者病況描述、病歷及用藥一模一樣。

衛生局人員詢問老醫師,不料對方回答,「我的病人很少,不是感冒就是皮膚病」,既然症狀差不多,所以用一樣的藥。至於就診患者的答案更妙,「我就是要給老醫師看,不然想怎樣?」雖然老醫師寫一份病歷得花四、五分鐘,但只要不違法,衛生局人員也沒轍。

不過,並非高齡醫師就無法執業。有地方衛生局人員表示,四、五年前查訪一名九十多歲老醫師,不只身體硬朗、頭腦清楚,講起話來還中氣十足,看診完全沒問題。老醫師也說,「我身體好好的,還可以看病。」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全麥 不是全麥

衛署:全穀占51%才是全麥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1.07.12 02:55 pm
麵包店的全麥麵包賣得嚇嚇叫、市售全麥餅乾也常讓人覺得比較營養,冠上「全麥」、「全穀」等字眼,價格硬是貴上兩到三成。但衛生署去年10月公告「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全穀成分占配方51%以上,才能宣稱全穀、全麥。

吃全穀產品比較健康,衛生署去年10月公告「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所謂「全穀」不能由業者自行說了算,必須包括麩皮、胚芽、胚乳,而且產品所含全穀成分占配方總重量51%以上,才可以稱為全穀產品、或是宣稱全麥、全蕎麥等。

如果產品所含全穀成分未達51%以上,不得宣稱為全穀產品,僅能以「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或「本產品含全穀粉」等方式宣稱。

但董氏基金會去年10月曾調查市售產品發現,113件標示「全穀」、「全麥」的產品中,僅有15件貨真價實,全穀成分占51%,部分產品更標示五穀、十穀、珍穀、雜糧等字眼,令消費者混淆。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事隔半年後,市售產品標示依舊混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表示,目前對業者的全穀標示仍在輔導期間,衛生署會視今年輔導的推廣情況,訂定管理辦法。

【2011/07/12 聯合晚報】


麥「膨風」 董氏推真的全麥麵粉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2011.07.13 09:51 am

不少食品冠上全麥、五穀、十穀、珍穀等字眼,價格通常也較貴。但董氏基金會去年調查發現,市售一百一十三件標榜「全穀」、「全麥」產品,全麥比率應超過百分之五十一,卻只有十四件合格。
衛生署最新飲食指南建議,三餐主食至少三分之一為全穀,但坊間「全麥麵包」往往少了胚芽成分。董氏基金會昨天與義美、聯華等七家麵粉大廠,展示「真的」全麥麵粉與製品,並打破口感「乾乾的」、「會刮喉」的刻板印象;希望能引導烘焙業者,製作更高營養的全麥麵包。

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施坤河說,全麥麵包因有較多胚芽及麩皮,重量相對較重,拿在手上會覺得沈甸甸,且外觀呈深咖啡色,另外,業者負責任的標示也很重要。

至於市面上「膨風」的全麥麵包、餅乾,董氏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很多只是在麵粉裡添加麩皮,讓消費者感覺有顆粒,卻無小麥胚芽成分。

她說,全麥麵粉保有胚芽等成分,不僅含豐富鐵、鈣、膳食纖維,且小麥麩皮含有豐富的非水溶性纖維,可幫助排便,降低消化道癌症發生率。
衛生署去年十月公告「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明訂「全穀」須保有原來穀物相同比例的內胚乳、胚芽、麩皮等成分,且產品所含全穀成分,須占配方總重量百分之五十一以上,才可稱為全穀,或宣稱全麥、全蕎麥等。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說,全穀標示仍在輔導期間,會視今年輔導情況及業者共識,另訂管理辦法。換句話說,若有業者誇大標示,目前仍無法可罰。

【2011/07/13 聯合報】

七月醫院死亡率較高



國外Review
所謂的『七月效應』真的存在
因為這是新手上路的季節

“July Effect”: Impact of the Academic Year-End Changeover on Patient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n Intern Med July 11, 2011 E-354;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ly 11, 2011

The July Effect: Fertile Ground for Systems Improvement
Ann Intern Med July 11, 2011 E-352;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uly 11, 2011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日超級淋病目前沒藥可醫

偏偏又是在日本,這會加重嚴重程度

ISSTDR abstract (page A76; O3-S4.01)
Clinical sciences oral session 4: Treatment:
Chlamydia, Gonorrhoea and related syndromes
doi:10.1136/sextrans-2011-050109.121

全球首見 日超級淋病沒藥可醫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報導】 2011.07.12 02:12 am
科學家在日本發現全球首見的超級淋病病菌,對所有治療淋病的抗生素都有抗藥性。這種代號H041的超級病菌,恐使過去輕易可治癒的淋病成為全球性公衛威脅。

淋病是由淋病雙球菌引起,主要經由性交傳播。現有各種淋病療法,對新變種的H041淋病雙球菌均莫可奈何,可能迫使醫學界只能以未經實際驗證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嘗試治療,但效果未知。

瑞典病原性淋病雙球菌參考實驗室的烏內莫與日本學者合作,在京都採集的檢體樣本中發現H041。他表示,這項最新發現「令人震驚」卻「可以預料」。他說:「抗生素1940年代成為治療淋病的標準藥物後,這種病菌即已發展出足以對抗各種藥物的機制。目前仍無法斷言這種新病菌是否已擴散,然而病菌產生抗藥性的紀錄顯示,如果醫學界未能及時研發新藥及有效的療法,它可能迅速擴散。」

研究發現,H041對治療淋病的最後防線頭芽孢菌素抗生素具有極強的抗藥性,醫藥界目前只能用號稱歷來最強效的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嘗試治療,烏內莫強調,這種藥從未用於治療淋病,效果有待觀察。

烏內莫指出,科學家在日本發現H041之餘,也發現另一項驚人的模式。他說:「長久以來,日本一直是各種抗藥性淋病病菌首次出現的地區,病菌隨後就擴散到全球。」他說,根據過去的模式,抗藥性淋病會在10年至20年內在國際間擴散。研究結果11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國際性病研究學會學術會議中發表。

淋病是全球最普遍的性病之一,女性感染者半數不會出現症狀,男性也有2%至5%不會出現症狀。如未經適當治療,淋病可對婦女造成骨盆發炎、異位妊娠、不孕等後果。淋病在南亞、東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最普遍。香港、大陸、澳洲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衛生當局近年來都發現對某些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淋病病例,且數量明顯增加,但從未出現過像H041這樣能抵抗所有抗生素的淋病病菌。

【2011/07/12 聯合報】

日本爆超級細菌 淋病變難醫
2011/07/11 19:09:31
(中央社倫敦11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在日本發現「超級細菌」,這個淋病菌株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抗藥性,且恐怕會再突變,讓原本能輕易治癒的淋病,成為全球公共衛生一大威脅。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建議的淋病療法,能消滅這個名為H041的新菌株。醫生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嘗試目前未經測試的藥物。

研究人員今天在一項性病研究會議中宣布,國際研究人員首度發現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淋病細菌株。

這種常見細菌感染,一直以來都很容易利用抗生素治療,但如果未處理可能會導致女性不孕及男性排尿疼痛及流膿感染。

病原性淋病雙球菌瑞典參考實驗室(SwedishReference Laboratory for Pathogenic Neisseria)研究人員烏內莫(Magnus Unemo)表示:「這是令人震驚但預測得到的新發現。」

他說:「自從抗生素於1940年代成為治療淋病的標準治療方式以來,這種細菌對所有控制藥物都展現具有發展出抗藥機制的顯著能力。」

烏內莫和同僚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行的「第19屆性傳染疾病國際學會大會」中,發表這項新發現的詳細內容。這項會議今天揭幕,進行到13日。

由於這項發現仍很新,研究人員尚不清楚全世界人口感染這種抗藥性病菌的程度,但專家越來越擔心,可能會迅速蔓延擴散。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據信在美國境內每年有多達70萬人感染淋病。1000711

可能相關的舊聞

與伴侶外男性上床? 4成日本女OK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2011.07.05 11:38 am
日本雜誌《周刊郵報》日前針對3千名日本女性進行性行為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近40%的女性認為「與不是丈夫和戀人的其他男性也可以發生性愛」,顯示日本女性的性觀念日趨開放。

而問到堅持「只能與丈夫和男朋友發生性行為」,僅有32%的女性給予肯定回答。另外有28.4%的女性則認為,「如果沒有丈夫和男朋友的話,與其他男人發生關係也沒有什麼問題」。

一位47歲的熟女向雜誌表示,像自己這樣已經進入中年的女性,已經很少與丈夫發生性愛,如果這時有男性希望和自己發生關係,只要不被先生發現,一般都可以接受。還有一位22歲的女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對象,對方是不是男朋友都無所謂。

這一調查還顯示,這3千名受調查的女性中,有6.6%的女性有過賣春的經歷。還有高達4.5%的女性玩過多p性愛。

【2011/07/05 聯合新聞網 】

食品違規廣告 多宣稱醫療效能

「健康好蒡」 違規廣告榜首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2011.07.12 03:10 am
台北市衛生局昨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今年上半年度違規廣告前三名,結果在「電視」違規部分,「健康好蒡」健康食品以102次違規登上第一名。
記者徐世經/翻攝
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宣布上半年化妝品食品及藥物違規廣告,總計1743件,罰款金額高達約4500萬。違規產品中以「健康好蒡 保健牛蒡精華素」半年被罰102次最多,而知名化妝品廠商SK-II也在不合格名單中。
另外,藝人李明依代言的船井產品SUPER BURNER系列,涉及誇大減肥瘦身,也違規11次。衛生局表示,現正考慮對代言人開罰;根據行政罰法及食品衛生管理法,代言人是共同行為人,若違規情節重大,可開罰4萬至20萬元。

衛生局今年1月至6月共查獲1743件化粧品、食品及藥物違規廣告,包括化粧品類1177件、食品類488件及藥物類78件;其中「健康好蒡 保健牛蒡精華素」因誇大醫療效能如「修補修復腸胃黏膜,避免它受胃酸的傷害」、「抗氧化、避免發炎導致癌化,抵抗自由基」等,半年被開罰102次,總罰鍰金額高達千萬。

知名化妝品廠商SK-II共有79件違規廣告,包括旗下知名產品極效超淨斑精華、環采鑽白系列、青春露等。衛生局藥食處表示,SK-II部分廣告詞涉及誇大,卻未申請廣告核准就直接登出,依據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可罰5萬元以下。

藝人李維維代言的「HQCP 天之膠原」,也在違規廣告名單內。藥食處表示,該產品廣告用詞部分宣傳減重療效,涉及誇大不實,將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處4萬至20萬元。

根據藥食處統計,所查獲的488件食品違規廣告中,276件宣稱「醫療效能」,占56.56%,127件宣稱「減肥瘦身」,占26.02%,可見醫療效能與減肥瘦身仍是兩大違規項目。至於違規媒體,雜誌違規廣告637次最多,電視588件居次,報紙330件第三名。違規次數最多的雜誌與報紙則為壹周刊與蘋果日報。

【2011/07/12 聯合報】

北市違規廣告 健康好蒡能抗SARS?
健康好蒡查獲102件 居榜首

〔記者林相美、邱巧貞、古明弘、陳珮伶/綜合報導〕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上半年違規廣告,電視強力放送的「健康好蒡保健牛蒡精華素」,廣告內容涉及醫療效能,查獲一百零二件,高居違規榜首。雜誌類前三名均為SK-II系列產品,衛生局質疑,廣告宣稱「七天後,肌膚看見光澤」,業者如何判定成效?廣告明顯誇大不實。

SK-II:非誇大 配合衛生局做改進

P&G台灣及香港對外關係總監梁斯怡表示,SK-II所有廣告皆會送至衛生局審核,應是送審程序上出了問題,非誇大不實廣告,廣告中訴求的效果皆是經品牌實驗團隊研究證實,會配合衛生局做更多改進。

台灣愛買:經實驗證明

代理健康好蒡的台灣愛買公司解釋,健康好蒡是健康食品,關於修補腸胃黏膜等功能,均經實驗證明,廣告字句應該還好。

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陳立奇指出,一至六月查獲化妝品、食品及藥物違規廣告共一千七百四十三件,光是北市業者罰款總計達四千五百四十二萬餘元,其餘仍在調查或移請業者所屬縣市裁處。

北市衛生局舉例,違規第一名的健康好蒡,廣告內容多涉醫療效能,例如牛蒡內含綠原酸的功能,修補修復腸胃黏膜,保護胃壁改善發炎、出血、潰瘍及穿孔、抗SARS等,可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處十萬至五十萬元罰款。

化妝品部分,SK-II環采鑽白系列的廣告詞提及「七天後肌膚看見光澤,五週後更能煥發環采透亮」,廣告字句涉及誇大不實;SK-II系列產品刊登於報紙的廣告共查獲十六件,高居報紙類第一名,雜誌類前三名均為SK-II,兩類總計五十五件。

衛生局計畫約談代言人

多起違規廣告均有藝人推薦或擔任代言人,衛生局也計畫約談。衛生局表示,由藝人李明依代言的船井SUPER BURNER系列開罰十一件,她於廣告提及「現在小威力終於抱得動我、啟動代謝減輕負擔」等字句,涉及違規,若代言人涉及與廠商的共同行為,可依行政罰法處四萬至廿萬元罰款。

SK-II環采鑽白系列找名媛陳妍嵐代言,昨日陳妍嵐人在日本度假,無法聯絡回應。李明依昨則表示:「沒有回應,謝謝。」

衛生局說,並非每個代言藝人都會受罰,必須檢視其發言內容是否違反相關法令。違規廣告可上網查詢,網址:http://www.health.gov.tw/。

北市藥妝廣告違規 半年逾千件
2011/07/11 16:15:27
(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11日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表示,上半年查獲化粧品、食品及藥物違規廣告共1743件;其中,台北市業者經裁罰處分者有703件,罰鍰金額高達新台幣4542萬5000元。

依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統計,今年1至6月查獲化粧品、食品及藥物違規廣告,共1743件,其中包括「化粧品類」1177件、「食品類」488件、「藥物類」78件。

以產品分類,以宣稱具醫療效能的某牛蒡健康食品的102件最多;以媒體分類,雜誌(含型錄)違規廣告637件最多,其他依序為電視588件居次、報紙330件、網路89件、傳單82件、廣播電台17件。

其中,台北市業者經衛生局依違反藥事法、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食品衛生管理法,以及健康食品管理法處分者有703件,罰鍰金額高達4542萬5000元,其餘仍在調查中或移請業者所屬轄管縣市衛生局辦理。

另外,查獲的488件食品違規廣告中,276件宣稱「醫療效能」,佔56.56%;127件宣稱「減肥瘦身」,佔26.02%。值得注意的是宣稱「醫療效能」及「減肥瘦身」的前3名媒體,都是以擁有廣大視聽族群電視、報紙為主,衛生局呼籲身體有疾病或肥胖等問題的民眾,應循正規管道就醫治療,勿輕信廣告內容,否則不僅造成金錢上的損失,更可能延誤治療時機而危害健康。1000711

核研所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

正子攝影儀 檢測乳癌更準更便宜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2011.07.12 09:55 am
圖為「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模型。
記者蔡永彬/攝影
不少女性一聽說要做X光乳房攝影就皺眉頭,因為要緊壓乳房。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開發「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讓檢查也可輕鬆進行,台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曾凱元說,如果即將進行的臨床實驗順利,最快三至四年後上市。
核研所物理組副組長詹美齡表示,乳癌影像檢查儀器大多從西方來,對東方女性脂肪少、乳腺緻密的「緻密型」乳房效率較差。加上檢查時重壓,也讓女性不願意接受篩檢。

詹美齡說,「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是台灣第一台「乳房專用」儀器,受測者在機器上趴著或側躺,大約一分鐘內就建立影像。它的解析度比現行MRI(磁振造影)好,輻射量僅有一般正子攝影儀的三成,價格也便宜。

目前「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定位在X光乳房攝影後的第二線檢查,輔助診斷早期癌症,或是治療後追蹤。

【2011/07/12 聯合報】

原能會:光電優勢可投入醫療
2011/07/11 19:35:32
(中央社記者吳佳穎台北11日電)原能會用台灣專長的光電技術研發「乳房正子攝影儀」,原能會表示,台灣優勢的光電、資通訊技術大都用於個人電腦(PC)市場,其實高階醫療影像器材更是值得開發的一塊市場。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今天舉辦記者會宣布,開發出比目前乳房X光攝影更能發現早期乳癌、也比乳房磁振造影(MRI攝影)準確度更高的「乳房正子攝影儀」;且輻射劑量比傳統正子攝影減少7成,系統價格僅MRI攝影的1/6到1/4,是準確、舒適、平價的高階醫學用影像醫療器材。

核研所物理組副組長詹美齡表示,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調查,高階醫學用影像醫療器材市場,在全球營業額每年高達320億美元;但台灣的高階醫學用影像醫療器材產值僅占台灣整體醫療器材產值的0.7%,與全球平均的23.6%相差甚遠,代表成長空間還很大,也代表台灣用於個人電腦(PC)的光電產業還有發揮之處。

詹美齡說,當前一些高階醫學檢測儀器都來自國外,像是奇異(GE)、西門子等,但其實大部份零組件都是台灣做的。

系統整合商華電聯網市場行銷副總經理謝明燁也表示,高階醫學用影像醫療儀器80%零組件來自台灣,因為台灣光電技術夠成熟,成本又可以與美國競爭,他看好台灣進入這個領域。

正子攝影儀(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是一種高科技醫學影像檢查,曾獲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進入21世紀最有價值的醫療儀器發明之一。

今日原能會核研所發布的「乳房正子攝影儀」,其核心技術在於,圖像引擎採特殊三維影像重建方法,有別於傳統環狀偵檢器,可以提升分子影像的病灶偵測能力,又可減少40%的偵檢器材料成本;目前「乳房正子攝影儀」定位為乳癌第2線檢查用,可防第1線漏接,也可減少不必要的切片檢查。1000711

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偵測乳癌新利器
2011-07-12 中國時報 侯俐安/台北報導
 乳癌檢測問診時,目前以X光乳房攝影為主,如檢測異狀即進入切片檢查,易造成婦女疼痛不適感,國內婦女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意願普遍不高。原子能委員會研發台灣第一台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趴式檢測可降低疼痛感,準確度將優於MRI,且輻射劑量減少7成,最快可在2015年上市。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2,為國內婦癌首位,東方女性乳房脂肪較少,乳腺緻密比率偏高,不利於現行X光乳房攝影檢查,部分婦女因此選擇檢查費用較高的MRI攝影。

 正子攝影儀使用數十年來多用於全身攝影,原能會核能研究所詹美齡表示,去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支持的6家醫院,對388名婦女檢測研究結果顯示,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對早期乳癌偵測準確度高於MRI,且輻射量較傳統正子攝影減少7成;此外,核研所開發的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系統價格僅MRI的1/4,可望降低檢測費用,目前進入台大臨床試驗階段。

 台大醫院核醫部主任曾凱元表示,醫院如審查通過流程,將由臨床醫師轉介300件病例,如果一切順利,最快2014年通過臨床測試,初期將用於第二線檢查,可減少不必要的侵入式活體組織切片;趴式檢測適合東方女性乳房,偵測準確度也較MRI高出26%。

「趴式」乳癌檢測 減少不必要切片
2011-07-11 新聞速報 台灣醒報/黃政嘉
不必要的乳癌切片檢查可望大幅減少了!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在經濟部經費補助下,研發出國內首部具關鍵技術的乳癌偵檢利器—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INER BreastPET),目前系統邁入人體試驗階段,預估未來每年有3萬名以上的婦女將因此受惠。

乳癌是全球女性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發生率逐年上升,核研所副組長詹美齡博士表示,和國外乳癌偵檢儀器相比,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最大特色在「趴式」設計,考量東方女性胸部大小,藉由「趴姿」讓儀器更能精準測量乳房,不用經過按壓,讓測試者能在輕鬆且舒服的狀態下完成檢測。

關於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的功能,台大醫院核醫部主任曾凱元提到,第一,它幫助病友確診是否罹患乳癌。第二,幫助病友確認罹患乳癌的範圍。第三,幫助乳癌病人在治療後,再次檢查癌細胞感染的部位是否仍在。

儀器問世後,是否能減少病友檢測時的層層關卡?曾凱元說,乳房專用正子攝影儀因為還未啟用,無法得知使用後對病友的效用能發揮到多少程度,但是在精準的測量下,「儀器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切片檢查。」

目前定位在乳癌第二線檢查用的乳房正子攝影儀,不僅可防止第一線漏接,還可輔助診斷早期惡性腫瘤與乳癌治療追蹤,核研所估計,每年可造福3萬名以上的婦女。

不過,曾凱元表示,目前系統才邁入人體試驗階段,待試驗順利後,至少也得再等上3到5年的時間。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特定解毒劑 全台大缺藥

藥證許可真的很麻煩,已經造成比較沒賺頭的藥在台灣陸陸續續斷藥了
外國產的因為舉可麻煩又沒賺頭沒人要進,也因為沒賺頭國內藥廠也沒人要自己做

搞到快出人命了,事情上新聞了,才用專案許可臨時特例通過

主管機關或許自豪管制很嚴格
但是,事實是台灣人民已經變成世界的二等公民
因為『便宜的好藥沒得用』
因為用量少、沒賺頭而且藥證許可超麻煩!

全台解毒劑 不是過期就是太少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台中報導】 2011.07.11 03:19 am
台中市一對老夫婦化學性中毒,施打過期的解毒劑甲烯藍才脫離險境;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盧立華昨天表示,不僅變性血紅素血症的解毒劑全台都已過期,連毛地黃的解藥也出現全台不足與過期情形,且一次需要的劑量很多,「比甲烯藍的情形更嚴重」。

盧立華表示,包括毛地黃抗體(Fab fragment)以及Digibind毛地黃解毒劑,有效期限只有2年,扣除製作到申請進口的半年時間,真正在醫院待命的時間,約只有一年半的時間。雖然有9成病患能以支持性療法逐漸恢復,但只要有一成的機率可能喪命,「有解毒藥那為何不用」,萬一出事造成遺憾,誰要來負責?

盧立華說,5年前就曾發生十多人誤食毛地黃事件,其中9人送到該院來,當時解毒劑也是不足,幸虧在支持性療法下,總算所有人都安然渡過。

衛生局長黃美娜昨天前往探視中毒的陳姓夫妻,發現恢復情形很良好,今天就可以出院了;黃局長也強調,檢體化驗結果最慢5天就可出爐,就可了解中毒的原因。

他表示,解毒劑使用量很少,沒有經濟效益,藥廠也不願生產,以致存貨不足,藥品才會過期,行醫26年也只使用3次甲烯藍,衛生署應正視此問題。

【2011/07/11 聯合報】

甲烯藍解毒劑 專案許可趕製
2011/07/10 15:37:59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0日電)台中市1對夫妻中毒,意外發現變性血紅素血症的解毒劑買不到,現有庫存全部過期的窘境,無人知道過期解毒劑何時失效,衛生署已專案許可藥廠3個月內緊急製造。

台中市龍井區陳姓夫妻昨吃完午飯後,突然出現頭昏、四肢發抖等現象,2人自行就醫,醫師判斷是罕見變性血紅素血症,但解毒的甲烯藍已過期,為急救仍用過期品解毒,所幸救回2命。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今天指出,變性血紅素血症是罕見中毒症,台灣1年約發生10例,解毒劑是甲烯藍(Methylene Blue,亦有譯為甲基藍),早年土法煉鋼,在實驗室合成緊急救命化學成份,後來曾在國外買到解毒劑,如今卻再也買不到。

楊振昌說,變性血紅素血症中毒案例少,解毒劑沒有市場,藥廠不願生產,某澳洲藥廠有生產但未取得藥證,無法輸入台灣,現在上百支庫存甲烯藍都已過期,「沒有人知道何時會失去藥效」,國內藥廠緊急生產,需要3個月時間。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許銘能說,衛生署醫事處和食品藥物管理局獲悉解毒劑過期,已透過政府專案許可製造的方式,接洽某家本土藥廠緊急生產甲烯藍,成品專案採購,透過台北榮總毒物中心配送到各大醫學中心,以備萬一。

他說,沒有藥證的藥是偽藥,然而申請藥證的查驗登記程序冗長費時,為了緊急救命,專案製造的甲烯藍,免除動物試驗、人體試驗等過程,僅供急救解毒使用。1000710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低塩飲食 遭到質疑

這下麻煩了

低塩飲食概念似乎可能真的有問題
之前只有歐洲那一篇paper出來得時候還在觀望
結果更新的 Cochrane Review 也提出了問題

Reduced Dietary Sal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chrane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Published online 6 July 2011

The Cochrane Review of Sodium and Health
Editorial

之前的那一篇
還利用尿中的Na來較精確的得出Na攝取量

Fatal and Nonfatal Outcomes,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Blood Pressure Changes in Relation to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JAMA. 2011;305(17):1777-1785. doi: 10.1001/jama.2011.574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擴大器捐來源 衛生署考慮修改相關規定

有錢人的朋友越來越多是一定的啦~~~

同居人、好友 將可捐器官給「自家人」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1.07.02 02:21 pm
由於國內少子化已成趨勢,國人兄弟姐妹少,親人越來越少,加上親屬關係日益薄弱,以致活體器官捐贈的個案並不多見。為此,衛生署考慮修改相關規定,未來同居人可捐贈器官給另一半,甚至只要是「好友」也能捐贈肝、腎給朋友。

為了避免黑市器官交易買賣,目前國內尚未開放「非親屬間」活體器官捐贈。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指出,最近幾年來,陸續接獲不少同居人想捐贈器官給生病的另一半的申請,但礙於法規,難以放行。

不過,少子化造成一般人的親人越來越少,親屬關係也不熱絡,石崇良認為,有必要適度開放「非親屬間」的活體器官捐贈。第一步是讓同居人也可捐贈自身器官給另一半。其次是非婚生子女,以及好友。

對於衛生署打算開放活體器官捐贈,移植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李伯璋表示,「樂觀其成」。臨床上就遇到許多感人案例,同居多年的女生想捐出一顆腎臟給洗腎的男友,但礙於現行法規,無法捐贈。

這名女生一再表示,願意跟男友結婚,但男友始終不肯點頭,不希望女友為了捐腎,而跟他結婚,更擔心女友身體出狀況,因此選擇繼續洗腎,至今還在排隊等待屍腎捐贈。

李伯璋指出,確實有些戀人、朋友、同居人之間感情濃厚,好到願意捐肝、捐腎,但執行上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器官買賣,不然就為形成「有錢人的朋友比較多,窮人的朋友比較少」等怪現象。

李伯璋認為,即使是親人之間捐贈器官,也可能涉及金錢,而導致關係失和。就有一個弟弟捐腎給姊姊,但弟弟個性懶散、不長進,經常至姊夫開設的工廠要錢,搞得全家烏煙瘴氣、雞犬不寧,姊姊甚至一度想取出腎臟,還給弟弟。

【2011/07/02 聯合晚報】

捐肝腎者 未來若等器捐 可優先分配
往生器捐 可加分造福後代子孫

自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國內共七千三百三十六人正等待器官移植,但是今年上半年,屍體器官捐贈總人數僅一百零七人,共捐出四百零七個器官。為提高民眾器官捐贈意願,衛生署擬修訂器官捐贈分配原則,民眾如果捐了活肝、腎,多年後一旦需要別人捐器官相救,在等待器官分配時,可以加分,優先分配。

此外,死後若捐器官,其後代五親等之內的子孫,如果有需要等待器官,也可以憑著加分造福後代子孫。若民眾已表明死後要捐器官,活著的時候卻需要別人捐器官,也可以加分。

目前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都需進到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等待分配,依病情嚴重度、年齡及器官適合條件做為分配依據。

表明要捐 需他人器捐者也加分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修訂內容須送交器捐分配諮詢小組進行專家討論,預計八、九月完成。其中已捐活肝、腎者,在等待任何器官時,可以加最多分;死後捐器官、遺愛後代子孫則可以加中等分數;表明未來要捐,現在卻需要器官,加的分數最少。加分將影響等待器官分配的順序,但無法一下就跳到第一順位,病患的病情嚴重度等各方面條件考量,還是很重要。

另外,現行器官捐贈需要進行腦死判定,但只有在發生意外時,才會進行腦死判定。石崇良指出,衛生署將制訂無心跳器捐作業指引,也就是確認病患在停止心跳後,器捐團隊如何正確判定病患心跳已經停止?又要如何維持或保護所要捐贈器官?預計年底完成作業指引。

台灣器官移植學會理事長李伯璋表示,加分或許可鼓勵民眾器捐的意願,但是否可以因此提升國內的器捐風氣,還有待觀察。目前國內一年平均二百例死亡後捐器官,理論上,應有四百顆腎臟及二百個肝臟捐出才對,但實際上,臨床只有做二百顆腎及一百個肝臟移植,因為有人死後只捐眼角膜等。此外,民眾對器捐的認知還不夠,害怕接受別人捐贈的器官。李伯璋認為政府在相關制度上沒有做好,醫院也沒有大力推動,連最基本的衛教也都沒說清楚,才未帶動器捐風氣。

擴大器捐來源 擬增無心跳判定
2011-07-03 中國時報 邱俐穎/台北報導
 器官捐贈將有新變革!衛生署目前正研議「無心跳器官捐贈作業指引」,針對生前已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者,生命走到末期,能以無心跳作為死亡判定,在目前器捐的腦死判定之外,新增無心跳原則,讓可用器官避免損壞、獲得保存,臨床作業準則最快年底出爐。

 此外,衛生署也著手修正現行器官分配原則,對本人曾有活體器捐、五親等內血親曾死後捐贈器官者,給予加分,未來若有器官移植需求,可望取得器官移植優先權,分配原則最快八月底完成,希望提升器官捐贈率。

 依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最新資料,國內目前共七三三六人等候器官移植,但今年至今,遺體器官捐贈者僅一百零七人,捐贈器官數也僅有四百零七。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未來器官分配原則修訂後,曾捐過肝、腎者將成為受捐者的第一順位,其次為親屬死後捐贈器官者,讓器捐者的大愛,惠及子孫。

 而國內十二萬已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者,未來也有望成為第三順位,比一般人更快等到器官。

 此外,衛生署也計畫推動「無心跳器官捐贈作業指引」。石崇良說,美國器官捐贈來源,有一半來自腦死判定、一半來自無心跳判定,目前國內共有十二萬人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但真正腦死者多為意外、車禍,發生機率低,而疾病末期患者,也較難以腦死判定。

 他舉例,像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受損,但心、肝、腎等其他器官仍健全,在心臟自然停止跳動時,立刻裝上維生系統,保持器官血流,將可用器官保存下來,再進行器捐,以免造成器官損壞。

 「我不想活了,我捐器官行不行?」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說,推動無心跳器捐作業指引細節一定要訂定清楚,「不要讓人有製造心跳停止的機會,否則等於是殺人!」

 同樣提出質疑的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認為,無心跳器捐執行還有許多問題待釐清。例如「心跳停止多久可以視為死亡?要不要急救?」「心跳未停止,可否提前裝上維生系統?」新制上路前須先釐清這些問題。

日科學家太平洋海底發現稀土資源

日科學家太平洋海底發現稀土資源
BBC 更新時間 2011年7月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58
稀土用於許多高技術產品的生產
日本科學家在太平洋深海淤泥中發現大量稀土資源,可開採量是陸地的1000倍。

據共同社報道,東京大學副教授加藤泰浩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太平洋中部及東南部3500~6000米深海底淤泥中含有大量稀土資源。

這項研究成果周日(7月3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的網絡版上。

海底淤泥中稀土含量較高,且幾乎不含有妨礙開採的放射性元素鈾、釷,比較容易回收。

高濃度稀土
研究報告中沒有提及開採所需費用,不過報告認為「這不僅是對日本,對全世界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資源」。

稀土是釹等17種元素的統稱,屬於流通量較小的「稀有金屬」。

加藤的研究小組發現,包括夏威夷島在內的太平洋中部約880萬平方公里海域及東南部塔西提島附近約24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淤泥中,含有高濃度的稀土。

據稱,這可能是由於海水中沉積了大量吸附有稀土的礦物質,兩公里見方的淤泥中就含有相當於日本一兩年消費量的稀土。

中國限制出口
稀土與鐵等混合後可以提高磁性及耐熱性,對生產混合動力車等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今後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

中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世界稀土市場上97%的稀土資源都來自於中國。

中國對稀土資源出口進行了大力限制,僅2010年出口量就減少了9.3%。

中國一再強調,限制出口的原因是考慮到開採過程中的環保因素。

許多國家,包 括歐盟和美國都警告中國不要濫用自己的市場壟斷地位。

太平洋藏大量稀土 陸地八百倍
2011/07/04 09:26:51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4日專電)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宣布,太平洋海底泥中發現稀土礦床,蘊藏量約900億噸,是陸地稀土的800倍。這是日本首度在海底發現可能開採的稀土。

日本各大媒體今天報導,以東大工學系研究科副教授加藤泰浩為首的美日專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太平洋蘊含大量的稀土,地點在夏威夷附近及法屬大溪地附近約1100萬平方公里為主的海域,在水深3500至6000公尺的海底、厚2至70公尺的泥土中。

報導說,這片海域主要是公海,但也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估計埋藏量是900億噸,是陸地埋藏量的約800倍。據估計,約2平方公里的3萬噸埋藏量,就可滿足日本1年所需。

在挖掘技術上,只要將海泥挖掘抽起即可,而且幾乎不含有陸地礦床會釋放出的輻射元素,很適合利用。這是日本首度在海底發現有望開採的稀土。這項研究成果將刊登於4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電子版。

加藤等研究人員推論,從太平洋海底火山噴出富含硅藻土的一種或含鐵分的浮遊粒子,可能是這些粒子吸附著稀土沉積在海底。

研究團隊採集了78處的2000多種海底堆積物試料進行分析,結果得知稀土的濃度為400至2230ppm,可媲美全球產量約佔9成的中國南部礦床。

去年9月,中日船隻在釣魚台相撞事件發生後,中國大陸一度對日本禁止出口稀土,不穩定的供給構造及價格飆漲,讓日本感到困擾。

加藤表示,如果能找出有效的回收稀土的技術,或許海底稀土可替代陸地稀土。

稀土是稀有金屬的1種,有17種。稀土混於鐵等的金屬中的話,磁石力會變強,也耐熱。在生產油電混合動力車的馬達、電視機、手機、光纖等高科技產品上不可或缺。日本對於稀土的需求量1年約2萬至3萬噸,進口量9成仰賴中國大陸。1000704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住在市區對大腦的影響

City living marks the brain
Neuroscientists study social risk factor for mental illness.
Published online 22 June 2011 | Nature 474, 429 (2011) | doi:10.1038/474429a

Social neuroscience: Stress and the city
Nature Volume: 474, Pages:452–453
DOI:doi:10.1038/474452a

City living and urban upbringing affect neural social stress processing in humans
Nature Volume: 474, Pages: 498–501
DOI:doi:10.1038/nature10190

都市人憂鬱和焦慮比例較高?24Drs.com (2011-06-30 06:06)
【24drs.com】自然(Nature)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發現,住在都市的人對壓力的反應比住在小鄉鎮和農村的人強烈;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住在都市的人較常有憂鬱症等情緒疾病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德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讓住在大城市、中等規模城鎮、或較小農村社區的健康成人試圖解決困難的數學問題,並批評他們的解題能力,同時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情形。這是在測試當你努力解決社會壓力,但卻失敗的時候,你的智力如何。
  
  結果發現,住在城市的人在有壓力時,大腦中所謂杏仁核區域活動比住在城鎮或農村地區的人更多。杏仁核對恐懼、情緒處理、以及自我保護很重要,它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焦慮、自閉症、以及恐懼症等精神疾病有關。
  
  原來在都市中長大的人們即使不再生活在城市地區,大腦中幫助調節杏仁核的前扣帶皮層區仍然活動較多,顯示早期的生活環境有助於塑造大腦對壓力的反應。
  
  這篇研究不能證明住在都市會造成大腦這些區域在壓力下的反應,但在考量過兩種地區不同的社經地位、參與者的社交網絡規模、或是研究開始時有多焦慮等因素後,關聯性依然存在。
  
  只是它並非第一個質疑城市環境可能會影響精神功能的研究,密西根大學的Marc Berman 博士在2008年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項研究中,要求健康成年人步行通過城市的環境或自然的環境;散步後,研究人員說出一系列的數字,並要參與者以相反的順序複誦這些數字,測試記憶力。
  
  結果發現走在大自然之中對記憶的表現比走在都市好約20%。他們推測,可能是有競爭的噪音、氣味、以及景觀消耗掉大腦直接關注的能力。自然環境則是需要大腦不同類型的注意力,一個不會被視為疲勞的注意力。
  
  不用因為這樣的結論而認為城市生活是不好的,應該搬到鄉下去。我們需要弄清楚城市的哪些要素對我們有害,我們可以改變哪些事情,如何讓都市更好。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減少肺癌死亡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證實的確可以減少肺癌死亡
雖然 number of patients needed to screen 高達320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June 29, 2011 (10.1056/NEJMoa1102873)

Better Evidence abou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Harold C. Sox, M.D.
June 29, 2011 (10.1056/NEJMe1103776)

南京養生作家馬悅淩「生吃泥鰍治漸凍人」

其實台灣也有躲在網路上騙錢的
而且還雇用公關公司到處打廣告,相當礙眼
用泥鰍治癒漸凍人? 南京作家養生騙局被揭穿
NOWnews 李依琳 2011年6月30日 11:15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繼宣稱綠豆治百病的北京「神醫」張悟本被揭穿後,南京養生作家馬悅淩的「生吃泥鰍治漸凍人」之說,也被踢爆是騙局。醫生指出,她所謂的療法無科學根據並存在危險。目前,當地衛生機構已介入調查。

48歲的馬悅淩,祖籍南京,曾擔任護士及主持節目。2007年,她出版《不生病的智慧》一書,被譽為「健康教母」。她透過個人網站看診,宣稱以泥鰍、當歸配合「高熱量食物」,除了治療漸凍人,還治好了肝癌、乳腺癌、肺癌等100多名患者。

不過,從去年初開始,四川疾控中心就陸續接獲民眾體內有寄生蟲的病例,他們都說是看了《不生病的智慧》後,開始生吃泥鰍「養生」。截至目前,吃泥鰍「養生」而住院的民眾,已達到400人。

媒體調查發現,馬悅淩向患者販賣「固元膏」以及在穴位注射當歸液,進帳數億元人民幣。一位漸凍人患者表示,一開始覺得很有效,原本站不起來的他,竟然站起來走了3公尺,但後來再沒任何進展。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養生康復係主任林殷教授說,對於某些病痛,「心理暗示會有50%以上的療效」。

有相關專家指出,注射當歸液是介入性治療,馬悅淩沒有醫師資格,屬於非法行醫。據悉,南京市衛生監督所已介入調查,有最新結果將對外公佈。「她問診主要場所在虛擬的網路空間,此前未曾出現過,十分特殊。」監督所相關負責人坦言,這為監管造成一定困難。

戳穿馬悅淩們的騙局,不能總指望方舟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9 11:40:15
  從報道中我們看到,所謂的能治療“漸凍人”的馬悅淩“神醫”,僅僅只在醫院裡做了幾年護士,既沒有任何從醫經歷,也沒有任何從醫資格,完全是想當然的著書立說,憑臆想為人“治病”,不僅沒有任何治療效果,採用的治療方式也被許多專業醫生指為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而且極容易造成危險,至於讓患者吃生泥鰍治療“漸凍人”、肝癌、乳腺癌、肺癌等等,充其量也不過和生吃茄子治百病是一樣的天方夜譚,只不過又是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大肆斂財而已。

  明擺著,這注定又是個女版的張悟本,利用所謂的“科學偏方”招搖過市、自吹自擂的同時,目的還是為了斂財,其自己研究發明的“固元膏”據報道說已經賺到數以億計,但這樣明顯看起來就是騙人的把戲,何以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的情願上當,這一方面是眾人病急亂投醫的心理作用,像“漸凍人”和這樣那樣癌症,大都是醫院現代科技還難以治愈的絕症,患了這種病的病人和家屬,往往非常希望有奇跡的出現,只要有一線治愈希望都會付出全部努力,甚至傾家蕩產也想把病治好。

  另一方面卻是醫療衛生監管部門的麻痹,同張悟本“大師”一樣,馬悅淩所做的一切,並不是偷偷摸摸,而且有的還相當高調,“著書立說”公開發行,有自己的行醫網站,本人還經常出現在公開的媒體特別是主持電視節目,來為自己的“醫療技術”坐台宣傳,沒有任何部門來阻止和拆穿,讓人不能不相信她是個有“真本事”的“大師”。從某些方面講,相關部門的坐視不管也無形之中縱容的馬悅淩之類“行騙大師”的成功和發展。

  這裡,筆者不禁想起被輿論和公眾成為“打假鬥士”方舟子,多少披著科學外衣的偽科學被這位方舟子一層層剝去包裝,現出本來的面目,不能不說一個人的力量取得多次成功,除了自己的堅持之外,也是相關部門的監管麻痹為他創造了“打假鬥士”的機遇,這次,方舟子雖然沒有出現,但媒體又毫無例外的走到了監管部門的前面,用事實的報道,讓人們看清這位要為泥鰍“樹碑立傳”神醫。

  科學無止境,但正是因為其無止境,一些人才高舉起科學的大旗,從事著偽科學騙人斂財的勾當,這幾年,關於神醫的“神話”一直演繹不斷,而每一次幾乎都是等到神醫們賺的盆滿鉢滿,吃虧上當者忍無可忍之後,群而鬧之,騙局最終才被戳破,但是,眾多的上當者賠上的經濟和精神健康損失卻再也無法挽回,馬悅淩的騙局何時才能閉幕,總不能還指望方舟子上場吧?(時間:6月29日 來源:四川新聞網)

馬悅淩的精神土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9 11:41:09
  截至昨日,在當當網的保健和心理健康類圖書排行榜上,馬悅淩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不生病的智慧》,仍然排在前10名,儘管在書後的讀者評論當中,關於固元膏的療效,關於活泥鰍可能的寄生蟲問題,早已爭論得激烈不已。不過“唯信方能得救”,馬悅淩和她的養生書,自有一種生存並且壯大的土壤。

  養生從來都是門生意。在今天,這生意看來是越做越大了。比如最近被媒體聚焦的養生教母馬悅淩,就被勾勒出了一整套養生產業鏈:以具有個人魅力的神奇人物為核心,衍生出圖書、食品、醫療、網絡等多層面多渠道的求財路徑。其中,馬悅淩的圖書在當當網很長時間裡面都是養生類的暢銷書,排名靠前,銷量驚人。而明明是食品,卻吹噓有種種神奇療效的固元膏,單就廣東一地的銷售利潤就達數億。不難判斷,馬悅淩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作為商業團隊,他們的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熟,規避法律制裁的能力也在升級,而作為產業,更是處在上升期,即便這次被媒體爆出種種悖謬之處,甚至信譽破產———一如此前的張悟本、李一,只怕在不遠的未來,新的神跡依然會出現,讓人們感嘆這實在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馬悅淩的醫術,或者用她的話說,探尋的“整個人類走向健康的康莊大道”究竟價值幾何?不妨參考下科學鬆鼠會網站所做專題以及跟帖中展開的激烈討論,在此不需多言,值得一談的是造就馬悅淩的文化環境。在我看來,除了民眾缺乏常識,科學素養不高這類老生常談,不妨看看馬悅淩的修煉術,看看這位養生教母是怎麼一步步煉成的。這對於理解這個有趣的時代,實在是個很好的路徑。實際上,所謂養生教母教父,他們做的,不過是最大程度契合了中國民眾對於生命、健康的理解,為人們現實生存的困境描繪出一條看似有效其實虛幻的道路。

  馬悅淩並沒有受過真正的醫學訓練,雖然長期在醫院工作(1982—2005),但僅僅是初級護理人員,並無醫師資格證,她的醫學知識,其實是這個社會長期流行的某種偽科學知識的雜燴,身為養生暢銷書作者的馬悅淩,其知識的來源,就是“從各種健康、保健與養生雜誌和書籍搜集治療各種疾病的小文章,進行歸納總結,變成自己的東西”。也就是說,馬既是養生文化的領潮流者,更是中國特色養生文化的產物。當然,神奇之人必有神奇之處,馬悅淩為何能脫穎而出,僅僅靠這些雜誌書籍是解釋不了的。除了這些以訛傳訛的養生八卦,馬悅淩還另有過人之處。

首先,馬悅淩有自己的“神跡體驗”,能夠幹出為治療自己的膽囊炎連續吃3條生泥鰍的事情。既然對待自己都可以如此,對待其他人,扎當歸針之類更是能下硬手,至於最後有沒有療效,唯信方能得救,不能得救就是因為不夠虔誠,這類粗淺詭辯邏輯恐怕早就準備好了。那麼,這種沒有敬畏感的蠻性從何而來?怕是與缺失敬畏的社會環境感脫不開幹系。

  其次,也是我更在意的,是她的“單位文藝骨幹”身份。在目前出現的種種神醫,“大師”當中,擁有這個身份的不僅僅是馬悅淩一個人,這是一個值得仔細體味的身份。所謂文藝骨幹,往往是宣傳員的別稱,“大師”宣揚的思想更以科學面目出現,而且不容置疑,這是馬悅淩能夠成功的最大的社會文化土壤。

  迷信止於智者,如果反智成為社會某種基調,仇視常識構成精神的底色,“大師”們當然會前僕後繼不斷湧現。(時間:6月29日 來源:新京報)

誰來管教“健康教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9 11:38:32
  馬悅淩被稱為“健康教母”,以前是個護士,至今沒有醫師資格證。而漸凍人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和類風濕被世衛組織列為世界五大疑難雜症,目前醫學界尚無有效的治愈方案。一個既非專家又非醫師的人竟聲稱跨領域地解決了世界疑難雜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她要真解決了哪裡還用寫暢銷書啊,坐家里數錢就行了。

  其實,只要人們略有科學常識,是不會相信這種虛假宣傳的。但是,正因為這些是絕症,患者及其家屬才更容易病急亂投醫,抓住他們眼中的丁點希望。由於人在身處絕境時會從信仰中尋求力量,而心理暗示會對治療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患者的病情也可能會因此得到一些緩解,馬悅淩便抓住這點變化,對所謂療效大加宣揚,借此為她的養生書籍和產品擴大銷路。

  雖然她聲稱治療“全部免費”,但有患者家屬稱只治了一次她就索要3000元錢。馬悅淩這是在賺身處絕境中的人的錢,相比走高端路線、賺名人錢的“神仙”李一,和宣揚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向常人推銷綠豆的“神醫”張悟本,“健康教母”的做法更讓人難以原諒。更何況,注射當歸液和生吃泥鰍還可能對人體有害,去年就發生過成都數十位市民因生吃活泥鰍感染寄生蟲住院治療的案例。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醫師起碼要做到“不作惡”,但看來,這點對不是醫師的馬悅淩並無約束力。

  馬悅淩說自己是行善,不是行醫。但這只是欲蓋彌彰,難道給絕症患者開出治療方案還不算行醫?這不僅是行醫,而且涉嫌非法行醫。奇怪的是,衛生部門並未叫停這種行為。當監管部門對此視而不見時,民間的“神醫”、“大師”之流也就會接二連三地粉墨登場了。(時間:6月29日 來源:河南商報)

楊志良新書批長庚醫院

楊志良新書批 長庚醫院不回饋、不照顧員工/吳德朗回嗆 「下台」了就閉嘴
自由 2011-7-1
〔記者魏怡嘉、洪素卿/台北報導〕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新書中,不改大砲本性,直批長庚醫院依照最高顧問吳德朗的經營理念,醫院盈餘不回饋社會、照顧員工,只顧醫院軍備競賽,長庚醫院乾脆改名為「台塑醫院」算了!枉費吳德朗還是醫院協會理事長,他是真的不了解財團法人醫院其實是「公共財」,還是故意以似是而非的論點,誤導大眾?

吳︰改革,任內怎麼不做

吳德朗昨日亦不客氣回嗆說,長庚屬於非營利性醫院,盈餘的錢屬於醫院基金會的基金,依法有一定運用流程,主管單位是衛生署。「我當醫生時,楊志良還在穿開襠褲」、「楊志良根本沒有魄力,想改革怎麼不在署長任內做?」、「走了,就要shut up(閉嘴)!」

對於吳德朗高分貝回嗆要楊志良閉嘴,楊志良很不以為然地說:「沒有人有權叫別人閉嘴。全天下只有兩個人無權要我閉嘴,一個是立委涂醒哲,另一個就是吳德朗。如果真要閉嘴,最該閉嘴的是吳德朗。」

衛署擬修財團法人章程

楊志良還說:「吳德朗真該好好看這本書,改革是永無止盡的,總不能要我當一輩子的署長,我就是做不下去才走的。」

楊志良認為,醫院不能視為一般企業,他建議修改財團法人董事會章程,董事會成員要加入員工代表,甚至病人也應有一席,大家抽籤。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衛生署已擬修法。財團法人董事會同一家族成員不能超過三分之一;董事會成員應由員工互選;董事會不等於經營者,主管及副主管的比例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希望立法院下個會期開議能送進修法通過。

去年爆發長庚以合夥制為由,向院內醫師超收健保費。長庚醫院公告七月一日起,將改為僱傭制度,醫師所得列為薪資,也要打卡上下班。有醫師表示實質收入降低,可能爆發離職潮;患者也擔心醫師會不會「時間到就打卡下班走人?」影響就醫權益。

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主委陳昱瑞表示,「台大醫師也是僱傭制度,難道下班時間到就不管病患嗎」?強調醫師不會因為要打卡,影響服務方式及品質。

至於長庚醫院遭到健保局罰款四億元,目前罰款已經繳了。長庚向衛生署提出爭議審議,但遭到駁回,接著提出訴願,現在正處理中。


長庚妥協 醫師得多繳稅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1.06.30 03:02 pm
國內醫院就診人數第一的長庚體系,明天(7月1日)起,在醫師聘用上出現重大變革,醫院與主治醫師之間的關係,從原本的駐診拆帳,改為雇傭聘任。院方統計,新制實施後,每個主治醫師每年平均需多繳30、40萬元所得稅。

長庚主治醫師改為聘任制,消息傳開後,已在醫界造成話題。就有醫師在網路留言,以後主治醫師到院上下班,就要跟一般行政人員一樣刷卡。

網友指稱,改為聘僱關係後,如同上班族,主治醫師也可擁有退休金。但基於成本考量,醫院可能將屆齡退休的資深醫師給趕出醫院。目前就傳出林口、高雄院區的一些資深主治醫師已被逼離開醫院。

對於網友的批評,長庚醫院最高顧問吳德朗指出,根本是子虛烏有。不過,醫院與主治醫師關係改為雇傭關係後,確實加重了醫師的負擔,院方估計,平均每名主治醫師每年約多繳30、40萬元的所得稅。

吳德朗指出,確實收到部分醫師反彈,但這是政府重新定位醫院與主治醫師的關係,院方也無能為力,希望院內醫師能諒解。

吳德朗透露,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卸任前,與賦稅司達成協議,迅速簽下公文,強制要求國內所有醫院與主治醫師的關係都需是聘僱關係。

對於衛生署以長庚不符規定為理由,嚴懲十幾億元罰款,吳德朗指出,長庚不承認自己有疏失,此案已進入法律程序,如果法院判定衛生署有理,長庚願意受懲處。

【2011/06/30 聯合晚報】

衛署擬修法 避免萬年董事會
2011/06/30 20:00:44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30日電)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財團法人醫院受監督不夠。衛生署表示,將修法規定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組織章程,規範單一家族成員不能超過1/3,並納入員工互選董事,避免產生萬年董事會。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新書中,批評財團法人醫院不應只賺錢,且要受更多監督。

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今天受訪表示,財團法人醫院每年都要提出財報、支出項目,財產、蓋大樓等都要向衛生署核備。

石崇良說,財團法人醫院盈餘有10%要用於教學研究,10%用於社會公益。另外,他說,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任務主要在監督醫院是否符合社會公器責任,等於是替社會監督公共財,不過,有些財團法人醫院董事會成員是否符合社會期待、或成了萬年董事會、是否遭家族把持,一直受到關注。

石崇良說,過去只規定董事會成員必須有1/3是醫事人員,但目前正積極研擬修醫療法規範董事會成員,單一家族成員不能超過1/3、一定要有員工互選產生的董事、醫院經營者、主管、副主管擔任董事會成員不能超過1/5,且董事會每年要有一定比率改選、更新。

石崇良說,衛生署法規會本週將討論細節,沒問題後就會送行政院,希望趕上9月立法院會期。他也提及,這項修法確實楊志良任內就已提出。

對於修法方向,楊志良晚間受訪表示,員工互選董事會成員部分,一定要是基層員工,由沒有當主管的員工互選,且他認為病患也要有代表,由病患登記抽籤選出,他說,這個想法也已向2、3位立委提過。

至於規定家族成員不能超過一定比例,是否會被外界認為是長庚醫院條款,石崇良澄清,這次修法主要是參考私校法,其中也有相關的規定。1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