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老醫師未必體衰

老醫師未必體衰 態度才是關鍵
【聯合報╱記者祁容玉、陳崑福、徐養齡/連線報導】 2011.07.14 11:55 am

苗栗縣公館鄉福基診所醫師謝春梅,九十歲高齡仍每天看診、出診,醫術加上親切,深獲病人信賴。
記者祁容玉/攝影
台灣二百多個鄉鎮,有不少小鎮醫師是八十、九十歲高齡者,他們一生在偏鄉小鎮中服務,許多醫生既是家庭醫生,更是鎮民的好朋友。
苗栗縣公館鄉九十歲醫生謝春梅在公館鄉開業六十六年,旁邊鄉鎮銅鑼、大湖、泰安等醫療資源貧乏的居民,寧可走三、四個小時找他看診。

開業66年 家族五代依賴

「患者從年輕到現在五十、六十歲了,我不能拒絕。」九十歲謝春梅穿上醫師袍,問診、量血壓、打針都不假手他人,一通電話打來,他又忙著提著醫師包,要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出診,鄉內不少家族四、五代都是他的病人。

林姓婦人說,全家都找謝春梅看病,婆婆常叮嚀謝春梅要保重,「不然我們以後要找誰看病?」

謝春梅說,十年前兒子就勸他退休,但想到多年累積的醫療技術要奉獻給病人,而且「我每天有事做,過得充實,身體更健康。」

屏東縣最老的醫師是八十四歲養安精神科診所院長陳鵬飛,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許多年前就想退休,但許多病患指名要他看診、聊天,「病就好了一半。」

「我不是名醫,但期許自己是有耐心的良醫!」廿年前轟動一時的電影「瘋女十八年」,就是陳鵬飛的女病患真實故事改編,當年他趕到病患家救人,供吃供住、免費醫治,半年後,女子康復出院。

憑眼神 看出哪裡不舒服

新竹縣關西鎮九十歲陳秋水和六十七歲范文勝,兩人是對翁婿醫生,范文勝說,「我和岳父都立志要看診到一百歲。」

范文勝說,陳秋水前年在親友建議下退休,仍掛念老病患,每天回診所提供醫療諮詢,和老朋友閒話家常。

王姓鎮民的全家三代都是陳秋水的病患,他笑稱,老醫師一手包辦王家人的健康,「光憑眼神,就能看出哪裡不舒服」。

泰雅族潘姓鎮民說,兩位醫師更是他的好朋友、老鄰居,沒有別的醫生可以取代。

范文勝固定進修,努力程度不輸年輕人,他表示,良好的身體,固然是醫生的必備條件,但不代表年老就身體差,「看診態度才是關鍵」。


百歲中醫病患信賴 生命最後一刻仍看診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7.14 11:55 am
生病到底敢不敢給老醫師看診?有民眾認為,應該要看科別,如果是中醫,會找有口碑的老醫師,且「愈老愈好」,即使要三更半夜排隊掛號,也無怨言。
已逝世的中醫師姜通,逾百歲仍在看診,不少政商名流及名人都是他的患者,診所牆上高掛名人致贈匾額。生前儘管年紀一大把,走路卻健步如飛、精神奕奕。他曾透露五十多年沒吃過米,養生秘訣除了多吃蔬菜、多運動,每天還喝三千西西牛奶加好立克,不少人仿效。

家住林口的張小姐說,如果看中醫,反而不敢找太年輕醫師,「老醫師經驗豐富,熟悉各種中藥材」。她很放心老醫師看診及用藥,尤其是有口碑的老醫師,半夜排隊掛號也願意。

不過,若是看西醫,張小姐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認為,西醫得不斷學習新療法、新技術及新觀念,老醫師吸收新知能力可能比不上年輕醫師,一旦醫師年紀超過七十歲,她會避免找他們看病。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名譽理事長謝文輝,在南投行醫卅多年,非常讚揚老醫師。他說,「老醫師是年輕醫師的典範與楷模」,每次只要看到老醫師年紀這麼大,依舊在南投偏遠鄉鎮服務,就會提醒自己,「老醫師都這麼拚命,年輕人不該喊累。」

謝文輝說,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岳父唐嘉材,九十多歲高齡仍在南投小鎮行醫。懸壺六十年的他曾獲得醫療奉獻獎,當年要領獎時,陳維昭要老丈人提早北上做健康檢查,唐嘉材直到北上當天,仍先看完上午診才出門,醫師對患者的承諾與責任感表露無遺。


高齡醫師異常看診 健保局:確實比較多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2011.07.14 11:55 am

健保局稽核發現,與年輕醫師相比,高齡醫師異常看診異常情況確實比較多,問題查獲率達百分之七、八十。有些老醫師明明已住院或出國,竟還申報健保看診費。

健保局曾私下查特約醫院、醫師看診情況,發現雲嘉南地區部分退休醫師,早期曾充當密醫人頭;還有健保特約診所,背後金主為藥劑師,向高齡退休醫師借牌開診所,安排密醫看診。

官員私下表示,有些不肖診所雖由密醫看診,老醫師仍會在旁觀看,不過,早期也曾有南部診所聘請北部醫師,因交通往返時間太長,老醫師根本不在現場,由密醫獨當一面。

為揪出不法之徒,健保局比對兩萬多家醫療院所看診量、病歷及健保申報資料,甚至包括醫師出入境紀錄、地緣關係等,尋找異常之處。

官員透露,過去曾發現高齡醫師人在國外,或已生病住院,診所仍繼續申報健保費用,實際了解才發現,老醫師執照遭人冒用。還有老醫師因病、中風不良於行,根本無法看病、執筆寫病歷,就診量仍日日暴增。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也指出,一名七十多歲老醫師透露,退休後到美容診所擔任駐診醫師,每周只要上班數小時,負責術後觀察及換藥,連誰動手術、做哪些醫療項目都不清楚;老醫師三、四個月後就請辭,不敢再賺這種「輕鬆錢」,以免日後發生醫療糾紛,吃不完兜著走。

地方衛生局官員透露實地訪視經驗,老醫師年近八旬,患有帕金森氏症,因肢體不協調,連寫病歷都覺得吃力,不少患者病況描述、病歷及用藥一模一樣。

衛生局人員詢問老醫師,不料對方回答,「我的病人很少,不是感冒就是皮膚病」,既然症狀差不多,所以用一樣的藥。至於就診患者的答案更妙,「我就是要給老醫師看,不然想怎樣?」雖然老醫師寫一份病歷得花四、五分鐘,但只要不違法,衛生局人員也沒轍。

不過,並非高齡醫師就無法執業。有地方衛生局人員表示,四、五年前查訪一名九十多歲老醫師,不只身體硬朗、頭腦清楚,講起話來還中氣十足,看診完全沒問題。老醫師也說,「我身體好好的,還可以看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