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四大皆空 監委:應調整健保支付

四大科等無人 監委:應調整健保支付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監委黃煌雄今天召開第二次健保總體檢記者會指出,過去醫學主流外科、內科、婦科、小兒科等4科每年醫師人數急降,其中又以外科每年僅達64.4%最為嚴重。他主張,儘速調整健保支付結構,改變失衡情形。健保局回應表示,每年在健保總額預算協商時,各醫院和診所代表,可以尋求調整支付標準的共識。

監委黃煌雄、劉興善今天召開「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總體檢案」第二次記者會。黃煌雄質疑,這四科人數降低很多,已經趨向「四大皆空」。據黃煌雄轉述,衛生署長楊志良昨日被約詢時表示,會重視這樣的問題,並會就監委調查建議做審慎評估。

根據監委調查發現,衛生署每年核定的外科、內科、婦科、小兒科每年醫師人數,分別為250、400、70、200人,但平均發證書人次為161、302、51、154人,以外科不足人數比率最為嚴重,內科為75.5%、婦科為72.9%、小兒科為77%。

至於四大科醫師減少的原因,監委在約詢各醫學院過程,出席代表指出,主要是因為其他科別工作不會那麼辛苦,加上醫療糾紛多和健保支付低等。

健保局回應時強調,每年健保總額預算協商時,各科可提出調整需求,並尋求醫界代表的共識。至於不同工同酬的問題,被歸咎於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制度,健保局則說,類似疾病分組定額給付,是為了鼓勵醫院提升醫療品質,未來也會逐步調整給付項目。

健保制度之害? 醫科主流進冷宮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10.09.10 09:10 am

皮膚科成為醫學系高材生的最愛,而醫學主流的四大科─外科、內科、婦產科、小兒科反而變成冷門科。監察委員關心健保制度對醫學教育的影響,日前邀集國內各大學醫學院院長舉行座談,反映出醫事人才培育的失衡現象。

是制度問題?還是價值觀改變?

監察院進行「全民健保總體檢」調查工作,日前邀請教育部長吳清基及各大學醫學院院長或副院長到監察院進行座談,由監委黃煌雄主持座談,關切的焦點是全民健保制度對醫學教育有何影響,以及如何促進醫學倫理。

健保總額給付 不同工卻同酬

與會者指出,外、內、婦、兒四大科工作時間長、醫療糾紛多,加上健保給付存在「不同工卻同酬」的問題,使得這四個科別在醫學系學生選擇志願科別時,淪為冷門科。

另一方面,皮膚科、牙科、眼科等科別,自費項目較多,醫療糾紛較少,不需要加班,可以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成為醫學系成績前幾名學生的熱門選項。

由於四大科的病患人數占80%之多,且是可以「救人一命」的科別,醫學系學生的偏好趨向,令監委擔心醫事人才培育會失衡。

醫師爸不讓兒子選外科:太累了

除了健保制度影響醫學系學生選科別,與會者也指出,很多醫學系學生的父母也常是醫生,為了繼承父業而選擇科別。但也有醫生爸爸不肯讓讀醫學系的兒子選擇外科,因為「太累了」。

成大醫學院副院長林秀娟說,近年來國內各大醫學院都很努力推動醫學倫理、人文及法律教育,希望從教育來潛移默化,但根本的問題在於社會整體價值觀,當媒體不斷報導豪宅、名車的價值,也會影響到醫學系學生的價值觀。另外,某醫生因未及時診斷出病患染瘧疾而被判刑,這些醫療糾紛也會讓醫學系學生傾向選擇「不會被告」的科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