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沒生意 1年熄燈逾30家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11.04.09 03:23 am
醫院產科漸漸吹起熄燈號。國內婦科權威、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無奈地說,全台灣每年約30至50家醫療院所關閉產科,醫院不做產科絕非「個案」,而是「通案」,甚至高達七八成婦科診所已不幫人接生了。
健保局統計,民國100年2月國內有428家婦科診所,與90年的550家相較,10年減少122家。李茂盛指出,428家診所看來似乎還不少,但實際幫人接生的診所可能不到兩成。
每月只接生3、4個新生兒 卻至少要3個主治醫師值班
為何越來越多醫療院所關閉產科部門?李茂盛解釋,少子化已成趨勢,部分醫院每個月只接生三四個新生兒,但想成立產科,卻至少得有三個主治醫師值班,根本不符成本,站在醫院營運角度來看,產科與「賠錢」兩字等於劃上等號。
接生給付不如割盲腸 連主任級婦科醫生都轉科
李茂盛指出,醫院產科陸續關門,罪魁禍首是健保給付制度的不公平,就算醫師凌晨趕至醫院幫人接生,給付還是偏低,還不如幫人割盲腸。最近一位醫學中心產科主任突然離開現職,轉而投入皮膚醫學美容領域。李茂盛感慨地說,如果連經歷豐富的主任級醫師都不想留在婦產科,新生代醫師又怎麼會想進入產科?
事實上,婦產科人力問題已浮出檯面。以台大醫院為例,今年預定招收六名產科住院醫師人,但卻只來了一人。中山醫學大學及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兩家大型醫院等了好久,仍舊沒有半個人報到。
李茂盛指出,「現在年輕醫師大都缺乏使命感!」他說,未來孕婦想要生產,說不定得跑至菲律賓、中國大陸等地。
賠錢生意沒人要做 偏遠區產婦「自求多福」
對於國內產科的現況與未來,李茂盛認為,台灣新生兒越來越少,健保給付偏低,產科一定是賠錢部門,中小型醫院關閉產科已成趨勢,偏遠地區孕婦只能自求多福。
【2011/04/08 聯合晚報】
40年老字號產科 倒在少子化!
【聯合晚報╱記者蔡育如/新竹報導】 2011.04.09 03:23 am
少子化現象造成出生率越來越低,台灣婦產科叫苦連天,已有40多年歷史的新竹市南門綜合醫院「產科」被迫於7月起暫停服務。南門醫院副院長江銘基表示,實在是接生人數太少、專任婦產科醫生又請不到,考量病人安全才做這個決定。南門醫院婦產科的「熄燈」,凸顯了台灣少子化日趨嚴重的問題。
江銘基說,少子化現象導致小孩越生越少,生意清淡,且專任的婦產科醫生真的都找不到。以南門醫院來講,婦產科專任醫生只有一人,如果遇到突發狀況,病人安全也恐怕出現問題,所以決定先暫停「產科」部分,但「婦科」還是照常營業。
大醫院也吃掉生意?
「少子化的關係,民眾傾向於在大醫院生產,覺得比較安全」,翁順隆指出,馬偕醫院機器設備齊全,加上醫師陣容完備,沒受到少子化影響,每個月平均約200多個新生兒出生,尤其是上個月242個出生數打破開業以來最高紀錄。反觀小醫院和診所生產的人越來越少,也導致很多診所紛紛關門,謀求他路。
「婦產科醫生壓力大、醫療糾紛多」,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主任翁順隆表示,婦產科醫生的醫療給付偏低,接生又容易出現醫療糾紛,加上輪班經常要半夜起來接生,壓力很大,導致這幾年醫學院學生投入婦產科的人力越來越少,以前每年大概有80到100多個,但去年只有30到40個,未來婦產科人才匱乏也是很大的問題。
「很多診所一個月接生不到10個,寧願放棄接生服務,改兼看美容」,翁順隆表示,婦產科設備、人力開銷都不低,所以現在坊間很多執業醫生乾脆不接生。跨科幫民眾打脈衝光、雷射,風險低,又好賺。
【2011/04/08 聯合晚報】
8成婦產科診所 不幫人接生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2011.04.08 04:06 pm
新竹南門醫院產科吹起熄燈號,國內婦科權威、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無奈地說,全台灣每年約30至50家醫療院所關閉產科,南門醫院不做產科,這絕非「個案」,而是「通案」,甚至高達七八成婦科診所已不幫人接生。主要原因在於不敷成本,少子化加上健保給付制度不公平,且產科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讓許多產科醫師萌生去意。
【2011/04/08 聯合晚報】
冷眼集/救生育率 先救救產房吧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特稿】 2011.04.09 03:23 am
又有一家中小型醫院,決定關掉產房!據統計,全國365鄉鎮可能超過三分之二地區沒有婦產科醫師,偏遠地區孕婦想產檢、生產,需長途跋涉。但都會區的大醫院產科環境一家比一家豪華,講求精緻。同樣是生產,卻彷彿兩個世界。
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指出,中部地區的婦產科診所及設有產科的醫所共有250多家,但實際上從事接生的醫療院所卻不到30家。出生於雲林北港的李茂盛以自己家鄉為例說,目前北港只有一家醫院有產科,幫人接生。鄰近北港的五個鄉鎮的孕婦就只能依賴這家醫院。至於南投、屏東、台東等偏遠鄉鎮更是如此。
其實連台北市也是如此,許多掛著婦產科招牌的診所,也不幫人接生。幸而都會區孕婦幸福許多,只要經濟能力負擔得起,仍能找到經驗豐富的產科醫師接生,產後住進超五星級的豪華套房式病房以及坐月子中心。偏遠地區的孕婦生小孩大不易,非常辛苦。
誠如醫界所批評的,政府空口白話說要將少子化升級至國安問題,但健保局卻無視於婦產科面臨的困境,還是墨守成規,以拖待變,並不想真正解決問題。
例如,切除盲腸手術給付居然跟婦女生產給付差不多,闌尾切除可獲得3萬3824點,但不管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醫院卻只能只拿到3萬2787點,比割盲腸還要少。這問題已經吵了許多年,健保局卻始終沒有動作,婦產科醫師早就灰心,不指望健保局有心改善。
健保帶來令世界稱羨的美而廉醫療,但似乎無意或無能解決醫療資源集中等後遺症,甚至使少子化等問題更雪上加霜。政府要救生育率,恐怕要從救產房開始。
【2011/04/08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