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輕症就醫 重症不醫 提早出院 費用轉移

「輕症就醫、重症不醫、提早出院、費用轉移」
不錯耶,還有押韻!
複雜病例賠錢貨 恐淪醫療人球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10.08.28 03:49 am
健保DRG制度上路半年,醫界批評,制度讓嚴重複雜病例成了「賠錢貨」,影響所及,將來醫院不肯投資設備,醫師不願開刀,台灣病患以後可能要到國外開刀。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說,實施DRG之後,婦幼科別很慘,尤其是小兒外科,成了醫院的「拖油瓶」。

他表示,婦科疾病常多重表現,有的子宮脫垂病患合併膀胱脫垂,或子宮肌瘤開刀卻發現也有卵巢肌瘤,醫師都應一併治療,但DRG只給付一種手術,醫學中心未來都得對這類複雜病例手術「半買半送」。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翁仁崇也說,北榮收治的小兒心臟外科病例,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很明顯是從其他醫院轉來的病患,「複雜病例變成醫療人球會愈來愈多。」

翁仁崇說,小兒心臟外科或小兒腦神經外科的病患,大多是先天又複雜,以前是論質計酬(case payment),醫師悉心照料,健保局也給相對回饋,但實施DRG之後卻「開一個,賠一個」。

成人心臟外科也一樣,翁仁崇舉例,醫師如果為病患進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常發現病患心臟瓣膜也得修補,過去是分兩種手術給付,但現在只給付一種手術費用。

翁仁崇說,因為複雜病例會賠錢,所以醫院不願投資設備,醫學生認為沒前途不想學習,惡性循環下去,病人以後只好到國外開刀。

醫學中心的醫管人士指出,DRG上路中小型醫院「賺飽飽」,挑選簡單好開的刀就能給付;嚴重複雜病例,只要跟病家說「沒能力處理」,病患多會趕快轉大醫院,即使對醫學中心加成給付仍不足支應。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也批評,國內實施DRG,可能會有「輕症就醫、重症不醫、提早出院、費用轉移」的情況。

醫管人士表示,健保局為了管控醫療費用支出,完全不顧臨床實際情形,學國外DRG制度,但國外是依醫院規模做個別的DRG,台灣卻是所有醫院吃「大鍋菜」,根本行不通。

【2010/08/28 聯合報】

醫院有對策/住院檢查變門診 倒楣是病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0.08.27 02:55 pm
「DRGs不會替健保省錢!反而病人倒楣!」醫師認為,健保局為控制成本實施DRGs,醫院也有「對策」,例如把住院該做的檢查「挪到」門診進行;還有醫師擔心「行政架空醫療」,未來醫院可能為了避免超出給付額度,限縮醫師的處方、檢查,倒楣的反而是病人。

儘管健保局認為實施DRGs支付制度漸漸收到成效,不過醫院協會理事長吳德朗表示,美國實施後,住院天數也縮短30%,但只要患者手術傷口不化膿、不危及生命,就可以出院去門診換藥、追蹤。

為了怕住院期間超支給付費用,檢查也可以挪去門診事先照做,因此整體醫療費用還是不會省。在健保局檢討報告中,確實也發現住院前一周的門診檢查費用,各層級醫院都比去年同期增20%以上。

婦產科醫學會監事黃閔照也說,目前似乎對患者沒有什麼很大損失,但「等到幾年後就知道」。他說,看診DRG項目時,醫院電腦系統都會跳出視窗,「提醒」健保給付額度是多少,以及病人又已經花了多少錢。

當醫院只考量多賺錢、少賺錢,就可能對醫師開藥、檢查,形成壓力,造成行政架空醫療,為了在DRG支付下節省成本,醫院也可能把10元藥物換成5元。

同時,DRGs對同一疾病分組、齊頭式平等的給付,也非常不合理。他質疑,人的身體「可以切分的這麼清楚嗎?」以婦產科而言,切單側卵巢、雙側卵巢、或是卵巢手術時順道切除子宮肌瘤,明明麻醉、病理檢驗的成本不一樣,但給付卻都一樣,願意處理複雜病情的醫師可能被當成麻煩人物。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長朱顯光也說,健保局不能只看平均住院日下降,還是要看患者3日內再急診、14日內再住院率的變化,才能真實反映醫院是否有「偷工減料」。醫改會也已接獲患者反映,出院後需急診,遭醫院拒絕,懷疑醫院要規避健保局的監測。

【2010/08/27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