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維他命擬列食品 衛署內訌

維他命擬列食品 衛署內訌
蘋果日報 20080523
【甯瑋瑜╱台北報導】新政府周二(二十日)剛接手,就傳出長官才上任、部屬即請辭的狀況。衛生署食品處長鄭慧文因綜合維他命管理方式與新任副署長宋晏仁理念不合,前天大吵三小時後昨掛冠求去。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表示,官員表現令人遺憾,「維他命管理關係民眾健康安全及消費權益,怎容意氣用事。」
食品處長怒辭職 衛署上個月宣布擬將綜合維他命從藥品改為食品,但因內部傳出雜音遲未公告,甫上任的宋晏仁前天與鄭慧文討論此事,但持不贊同開放立場的鄭被宋指他「不知民意之所在」後,感到自己未被尊重,當場與宋大吵,昨提辭呈。一名不願具名的衛署官員表示,衛署在上個月宣布維他命改列為食品管理,但內部包括鄭慧文等人都抱持不該開放的態度,以致至今未公布。鄭慧文請辭後接受《蘋果》訪問表示,宋執意要開放,還說他不關心民意,他乾脆不做了,「也不接受慰留。」並說維他命若開放為食品,可能價格未降、假貨橫行,對民眾不見得有保障。宋晏仁昨表示,對維他命管理衛署內確實存在兩種意見,將盡速開會,並在十幾天內預告草案,他說:「我對維他命管理無預設立場。」至於與鄭慧文大吵一事,他則未做回應。一名衛署官員表示,甫上任的衛署署長林芳郁尚未批示鄭的辭呈;衛署仍傾向開放,預定約半個月內公告草案,最快下半年可施行。
維他命管理引發處長走人事件 04/18 台北地院判決一名販售美製維他命的藥局負責人無罪,並指衛生署將維他命列藥品管制,導致國內維他命價格高昂,引發社會譁然04/23 衛署表示願評估將綜合維他命,由藥品改食品管理05/16 衛生署藥政處完成草案,擬將綜合維他命以食品管理,高劑量維他命維持藥品管理05/21 新任衛署副署長宋晏仁與食品處長鄭慧文討論維他命管理,鄭傾向不開放為食品,兩人大吵一架05/22 鄭慧文遞辭職書給新任衛生署長林芳郁,林指示下屬審慎研議管理草案維他命管理草案擬半個月內公告資料來源:衛生署、《蘋果》資料室

中國時報 2008.05.23  反對維他命改列食品 食品處長怒辭黃天如/台北報導
 「馬上」爆衝突?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鄭慧文昨天閃電辭職,即日起請休不再上班。引爆點是署長林芳郁、副署長宋晏仁廿一日到任第一天,宋晏仁與鄭慧文就綜合維他命改列食品交換意見,看法南轅北轍;鄭慧文反對把維他命改列食品,宋晏仁則認為會忽略民眾需求,兩人甚至吵起架來,鄭慧文氣到臉色紅通通,氣氛數度火爆。
 鄭慧文是前署長侯勝茂禮聘的學者,政權轉移後,他便提出辭呈,原訂七月一日生效,如今提前一個月走人。此一政策也可能因此有變數。
 據衛生署官員表示,早在衛生署藥政處宣布將預告綜合維他命改列食品的第一時間,食品衛生處就持不同立場。鄭慧文更多次強調,他不認為綜合維他命市場價格會因改列食品而降價;而且台灣與美國民情不同,開放維他命將導致假貨橫行,民眾更易吃出問題。
 由於兩處立場迥異,以致舊政府原預定完成的綜合維他命改列食品管理原則預告,至今遲遲沒有動作。
 但因感受到輿論壓力,宋晏仁前天主動找鄭慧文「溝通」,鄭慧文仍堅持己見。據表示,宋晏仁先是指責鄭太堅持己見,接著又說出:「你不關心民眾」、「無法反映民意」等重話,氣得鄭慧文當場說要立即請辭;一離開副署長辦公室便遞辭呈,將原訂辭職生效日提前到六月一日,今日起請休,結束他在衛生署一年九個月的服務生涯。
 鄭慧文昨天不否認他曾與宋晏仁溝通不愉快,他表示,提前請辭一方面是不能保證不再與宋副署長衝突,又基於行政倫理,他認為應尊重宋的領導統御。最重要的是,他想藉他的離開,促使新署長林芳郁重新思考改列維他命為食品的政策。
 林芳郁有意留任鄭慧文,他昨天強調,還沒看到藥政處的預告草案,該案攸關民眾健康,他將參考鄭慧文的專業意見,就該案重作審慎評估。
 宋晏仁昨天接受記者訪問時,情緒相當平靜。他說,藥政處回應民眾期待、食品衛生處為民眾健康把關的立場都沒有錯,目前衛生署並沒有既定立場與方向,但將於十多天內進行預告,未來兩個多月內會多方參考各界專業意見再做最後決定。

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CPR 動手不動口

新的CPR guideline應該也會跟著改了~~~

JAMA Vol. 299 No. 10, March 12, 2008
Bobrow BJ et al. Minimally interrupted cardiac resuscitation by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AMA 2008 Mar 12; 299:1158.

Progress in Resuscitation
Peberdy MA and Ornato JP. Progress in resuscitation: An evolution, not a revolution. JAMA 2008 Mar 12; 299:1188.


CPR每分鐘100次 救人動手不動口
自由電子報
〔編譯魏國金/綜合一日外電報導〕路上看到有人突然心臟病發昏倒,是否忌諱口對口的心肺復甦術(CPR)而袖手旁觀?現在你可以動手不動口,在患者胸部快速、深度施壓就能救人一命。
美國心臟學會指出,對於突然心臟病發的成人,在其送醫前施以徒手心肺復甦,其成效與標準CPR一樣好。
徒手CPR需以一分鐘一百下的速度不間斷的對患者胸部施壓,直至醫護人員接手,或者利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恢復患者正常心跳為止。
只適用突然昏倒成人
不過這項行動只能適用於突然昏倒、停止呼吸且沒有反應的成人,因為因心臟病發或其他心臟問題突然造成心臟停止跳動的人,他們的肺部與血管仍然充滿空氣,而壓縮舉動有助於讓血液流向腦、心臟與其他器官。
至於孩童的昏厥主要可能是呼吸問題所致,因此應該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對於因近乎溺斃、用藥過量或一氧化碳中毒而缺氧的成人,也應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以使空氣進入其肺部與血管。
徒手CPR較簡單也較容易記,同時也能去除人們擔心口對口人工呼吸會染病的心理障礙。
美國的CPR綱要已逐漸偏向徒手施壓的指導。最新版本、二○○五年的綱要著重在壓三十下交換兩次快速口對口呼吸,不過對於「不願或不能」進行口對口者則可徒手施壓。
一項統計指出,美國每年有三十一萬人在醫院外突然心臟病發而死,其中八成是發生在住家。約九十四%患者在到院前不治,在等待救治前獲得CPR的患者,倖存的機會比沒有得到搶救者高出兩、三倍,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獲得這項基本救援。患者的腦部在心臟病發四到六分鐘後就開始死亡。

吸入性胰島素Exubera增加肺癌發生率

已停產的吸入性胰島素Exubera

被報告有增加肺癌發生率的趨勢

FDA alert

Pfizer press release

Digital Mammography 增加回診追蹤比率

Digital Mammography 增加回診追蹤比率
ㄧ部份原因來自增加的靈敏度使的發現的可疑病灶增加了ㄧ部份則是因為放射科醫師們還在學習適應這種新的機器

無論如何,回診增加了,不過病人的焦慮也增加了

NY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08/04/10/health/10scan.html

Heparin可能遭刻意的人為污染

http://omega-star.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19.html
之前提到的heparin污染事件
FDA現在認為有可能是刻意的人為污染
New York Times 的報導
http://www.nytimes.com/2008/04/30/health/policy/30heparin.html?ref=health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如廁衛生紙 直接丟垃圾桶

台灣特例》如廁衛生紙 直接丟垃圾桶
聯合 更新日期:2008/04/21 07:50 本報記者施靜茹 洪家愉 鄭朝陽

游先生全家人跟團遊日本,團員剛過海關在機場大廳集合,台灣導遊就迫不及待提醒:「大家注意喔,上完廁所的衛生紙直接丟進馬桶,不要丟旁邊的垃圾桶。」導遊還不忘補一句:「因為日本人看到用過的衛生紙,會覺得惡心!」

希望台灣人 學會上廁所衛生紙丟哪裡,原本是生活裡不起眼的小舉動,但在台灣導遊的耳提面命下,似乎成了台灣人該具備的國民外交「禮儀」。網路上的公民運動「我們的希望地圖」中,不少人鄭重許願:「希望台灣人可以學會怎麼上廁所」。到底,衛生紙的落點該是垃圾桶或是馬桶?

台灣公廁裡的指示也是「一國兩制」,高鐵和部分場所要求直接丟馬桶,衛生棉等才丟垃圾桶。在住家之內的私領域,同一家人也有不同看法。衛生紙丟哪夫妻倆大吵李姓夫婦就曾為了衛生紙去向大吵一架。李太太堅持,「衛生紙會塞住馬桶」,規定小孩一定要丟進馬桶旁的垃圾桶;李先生則認為衛生紙裝在垃圾桶不衛生,清理時實在很臭,主張直接丟入馬桶沖掉。

真相是什麼?造紙業者陳忠民說,市售衛生紙可在水中溶解,適量丟進馬桶不會阻塞,台灣人習慣把衛生紙丟進垃圾桶,是全世界的特例。這習慣由何而來,並風行全台,已經不可考。台灣觀光客 嚇到日本人 日本旅台作家青木由香說,台日民眾對衛生紙落點的堅持,真有文化差異,她至今還有點錯亂。她曾經到東京一家飯店,當天有七、八百位台灣人住宿,結果老飯店的廁所,因為無垃圾桶可丟衛生紙而慘不忍睹。她也在書上說:「給所有的台灣人:為了不要滿地堆滿使用過的衛生紙,請認真、頻繁地打掃。」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公廁垃圾桶是讓女性丟棄衛生棉,有時還貼心地提供不透明塑膠袋裝用過的衛生棉,包起來衛生也不惡心;衛生紙則是直接丟進馬桶沖掉,有的公廁還有「衛生紙丟馬桶」的清楚標示。 衛生紙落點 文明的指標如廁後的衛生紙赤裸裸攤在垃圾桶,會散播病菌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說,就算衛生紙沾了病毒和細菌,只要不碰觸,倒是不用擔心傳染。

「衛生紙的落點,顯示城市和人民的文明程度。」主婦聯盟董事長顏美娟、台北市議員簡余晏、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吳明修等民間團體和民意代表,發動了衛生紙丟馬桶的「文明生活運動」,希望改善公廁文化,提升台灣的觀光形象。簡余晏說,科學證明馬桶是衛生紙最好的歸宿,身為首都的台北市應率先示範,在全市公廁加註標示,宣導正確的衛生習慣,杜絕「滿廁黃金紙」現象。每年清廁紙 要花三億元她表示,據造紙公會估計,國內每年用掉的廁所衛生紙高達十六萬噸,每年清運處理要花近三億元,相當可觀;若丟進馬桶沖掉,這筆錢就省下來了。

台北市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說,衛生紙丟馬桶不致阻塞化糞池和下水道,終端的汙水處理廠也只會增加汙泥量。環保局官員表示,衛生紙丟馬桶有垃圾減量效果,前台北市長馬英九曾推行這項運動,最後不了了之;如何讓民眾清楚認知什麼可以丟馬桶、什麼不能,是推廣上的困擾。自動販賣機應賣衛生紙矛盾的是,許多公廁自動販賣機只賣面紙,若未提供衛生紙,民眾情急之下只能用面紙,無異提高了馬桶阻塞機率。台北市公廁除了全面提供衛生紙,市府也將協調廠商,把販賣機的面紙改成衛生紙。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人類身高關鍵因素 主要來自遺傳無關營養

人類身高關鍵因素 主要來自遺傳無關營養
更新日期:2008/04/07 10:35 鄭詩韻 (法新社巴黎六日電) 想知道你的小孩高還是矮嗎?也許你該問問刺蝟。
科學家在尋找人類基因組的過程中,找出一些影響身高的重要基因,其中部分去氧核糖核酸(DNA)是控制「音速小子」、「印度刺蝟」、「沙漠刺蝟」等蛋白質的基因。
英國科學家在今天「自然基因學」期刊發表的這份研究中,篩檢三萬多個歐洲後裔樣本,尋找基因密碼中有助決定身高的尋常變異。
科學家發現,基因組內新發現的二十個位點,總合起來可對身高造成高達六公分的差異。
肥胖是基因與環境因子造成,但身高幾乎完全受基因影響。
人類身高的正常變異,九成歸因於遺傳的DNA,而非營養。
這二十個位點,約占這九成變異的百分之三。去年九月,同一組研究團隊發現另佔百分之零點三的一個基因變異。
這份新調查發現的二十個基因,部分為科學家熟知,功能也已經廣泛研究。
科學家總結道,基因、例如這些刺蝟基因,是細胞分裂的重要因素。
  這份研究對癌症研究或許也有幫助。
  英國艾克斯特半島醫學院的佛萊林說:「我們發現的基因區塊數目與種類,顯示身高不只是身體長骨內的少數基因造成。我們可以藉著找出何種基因影響正常成長,開始了解導致異常成長的過程,不只是身高失調,還有像是腫瘤成長等。」
  據統計,身高較高者罹患某些癌症(例如攝護腺癌、膀胱癌與肺癌等)的風險較高,身高較矮者似乎較易罹患心臟疾病。